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説課稿範文彙編10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8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10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説課稿範文彙編10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細胞的癌變》,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細胞的癌變”是新課標教材生物必修1《分子與細胞》模塊中第六章第4節的內容。本章的思路是使學生了解細胞的完整生命歷程,同時瞭解細胞的癌變是細胞生命歷程中出現的異常現象。癌症既是生物學熱點,又是醫學界與社會的熱點,因此,本節課是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點範。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描述癌細胞的特徵;舉例説出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子;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區別。

2.能力目標:討論如何預防癌症;學會蒐集並整理從書籍、報刊及網絡等途徑中查詢相關的信息;學會更好的`與他人合作;擬定健康的生活方案,學以致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形成健康生活的態度;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正確對待癌症,儘早培養學生提高生活質量。

本節課的重點是:癌細胞的特徵、癌症的預防為重點;原癌基因與抑癌基因的區別及其關係為難點。

二.説教法

為了講清教材的重難點,使學生能夠達到本節內容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將用以下教學方法:比較法、例舉法、討論法,以PPT輔助教學。

比較正常細胞與癌細胞的區別,使學生更深刻的理解和記憶癌細胞的特徵,同時例舉出與癌細胞相關的疾病;採用例舉法舉出生活中常見的致癌因子,並討論進行分類,使學生更加清晰明瞭致癌因子的類別,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認知;癌症的預防和健康的生活,通過學生自主討論,得出健康生活的方式,並討論制定家庭健康生活方案。

三.説學法: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通過情景體驗法、聯繫實際、合作探究法、興趣式指導法、領悟式指導法、對比式指導法等,以實現師生、生生互動,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使學生感受一堂難忘的生命教育課。

四.説教學過程:這堂課的大致設計思路為:

1、課前準備,感性認識:利用網絡和書籍查閲癌症及癌症名稱,導致癌症的原因以及預防癌症的方法,讓學生主動獲得癌症的感性材料,對癌症有初步瞭解,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

2、聯繫生活,導入新課:PPT展示皮膚癌患者圖片和正常人圖片,兩者進行對比,學生思考小組討論曬太陽的好處與害處,進而癌細胞的概念與特徵。

3、主動探究,建構知識:

(1)癌細胞的概念:知識點在課程標準中沒作要求,因此只從條件、實質、表現結果進行分析,使學生對癌細胞有初步的瞭解,癌細胞的圖片使學生獲得對癌細胞的感性認識,為後面的重點內容癌細胞的特徵打基礎。

(2)癌細胞的特徵:該知識點是本節第一個重點,內容較簡單,通過癌變細胞與正常細胞圖片的比較,列表總結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不同,從而讓學生輕鬆地瞭解癌細胞的特徵。

(3)細胞癌變的原因,即致癌因子:本環節我將原癌基因比作車間的運行機制,將抑癌基因比作懲罰紀律,使學生對難點有形象深刻的認識。之後,讓學生討論為什麼老年人易患癌症,進行知識深化,並引導學生關愛老人,有利於提升學生道德品質。舉例生活中不良習慣,如垃圾食品,長時間使用輻射產品,病毒感染引發癌症等,導致的各種癌症,從而使學生明白致癌因子,以及致癌因子的分類,使本節知識與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同時引出本節課第二個重點內容:癌症的預防。

(4)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區別:這部分是教學難點,為講清楚這一難點知識,首先指導學生看書找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然後幫助學生理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共同調節細胞週期。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引出癌症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4、學以致用,健康生活:

(1)癌症的預防:作為本節最重要內容,且與生活息息相關,我採用老師引導、學生討論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從生活各方面總結出保健良方,既對知識有很好應用,又體現對生命的熱愛,同時指導學生討論制定家庭健康生活方案,實現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2)癌症的治療:通過講述癌症治療方法的副作用,激發學生探究生物學X望,激勵學生立志除癌。在此,我選用一則關於一名癌症晚期病人運用心理療法成功戰勝癌症的故事,在於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多方面啟發教育,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理念。

板書設計:

第4節細胞的癌變

一、癌細胞的概念二、癌細胞的特徵

三、致癌因子的種類四、預防癌症,並制定健康生活方案

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查字典,看註釋,掌握重點字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13蘇州園林(方案A)。

理清總説、分説的結構,把握文章描述的蘇州園林的特徵。

體味文章語言的多樣性,揣摩用詞的

準確性。

0領略作者筆下的圖畫美,從而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清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描述的蘇州園林的特徵,體味文章的語言特點。

課時安排

兩課時。

●課前準備

課前佈置學生查閲有關葉聖陶的資料,有關蘇州園林的圖片或自己和家

人的照片。有去過蘇州園林的,就依照課前佈置所做的準備,向大家作介紹。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瞭解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

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導人新課。

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凡到過蘇州園林的人,沒有不被蘇州園林典雅別緻

的景色所陶醉的。下面請到過蘇州園林的同學向我們展示一下照片,並加以介紹。(學

生的介紹大致是支離破碎的、局部的。)蘇州園林究竟是怎樣的呢?下面我們跟隨現代著

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一同走進蘇州園林,去感受那如詩如畫的園林藝術世界。

檢查預習,“讀一讀,寫一寫”,教師正音。

大屏幕展示蘇州園林風光片,配上古箏曲,教師朗讀課文。學生聽讀課文,並思考下列問題:

a.蘇州園林的總特徵是什麼?其總特徵表現在哪些方面7 .

b.總結每個自然段的大意,理清文章結構,國中二年級語文教案《13蘇州園林(方案A)》。

學生聽讀思考後,討論明確:

a.蘇州園林的總特徵: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遊園”“如在畫圖中”是本文的總綱。其總特徵具體表現在四個“講究”上。

b·全文共10個段落。各段段意:◆對蘇州園林總的印象;◆介紹蘇州園林的共同點;◆介紹建築物的佈局;◆介紹假山池沼的藝術;◆介紹花草樹木的畫意;◆介紹花牆廊子的層次;◆介紹細小角落的圖畫美;◆介紹門窗的圖案設計和雕鏤;◆介紹屋室的色彩裝飾;◆結束語。

教師小結:

如此來讀文章,就把長文章讀“短”了,再來分析文章的.結構就簡單了。我們來看看

課文在結構上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説明事物的?

釁生自主學習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全班討論明確:

第2段概括了全文的中心,因為這一段點明瞭蘇州園林的共同特徵,以下段落都是

圍繞這一特徵展開逐一進行説明的。第2段與第3~9段是總説和分説的關係。

從全文看,是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從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邏輯

順序。

教師小結:

本文準確地抓住蘇州園林的特徵,恰當地安排説明順序,把事物説明得有條不紊、井

然有序。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

重點研讀,品味本文多樣性的語言,總結全文。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蘇州園林》是一篇準確地把握了客觀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説明文。作者從欣賞者的

角度用簡明樸實和高度概括的語言,説明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學生回答)務必使

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對!仔細閲讀課文,看全文從此處開始,共有幾次提到“圖畫”“畫圖”“畫”,用圈點法圈出這些句子

■重點研讀

學生圈畫出九處。總結

説課稿 篇3

一、教學資源分析。

1、教材分析。

《各種各樣的巖石》是教科版科學課四年級(下)《巖石與礦物》單元第一課時內容。它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巖石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巖石、研究巖石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創新能力。本課在本單元是起始作用,為後面《巖石會改變模樣嗎》、《各種各樣的礦物》等課時的探究活動作好充分的準備。

本課以“石頭展覽會”活動為切入點,課前鼓勵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觀察時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觀察器官研究“我的巖石”的特徵。然後讓學生自己選擇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觀察巖石”目的在於讓學生研究不同巖石的個性特徵,“給巖石分類”目的在於讓學生研究一些巖石的共性特徵。與舊教材相比,本課能夠很好地以探究為核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機會,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迎合了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2、學生分析各種各樣的巖石。

其實學生對巖石並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已經接觸了各種巖石,但有時越是熟悉的事物學生越不容易產生關注,學生並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巖石更多的奧祕,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我們可以在“熟悉”兩個字上做文章,課前讓學生收集巖石材料,以便增加課堂巖石標本的數量。我期望通過本課教學後,當學生撿到一塊巖石時,不會隨便看過後就隨手扔掉,而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對它進行研究。

3、教學方式的分析。

“各種各樣的巖石”屬於探究性觀察,從教學進程來分析,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説,這種觀察不適合大步子教學,四年級的學生從接觸科學到現在,他們經歷的觀察活動比較多,雖然對探究性觀察在三年級下冊部分單元學生才有所涉及,但教學期望與實際效果有一定距離,為此,本課宜採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

積極的探究欲,應該是他們主動參與和能動的過程。而我們教師是科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和親密的夥伴,對學生在科學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應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並以自己的教學行為對學生產生積極的影響。

二、設計理念。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我對本堂課的設計理念是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讓學生展開一系列觀察活動,探究巖石各方面的特徵,經歷整個探究過程。在收集巖石標本過程中,學生容易將水泥塊或磚瓦當作巖石而帶到課堂上來。這就是我安排辨別巖石這一環節的原因。為了能夠順利完成整個探究活動,我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把它分為4個部分:辨別巖石——介紹巖石——觀察巖石(討論觀察方法、觀察、描述)——巖石分類。每個環節層層推進,有扶到放。主要通過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和常用工具對巖石進行全面、細緻的觀察,並對小組內各種不同巖石進行比較分析,建立起“不同物質具有不同特徵”的初步感性認識。

另外,本課的觀察材料也非常重要。事先我讓學生自己準備各種巖石(教師不指導),自己也準備常見的巖石標本(凝灰巖、頁巖、砂巖、花崗巖、大理巖、滑石)和非巖石(磚塊、瓦片),以及一些簡單的觀察工具:放大鏡、小刀(也可能鑰匙和鐵釘),觀察記錄紙等。

三、具體的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知道巖石是一種天然的物質;知道每塊巖石都有各自己形狀、顏色、組成顆粒及紋路等方面的特點;知道有些巖石可以根據一定的標準可以分成一類。

(一)科學探究:

1、學生能運用多種感官和簡單工具進行巖石的觀察活動;根據巖石的不同特徵,提出多種巖石分類標準,用標準對巖石分類。

2、通過一塊巖石的觀察活動,讓學生經歷“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過程,提高觀察方法與技能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蒐集、觀察巖石的愉悦情感,激發學生進一步研究巖石的興趣。

四、教學重點:

能用各種感官和簡單工具觀察巖石的各種特徵,並選擇一定的標準對各種巖石進行分類。

五、教學難點:

能比較地準確描述巖石的顆粒結構和紋路特徵。

説課稿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甜、苦兩種味道,瞭解味道與表情色彩的聯繫。

2、培養感知能力,有初步的審美情趣。

活動準備:

1、佈置熊貓食品城,準備各類甜的、苦的食品。(為防止幼兒從包裝上識別,可將兩類食品適當改裝)

2、水彩筆、鏡子、灰色(冷色)和紅色(暖色)背景圖各一張,若干食品表情記錄表。

3、有過表情方面的繪畫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人

教師帶領幼兒進人“熊貓食品城”品嚐食物。

(評析:用“吃”來吸引幼兒,極大地調動了幼兒對活動的積極性,使孩子們在感興趣的前提下開始了活動。)

二、交流和記錄

1、請幼兒相互説一説品嚐的食物味道,以及吃時的感覺(受)。

2、提供鏡子和食物表情記錄表兩張,請幼兒再次品嚐,後記錄表情。

(評析:同伴間的交流有益於鞏固幼兒的感性經驗,再次的品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觀察表情,並記錄。孩子們在觀察自己和別人的過程中,獲得了表情與味道的對應,這是“碰碰車”的“第一碰”。)

三、遊戲:看錶情猜食物

1、先由老師出示個別幼兒的記錄表,請大家猜,再由幼兒自己糾錯或認可。

2、幼兒自己出示記錄表,請大家猜。

(評析:承接上一個環節,此時的幼兒記錄卡,已經用來作為遊戲材料,猜對與否,都讓幼兒雀躍不已。隨着對遊戲的熟悉,老師從遊戲初始的引導中退出,幼兒真正成為遊戲的主人。將味道與表情掛鈎,這是“碰碰車”的“第二碰”。)

四、分類

提問:你吃了甜的東西感覺怎樣?吃了苦的'又是什麼感覺呢?請幼兒將作業卡分類放於兩張(灰、紅)背景圖上。

提問:你為什麼會把吃甜東西的表情放在紅色背景上?為什麼會把吃苦東西的表情放在灰色背景上?

(評析:本環節前後呼應,將色彩與味道有機地聯繫在一起,由味道葉表情鬥情緒神色彩,學習活動一環緊扣一環。這是“碰碰車”的“第三碰”。)

五、擴展

1、今天我們嚐了兩種不同的味道,大家也做了記錄,知道不同的味道代表不同的表情,也可以用不同的色彩來表示,你還嘗過哪些味道呢?

2、你覺得今天最開心的是什麼?

(評析:擴展性提問可以幫助幼兒聯繫以往的生活經驗,第二個提問則幫助幼兒回顧本次活動中印象最深的部分,只要參與了,便會有所得,這是我們大家共同期望的。)

活動延伸:

1、設置品嚐角,繼續提供甜苦兩種食物,以及其他酸辣鹹食物供幼兒品嚐,觀察表情,説出感受。

2、嘗試音樂與味道、表情、色彩的匹配。

説課稿 篇5

一、背景

本次教研活動圍繞中班"有趣的滾動"主題中的一節數學活動《橢圓形》來開展,其目的是通過段內老師的交流討論提高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中運用適宜的教學方法的能力。隨着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思維逐步發展,中班幼兒對數學的興趣有所提高。他們樂意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數與形是幼兒教育領域中的兩個基本概念,那麼本次研討的'內容《橢圓形》正是幼兒在認識基本圖形的基礎上,通過感知圓形與橢圓形的不同,瞭解橢圓形的主要特徵,提高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但是不同的數學活動需要採取不同的教學策略,才能使幼兒易於理解和掌握,從而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那麼我們教師可以運用哪些適宜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幼兒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呢?這是我們本次教研活動有待研討的問題。

二、活動目的

通過《橢圓形》這個數學活動深入研討教師在開展數學活動中應採取的適宜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從而更好的開展數學活動。

三、活動準備

1、段內相關教師已經開展過本次課例研討的活動《橢圓形》,並有所思考。

2、提前通知段內教師查找有關"幼兒數學活動的教學策略"資料。

3、中心發言老師準備中班數學活動《橢圓形》的説課材料。

四、活動過程

(一)開場導入,引出教材。

1、引出中班的數學活動《橢圓形》,並説一説其內容。

2、請參加研討的教師積極分析並説説活動中運用的教學策略是否適宜。

"您覺得本次數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策略適宜嗎?為什麼?"

"當您採取這種教學策略時,你們班幼兒的接受情況如何?可以如何改進?"

"您有沒有其他適合本次教學的策略呢?"

3、主持人小結。

(二)在分析本次數學活動教學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得出數學活動中其他(比如數概念)內容的有效教學策略。

1、中心發言教師闡述問題:在數學活動的其他內容,比如數概念的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哪些有效的教學策略來幫助幼兒理解這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呢?

2、各抒己見,達成共識。

(三)主持人小結

説課稿 篇6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張衡傳》是人教版必修四第四單元中的第三篇。這一單元學習的是傳記文學,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人物傳記,作者范曄以質樸通俗的語言,粗線條地勾勒了東漢文學家、科學家張衡的一生,展現了他的高尚品德和傑出才能,並着重強調了他在科學上的重大貢獻,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品德的由衷景仰之情。本文不僅是學生進行文言文學習、傳記文體學習的重要載體,還可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情感。

因其作用與地位十分重要的。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自學掌握課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詞句知識和文史、文化常識。 2、篩選並整合文本信息,概括張衡各方面成就;

3、學習張衡從容淡靜、勤勉謙虛等優秀品質,並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與判斷。

三、重點難點

文言文,首先是“文”,學習實詞、虛詞(於、乃)、特殊句式以及人物傳記寫法,還有承載的人文精神是重點,文章中涉及大量的古代專有名詞、文化常識,會對學生的理解文章造成一定難度,是本課時的難點。關於文言字詞和常識,可以提前安排,讓學生藉助工具書和網絡在課前預習解決,課堂上採用提問、點撥等方式進行強化。關於人文精神這一點,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們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加以解決。

四、教法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教師既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者之一,又是課堂閲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閲讀的促進者。”“教師的點撥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獨立閲讀。”針對本文特點,本課設計一方面要求學生藉助工具書和網絡,通過自主閲讀、合作學習,疏通文意,瞭解張衡的有關情況。利用學案導學實現對文言知識梳理和鞏固;另一方面,通過討論分析文章結構及人物形象。

五、學法

我設計了自學整理法,完成對文言知識掌握;用朗讀法、討論法、提問法等學習方法,指導學生分析作品的內容、結構,總結傳主精神,探究本文寫法。依據是新課標在必修課“閲讀與鑑賞”方面,建議“發展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個性化閲讀”。

六、教學過程設計思想

教學目標要明確,但是教學中還得考慮整體目標:使學生對張衡有深入的全貌認識,須立足於對課文的整體閲讀,理解;將分散、孤立的文言詞語教學,統一在文章思想內容下,如珠在線,多而不亂,使整

個教學帶有明顯的綜合性。同時,教學中無論是教師質疑引導,還是學生“自求得之”,都力求帶有思維訓練、能力培養的因素,真正使學生成為求知的主體。

那麼怎麼才能做到對文本的整體閲讀和理解呢?那就是用“線”串“散珠”:

第一步,確定了教學目標,找到一根可以把許多知識“散珠”串聯起來的“線”──張衡成為世界史上罕見的才華橫溢的偉人的原因是什麼?有了中心議題,在學生對課文獲得整體認識的基礎上,開展思維活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避免串講法肢解課文之弊。

第二步,理清線索,安排主要教學步驟。在教學過程中,沿着主“線”完成各個目標,實現整體目標,完成教學內容。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識張衡

1、導入新課

1800多年前,當人們都還在茫然中打量這個世界時,我國東漢就已經將一個人的足跡踏遍了他所能觸及的所有的文明巔峯。

他是文學家,二京大賦,氣勢恢宏;

他是書畫家,東漢四家,上有其名;

他是數學家,圓周率説,千年第一;

他是發明家,渾天地動,構造奇精;

他是地理學家,地形圖表,澤被後世;

他更是天文學家,洞觀天象,撥正視聽。

他可謂是上知天文,下曉地理,中通人事,無所不精。此人就是張衡。那麼今天就讓我們循着范曄的文字,解讀這位全能型人才,看看是什麼成就了這位傑出的人物。

設計此環節的目的:好的導入,能營造良好課堂氛圍,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濃厚的興趣,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使之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

2、請全體同學齊讀課文,要聲音洪亮,讀準字音和斷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反覆誦讀,才能領會文章的要旨。大聲朗讀、口熟能誦也是文言文教學的特殊要求。預習中已經要求學生讀過課文,現在要求學生齊聲誦讀,旨在規範讀音、句讀,體會文章韻律,熟悉課文內容。

3、檢查預習、梳理字詞(結合學案導學,自學整理,同學之間交流,本環節課前完成,課上檢查。) 此環節中難點問題可先由學生通過藉助工具書,進行自讀預習,老師課上檢查,學生課後再歸納整理資料卡片的方式進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知識梳理能力,還能讓學生在自學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4、全文共六段,主要介紹了張衡的哪些事蹟?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1)文學成就(第1段)。

(2)科技成就(第2-4段,第3段過渡)。

(3)治國才能(第5段)。

小結:郭沫若在張衡墓碑上的題詞:“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後世人稱張衡為“科聖”。

設計這一環節,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本,通過課前預習和課文內容的整體理解,提升學生對張衡的認識。

(二)研讀課文,再識張衡

1、班固已作《兩都賦》,張衡為何還要寫《二京賦》?

在學生答出“因以諷諫”後,教師總結:張衡所作《二京賦》,在頌揚漢朝國勢隆盛社會繁榮的同時,文詞中含着濃厚的“恤民”氣息,他仗義執言,指責官僚豪紳們的昏庸腐朽,黎民百姓的痛苦和仇恨。

2、張衡為什麼有如此的文學才華?

張衡“少善屬文”、“遊於三輔”入“京師觀太學”,“遂通五經貫六藝”。──天資聰明,勤奮好學。(原因之一)

追問:張衡成為博學多才的偉人,除了上面的原因,還有哪些原因?

“無驕尚之情”、“常從容淡靜,不好交結俗人。”(學生查字典疏通難點:“從容淡靜”。)

追問:有哪些句子為“從容淡靜”作了註解?

“舉孝廉不行”、“連闢公府不就”、“累召不應”、“衡不慕當世”。──謙遜持重,鄙視名利。(原因之二)

“精思傅會,十年乃成”、“尤致思於??”、“研核陰陽,妙盡??”“言甚詳明”──執著專一,治學嚴謹。(原因之三)

小結:蘇軾曾説:“古今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一個人成就的取得一定離不開性格和精神的引領。所謂性格決定命運。東漢書法家崔瑗給張衡寫的墓碑説他“敏而好學,如川之逝,不捨晝夜”。他自己在一篇述志的作品《應閒》裏説“約己博藝,無堅不鑽”。又説“君子不患位之不立,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可以看出他的治學態度和做人品格,也印證了以上分析的三方面原因。

(三)重點概括,三識張衡

1、引導學生讀第四段。

問:本段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請概括要點。

依據事物內在聯繫,簡明而具體地介紹候風地動儀的製造和使用:①製造時間和儀器名稱(1句);②材料、尺寸、形狀、裝飾(2句);③機件、內外構造(3、4、5句);④功能和作用(6、7、8句);⑤精確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實踐證明靈敏度和準確性(11、12句);⑦交代儀器正式使用(13句)。

這段文字寫作順序:時間→名稱→材料→外形→構造→作用→效果→評價→驗證→使用。這一段可看成典範的科學説明文。

小結:史書載從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年間,我國北方共發生大地震26次,張衡研製地動儀,測報地震,正説明了不計名利、為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2、讀第5、6段,

思考:為了表現張衡的政治才幹,作者在第5、6段寫了哪兩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樣的性格?

(1)《思玄賦》的由來。(2)出任河間相與權奸的鬥爭。

性格:心思細密、小心謹慎;果敢決絕,聰明機智。

(四)總結要領,拓展延伸

討論兩個問題。

1、人物傳記的'寫作要領。

問1:從傳記中看張衡一生經歷了幾位皇帝?

這一環節教師提醒學生找文中表示時間的短語,學生即可發現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進行寫作的。 其次引導學生比較材料,不難發現天文歷算方面的成就進行了詳寫。

經歷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順帝。也有人説四位,包括章帝。

(板書):東漢章帝(建九年級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順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由此不難看出寫人物傳記多按時間順序組材。

問2:對於張衡的博學多才,傳記中是如何反映的?

敍寫張衡的事蹟,突出科技成就,詳寫候風地動儀,文學成就較略。 由此,可以得出人物傳記寫法:①以時間為序組材,概括人物一生;②突出人物重點活動,詳略安排得當。

2、在那個時代,張衡絕對是達人級的人物,有四句話可以概括:渾天地動兩儀爭輝,科學文學一代巨人。從容淡靜勤勉終生,萬代景仰名曰科聖。同學們,通過學習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啟示(引導學生髮言,談談自己的理解)?

①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學業上成功的基礎;

②要躋身世界科技先進行列,必須要有民族自信心。

如果説他的成就是金字塔尖發出的耀眼光芒,那麼他的這些優秀品質,便是支撐塔身的堅固基石。古今中外有很多像張衡這樣的偉人,如今,他們已經化成了歷史線軸上的永恆座標。我們不可能複製他們的人生道路,但是他們身上所藴含的那些做人做事的品質,卻是我們應當汲取並堅守的。

教師小結:

同學們從不同方面談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出,大家都在用心品味着張衡帶給我們的觸動。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張衡身上有諸多值得我們汲取的優秀品質,不過在我認為,他的從容淡靜是值得仰視的。但這種淡靜

就不是要無所作為,而是淡泊明志,心無旁騖地向理想前進,有了這份淡靜,才有了張衡孜孜不倦的追求,碩果累累的成就。也許是受了張衡的影響吧,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的悠然輕靈,蘇東坡有“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瀟灑,沈從文有洗盡浮華的優雅淡定,錢鍾書有榮辱悲歡前的坦然寂靜。他們也因了這份從容淡靜,成為大成就者。 也許,喧囂中我們總是浮躁難安,紛雜裏我們往往迷失本性,那就盡力讓心變得恬淡一些,將一切的得失,一切的誘惑視作過眼煙雲,用那顆最純真的心去聆聽夢想的聲音,詩意前行。

最後,把這幅對聯送給張衡,也送給同學們!

天才全才奇才才高氣清 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

橫批 品才雙馨

願同學們學業有成,品才雙馨!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課文尊嚴寫的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年輕時的一個故事。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哈默等一羣逃難的人來到了沃爾遜小鎮上,他臉色蒼白,骨瘦如柴,仍拒絕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不能白吃人家的東西,只能在幫忙幹完活以後才可以吃。鎮長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莊園,甚至還把女兒許配給了他,因為鎮長傑克遜認為“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從這件事我體會到:尊重自己,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文中哈默的一句話:“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令我對哈默肅然起敬。一個在逃難途中仍保持自我尊嚴的人的確是個不尋常的人,他日後的成就就是以此基礎的。文中的鎮長傑克遜同樣令我關注,他是那麼善解人意,把尊嚴留給了哈墨,同樣也展示了自己的胸懷和慧眼。本篇課文抓住哈默的神態、動作、語言,描寫他是一個要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食物的人,表現出他非常自尊。

(二)説學習目標

我班上的個別學生對尊嚴兩字背後的含義不是很明白,對怎樣通過神態、動作、語言來表現一個人不是很清楚。為此,我設計學生的學習目的是: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狼吞虎嚥”、“骨瘦如柴”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3、體會文中描寫人物外貌、動作、語言的句子,從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麼是尊嚴。

(三)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學習哈默的故事和古今中外一些有尊嚴的人和事,理解尊嚴的意思,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體味人物語言、行動、神態描寫背後所藴含的深意,得到人文思想的啟迪。

(四)説教學過程

一、題目質疑。

1、直接導題。讀課題。

2、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嗎?(什麼是尊嚴?誰有尊嚴?)

3、解釋“尊嚴”,解決簡單問題。

二、課件:再現人物風貌

讓學生觀察,講解畫面內容。(這就是世界石油大王哈默,他容光煥發,大腹翩翩,正笑容可掬地和我們的偉人鄧小平握手,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哈默於1956年建立了一個石油王國,1982年他的石油公司已排名世界第八位。1979年,應鄧小平的邀請,哈默成為第一個乘私人飛機訪問西方的企業家,被鄧小平稱為“勇敢的人”此後他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經濟合作項目,1988年他向中國少年兒童基金會捐款14萬元。

下面我們跟隨課件進一步瞭解哈默的故事。要求邊聽朗讀,邊看畫面,然後彙報自己聽到了些什麼。

1、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2、本文講了一件什麼事?(這篇課文講了一個寒冷的冬天,在一羣飢餓難忍的逃難者中,有一個年輕人,他堅持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食物,得到人們的賞識與接納。)

三、深讀,整體感悟:

合作質疑:篩選有價值的問題在班裏交流:

1、字詞:學生自由上板寫出自己學會的詞語在班裏交流(1、形近字如遜---孫捶---錘2、多音字難3、詞語:面呈菜色、疲憊不堪、)

2、劃分出故事的開端、經過和結果

1)、閲讀故事的起因説説寫了一件什麼事?(鎮上來了一羣逃難的人,沃爾遜人熱情款待了他們)

2)、學習故事的經過合作質疑、自主釋疑,抓住重點問題在班裏交流

A、故事的經過主要講了什麼(有一個年輕人他沒有立即接受食物,而是堅持先幹活再接受食物,後來成了莊園裏的一把好手)

B、找出描寫年輕人外貌的句子(説明了什麼)

C、賞析年輕人與傑克遜大叔的對話,深度瞭解年輕人。

①“先生,吃您這麼多東西,您有什麼活需要我做嗎?”

他的心裏在想什麼?(不幹活就吃別人東西是

接受施捨,因為自己有力氣,卻接受別人無償的幫助,那就是接受施捨)引出:這樣他就會失去自尊。板書:自尊

②“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東西,我不能不勞動就得到這些食物!”

點明:通過自己的`雙手去獲取食物,通過自己勞動獲取成果,我們把這個叫做什麼。板書:自立

指導朗讀第一、二句對話。讀出堅定的態度來。

從“稱呼”中深入感悟年輕人的品質。

出示傑克遜大叔的話:“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您幫忙。不過,等您吃過飯,我再給您派活兒。”

指名説大叔講話時是怎麼稱呼這個年輕人的。(您)讓學生體會傑克遜大叔也對年輕人產生了尊敬之情。讀好大叔的話。

③“不,我現在就做,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年輕人站起來説。

這句話中你又讀懂了他怎樣的想法?(必須先勞動,後得報酬,才能吃飯)板書:自強

D、理解傑克遜大叔的話——“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①指名讀。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②出示課件對照兩個時期的哈默,應驗了傑克遜大叔的話-----百分之百是個富翁

交流:説説他為什麼能成為石油大王,板書:尊嚴。

四、拓展,開闊視野

檢查學生自己蒐集的有關尊嚴的故事,沒有蒐集到的有老師發資料卡,看後上台演講

五、總結,深化主題

出示課件(知識聚焦)通過學習我知道了

尊嚴是禮貌:當你不小心踩到了別人的腳,一聲誠懇的對不起顯示出你的尊嚴。你也會讓人領略到你的尊嚴。

尊嚴是意志:董存瑞捨身炸暗堡,他的事蹟廣為流傳,他就有尊嚴。

尊嚴是毅力:當你在800米終點咬緊牙關,用力衝刺,為集體贏得了榮譽時,那你的尊嚴立即展現。全場對你肅然起敬。

尊嚴是勤勞:不白白接受他人的施捨,靠勞動換來食物。

尊嚴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尊嚴是一個人自尊、自愛、自強、自立的精神。

尊嚴,就是以自尊贏得別人的尊敬。

六、對照,震撼心靈

出示課件,説説你做過的“有尊嚴”或“沒尊嚴”的事(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

板書設計:

七、尊嚴哈默

開端難民受款待接受食物自尊尊搭

不幹活不吃飯重建

經過年輕人例外贏得尊嚴自立他平

留莊園成好手人台

結果成為石油大王自強傑克遜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哈默成為石油大王的祕訣就是因為他有尊嚴。尊嚴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在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希望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毅力、有信心、有愛心、有恆心,自尊、自愛、自立、自強,在別人的心目中樹立美好的印象,贏得無從之寶------------尊嚴。

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

下午好!

我説課的課題是《分數的加減法》(板書課題)

一、 説教材

我首先對教材進行一些分析:

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它是在前面已經學習了分數的認識、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它將為後面的分數的混合運算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心理年齡特徵,我將教學目標制定為:

1、通過直觀操作活動,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原理。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3、引導學生從現實體驗出發,激發學生興趣,學會合作,與人分享收穫,並感受教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以上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的原理,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法。

難點是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

四、教法、學法

為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達到本節課制定的目標,再從教法、學法上談一談。

教法:我會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採用參與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讓學生探究體驗、參與合作、互動討論。

學法:引導學生用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情感、態度、價值觀,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在參與中培養能力,在合作中學會學習。

五、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重點説一説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出示課本上的情境圖(小明和小紅在手工課上摺紙鶴)讓學生觀察,你發現了什麼?能提出什麼問題?

結合學生提問,解決第一個問題:一共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

引出算式1/2+1/4(板書算式)

此環節抓住切入點生成本節課的問題,分母不相同的分數相加怎樣計算?讓學生體會異分母分數加減計算的必要性,在生活中確實需要。從而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因猜想而緊張的沉思,從而達到風起雲生的效果。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一)解決異分母分數加法

1、獨立思考——投石問路

在提出1/2+1/4得多少後,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全體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自己的通過畫圖、摺紙、探索計算的算法。

2、合作交流——曲徑通幽

算完後在小組內説一説自己的想法,並展示自己的操作過程。

3、彙報交流——水到渠成

小組説完後,哪組的.同學起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的想法?其他還有別的想法嗎?

引導學生説出計算法,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請況:

1/2+1/4=1/6

1/2+1/4=2/6

1/2+1/4=2/4+1/4=3/4

不管是哪這種想法,我都不會急於表態,而是把問題拋回去:請同學們想想,你同意那種意見?為什麼?

重點引導學生不僅説出得多少,更應結合圖形、畫圖説明為什麼先通分的道理,進一步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二)異分母分數減法

出示提出的問題:你能計算小紅比小明多用了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嗎?學生獨立探索異分母分數的減法。然後出示試一試兩題,讓學生 獨立解答,集體訂正。

(三)小結計算方法

觀察算式,小組討論,怎樣計算分母不同的分數的加減法?

讓學生思考、交流、彙報,師生共同小結優化,重點引導學生説出算法——先通分、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再加減。你還有什麼要提醒同學的嗎?引導學生總結提醒大家注意的事項。

此環節抓住問題的的着力點討論,讓學生探究有實效,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的方法,彙報交流抓住知識的突破點,以求達到由“投石問路——曲徑通幽——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我會設計基本練習(課本練一練1—3題)、提高練習(練一練第4題)、綜合練習(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先看清題意,再獨立思考,自主計算,完成後集體訂正,訂正時關注有什麼不一樣的或是不對的?

此環節抓住盲點練習,讓學生自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引導學生説出學到的知識,還有情感體驗。

此環節抓住新知識增長點,把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更深刻地運用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五、板書設計:

最後説一下我的板書設計,我力爭體現數學的簡潔美,又使板書設計能突出本課重點、提示方法過程。

分數加減法

1/2+1/4=2/4+1/4=3/4

1/2-1/4=2/4-1/4=1/4

先通分,再加減

説課稿 篇9

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教材二年級下冊第十一課《蔬果變變》一課,下面,我着重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程程序、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談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根據《美術課程標準》所確立的階段目標,確定《蔬果變變》一課屬於“造型表現”學習領域,即通過看看、做做、想一想、説一説、評一評的方法表現所見生活中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願望。

本節課要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國小2年級的學生,這一學齡兒童是想象力與創造力非常豐富和活躍的時期,結合國小兒童的學齡特點,本着使學生提高對美的感受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了解蔬果造型有關知識和製作方法。

2、能力目標: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在通過自主探究及與人合作中尋求創作的樂趣。

德育滲透: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更好的體驗生活、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通過蔬果造型的練習,開發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造型能力。

教學難點:利用材料的特性,實現構思、設計意圖。

二、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在設計時我充分考慮了二年級孩子的特點,以活動為主線組織教學,學生更愛學。

首先,學習生活中的美術是新課標的重要精神,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緊密相聯,更好的體驗生活。

其次,“在人的發展中,最核心的東西是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在教學中既要關注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最後,我在這一設計中體現學習方式的變革,讓學生在活動中游戲中學習美術,在過去教學中,教師講的多,佔用時間多,而現在以學生活動為主,讓學生自己探究、合作學習、孩子們是多麼快樂,而孩子們在嘗試中會有所發現,在討論中會明白道理,在合作中能享受成功,在質疑中發現自我。

三、教學過程:

一、 組織教學

課前做一下簡單的“熱身”活動。

改變老式組織教學模式,使學生精神飽滿,渲染氣氛。

二、 小品展示作品,導入新課。

1、師通過“電話”小品表演展示用茄子製作的手機作品。

2、師進一步展示蔬果造型作品,“金剛”、“雙節棍”、“麥克風”等作品。引發學生興趣:這麼好玩的作品是怎樣產生的呢?

3、出示課題。

巧妙自然展示作品,引發學生興趣,營造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

三 、新授

1、欣賞FLASH動畫“大猩猩”製作過程。

2、師問:你曾想到過用茄子製作“黑猩猩”和“手機”了嗎?

生答:沒有 。

3、師問:那麼,為什麼老師製作“黑猩猩”用的是茄子而不是用黃瓜或西紅柿呢?

生答:顏色和外型不適合。

師舉例論證。

4、師引導學生如何根據現有的材料合理構思,師出示東北大蘿蔔,讓學生根據它的顏色、外形特徵進行構思。師提示:“一個好的構思是不需要花費大力氣和多的時間去製作,它應該是巧妙的 ,讓人眼前一亮的,別具一格的”。

5、師演示根據大蘿蔔進行創意。切兩刀就變成一面小鼓。

6、欣賞別人的作品,啟發構思。(課件裏的作品)。

7、生分組討論:因材選意或因意選材構思,做什麼?單獨做,還是合作。

8、找一組同學回答討論的結果,師指導。

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慾。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 、學生操作 教師指導

播放背景音樂,鼓勵個性發揮。

提示:用刀具的同學注意安全,不要傷手。

五、展示作品 自評 互評

1、 師指導學生利用蔬果造型作品做訪談節目及遊戲。

A:這件作品的名稱是什麼?

B:你是怎麼構思的?

C:你回家後打算怎麼辦?

2、 利用作品進行歌舞表演。

把學生所學的知識融入到遊戲中,發揮學生個性,促使兒童產生積極的情感和態度。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相信我們已經成為了好朋友,簡單的蔬菜造型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快樂,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中多動腦、多觀察、多實踐。記住,學習是快樂的。

七、板書設計:

蔬果變變

構思創意

範 畫

顏色

特徵

形狀

總之本節課通過精心設問、合作探討、動手探究,我強調把學生當成發現者、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樂趣,並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在創作過程中,發揚團結協助的精神,認真完成教學任務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結合生活實際設計活動,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相聯,更好的體驗生活、熱愛生活。

説課稿 篇10

全文緊扣奇妙用形象化的比喻來説明抽象的科學知識,語言生動活潑,意思表達得深入淺出,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將從以下四方面來説説我教授這節課的過程。

一、説教材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説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與人們關係的介紹,讓我們瞭解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隨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也將越來越來多。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1>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和人們密切的關係。2>

感悟、體會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3>

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感情。教學重點:瞭解它的工作原理、構造和作用,體會起奇妙之處

二、説教法和學法:

本課選擇了目標教學法,談話教學法。用運多媒體課件。

語文課,重在通過對語文文字的接觸、揣摩,培養學生的語感,積澱語言。如何在説明性文體課上上出語文味,是一大難點。但本設計應突出了語文學科的第一特性。根據本課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以讀代講,以合作探究代講以圖引文,圖文結合。利用多媒體手段,抓住文中重點句子體會互聯網的奇妙。通過課前預習、讀、疑、想、議啟發學生提出問題,到課文中去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啟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表達。

三、説教學程序

1)複習上節課所學詞語。(開火車讀)

2)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上節課學了生字詞,讀了課文,這節我們做什麼呢?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感悟、體會其奇妙之處)

3)出示課題齊讀

4)精讀課文

感受奇妙

A、點擊學習要求,按要求先自學,後小組合作學。(認真讀每一句話從中能看出什麼奇妙之處?可在句子邊寫簡單的批註,如:大、快、多等)意在培養學生讀書動筆的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

B、全班交流

朗讀感悟。依次出示板書三個特點;大、快、多,學生很快找出相關句段。課件出示這些段落,通過讀、想、議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互聯網的奇妙,同時瞭解了互聯網的結構及工作原理。

C、拓展延伸互聯網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娛樂、交往購物提供了種種方便,功能太多了,真是奇妙啊!除此之外,能不能説説你知道的?(引導學生説出:文章,通緝犯罪分子,捐款,看病等)意在豐富知識。

5)總結全文

激發興趣為了激發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和情感,我總結説:同學們,奇妙的國際互聯網這篇課文,從互聯網的結構、它是怎麼工作的以及它與人們有什麼關係這幾方面説明了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但這只是網絡知識的一個很小的方面,猶如冰山一角,還有許多需要同學們不斷的學習、探索。

6)課外作業巧佈置,你把你的作業發送到老師的電子信箱,老師將在網上批改你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和課文內容緊密結合,這應該是學生所喜歡的一種方式。

四、説這節課的得失這節課有以下兩個優點:

1、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培養。

2、教學中,注意了教師角色的轉變,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不足之處:沒能很好利用網絡,讓學生親自感受作用之大、之奇妙。由於時間關係,沒能點明沉溺網絡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