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範文彙編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09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説課稿範文彙編8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課文內容:

本課是一篇融文學性、知識性、科學性、哲理性於一體的科普文。文章的開始部分通過日出與日落的對比手法,描繪了日落的壯麗與神祕色彩,接着筆鋒一轉從多個角度介紹了奇異景象都是由幻覺造成的。從而闡明瞭大千世界有很多奧妙,我們要學會觀察生活,要學會通過現象看本質這樣一個道理。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及本課的特點,努力促使學生達到這樣的三維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組內合作、探究、討論、交流,共同探討疑難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形成注重觀察事物,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學生認知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及本文的特點預設本文的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瞭解本文的主要內容

難點:引導同學們體會本文所藴含的科學道理

4、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

據新《新課標》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裏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我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以激發興趣法、問題導引法、指導歸納法進行教學。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

三、説學法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葉聖陶先生説過:“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説的就是這個道理。教學的最終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為此,我將通過以下幾種方法指導學生進行學習。

1、閲讀學習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閲讀教材而獲得文中的信息,從而理解課文的內容。

2、質疑釋疑法:師生通過共同質疑釋疑,探討和解決問題。

3、問題討論法:多角度,多思路,尋求多答案,培養髮散思維。

四、教學過程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體會本文所藴含的科學道理,依據課文內容自身的特點,整合知識能力情感等目標,以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目的,現設計了聽-疑-繪-悟-越-實這六個環節。

1、鋪墊,創設情境激興趣。

每個孩子的心中都有一盞渴求知識的燈,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去點燃它們。在學習課文之前,先鼓勵學生説:“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多姿多彩的世界裏,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熱愛大自然。那麼你能不能用你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你所欣賞的落日景觀是怎樣的呢?”可以通過課件播放輕音樂,欣賞幾幅帶有落日的圖片。經過老師這麼一點撥,學生的表現欲就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躍躍欲試,表達的慾望也就十分強烈了。

2、感知,質疑解惑曉內容。

有了那麼多的想象之後,學生在好勝心和求知慾下,學習變得相當主動,產生了趕緊學的慾望,這樣感知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聽,細心傾聽,行人更在春山外。

此時利用多媒體課件,一邊播放配有聲樂(《落日之幻覺》)的範讀,一邊讓學生看課文。學生眼看課文、耳聽範讀,就會初步的知曉課文大意了

疑,用心質疑,學者須疑方有成。

在聽的過程中,請學生把不易懂的字詞句劃下來。聽完以後,請同學相互交流。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天馬行空,任意馳騁,也可能為一個問題而吵得面紅耳赤。

此時老師要做的.是巧妙的設疑、正確的引導,比如可以提問:落日的幻覺到底是怎麼形成的呢?文章第三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等等。古人嘗雲:學貴有疑。學生在閲讀的過程中,會有許多個性化的問題,對課文內容的反應也是多元化的。老師在這個環節中,應當鼓勵學生髮問,培養質疑精神,促進自主學習。

3、抒寫,理解內容繪美圖。

整篇文章雖然沒有太多的科學術語,但是相對於科學性較強的後半部分,有些同學可能理解有些難度,這時候就需要引導大家有重點的去閲讀理解,然後把它描繪出來。

繪,移心描繪,落日有情此處着。

在閲讀與理解的基礎上,老師就引導合作小組的同學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集思廣益,用彩筆描繪出美麗的科學現象,然後每一小組推薦一位同學到黑板上去畫,然後給大家解説落日幻覺形成的原因。這樣就讓每位同學對課文的理解落到了實處,同時也獲取了一定的科學知識。

4、欣賞,集思廣益談感悟。

通過幾位同學的描述,此時學生一定有很多的話要説,急着傾吐自己內心的感受了。

悟,潛心感悟,談笑胸中換星斗。

請同學們談談,經過剛才一番描繪,你此刻最想説的是什麼?

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説開了。有的説大自然是神奇的;有的説大千世界有很多的奧妙;還有的説要刻苦學習文化知識,將來去探索更多的奧妙世界。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想像,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本是創造,老師又怎能輕易的否定呢?要讓學生暢所欲言。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情感一直處於激活的狀態,課堂氣氛湧動着創造的生命力。

5、探究,遷移情境能昇華。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學生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更強烈。

越,齊心超越,腹中詩書氣自華。

這時,我就對學生説:“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同學對這篇文章的見解都很獨到,那麼哪位同學能告訴大家,學習了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麼?作者難道僅僅是為了揭示落日的幻覺這種現象嗎?”

這兩個問題一問,同學們愣住了,不知道怎樣回答,個個都會到書本上雲找答案。這時我就説了:“課文內容我們都已經學習過了,熟悉了。而我們的答案都是寫在書本上的嗎?”讓學生全上課本,讓大家靜靜的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你感覺還説明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經過這樣一引導,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走出課本談生活:比如藝術家美好的幻覺創造出不朽的作品;網絡虛擬的幻覺將使人們隱藏在那盛大繁華的城堡裏,而遠離現實生活,只要一斷開連接,城堡瞬間就會崩塌。這時我又會突然間發問:同學們感覺到沒有這篇文章的結尾給你什麼感覺呢?同學們肯定會發現:這篇文章的結尾好像沒有寫完。文章寫了科學,然後可以再寫寫生活,把對生活的感悟作為文章的結尾會更好些。學生的話匣子也一下子打開了,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如果前面的環節是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那麼此時就是走出文本,進行閲讀反思,進一步辯明文本的價值取向、文化品位和藝術特色。

6、運用,挖掘資源重實踐。

語言課程標準中指出:語言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啟迪學生把書本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

實,受驚實踐,絕知此事要躬行。

請同學們談,在我們的生活中,還存在什麼樣的科學現象呢?你是怎樣去觀察的?對你有什麼啟示呢?課外時間,讓學生去觀察大自然,也仿照此課文,寫下一篇科學性很強的文章。把這些問題帶給學生,與學生們的生活相聯繫在一起,學生從中體驗到語言真有用,學好語言大有作為,同時體會到語言的博大精深。

五、教學説明:

在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集朗讀、評價於一體,熔理解、感悟、欣賞於一爐,在整個流程中凸現三個統一:

1。 學生主體與老師主導的統一。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把説話的權利交給學生,老師只是學習的促進者,引導他們在知識的海洋中不迷失方向,合理處理兩者之間的關係是設計的核心。

2。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確認語言學科的工具性的同時。在課程內容上,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在學習方式上構建開放、盥洗的人文氣息,在課堂教學上實現師生心靈相通,體現課堂的人文關懷。

3。 個體討論與集體講授的統一。

本着便捷恰恰高效的原則,討論與講授相結合,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共同學習的樂趣。

總結:總的來説一句話:學生髮展舉為先,誘疑導思擰成線,個性發言智慧顯,活躍氣氛課堂現。

説課稿 篇2

【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絕弦》是一篇文言文,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與鍾子期的真摯情誼令人感動。本文行文簡潔、流暢,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義差別不大。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的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及本班學生的`實際學情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⑵ 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古代文化,感受文言文的和魅力,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能力目標:

能根據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詞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3、情感目標:

積累中華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真摯的友情。感受藝術的美好。

【説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背誦積累。

2、教學難點:

體會伯牙,子期之間真摯的友情。

【説教法,學法】

1、教法:

運用“以讀代講”法,“情境感悟”法,和“點撥引導法”。

2、學法:

採用“自讀自悟”,“合作學習”滲透“讀,思,議,悟”等學法。

【説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二、初讀感知

讓學生讀熟課文的基礎上,體會文言文的節奏美,也為下面理解文言文做鋪墊。

三、初解絕弦

四、再解絕弦

環節設計目的是瞭解故事的主要情節,感悟重點詞句,理解人物之間互相理解的深厚感情。

五、回味絕弦

設計了《高山流水》的音樂欣賞,讓大家在美妙的音樂中感受藝術的魅力。

【亮點】

“以讀代講”、“情境感悟”,理解“知音”。

為了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結合,設計了拓展練習,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課文簡説:

人生苦短,知音難求;雲煙萬里,佳話千載。純真友誼的基礎是理解,中華文化在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闡釋,莫過於春秋時期楚國俞伯牙與鍾子期的故事。“伯牙絕弦”,是交朋結友的千古楷模,它流傳至今並給人歷久彌新的啟迪。正是這個故事,確立了中華民族高尚人際關係與友情的標準,説它是東方文化之瑰寶也當之無愧。

故事蕩氣迴腸、耐人尋味。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鑑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準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説:“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藉助註釋初步瞭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積累中華優秀經典詩文,感受朋友間相互理解、相互欣賞的純真友情;三是體會音樂藝術的無窮魅力。

本文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憑藉註釋和工具書讀通、讀懂內容,在此基礎上記誦積累。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美版美術第九冊第十二課《人物與環境》。

一、説教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通過給同樣動態的人物添加環境,使人物與環境和諧統一。產生截然不同的畫面內容及視覺效果,訓練學生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瞭解繪畫中表現人物與添加環境背景的關係,掌握利用環境襯托人物活動的繪畫方法。提高學生的畫面掌握能力,為以後的相關學習活動打下基礎。

二、説教學目標

本着吃透教材,瞭解學生的基礎上,為了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情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設立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瞭解繪畫作品中人物與環境的關係,瞭解人物動態變化特點。

2、 技能目標:能夠根據人物的動態變化想象活動內容,添加適當的背景。提高學生美術的表現力,進而發展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和表現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想象力,加強學生對美術的興趣。

三、説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瞭解並掌握表現人物動態變化的基本特點,通過給同樣動態的人物添加環境,訓練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難點:根據特定的人物姿態,通過改變位置方向,添加適當的環境,表現活動內容和情節。

四、 説教法與學法

本節課我在研究教材,瞭解學生後,結合新課程理念,設定了一下教學方法:講授法,提問法和發現法。主要採取“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要服務於學生的學,一切教法和學法的確立都立足於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最終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五、説教學過程

(一)課程導入

“猜猜我在幹什麼”教師做一動作,學生猜老師在幹什麼,學生回答內容各式各樣,問學生想不想知道老師到底在幹什麼,肯定所有同學的答案,因為大家把老師放在了不同的環境裏,所以同一個動作有不同的解釋,從而揭示課題《人物與環境》。

(二)講授新課

1、講授理念:認識主體與背景的關係,動作位置相同背景不同,表達的畫面意思不同

課件出示人物形象,並提問:你能根據他們的姿態想象他們都在做什麼嗎?學生回答,然後結合書上給出的範例進行講解。

2、 講授理念:人物動作相同,位置不同,聯想到的畫面內容不同。

繼續課件展示書上所提供的一對人物的圖片,是他們的位置發生變化,提問:當剛才那組人物位置發生變化時,你又能想出他們是在幹什麼嗎?引導學生聯想這是我們可以通過背景的變化得到怎樣不同的畫面效果。留給學生思考時間然後提問。提問後結合書上給出的範例進行講解。

在本環節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即一切都是為學生服務,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未來服務,以學生的一生的發展為落腳點。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激發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豐富的.想象力。

3、講授理念:同樣姿勢的人物通過旋轉也會得到的不同效果。

展示出書上27頁人物的圖片,讓學生思考,這個人物在幹什麼?在之前的基礎上學生會得出很多不同的答案。用課件將這個人物變換角度,提問“現在你們再思考一下他在幹什麼?”再將人物變換另一個角度,再提問“這會兒他在幹什麼”可以將人物旋轉一圈,得到的學生的答案會變得五花八門。接着欣賞學生作品引導學生得出,同一個姿勢旋轉一下角度,添加適當的環境,會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這一環節中,運用引導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積極思考,使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4、課外拓展

課件出示幾組不同動作的人物圖片,讓學生結合本節課所學盡情發揮想象,想象這些人物在不同環境中能幹什麼,位置發生變化後能幹什麼,角度發生變化後又能幹什麼。

5、表現創作

要求:學生自願選擇課本提供或老師提供課後拓展或自己創作一組人物原型,自由發揮想象添加人物活動情況和服裝及周圍環境。教師巡視輔導,幫助學生更好的完成作業

6、作業展評

對畫的出人意料的作品給予“特別創意”獎,鼓勵創新意識強的學生,對畫面效果出色的作品給予“繪畫能手”獎,鼓勵喜愛繪畫的學生。

在此環節中,對學生的優點及時肯定,可以維持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讓其他的學生做適當的補充。鼓勵具有創意的學生作品則是為了給學生樹立榜樣,提供發展方向。學生展示作品並相互評價、相互學習。

7、課後小結

欣賞一組圖片,感受人物與環境的關係,引導學生會觀察生活中的人物,發現生活中的美。

六、板書設計

12、人物與環境

七、 結束。

各位領導,老師們,本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識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導”立足於學生的“學”,以學法為重點,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主動的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力求使學生在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我的説課完畢,謝謝。

説課稿 篇4

《橋之思》是北師大第七冊第五單元的一首散文詩,闡述了人們對橋直觀上的認識和心智上的聯想。通過圖文對照,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心橋”的讚美。也寄託了作者的美好願望。全詩共三節,分別寫橋的功能、材料及樣式,描述造型優美的橋,聯想以尊重、諒解、關注和信任構建的心橋。本課以“橋之思”為題説明路橋雖不可少,但心橋更為可貴。課文內涵豐富,從橋的要素寫到橋與人的關係,聯繫到人與人,心與心的交流,語言樸實,卻富有哲理。

一、教學目的

鑑於學生對各種造型的橋的認識有限,課前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瞭解橋,並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搜索與心橋有關的故事,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

二、教學目標、重難點説明

針對學生實際和本課的教材特點,我將教學目標定位在:

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八個生字,能理解“幽靜、碧波粼粼、湖光水色、魅力、巍峨雄偉、浩然坦蕩”等詞語;瞭解橋的功能、魅力。

2、能力目標:通過推敲、仿寫、拓展等訓練,培養學生語言的理解、運用、表達能力。

3、情感目標:增加學生對橋的瞭解,喚起學生對構築心橋的嚮往。

教學重、難點是:引導學生藉助課件的輔助,提高語言的感悟及運用、拓展,達到領會橋的功能,欣賞橋的魅力,珍視心橋的可貴的目的。

三、教法、學法説明

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新課標》理念,我採用了圖文結合、品讀感悟、拓展遷移、朗讀體驗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夥伴中的首席。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激趣

葉聖陶先生説過:“入境始於親。”在年級學生參觀“廈門市橋樑博物館”的基礎上,讓學生課前藉助專題網站了解的橋的知識,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為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品讀仿寫

1理解橋的功能

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我藉助課件展示形式、材料不同的橋,品讀對各種橋的準確形容,賞析“橫與跨”的差異。接着在按課文填空的基礎上,再進行拓展延伸的訓練,通過展示不同於課文內容形式的橋,讓學生用精確的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2欣賞橋的魅力

首先出示九曲橋和立交橋圖片,幫助理解“碧波粼粼、迴旋別緻、湖光山色、巍峨雄偉、浩然坦蕩”;然後引導學生談談“你從畫面上得到了什麼美的享受?”,進行口語交際和審美情趣的培養;展示其他橋的魅力,仿寫“在 , 的橋,更 。” 由學生選擇其中一幅圖,進行仿寫。這正體現了新課標指出的:教師要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

3理解無形的橋

講述課前收集的關於人與人之間,民族與民族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架設心靈橋樑的故事,初步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網絡信息的能力,網絡信息,將文字形象化,將語文課堂與大千世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正體現了“小語文、大社會”的教育理念。然後通過問題為什麼説“這樣的橋越多、越普遍,我們這個世界就越和諧、越美好”?引導學生對心靈之橋的理解和共鳴,尤其注意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課文。最後以一道拓展想象的題型“假如讓你建造一座橋,你願意為誰建造一座什麼樣的橋?”,讓學生暢所欲言,暢談對世界的美好祝願,以此反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相機指導。這時,讓孩子們把最想説的話與同學們交流。這樣,情感薰陶與語文實踐活動就完美地結合起來了。這樣的設計,既為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又培養了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實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遷移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可由孩子們自主選擇的作業。他們有的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背誦,有的收集各種著名的橋樑製作電子手抄報,有的寫想象作文《未來的橋》。這樣的設計,注重了跨學科的學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讓課堂走進了社會,真正體現了大語文教學觀。

五、板書設計(略)

六、教學小結

《橋之思》一課的教學設計根據新課標精神,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網絡資源,創設情景;利用文字信息,感悟質疑;利用協作學習,昇華情感;利用學科整合,拓展遷移,最終達到意義建構,致力於學生語文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教學中採用圖文結合、品讀感悟、拓展遷移、朗讀體驗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鑑於學生對各種造型的橋的認識有限,課前讓他們通過組織參觀橋樑博物館,上網查閲資料等各種方式瞭解橋,並充分利用網絡架起時空橋樑,搜索與心橋有關的故事,搭起學生意義建構的“支架”,從而直觀、形象地獲取知識。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藉助課件的輔助,提高語言的感悟及運用、拓展,達到領會橋的功能,欣賞橋的魅力,珍視心橋的可貴的目的。首先通過情境激趣,導入新課;在品讀仿寫中,理解橋的功能,欣賞橋的魅力,理解無形的橋;最後,通過“作業超市”的形式拓展遷移,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在認識橋的環節中,藉助網絡資源展示形式、材料不同的橋,品讀對各種橋的準確形容,賞析“橫與跨”的差異。接着在按課文填空的基礎上,再進行拓展延伸的訓練,通過展示不同於課文內容形式的橋,讓學生用精確的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表達,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能遷移所學知識,運用修辭手法表現橋的外形、功能及感受,從不同角度表現橋的特點。同樣在欣賞橋的魅力,進行仿寫的訓練中,學生也表現出這種能力。

“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是課標提出的要求。課文作為一首散文詩內容十分有限,教學中將與橋相關的信息通過主題網頁進行充分整合,擴大了信息儲備,延伸了課堂內涵,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踐了大語文的觀點。在主題網站創設的環境下,學生了解形式各異的橋及功能.品析語言,仿寫詩句,理解心橋,暢談心橋,展望未來的橋;課後瞭解橋樑史話,賞析詩中的橋,畫中的橋,製作以橋為主題的電子板報,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發展。

當然,由於課堂容量過大,有些教學環節顯得有些倉促,尤其對學困生來説,有些拓展遷移有些吃力,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注。

説課稿 篇5

各位評委:下午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田徑教材之一的接力跑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是《體育與健康》課程水平四的教材。根據學生的心理與生理特徵,我採用遊戲手段貫穿整堂課,使課堂氛圍活躍,從而達到教學目的。遊戲是拓展有效的健身方法,其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深受學生喜歡。對培養學生團結及集體主義精神、遵守紀律、勇於進取、敢於創新、大膽競爭等優良品質都起到重要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次課的授課為八年級年級學生。八年級年級的學生正處在生長髮育階段,他們好動、易興奮,也具備了一定的基本運動能力。但基礎較差,因此,在學習中加強她們對基本技術的掌握隨着學習的逐漸深入結合比賽進行教學以進一步提高她們的學習興趣。

三、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和掌握下壓式傳接棒的技術要領。

(2)使學生掌握基本動作,發展學生奔跑的基本能力。

(3)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主體意識及克服困難、積極上進的品質和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積極參與

2、難點:傳接棒的技術動作

五、教學策略:

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遵循直觀性、自覺性、積極性和循序漸進原則,我主要採用:啟發式教學法:講解示範法;糾正錯誤法;循序漸進法:評價法。在本課的'學法中,讓學生採用“聽、看、想、練、問、比”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活躍課堂氣氛,通過學生自主去嘗試,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從運動得到鍛鍊,獲得快樂。

六、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四部分。

(一)開始部分:課堂常規 及教學內容目標及要求 。

(二)準備部分:

1、繞場地慢跑;

2、徒手操。 使身體得到充分活動,從而達到熱身的目的。

(三)基本部分:

1、遊戲“拍手接力”、“抱球接力”。 激發學生的興趣,體驗接力跑的樂趣,為提高接力跑打好基礎。

2、教師示範講解傳接棒動作。

3、徒手模仿練習。

4、接力比賽遊戲。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四)結束部分:

1、音樂伴奏下放鬆

2、對本課進行小結,佈置收回器材

七、場地器材:

田徑場一片;接力棒20根。

説課稿 篇6

各位老師:

一、説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選自新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2.2節,是學生進入國中階段後,在學習了用字母表示數,單項式、多項式以及有理數運算的基礎上,對同類項進行合併、探索、研究的一個課題。合併同類項是本章的一個重點,其法則的應用是整式加減的基礎,也是以後學習解方程、解不等式的基礎。另一方面,這節課與前面所學的知識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合併同類項的法則是建立在數的運算的基礎之上;在合併同類項過程中,要不斷運用數的運算。可以説合並同類項是有理數加減運算的延伸與拓廣。因此,這節課是一節承上啟下的課。

2、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天真活潑、對新生事物很感興趣、求知慾望強、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形象直觀思維比較成熟,但抽象思維能力還比較薄弱。因此,我們要營造輕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充分激活學生的探索慾望,讓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充滿好奇的學,留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活動、相互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觀察中不斷髮現數學問題,在實踐中領悟數學思想,在評價中逐步形成數學價值觀。

二、教學目標:

關於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以及教法在這裏就不作一一説明了,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教程。

三、教學流程:

(1)導入環節:

多媒體出示兩個問題,以具體生活情景為背景,有效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好奇心及求知慾。

(2)形成概念:

在講解同類項概念時為讓學生充分發揮主體作用,從自己的視點去觀察、歸納、總結出同類項的概念,我設計了小白兔找家和討論環節。並編了一個同類項的口訣。

(3)強化概念:

為強化概念使學生牢固掌握同類項的知識,進一步加強對同類項概念的理解。增強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我設計了真真假假和填空。

(4)合併同類項的'講解:

講解合併同類項時,以生活實例為切入點,通過對簡單的、熟悉的數量運算,激發學生學習合併同類項的慾望,從而較自然的引入新課題合併同類項。

分解難度,設計過渡問題,使學生能自然的感受法則的探索過程。又編了另一個口訣。

以一道例題的訓練為橋樑來得出合併同類項的一般步驟。通過具體的練習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運用合併同類項法則。

在比較兩種方法的過程中,體會合並同類項對運算的簡化作用。

(5)數學與生活:

通過對熟悉的事物,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應用意識。

(6)總結:

由學生總結本節課內容,逐步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7)課堂感悟:

進一步讓學生鞏固基本知識,滲透數學分類思想;使知識結構更完善。

(8)作業:

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及時發現和彌補知識缺陷,起到課後鞏固和反饋作用。

説課稿 篇7

説教材:

本文的體裁是童話故事,以“建設開發與保護環境同等重要”為主旨,敍述了坪林村的山豬潭因為興建高級山莊,環境遭到破壞,白鷺鷥也被迫陸續搬走,環保人士大聲疾呼:還給大自然原來的面貌的事!

位於山豬潭邊的坪林村,住着幾十户人家,棲息着好多美麗的白鷺鷥,昔日的那裏有綠茵茵的草地,無邊的相思林,迷人的山豬潭。在這種生命綠洲裏,人們也一直引用潭裏的水,世世代代以耕種為生,過着平靜愜意的生活。而今這一切不復存在。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缺乏環境保護意識,濫用自然資源,最終一定是導致破壞生態環境,釀成嚴重的生態惡果。正是因為缺乏環保意識所造成的悲劇。

説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學會6個字;理解“痛心疾首”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充分品讀重點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文章中尋找答案,在品讀重點詞中理解文章,在反思中感悟主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學生已有的環境保護認識的基礎上,明白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並重的道理。

説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白鷺鷥心理變化的過程,瞭解白鷺鷥飛走的原因。

説教學設計

一、 導入:

同學們,我這兒有一則獨特的遺失啟事(出示遺失啟示的燈片),哪位同學願意為我們讀讀!你認為它獨特在什麼地方呢?

(預設:坪林村的湖泊、山林、鷺鷥不見了,人們感到很痛心,想把它們找回來。人們遺失的是大自然的景物,而不是一般的物品)

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就從第22課中尋找答案吧!(出示課題燈片和板書)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生字燈片)認準文中的生字,準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2、讀完後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坪林村、山豬潭、售房、湖泊、域)

三、再讀課文,初步理解:

瀏覽全文,想想:寫了一件什麼事情?

學法指導:抓線索歸納內容

(燈片出示鷺鷥的變化:議論紛紛—都先搬走—急着飛走了—立刻就搬家)

四、品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你看,多麼可愛的鷺鷥呀!多麼美麗的景色呀!(欣賞美麗風景圖片和鷺鷥短片)

(過渡語:真是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坪林滿山翠,天光雲影映碧潭呀!)

2、(出示燈片)現在,藍色的湖泊不見了,綠色的山林不見了,美麗的白鷺鷥不見了。撿到的人還給了坪林村,還給了山豬潭,還給了大自然沒有?(沒有)是沒有還?還是不可能還呢?請大家默讀課文,通過對文中語句的體會,談談自己的看法。

(學生默讀時,老師提示學生邊讀邊找句子時,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學習寫批註)

3、學生談看法。

預設1:工程車來來往往,整天轟隆轟隆的,塵土飛揚……巨大的看板擋住了鷺鷥回家的路線……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因為環境被嚴重破壞,而且還有人類的威脅,所以白鷺鷥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特別是“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和“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3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羣白色的鷺鷥。教師接:是呀,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

預設2:加上工人抽取潭裏的水,不到半個月工夫,山豬潭變小了……水田不見了,潭邊築起了堤防,堤邊正在修建環潭公路……潭面越來越小,越來越小,小到當白鷺鷥去喝水的時候,整個潭邊的工人,售屋中心的小姐們都跑出來大叫:“你看!白鷺鷥,真的.有白鷺鷥呢!”白鷺鷥嚇壞了,覺得這裏實在太可怕了,再也不能住下去了。

(引導學生抓住“藍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讀出的感受,得出山豬潭會變為一潭死水、一潭黑水、一潭臭水,會乾涸,會消失,所以藍色的湖泊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學生體會一句就指導讀一句;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追問,比如:一個月後呢?半年後呢?此時的山豬潭是什麼顏色呢?)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1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個藍色的湖泊。教師接:是呀,藍色的湖泊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麼,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1、3兩句。)

預設3:……草地不見了,相思林被砍光了。

(引導學生抓住“綠色”一詞,從找到的句子的重點詞語中感悟,得出山林被開發建山莊了,綠色的山林也不可能回來了的結論。)

(過渡:請你給我們讀遺失啟示的第2句:我們在這裏遺失了一片綠色的山林。教師接:是呀,綠色的山林也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那麼,還會有白色的鷺鷥嗎?白色的鷺鷥是不可能還給我們了!教師引讀遺失啟示的第2、3兩句。)

4、再看看現實社會中,我們人類的所作所為吧!

(燈片放映破壞環境的資料:乾涸的河牀、受污染的湖泊、砍光的山林、焚燒垃圾、日本捕鯨)

5、(出示遺失廣告的燈片),此時,你覺得我們僅僅遺失了藍色的湖泊、綠色的山林、白色的鷺鷥嗎?

6、説説:你此時心情如何?本

(預設1:氣憤、着急、沉重、憂慮、無奈)

(預設2:學生答到“痛心疾首”一詞,先理解,在着重指導學生朗讀遺失啟示的最後一句,體會痛心疾首的感情,採用指名讀、教師補白(不可能啊)與學生個別對讀、教師補白與全體學生對讀、換讀)

五、情感昇華:

1、當最後一隻白鷺鷥被迫離開自己家園的時候,我非常同情它,可同時我又有些疑惑:它怎麼當初不和其他鷺鷥一起走,而要等到再也不能住下去的時候才離開呢?

預設1:生答“如果這裏變成了山莊,那我們不是更熱鬧了嗎?”

(過渡:哦,原來鷺鷥認為建“鷺鷥灘山莊”不僅對坪林村的人有好處,對白鷺鷥也有好處呀!所以,它才沒那麼緊張呀!)

預設2:生答:廣告語讓鷺鷥認為人類會在開發的時候能保護環境的。

(出示廣告語)追問:從這則廣告你讀懂了什麼?(人類開發與動物、與大自然會和諧相處。)

2、可人類只想着發展,而肆無忌憚的破壞環境,讓鷺鷥們一次次的失望,乃至最後只能絕望的離開自己的家園,此時,最後一隻鷺鷥最想對人類説什麼呢?

(引導學生的發言最後落在本文“和諧相處”的主旨上。)

六、 結束語:

鷺鷥有美好的願望,我們人類也有美好的願望,本文的作者用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人類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同等重要,人類和大自然要和諧相處。最後,讓我們飽含激情朗讀這則能代表我們共同心願語段吧(燈片:將廣告語的最後一句改為:給我們一個和諧的家園!)

我相信:如果最後的鷺鷥聽到了,它一定會回來的!

説板書設計:

最後一隻白鷺鷥

沒那麼緊張 實在太可怕了 和 諧 相 處

説課稿 篇8

一、課的主題:

接力跑——“下壓式”交接棒

二、指導思想

本課以《體育與建康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體現“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樂趣,培養學生的“終生體育”觀念,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養成良好的思想意識。同時也以發展學生的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為目的,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以及吃苦耐勞永不言敗的意志品質。

三、教材分析與處理:

接力跑是合作跑的主要內容之一。經常進行短跑接力,對發展速度、力量、靈敏性等身體素質有很大的幫助。本教材選自接力跑中的“下壓式”交接棒技術,此單元一共設計了3課時,本節課是此單元的第一節課,其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下壓式”的傳接棒方法為主。學生在以前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快速跑以及其它方式的接力跑(如:迎面接力跑等)。對於本課的學習具備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有利於本課內容的掌握。

四、單元計劃:

課次 課 的 任 務 要 求 重 點 難 點

1 讓學生初步瞭解〃下壓式〃交接棒技術 動作正確 重點:傳、接棒時機的把握。

難點:下壓式傳接棒的動作要領,以及交接棒的配合。

2 複習〃下壓式〃的交接棒方法,同時學習預跑

預跑時機合理 重點:接棒前的預跑

難點:預跑的效果

3 學習接力跑全程跑 交接棒,跑,快速 重點:接棒準確,奔跑快速

難點:跑與接棒的結合

五、學情分析:

我們學校四年級三班一共有43人,他們大多數是農民工子女,上課存在組織紀律性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體育知識面較為缺乏,但學生對體育運動有良好的參與意識,同學之間團結合作,集體榮譽感較強。因此本課選用新的教學內容來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發展身體的協調性,增強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及自控能力,提高團隊合作的精神。

六、預定教學目標:

1、運動技能目標:學習“下壓式”交接棒技術,讓85%的學生能初步瞭解交接棒技術。

2、身體健康目標:提高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發展下肢力量。

3、社會適應目標:培養團隊協作、進取向上的集體主義精神。

七、教學重、難點:

重點:傳、接棒時機的把握。

難點:下壓式傳接棒的技術。

八、教學方法及評價方法:

教學方法:

(1)遊戲教學:採用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啟發教學: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交流,提高學生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合作學習及比賽相互促進提高,加強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助於學生形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的集體意識。

評價方法:

激勵評價法:語言肢體激發學生進取動機,使學生更積極、更主動地進行學習。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與熱身

在課的開始部分首先是常規教學,緊接着是一個“擊鼓傳棒”的小遊戲,引出本課的主要內容。通過增加背後傳棒的難度,提高遊戲的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引出問題“背後怎樣交接棒速度較快?”,讓學生帶着問題探究式的投入到學習中去。之後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圍着圓圈做準備活動,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學習與拓展

做好熱身活動之後,教師引領學生回到課前所提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的活動方式讓學生試着去探究、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巡視並參加到各小組的討論中,及時評價各小組的討論成果。而後,全班提問並彙集各小組討論結果,讓其優秀的組全班展示,教師給出相應評價。其後,教師作出正確動作後讓學生跟着模仿,並讓小組原地徒手練習,組員之間相互糾正動作,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巡視並對各小組做相應的指導。然後組織學生在慢跑、快速跑中體驗交接棒,讓學生在由易到難的教學過程中逐步完成教師所設目標達到預設效果。最後,設立“勇奪小紅旗”的十字接力遊戲,通過遊戲檢驗學生本節課完成效果,並且通過師生互動進一步拓展與昇華本節課教學內容。

(三)放鬆與評價

利用放鬆操,對學生進行身心放鬆。最後對優勝組別以及個人作出評價,讓學生的情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昇華,並且快樂的結束本課。

十、狀態預計:

本節課練習密度約為:45%--50% , 運動負荷約為:115-125次/分左右

十一、場地設計與器材準備

1、 一塊田徑場

2、 標誌筒14個

3、 接力棒1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