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品】説課稿模板5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88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問題來了,説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5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品】説課稿模板5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中班數學活動《漫遊魔法王國》,數學活動的內容具有啟蒙性,探索性,和生活性。幼兒對所學的內容有一個較為具體的感知,對圖形有了一個較規律系統的認識。並且和幼兒的生活息息相關,既培養了幼兒對圖形的感受力和認識力又培養了幼兒初步的探索能力和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下面,我將從説教材,説教法,説教學過程,説學情這幾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班級情況中班幼兒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於新的事物非常感興趣,特別喜歡遊戲這種活動類型。數學《漫遊魔法王國》這次教育活動,採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遊戲形式的猜想活動。打破了傳統的數學教法的單一、枯燥,是幼兒在遊戲中掌握了對各種圖形分類,充分發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和思維的敏捷性。

2説教材《漫遊魔法王國》是讓幼兒通過遊戲的方法感知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形狀,建立對形狀的基本認識,並且可以讓幼兒從生活中拓展,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圓形、正方形以及三角形,讓他們知道形狀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讓幼兒認識以及辨別生活中各種各樣形狀。

3説教育目標實施這個活動的目標在於:認知方面:通過觀察瞭解形狀的構造特點,使幼兒對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有一個初步的認識。能力方面:通過對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等形狀特徵的學習和了解,找出生活中常見的三角形,正方形,以及圓形等形狀的物品。 情感目標:通過對圖形的學習,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4重點難點重點:圓形和方形的.認識和區別。

二説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本活動我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根據中班幼兒的思維的具體形象的特點始終貫穿的原則,結合多種教法進行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突出重點難點我採用:遊戲法、觀察法等方法進行教學:我準備正方形象棋盒,三角形積木,圓形綵球先讓幼兒找不同之處。

三説學情

學法中班的小朋友經過小班的學習,對圖形有一個較基本的認識,但是在腦海中還沒有形成關於圖形的具體印象。遊戲是幼兒的生命,根據中班幼兒形象思維佔主要地位,抽象邏輯思維初步發展的年齡特點,幼兒所學習的知識與法則應該儘量的避免老師直接交給他們,而是應該在幼兒操作體驗中去探索,去發現為幼兒設置遊戲化的情景,通過有趣化的遊戲使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儘量讓抽象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事物中理解,讓幼兒在遊戲中獲得知識。

為此我將採用遊戲法,探究實踐,觀察法,歸納分析法來引導幼兒進行學習。

四説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我先準備了圖片音樂引起幼兒的關注。然後提問圖形的特點?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相同?發展幼兒的動腦能力。

引導幼兒總結:

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正方形有四條邊,四個角:圓形沒有邊沒有角。

説課稿 篇2

一、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我這次活動的選材就來源於生活。石頭是構成自然生態環境的一種無生命的物質,同時也是幼兒經常接觸的事物,比如在幾次户外活動時,我看到有幾個孩子特別喜歡去撿石頭玩,用石頭在地面上、牆面上、花壇邊等各地方敲一敲,一邊玩一邊興奮地叫同伴一起過來聽石頭敲擊所發出的聲音。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生成課程,於是就設計了這個小班的科學活動《奇妙的石頭碰碰響》,希望通過遊戲引起孩子們對探索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的'興趣,引導他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求發展”,就如《綱要》中所説:“要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發現和感覺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體驗和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身邊,保持永久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二、目標。

從“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的表述中可以看出: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意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根據綱要精神,結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我制定以下目標:

1、感知石頭的基本特性,樂意參加玩石頭的遊戲,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2、嘗試自由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

三、重難點。

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通過探索,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在活動中我採用了探索比較法來解決難點,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這一特性。

四、準備。

1、物質準備:幼兒人手兩塊石頭;若干件硬的物品(木頭積木,塑料積木,金屬勺子);若干件軟的物品(海綿,毛絨玩具,毛線團);厚墊子,桌子等。

2、經驗準備:已學習節奏樂《閃爍的小星星》。

五、過程。

我通過三個環節“感知特性——探索比較——拓展經驗”來達到活動的目標。

1、感知特性。

一開始以“石頭展覽會”的形式激發幼兒的興趣,通過觀察發現石頭不同的顏色、形狀、質感,對石頭的基本特性有一定的瞭解,為後面的環節做好鋪墊。

2、探索比較。

這個環節是活動的重難點所在。通過兩次探索比較,讓幼兒發現硬的物體和石頭碰撞可以產生響亮的聲音,而軟的物體與石頭碰撞則沒有聲音,並願意大膽表述。第一次以集體共鑑的方式,初步感知軟硬物體與石頭碰撞產生的不同現象;第二次通過自主探索,幼兒運用已有經驗的判斷進行初步猜測,經過探索驗證進一步感知這一現象。

3、拓展經驗。

這是活動的延伸環節,進一步增強幼兒對探索石頭的興趣。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本課通過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裝飾色彩,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和表現方法,在教學體驗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通過對比分析,讓學生了解色彩的寫實性,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上突出古拙、簡練、誇張、變形的特點,用色方法上體現鮮豔、對比強和誇張的特點。

根據上述教材分析和《美術新課程標準》中造型與表現中的階段目標,我確定本節課要達到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使學生理解色彩的概念和作用。

②、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感知能力。

③、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塑造學生初步的審美心理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瞭解民間藝術中裝飾色彩的特點及表現方法。

2.知道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學習和掌握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3.在教學活動中感受裝飾色彩的美感,培養學生熱愛民族藝術的情感。

教學重點: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應用,瞭解裝飾畫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點,運用裝飾色彩創作裝飾畫。

教學難點:裝飾畫的造型突出誇張變形,色彩對比強。

二、學情分析:

⑴、説學生現有階段的水平和能力

接下來我對學情進行分析:六年級的學生在前段的學習中掌握了關於裝飾畫的學習方法(如裝飾畫的特點等)此階段的學生對色彩具有了極強的興趣,關注的注意力增強,能夠準確地對作品進行分析並且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對於色彩的感受。

⑵、説課標確定本階段學生應達到的能力

在美術課標中確定本階段學生在造型與表現領域中應達到的能力是:學習和掌握裝飾色彩的用色方法,運用線條、形狀、色彩等造型元素以描繪的形式,運用裝飾色彩創作生活中的裝飾畫。

三、説教與學的方法

1、教學分析:

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明確 “學生為本”的教育設計理念,根據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特點,通過一個簡單的生活圖片對比、大量的裝飾色彩圖片的欣賞,激發了大家的興趣,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讓學生在腦中對本課時所學的內容有一個完整的感性認識;接着我再利用講述法導入正題,引出裝飾色彩的概念,並引導學生觀察、運用。在學生操作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以增加學生的理性認識,突出本課時教學的重點。

2、學法分析:

遵循“學為主體”的教育思想,做到學與練緊密結合。讓學生先認真觀察、總結,再操作,將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融合到創作的要點和難點。

四、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課堂導入:裝飾畫中的牛與自然界中的牛對比。(展示)

引出本課課題: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有貼近生活化的圖片對比可以更好的吸引學生的興趣,為下一步的講授打下基礎。

(二)講授新課

1.學習裝飾色彩。

結合民間裝飾畫作品講授裝飾色彩找出其特點:色澤鮮明、豔麗、明快、簡單。(板書),引出裝飾色彩的含義。

設計意圖:雖然面對的是心理日趨成熟的高年級學生,但是不能忽略了任何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環節,就興趣而言單純的講授含義並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抓住學生的興趣來初步解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2.分析裝飾色彩的運用方法

利用收集的民間裝飾畫作品,組織學生交流。

教師的有效提問和學生交流活動來完成怎樣運用裝飾色彩來體現誇張變形的裝飾畫。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環節之一。我在這一節課中將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通過提出——觀察——發現——交流——歸納等學習方法來攻克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3.介紹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

觀看教學。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一個環節可以使學生有效地瞭解裝飾色彩在生活中和藝術作品中的運用,將書本中美術帶到了學生們的身邊,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

使學生們瞭解民間裝飾色彩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道理。

4.教師演示

(1)展示並分析學生的優秀作品。

(2)教師示範作品。

設計意圖:在美術教學中,示範與演示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發,通過教師的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書本與實踐的聯繫,更好的理解用色和用線有效地解決繪畫中可能會出現的困難。

5.佈置作業要求。

設計意圖: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而制定。

(三)、完成作業,教師進行輔導。在輔導過程中體現分層、分類輔導,注意培養學生個性作品,體現學生差異。

(四)、評價

組織學生進行展示與評價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展示和評價。

在評價中以學生的客觀表現為主要依據,突出教學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過程中加強評價的互動與反饋,重過程、輕結論。

(五)、課後拓展

請學生去尋找生活中的裝飾色彩。

設計意圖:讓生活走進美術,讓美術表現生活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教學方式。去找尋生活中的裝飾就可以將美術知識與生活有效結合。

説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是來自浙江省寧波北侖職業高級中學的機械專業教師陳雷。一直以來,大家都認為機械專業的專業課是枯燥的,乏味的,所以能讓學生愉快的、充滿自信的走進我的課堂,讓學生在我的課堂上享受快樂和成功是我最大的夢想。今天,藉此平台,希望各位評委指導我的説課,使我更快的成長。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鑽孔方法——壓板工件鑽孔加工》,主要從教材分析,教學對象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分析等五個方面作具體的闡述。

一、教材分析:

首先要説的內容是教材分析,本節課選自徐冬元主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第二版)第六章第四節及第五節的內容。本課是這一個學習單元的最後一塊內容,是對前面所學的內容得以鞏固和應用,是一堂實踐操作課。教材中與本節課對應的實例由於比較單一,雖然也能讓學生掌握實際的加工方法,但是很難與現在企業的生產接軌,所以我就把當今寧波地區企業用到比較多的模具生產中的壓板零件拿到了實際的教學中。通過本堂課的學習,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工件鑽孔的'方法,及能保證鑽孔的精度,為以後學習鍃孔、鉸孔及攻螺紋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教學對象分析:

接下來要説的內容是教學對象分析,參加本堂課學習的學生是我校一年級第二學期的數控專業的學生,對於鉗工的基本技能操作已瞭解一些,但總體上存在輕理論重實踐的傾向,本節課利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的理論知識得以鞏固,實踐操作能力得以加強。根據調查,本班學生中有超過30%學生的家長在海天、貝發、吉利、耀發這四家企業工作,利用便利條件,在課前首先組織了學生進這四家企業進行調研,對有關鑽孔加工的知識進行了解,為學好本堂課做好準備。根據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能説出使用鑽牀的安全注意事項。

2、保證孔加工精度的方法。

二、技能目標:

1、在工藝卡片上能填寫合理的工步內容。

2、能正確操作鑽牀,並完成工件加工。

3、會用平口鉗正確裝夾工件。

4、能合理使用切削液。

三、情感目標: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體驗團隊協作的力量,從而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意識。

2、通過完成工件,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並養成耐心細緻的工作作風和嚴謹務實、嚴肅認真

的工作態度。

三、教學、學法分析:

第三塊內容我要講的是教法、學法分析,本節課在設計時我就打破老師先講,學生後實踐操作的傳統模式。在課前首先組織了學生進企業進行調研,對有關鑽孔加工的知識進行了解。並且在上課期間利用分組比賽的形式把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操作的積極性充分的調動起來,用搶答和必答的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出示實踐操作題的時候以工藝卡片來代替以前的圖紙,讓學生在課堂中就能體驗當今企業的生產模式,在瞭解工藝卡片作用的同時為即將走向社會、成為一線工人的職高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在學習鑽孔加工同時,也瞭解了鑽孔加工在當地企業生產加工中的作用和地位。 本堂課的重點為:能正確使用鑽牀進行鑽孔加工。難點為:能保證鑽孔加工的精度。 為解決本堂課的重點及難點,我運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分組比賽法為主,項目教學法、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法、展示法等為輔。 我的教學形式為:理實一體化。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並能達到融會貫通。 用到的主要設施和設備有:黑板、投影儀、鑽牀、平口鉗、劃線平台、劃針等劃線工具。 由於我校每個鉗工工場間配備的台鑽數量只有四台,所以上課時就用小班化教學模式,共20名學生參加本堂課的學習,分四組,5人一組,每組設定組長一名。並規定實際操作時,一人操作,其他人觀看,但必須每人獨立操作,自己進行劃線、裝夾並完成鑽孔加工。根據鉗工工場間的實際情況,我稍作了一下佈置,如投影所示:

四個隊分別以海天、貝發、吉利、耀發這四家在寧波市北侖地區有相當影響力的企業命名。每組組長的父母都是分別來自這四家企業,目的就是為了讓每組的學生產生競爭,在瞭解這四家企業的同時,突破本堂課的重、難點,並讓學生深深喜歡上自己所學習的專業,從而真正的學好本門課。

四、教學過程闡述:

第四塊內容是教學過程闡述,我在上本堂課前一週就佈置了準備任務,任務有兩個:

1、複習上堂課內容(就是教材中第六章第四節和第五節的內容)。

2、組織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調研,每組成員以小組為單位按照組別名稱的不同分別進相應的公司進行調研。

調研的內容:

1、你們所調研的企業生產什麼產品?

2、企業中都用到了什麼樣的設備(機牀)?其中鑽牀有多少台?

3、企業生產中用到機械加工工藝卡片嗎?機械加工工藝卡片有什麼作用?

4、在企業生產的產品中各加工的是什麼樣的孔?

5、在孔加工中怎樣克服廢品的產生?(諮詢有經驗的老工人) 根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及教學形式,我的組織的教學流程如投影所示:

檢查課前任務(“理”)

出示工藝卡片,讀圖,填寫工藝卡片(“理”→“實”)

學生實際操作(壓板工件鑽孔加工)(“實”)

分析並解決扣分原因(“實”→“理”)

教師具體講解操作過程(“理”、“實”統一)

實訓內容操作(方形板工件鑽孔加工)(“理實一體化”)

結束語(課堂小結、作業)

整個教學過程一共分為7個環節,除了第五個環節和最後一個環節以外全部用比賽的形式進行:

第一個環節是:檢查課前任務,導入課題。在這一個環節中首先説明的是本節課的上課形式,就是分別用搶答、必答和實踐操作三種類型的題目,最後根據每隊所得的分數看哪隊為冠軍。檢查課前任務用的是搶答和必答兩種形式。並板書課題。在這一環節用時8分鐘。題目如投影所示:

一、搶答題(答對一題得5分,答錯一題扣5分):

1、鑽牀有幾種?分別叫什麼名稱?

2、操作鑽牀時可以戴手套嗎?

3、鑽孔加工中是否要用切削液?碳素結構鋼用到哪種?

4、鑽孔中用的工件裝夾方法有幾種?用到最多的是哪種?

二、必答題(根據每組回答的好壞,分別給10、8、5、0分):

每組派代表把調研後的情況給予説明。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開門見山的説明本節課的上課形式,能把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一下集中,為學好本節課的內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這個環節中,先利用搶答題的形式複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再利用必答題的形式檢查學生下企業進行調研的情況。

理實一體化體現説明:通過複習回顧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及檢查課前任務體現出“理”。

第二個環節是:出示工藝卡片、讀圖、填寫工藝卡片。壓板工件的工藝卡片如投影所示,並每位學生髮一張。學生看完工藝卡片後比賽繼續。這個環節中用到的是搶答題和必答題,用時也是8分鐘。題目如投影所示。

三、搶答題(答對一題得5分,答錯一題扣5分):

1、工藝卡片的圖中20±0.20尺寸的含義?

2、Q235-A是什麼材料?

3、工件中20±0.20的尺寸怎麼檢測?

四、必答題(根據每組回答的好壞,分別給10、8、5、0分):

每組討論完後填寫工藝卡片,只要求填寫工藝卡片上的工步內容與工藝裝備,最後上交一張(由教師公佈每組答案,並進行打分,最後由多媒體課件演示最佳工藝卡片上的內容)。 最後公佈最合理的工步。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讓學生看工藝卡片和填寫工藝卡片,並讓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最佳的工步(工藝方案),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職業行為能力。

理實一體化體現説明:通過看和填寫工藝卡片,慢慢由“理”轉變到了“實”。

第三個環節是:學生實踐操作工件加工。等全部的學生都填寫完了工藝卡片以後出示這個環節的比賽題目,如投影,用時25分鐘。規定學生在20分鐘裏面完成壓板工件的鑽孔加工,最後由組長分配相互檢測,在規定的時間內5位同學都完成的隊另外加10分,完成後隊內互相進行檢測,每隊把最好的兩塊工件拿出來進行展示,由我進行檢測,每塊工件滿分為10分,檢測評分表如投影所示。

五、實踐操作題:完成壓板工件鑽孔加工。

規定學生操作時間為20分鐘。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按照職業活動導向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做”中學,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

理實一體化體現説明:通過實踐操作,在這個環節中體現了“實”。

第四個環節是:分析並解決扣分原因。這一環節用搶答題的形式進行,題目如投影所示,用時12分鐘,最後由我進行點評解決方法。

説課稿 篇5

本節課我的教學設想是:用科學課程規範的新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因為科學課以培養小同學的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議讓同學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來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發展他們對科學實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戰略,併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所以這一課要使同學認識熱傳導的特點,瞭解不同的物體熱傳導能力不同,必需由同學自身去探究,親自動手實驗,從而進行觀察,自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實踐操作中獲得知識。

在《科學課程規範》理念的指導下,根據本課的知識結構和科學研究過程的一般規律,並結合小同學的實際情況,我制定本課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通過實驗操作活動,使同學認識熱傳導現象,瞭解不同的物體熱傳導能力不同,學會區分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

2.能力目標:通過實驗的設計、操作和研討等活動,初步培養同學根據科學程序進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熱傳導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設疑、探究、研討、運用等活動,激發同學探索熱傳導現象的興趣,培養同學仔細觀察、積極探究、求實創新的科學品質。

本課是本冊教材中“熱”教學單元的第一課,重點指導同學認識熱傳導現象。同學學習後,可以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熱的知識打下基礎。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指導同學認識熱傳導的特點和了解不同的物體熱傳導能力不同。因為“熱”沿着物體傳送時,只能憑皮膚的觸覺感知,不能靠視覺觀察,給同學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所以實驗只有做勝利了,才幹使同學認識熱傳導的特徵。因此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熱傳導實驗的設計與控制。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聯繫小同學對實驗操作很感興趣的實際情況,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的教學方法主要為“實驗法”。同學能看得見、摸得着,在實驗過程中得到直觀、生動的感性認識,有利於同學學習本課教學重、難點;有利於培養同學的學習主動性、能動性;有利於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提高實驗探究能力。同時在採用“實驗法”的基礎上,還運用“觀察法”、“討論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

為順利完成本課制訂的知識與技能目標,抓重點,破難點,在《科學課程規範》理念的指導下,在課堂教學中我着重教給同學“提出問題→猜測→實驗證明→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學習方法。同時還以觀察、提問、記錄、討論、小組實驗等活動為載體,開展同學自主性探究式學習,以培養同學的自學能力和協作學習能力。

根據本課制定的知識與技能目標,遵循科學研究過程的一般規律,聯繫小同學的生活實際,本着優化課堂結構的思想,我為本課説課稿了以下三個環節:。具體論述如下:

(一)以問題開始,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一堂課有好的開頭,是上好這一堂課的關鍵。針對小同學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的特點,上課一開始,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熱傳導現象進行導入。先請同學猜測用手觸摸不鏽鋼杯時有什麼感覺,接着啟發同學對猜測進行驗證,從而引出了杯壁和杯蓋的熱是從哪裏來的問題,將同學的注意力集中在這一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上,自然而然的進入愉快主動的學習情境,強化了有意注意,激發了同學的求知慾望、探索興趣。通過教學導入,明確了實驗目的,確定了研究活動的方向。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地指導同學開始這一課的學習。

(二)以活動展開,解決問題、獲得新知。

這是本課教學的中心環節,也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環節。這是因為新的科學課堂要求教師必需樹立以“活動”為載體的基本理念,以“活動”為載體是指課堂教學要以活動為主,以同學的親身實踐、親身體會為主線,通過活動組織課堂教學。其次,人們對知識的理解是通過思維活動實現的,而思維只有在豐富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幹進行,只有對感性資料綜合、籠統、概括,才幹揭示事物的實質特徵和規律。所以這局部就是通過指導同學從觀察入手,親自實驗操作,經過分析考慮,瞭解客觀實際,使同學獲得生動、具體的感性認識,並逐步形成理性認識。為抓重點,破難點,面向全體同學,這一局部佈置了兩個實驗。將演示實驗與同學實驗相結合,通過做實驗教給同學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認識事物。

第一步:指導同學認識熱能以傳導的方式傳送。

這個實驗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我主要採用引導同學定向探究的學習方式突破該難點。首先,教師請同學們猜測:假如將一根鋁絲固定在方座支架上,再將三根火柴抹少許凡士林,並依次粘在鋁絲上,接着用酒精燈加熱鋁絲的一端,那麼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待同學猜測後,需要實驗來驗證時,教師提醒同學操作注意事項,並請同學演示實驗。最後通過討論彙報,同學發現:熱可以沿着物體傳送,並且是從温度較高的局部傳到温度較低的局部,在此基礎上告訴同學這種傳送熱的方式稱為熱傳導。接着,教師引導同學回答開始提出的問題:杯壁和杯蓋的熱是從哪裏來的?

第二步:指導同學認識各種物體傳導熱的能力不同。

在這個實驗中,教師引導同學開展自主性探究式學習。首先,老師請同學們猜測各種物體傳導熱的能力相同嗎?接着請同學利用桌上的實驗資料制定各自的實驗計劃,並進行彙總,這樣進一步培養了同學設計實驗的能力,激發了同學的研究興趣。待同學選出一種簡便的實驗方法後,教師出示實驗報告單,並放手請同學用現有的資料充沛實驗,大膽操作,目的是引導同學自身探索、自身獲取知識從而享受勝利的`喜悦。最後,通過討論彙報同學得出結論:各種物體傳導熱的能力是不同的。

在整個研究活動中,同學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在教師和時引導下,同學自身探索實踐中得到了解決,從而形成了正確的認識。教師始終作為同學學習的夥伴和合作者,親身介入同學的科學探究活動,並對同學在科學探究活動中的突發情況和時修改調整,有效地推動同學的科學探究活動。這樣既體現了同學是科學探究的主體,教師是科學探究的主導,又使同學通過科學探究的活動,體驗到了學習科學的樂趣,增加了科學探究的能力,同時形成尊重科學知識、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

(三)以發現結束,聯繫實際、深化認識。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首先啟發同學説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應用了熱傳導的性能。接着再聯繫教學開始時所觀察的不鏽鋼杯傳熱的事實,嘗試讓同學運用所學的知識對不鏽鋼杯進行改進。最後,對同學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為了鞏固和擴展同學的知識,提高同學的興趣,在本課最後幾分鐘還佈置了一道考慮題。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強化已有概念,同時培養同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以上就是我為本課説課稿的三個環節。

通過上面的教學活動,同學充沛發揮自身的能動性,在教師引導下,經歷了“提出問題→猜測→實驗證呀→得出結論→應用”的科學探究程序,順利地完成本課教學內容,使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上教學過程的設計中,我還注重引進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機制,靈活運用教師觀察、與同學談話、填寫實驗報告單等多種方法,通過同學的自評和互評,瞭解同學實際的學習和發展狀況,並運用語言和體態和時給予適當的鼓勵性、指導性評價,促進同學的學習和發展,做同學科學探究活動的激勵者。

為集中同學注意力,突出教學重點,本課我設計的是圖文式板書。圖增強了直觀性,文一目瞭然地展現出教學的主要內容,整個板書簡潔明瞭,能加深印象,鞏固知識,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