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2.45W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編寫説課稿是提高業務素質的有效途徑。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實用的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1、教材簡介

本課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第五課。文中球迷爸爸非常愛看足球賽,卻把球賽換成奶奶愛看的京劇,這是爸爸的孝道;奶奶放棄自己喜歡看的京劇,換成了足球頻道,和我們一起拍手歡笑,這是老人的慈愛;看見媽媽的疲勞,我們都提議關掉球賽,讓媽媽聽音樂看舞蹈,這既有奶奶的慈祥,又有爸爸的關切,當然,也有“我”從父母那兒學來的關愛。

這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温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為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精彩處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慨萬千。作者以“奇妙”為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首尾呼應;整首詩也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奇妙──放棄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最後,作者巧妙地拋給讀者一個問題,引起讀者思考──每個人的心裏都裝着一樣什麼東西?

2、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本課的14個生字,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本課時的學習重難點。

二、説學情

在低年段,學生的認知能力還尚有欠缺,所以在讀的過程中還需要藉助拼音來完成。當然,經過半年的學習,學生的識字量也大有增加,也掌握了一些識字的方法,所以在識字的時候,老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分析來識記生字,這樣效果會更好一些。

三、説教法學法

本課時教師採用教法為朗讀教學法、質疑、解疑。讓學生與教師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識字,並感受到快樂。學生的學法則採用合作探究、討論交流、朗讀感悟。讓學生在合作中識字,互相介紹自己識字的好方法,和同學一起成長、進步。

四、教學過程簡記

一、趣味導入,揭題。

1、猜謎語。(板書:電視)

2、談話:你喜歡看電視嗎?你最喜歡看什麼電視?你知道爸爸、媽媽喜歡看什麼電視節目嗎?(板書:看)

3、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出示畫面,指導看圖。

這一家人在做什麼?你能猜想他們在看什麼節目嗎?這家人看電視啊,可真有些奇妙,你想知道嗎?那就趕快讀讀課文吧。

2、學生自由拼讀課文。(提出要求:藉助拼音自由讀,並圈出生字。)

3、多種方式認讀生字。(齊拼讀、男女賽讀、開火車讀、去拼音搶讀,重點指導認讀“賽”字。)

4、分小節自願試讀,糾正字音。

5、齊讀課文,鞏固生字詞。

三、朗讀課文,感悟親情

1、聽讀課文。

2、學生自由大聲地朗讀課文。

3、説説這家人看電視的“奇妙”表現在哪些句子中?

4、全班解疑。

5、用“因為……所以……”説話。

A、因為爸爸愛奶奶,想讓奶奶 ,所以 。

B、因為奶奶愛我們,想讓我們 ,所以 。

C、因為我們都愛媽媽,想讓媽媽 ,所以 。

四、小結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愛,都能互相關心、體貼家人,所以我們家才會變得如此幸福、温馨。學到這裏,老師也被這一家人的謙讓、關愛給深深感動了。在感動之餘,老師寫了一首小詩想送給他們,同時也送給你們,你們想聽嗎?)

學生和老師一起讀詩。

五、拓展

課外瞭解爸爸媽媽等家人愛看什麼節目。

六、説預期效果和教學反思

1、預期效果:本課時預期學生能認識14個生字,但會在識字中遇到一定的困難,如:“換”等。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及時予以點撥指導。同時也希望學生通過朗讀能對課文的內容有一定的瞭解,感受到全家人之間的這種關愛與體貼,從而在幼小的心靈種下情感的種子。

2、教學反思:

在授課中,基本上能按預定的流程來完成教學,和學生共同學習,認讀生字 ,朗讀課文。同時介紹了“因為……所以……”這一説話句式。在情感上,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同家庭成員之間的愛。

但在整個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認讀生字形式比較單一,學生認讀情況檢測不力勸僅僅只有部分學生通過開火車的形式認讀了生字),另外,在給生字找朋友時,擔心時間不夠,沒給足充分的時間,每一個生字也只讓學生找了一個朋友。第三,課件製作粗略,在出示生字這一環節中出現一處錯誤,把“音”寫成了“間”,教師竟沒有發現,還是學生髮現後提醒教師,教師才發現並更改。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八冊P100例1、2。

小數的性質是一節概念教學課,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根據小數的性質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數化簡,也可以不改變小數的大小,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2、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掌握小數性質的含義是教學的重點,理解小數性質歸納的過程是教學的難點。

3、教學目標:

(1)利用知識的遷移規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判斷、推理的能力。

(2)讓學生進一步體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究性和挑戰性,從而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以主動參與數學活動。

(3)在教學中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和相互轉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二、説教法

1、通過直觀、圖示,讓學生充分感知,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小數的性質;從而使學生的思維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

2、採用引探教學法,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對例題進行加工調整,在探求知識規律處適當給予啟發、引導,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從而達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説學法

通過本節教學,要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

1、學會通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

2、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他們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3、通過指導獨立看書,彙報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習慣。

四、説教學程序

(一)情景導入激趣揭題

(課件出示)唐僧師徒一起去西天取經,有一天,他們口渴了,唐僧要把三根甘蔗分給三個徒弟吃,事先他把甘蔗分別裝進三個袋子裏,上面標註着長度:0.l米、0.10米、0.100米,饞嘴的八戒搶先一步説:“我的肚子大,我吃長的。”説着拿回了注有“0.100米”的袋子。沙和尚好不服氣,上前對師傅説:“八戒好吃懶做,長的應該讓給大師兄悟空吃。”悟空笑了笑説:“兩位徒弟別吵了,無論哪個袋子都一樣呀!”唐僧聽了悟空的話,微笑着點了點頭。

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師傅對悟空的話點頭微笑呢?這是因為大師兄悟空掌握了小數很重要的性質,學習了這節課,我們就知道其中的奧祕了”。(板書:小數的性質)

這樣的設汁,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在國小生喜聞樂道的故事中,引發起學主的學習興趣,點燃他們求知慾望的.火花,從而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為主動探究新知識聚集動力。

(二)調整例題探索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米尺投影圖

(2)引導學生觀察米尺圖,提問:

A、0.1米是幾分之幾米(1/10米)?用整數表示就是多少分米?(l分米)

B、0.10O米是幾個幾分之1米?(10個1/100米)1/1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釐米(1釐米)?10個1/1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釐米)

C、0.100米就是幾個幾分之1米(100個1/1000米)?1/1000米用整數表示是幾毫米(1毫米)?那麼100個1/1000米就是多少毫米?(100毫米)

結合學生回答,例1圖上的標註應改為:

0.1米是1/10米,就是1分米

0.10米是10個1/100米,就是10釐米

0.100米就是10個1/1000米,就是100毫米

因為1分米=10釐米=100毫米

所以0.l米=0.10米=0.100米

這樣,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主動從“0.l米、0.10米、0.100米”出發研究問題。在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鍛鍊了運用已有知識解答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這樣教學,也正是使本節課牢牢地紮根於小數意義的基礎上,是小數意義的運用,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因而是有意義學習。

説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領導、評委、同仁:

大家好!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的22課《雲房子》。交流的主題是《目標導引教學 課型展示特色》。

一、説教材

《雲房子》這篇課文是一篇優美的童話故事。全文采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雨後天空有云時和有風時的美麗景色。字裏行間充滿着對美好自然環境的喜愛。

二、説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方向。結合本課特點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點,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②瞭解雨後天空的美麗景色,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③培養學生善於觀察、樂於想象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目標1。

教學難點:目標2。

三、説教法

1、示範引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為了讓學生能字正腔圓地讀好課文,我在上課伊始,就播放課文錄音,讓正確規範的課文朗讀首先佔據他們的大腦,讓他們自讀時有樣可仿。

2、直觀教學

“耳聽不如一見”,為了讓學生能直觀清晰地體會到雲房子的美麗和千姿百態,我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播放了與課文配套的畫面,再現了文本,極大地激發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3、拓展延伸

“海納百川,廣而博之”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自我校開展“海量閲讀”實驗以來,我每節課都想方設法通過課前延伸和課後拓展,加大課堂閲讀容量。這節課,我剛上課就通過自讀海量閲讀叢書《快樂巴學園》一書中《我是什麼》,讓學生了解:如雨、雪、雹和雲的關係。課堂結束部分又拓展讀《火燒雲》和其他關於雲的'文章,進一步激發學生對雲、對大自然的熱愛。大容量的課堂又不斷地激發了學生讀書的興趣。

另外,我在教學中還輔以激勵評價、問題導讀、交流展示、拓展想象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四、説學法

1.交流感悟

在交流的氛圍中,來自他人的信息為自己所吸收,自己已有的知識被他人的視點所激活,各自生成自己的認識,整個交流過程就會增加學習色彩。所以,我在學生只聽讀,想象文章畫面後,讓學生交流:你看到了哪些畫面?看了帶畫面的文章,再次交流:哪種雲房子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這兩個環節中,學生交流的信息被別人所利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2.內化語言

學習課文中的語言為自己所用是學習語文最終的目的。我為了讓學生當堂積累文章優美詞句,精心設計填空導讀和按句式拓展練讀,培養了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能力。

另外,學生還採用聽一聽、讀一讀、練一練等形式去學習、去欣賞、去感悟大自然的美麗。

五、説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學合理,也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課前拓展:簡單略讀《快樂巴學園》上的文章《我是什麼》

1、學生自讀。

2、學生交流:文章中的“我是什麼”。師根據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了解:雨、雪、雹和雲的關係。

3、通過交流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雲房子》。

(二)精讀精講:重點教學《雲房子》

1、初讀課文,讀準讀通

採用聽錄音、教師領讀、學生領讀、學生自讀、抽生開火車讀、讀無拼音的文章、聽音想畫面跟讀、男女生對讀、小組賽讀等十餘種讀書形式,讓學生把課文真正地讀準讀順。

2、精讀課文,內化語言

首先出示畫面,聽錄音讀,交流: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種雲房子?你喜歡它嗎?為什麼?教師相機板書:大冬瓜、花兒、大樓房、大禮堂、小的;然後看畫面讀相關句子、重點段落,填空內化語言;接着,讓學生展開想象:你還能造出什麼形狀的雲房子?最後引導學生背誦。整個教學過程以讀為主,讀中感悟,讀中運用,真正做到了“以讀代講”。

(三)課後延伸

1、瀏覽《快樂巴學園》上的《火燒雲》,簡單交流:你都看到了什麼形狀的雲?

2、課後觀察一天中雲的變化。

3、讀有關雲的文章。

六、説板書

板書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書本着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原則,緊密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們看後一目瞭然。

附:板書設計

22 雲房子

大冬瓜

花兒

大樓房

大禮堂

小的

……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賣火柴的小女孩》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組的一篇講讀課文。主要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凍死在街頭的故事。這個小女孩又冷又餓,在臨死前為了暖和暖和擦燃了一根根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種種幻象。這種種幻象與她飢寒交迫的現實生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安徒生通過這個通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

2.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設計。因而根據本科教材的特點和《標準》的要求,制定以下目標:

課時目標:1.認真閲讀課文,能説出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燃火柴以後,她看到了什麼;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⑴認真閲讀課文,能跟同學們一起討論課後的三個問題;

⑵能找出課文中使自己感動的地方,並且説説自己的體會。

二.説教法、學法

傳統的教學結構,侷限於實現引導學生理解教材,掌握和鞏固知識的近期目標,而現代化教學結構的目的,在有效地實現此種近期目標的同時,更追求培養學生探索、創造精神,訓練學生的自學能力,開發學生潛在的智能,增進民主和競爭意識的遠期教學目標,實現知識教育和發展教育的雙重價值,為此,本課教學主要採ó ;自學求索型 ;的課堂結構,並輔以“情境教學法”。

1.自學求求索型,課堂結構:

課堂以學生自我活動為中心,根據自己的經驗積累參與討論、交流、歸納、激活學生的內在動因,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教師變繁瑣的“講”和“問”為適時的“啟”和“導”,變牽着學生走為服務於學生;學生變被動的“聽”和“答”為主動的“説”和“思”,變少數人的發言表演為人人蔘與的主動學習。

2.情境教學法

崔巒同志説過:“在一定情境之中訓練語言事半功倍。”教學是科學也是藝術,羅丹説過:“藝術就是感情。”上好語文課首先要通過有效的調節方式,深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

三.説程序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

導入語:〔出示小女孩死去的圖片〕同學們,請看這張照片:在新年的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一位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她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但是她已經凍死了,手裏還捏着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如果你發現了她,你會説什麼?(學生自由發言)

同學們你們真有愛心、同情心,但是在十九世紀的丹麥,就在這小女孩去世的第二天清晨,當時也有人發現了她,請看他們是怎麼説的……〔出示句×;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 ;〕〔在學生談感受時,老師相機介紹背景〕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過渡語:就在人羣中,有一個人也和大家一樣非常同情小女孩,他通過自己的想象寫下了一篇童話故事……(學生齊讀課題--注意激發學生的同情心)

你們願意再一次快速地讀課文嗎?讀後還要有話要説:

〔投影題目〕小女孩幾次擦燃火柴?每次擦火柴後,她看到了什麼?你從中可以體會到什麼?

〔學生個體--小組--彙報〕

板書:現實:寒冷、飢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幻想:火爐、烤鵝、聖誕樹、奶 奶

小女孩為什麼會有這些幻想?

小結: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晚上又冷又餓,極度孤獨,無家可歸,於是就在臨死之前產生了與自己需要密切相關的幻景,而她做了什麼,想到什麼有誰知道呢?這些只是作者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的合理的想象,是符合當時的情況的'。我們寫作文,也要學習這種方法,在把事實寫清楚的基礎上,以事實為依據,展開合理的想象,把想到的也寫下來,使更具體,更感人。

三.理解課文,分層達標

過渡語:作者寄予對小女孩無限的同情,這在課文中充分體現了出來。中有許多讓我們感動的句子,〔出示學法〕其中有一些最能體現小女孩生活悲慘的,你們願意把它找出來,再通過感情朗讀與大家一起分享嗎?

(讀課文--找句子--談體會--感情讀)

重點理解以下句子:

a.她敢從成把火柴裏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

(她不敢擦火柴,因為要靠賣火柴來維持生活,而且爸爸知道了會打她,“終於”一次説明她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她實在是冷得支持不住了。)

指導朗讀:讀出矛盾的語氣。

b.多麼温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像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

(“温暖”是擦燃火柴後給小女孩帶來的感覺;“奇異”看出小女孩處於飢寒交迫的極度虛弱中,從真實的感覺逐漸變成了幻覺的狀態,因而產生了一系列的幻想。)

指導朗讀。

c.她趕緊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

(“趕緊”、“一大把”可以體會到,小女孩見到奶奶時的心情是多麼激動,留住奶奶的心情是多麼急切。)

指導朗讀。

d.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沒有飢餓,沒有寒冷,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就是死亡,就是離開這個世界。這句話説明,小女孩活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寒冷,只有痛苦;死了才能擺脱寒冷,擺脱飢餓,擺脱痛苦。可見小女孩十分可憐和悲慘,可見社會的黑暗與不公。)

指導朗讀。

e.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板書:悲慘結局:凍死了。)

(“兩腮通紅”説明小女孩時凍死的; “微笑”説明她死時沒有感到痛苦,是在幻象的幸福和歡樂中死去的。幻想和現實,死亡與微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其悲慘,引發人們的同情。)

指導朗讀。

f.“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説。

(從人們淡淡的話中可以看出人們並不關心小女孩。)

指導朗讀。

g.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第一個“幸福”:小女孩臨死時是幸福的,她是在看到許多美麗的東西的幻覺中死去的;

第二個“幸福”:小女孩死了就幸福了,就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了。

真正含義是受罪與死亡,透過這兩個“幸福”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悲憤心情,感受到她對勞苦人民給予的深深同情和對貧富懸殊的社會的強烈不滿。)

指導朗讀。

四.小結結束

小結語:(與板書結合)從剛才同學們的朗讀中,老師也確實體會到了小女孩命運的悲慘和大家對她的同情。有一位叫劉倩倩的同學讀了這個催人淚下的童話故事以後寫了一首詩,獲得國際兒童詩金獎,原因是她富有愛心,寫得感情真摯,值得讀一讀,請大家也來感受一下。(幻示)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媽媽給我兩塊蛋糕,

我悄悄地留下了一個。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爸爸給我穿上棉衣,

我一定不把它弄破,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哥哥給我一盒歌片,

我選出了最美的一頁,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晚上,我把他們放在牀頭邊,

讓夢兒趕快飛出我的被窩,

你別問,這是為什麼?

我要把蛋糕送給她吃,

把棉衣給她擋風寒,

在一塊唱那最美麗的歌。

你們想知道她是誰嗎?

請去問一問安徒生爺爺,

她就是賣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板書設計: 賣火柴的小女孩

現實:寒冷、飢餓、沒有歡樂、沒有愛

幻想:火爐、烤鵝、聖誕樹、奶奶

悲慘結局:凍死了

説課稿 篇5

一、把握目標,説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ang eng ing ng》是一年級上冊字與拼音的最後一課。本課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後鼻韻母ang eng ing ng的音和形,第二部分是聲母和後鼻韻母的拼音練習,第三部分ang eng ing ng的書寫格式,第四部分是一首兒哥《馬路上》。本課安排兩課時,這節課是第一課時,內容是正確認讀ang eng ing ng四個後鼻韻母,掌握兩個整體認讀音節ing和uan,並能學會拼讀音節。

(二)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學會後鼻韻母ang eng ing ng及聲母與後鼻韻母相拼的知識,掌握髮音要領。

2、過程和方法:掌握後鼻韻母的發音技巧與方法,掌握聲母與後鼻韻母的拼讀,初步直呼音節。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端正學習態度,科學合理地進行發音,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

後鼻韻母的發音,聲母和後鼻韻母組成的音節的'拼讀是本課重點;eng ing的發音和直呼音節是難點。

二、多方位滲透,説教法

1、聯繫現實生活導入法

創設情境,模擬動物聲音,從象聲詞的音節中抽象出後鼻韻母ang eng ing ng。

2、教、扶、放結合法

教學後鼻韻母ang eng ing ng的發音。教ang時,先發a,滑向後鼻韻母-ng,再多形式教會學生髮音。eng ing ng的教法與此類似,採用半扶半放的方法,讓出時間給學生參與實踐,教師適時輔導、點撥、指正。

3、新舊對比比較法

把已學過的前鼻韻母an en in n和後鼻韻母ang eng ing ng的音形進行比較,將聲母與前鼻韻母的拼讀和聲母與後鼻韻母的拼讀進行比較,還有練習四聲的比較,這些都有助於掌握後鼻韻母的發音和聲母與他們的拼讀。

4、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法

利用背投將畫面與音像結合起來呈現給學生,使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5、遊戲教學法

採用猜謎遊戲的方式教學,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三、提高能力,説學法

1、模擬想象法:

讓學生想象小狗、蜜蜂、雷聲的叫聲、響聲,學生回答怎麼叫(響)後,自然導入新課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在“動”中學

老師隨意讀出韻母,學生上台動手摘卡片,讓學生動腦猜謎語,動口説出謎底並拼讀。動口、動手又動腦,多種感官參與,讓學生在輕鬆、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學得愉快,學得牢固。

3、學朗讀和學説話同步進行

以範讀、跟讀、同桌合作讀、比賽讀等形式讀發音,並讓學生用生動、有韻律美的語言説出口,提高學生的音準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優化結構,説程序

(一)創設情景,引出課題。

1. 出示:小狗、蜜蜂、老鷹及雷電。

師問:××怎麼叫? 生答:小狗汪汪叫。

2. 出示課題ang 、eng 、ing 、ng

(二) 合作探究

1.學習ang 、eng 、ing 、ng的音和形

(1)音ang 、eng 、ing 、ng

形式:師範讀→生跟讀→同桌合作讀→各種形式賽讀→全班讀

(2)形:比字形,出示卡片an→ang en→eng in→ing

(3)書寫:哪一個後鼻韻母在四線三格的位置與其它三個不一樣(ing在上中格),學生在書本P62上描紅。

2.學習整體認讀音節 ing uan

íng uán

歡 迎 十 元

輕鬆一刻:學唱歌《勞動最光榮》

3.學習後鼻韻母與聲母相拼

(1)猜謎遊戲引入,出示(師板書)

—áng→áng(太陽) sh—àng→shàng (上課)

f—ēng→fēng(大風) d—īng→dīng(叮噹響)

h—óng→hóng(紅色)

(2)對比拼讀練習

Wēn 5

説課稿 篇6

《清平樂·村居》是蘇教版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詞作。作者用過對農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媪及其三個兒子形象的刻畫,抒發了對鄉村田園生活的熱愛和嚮往之情。

在描寫手法上,這首小令,沒有一句使用濃筆豔墨,只是用純粹的白描手法,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作者能夠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描寫得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若不是大手筆,是難能達到此等藝術意境的。

上闋頭兩句,寫這個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緊靠着房屋有一條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青草。在這裏,作者只用了淡淡的兩筆,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組成的清新秀麗的環境勾畫出來了不難看出,這兩句在全首詞中,還兼有點明環境和地點的使命。三四兩句,描寫了一對滿頭白髮的翁媪,親熱地坐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聊天的優閒自得的畫面,這幾句儘管寫得很平淡,但是,它卻把一對白髮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親密無間,那種和協、温暖、愜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現出來了。這就是無奇之中的奇妙之筆。當然,這裏並不僅僅是限於這對翁媪的生活,它概括了農村普遍的老年夫妻生活樂趣,是有一定的.典型意義。

下闋四句,採用白描手法,直書其事,和盤托出三個兒子的不同形象。大兒子是家中的主要勞力,擔負着溪東豆地裏鋤草的重擔。二兒子年紀尚小,只能做佔鋪助勞動,所以在家裏編織雞籠。三兒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調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邊剝蓮蓬吃的神態,即可知曉。這幾句雖然極為通俗易懂,但卻刻畫出鮮明的人物形象,描繪出耐人尋味的意境。尤其是小兒無拘無束地剝蓮蓬吃的那種天真活潑的神情狀貌,饒有情趣,栩栩如生,可謂是神來之筆,古今一絕!“無賴”,謂頑皮,是愛稱,並無貶意。“卧”字的用得極妙它把小兒天真、活潑、頑皮的勁兒,和盤托出,躍然紙上。

在藝術結構上,全詞緊緊圍繞着小溪,佈置畫面,展開人物的活動。從詞的意境來看,茅檐是靠近小溪的。另外,“溪上青青草、”“大兒鋤豆溪東”,“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四句,連用了三個“溪”字,使得畫面的佈局緊湊。所以,溪”字的使用,在全詞結構上起着關鍵作用。

在寫景方面,茅檐、小溪、青草,這本來是農村中司空見慣的東西,然而作者把它們組合在一個畫面裏,卻顯得格外清新優美。在寫人方面,翁媪飲酒聊天,大兒鋤草,中兒編雞籠,小兒卧剝蓮蓬。通過這樣簡單的情節安排,就把一片生機勃勃和平寧靜、樸素安適的農村生活,真實地反映出來了。給人一種詩情畫意,清新悦目的感覺,這樣的構思巧妙、新穎,色彩協和、鮮明,給人留下了難忘的印象。

根據這首詞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現狀,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在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悟田園生活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5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嘗試進行入情入境的品詞、寫詞。

基於以上的課文內容和教學目標,可以看出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詞的意思,感悟不同詞的意境。

國小語文作為基礎教育一門重要學科,其聽説讀寫領域中含有大量思維能力和創造力培養的因素,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挖掘這些因素,進行系統訓練,不但有利於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而且還有利於培養學生勇於質疑、探索的品質。那麼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綜合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呢?《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根據教材編寫的意圖和學生特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結構:

一、揭題導入

先讓學生背誦最近剛學過的古詩《鹿寨》和《竹裏館》,再引導發現這兩首詩的共同點——都描寫了農村的自然風光。然後出示今天的課題,接着明確清平樂是詞牌名,同時瞭解由唐詩到宋詞再到元曲的演變。最後簡介作者。

二、學習生字

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一遍,然後範寫生字,學生書空。最後提出預習中不理解的詞相互交流。

三、練習朗讀

先指名讀課文,評議是否正確、流利,重點糾正“樂”和“剝”的讀音。再指名讀,指出缺乏感情後聽錄音或範讀。接下來重點讓各小組自由讀詞,並告知每組選出一名代表準備在全班交流。

最後分為兩個階段評析朗讀情況,評議是否讀出了古詩文的韻味。

四、體會意境

首先提醒學生假如能一邊讀一邊想想畫面會讀得更好,然後讓學生自由朗讀並相互交流想象出的畫面。這樣在説畫面的同時,學生已加深了對每句詞的理解。最後出示畫面,引導背誦。

五、總結深化

先讓學生小結學法:讀句子,想畫面。再出示兩句詞——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六月虹橋漲欲流,荷花荷葉幾時秋。看看能否通過讀和想,體會其意境。然後指名説説自己的體會並指導讀出感情。接着出示圖畫試作詞,並作提示提示:先找準有代表性的人或動植物,再抓住各自特點。另外不必像詩那麼工整。最後各小組彙報交流。

六、佈置作業

對比閲讀另兩首《村居》,找出與《清平樂村居》的不同之處。一方面鞏固掌握本首詞,一方面進一步體會詩與詞在表達方法上的區別。

草長鶯飛二月天,水繞陂田竹繞籬,

拂堤楊柳醉春煙。榆錢落盡槿花稀。

兒童散學歸來早,夕陽牛背無人卧,

忙趁東風放紙鳶。帶得寒鴉兩兩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