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宋朝歷史成語典故

欄目: 歷史故事的成語 / 發佈於: / 人氣:3.45K

成語是我國歷史文化的積澱,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學習成語是國小生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的途徑。閲讀成語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成語、積累素材、瞭解歷史、通達事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的宋朝歷史成語典故,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宋朝歷史成語典故

宋朝歷史成語典故篇一:開卷有益

宋朝初年,宋太宗趙光義命文臣李昉等人編寫一部規模宏大的分類百科全書——《太平總類》。 這部書收集摘錄了一千六百多種古籍的重要內容,分類歸成五十五門,全書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這部書是宋太平興國年間編成的,故定名為《太平總類》。對於這麼一部鉅著,宋太宗規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兩、三卷,一年內全部看完,遂更名為《太平御覽》。[

當宋太宗下定決心花精力翻閲這部鉅著時,曾有人覺得皇帝每天要處理那麼多國家大事,還要去讀這麼一部大書太辛苦了,就去勸告他少看些,也不一定每天都得看,以免過度勞神。 可是,宋太宗卻回答説:“我很喜歡讀書,從書中常常能得到樂趣,多看些書,總會有益處,況且我並不覺得勞神。” 於是,他仍然堅持每天閲讀三卷。有時因國事忙耽誤了,他也要抽空補上,並常常對左右的人説:“只要打開書本,總會有好處的。”

宋太宗由於每天閲讀三卷《太平御覽》,學問十分淵博,處理國家大事也十分得心應手。當時的大臣們見皇帝如此勤奮讀書,也紛紛效仿,所以當時讀書的風氣很盛,連平常不讀書的宰相趙普,也孜孜不倦的閲讀《論語》,有“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謂。

宋朝歷史成語典故篇二:見獵心喜

北宋時著名的學者程顥,世稱明道先生。他從小聰明青年時代在西京洛陽講學,非常有名氣。他的弟弟程頤也是著名的學者,經常講學,人們稱他們為“二程”。後來,他們的學説被朱熹 繼承和發展,人們稱他們為“程朱學派”。程頤十六七歲的時候,非常喜愛打獵。後來他集中心思研究學 問,便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打獵了。有一次,他惋惜地對友人説:“打獵 的愛好我今後沒有啦!”

有個名叫周茂叔的朋友聽到了這話,特地去對程顥説:“你説的 話不一定就是如此。千萬不要説得那麼容易。我看你不是不喜愛打獵,而是把這種心思隱埋起來罷了。説不定哪一天這種心思萌發起 來,你還是會像年輕時一樣,高高興興地去打一陣子獵的。” 程顥對周茂叔的話末置可否,只是哈哈大笑了一陣。

周茂叔的這席話,在十二年後得到了驗證。一次程顥外出歸來。 在田野裏見人打獵,頓時想起了打獵的樂趣,高興得手癢起來。但他忽然回憶起周茂叔説過的話,便硬是壓制了要打獵的慾望,徑自走回家去。

宋朝歷史成語典故篇三:先聲奪人

宋國的司馬華費逐,有三個兒子:華驅、華多僚和華登。華多僚得國君宋元公的信任,就經常在元公面前説兩個弟兄的壞活。華登被迫逃亡到國外後,他又在元公面前誣陷華驅,説他打算接納逃亡的人。宋元公經不住華多僚的一再挑撥,便派人通知華費逐,叫他驅逐華驅。華費逐知道這件事是華多僚乾的,恨不得殺了他,但又只得執行元公的命令,準備叫華驅去打獵,然後打發他走。華驅瞭解到這是華多僚乾的壞事,本想殺了他,但又伯父親傷心,決定逃亡。臨行時,華驅打算與父親告別。不料,在朝廷上遇見了華多僚。他一時性起,就與侍從殺死了華多僚,並召集逃亡的人一起反叛宋國。元公請齊國的烏枝鳴幫助守衞城池。這年冬天,逃亡在外的華登帶領了吳國的一支軍隊,前來支持華驅攻打宋國。眼看華登的隊伍快要來到,有位名叫淄的大夫對烏枝鳴説:“兵書《軍志》上有這樣的話,先向敵人進攻可以摧毀敵人的土氣;後向敵人進攻要等待他們士氣衰竭。何不乘華登的軍隊很疲勞和還沒有安定而進攻?如果敵人已經來到而且穩住,他們的人就多了,到那時我們就後悔不及了。”烏枝鳴聽從了淄[zī]的建議。結果,宋國和齊國的聯軍擊敗了吳軍,俘虜了兩個將領。但是,華登率領餘部又擊敗了宋軍。宋元公想逃,淄攔住他説:“我是小人,可以為君王戰死,但不能護送你逃跑。請君王等待一下。”淄説完這話,一面巡行,一面向軍士們喊道:“是國君的戰士,就揮舞旗幟。”軍士們按照他的話揮舞旗幟。宋元公也壯着膽下城巡視,對軍士們説:“國家敗亡,國君死去,這是大家的恥辱,不僅是我一個人的罪過,大家拼死打吧!”烏枝鳴命軍士們用劍與叛軍拼博。齊軍和宋軍一起攻打華登,華登支持不住,節節敗退。淄衝到前面刺死華登,將他的頭砍下、裹在戰袍裏,一邊奔跑一邊喊道:“我殺了華登了!我殺了華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