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實用工具 > 蒙學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5篇)

欄目: 蒙學 / 發佈於: / 人氣:7.59K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弟子規》讀後感(通用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這個假期我讀了許多書,其中有一本《弟子規》。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它告訴我們,做人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性好的人做朋友,遠離那些品行不好的人。

《弟子規》裏有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意思是説:父母叫我們的時候不能遲緩,父母命令我們的時候不能夠懶惰。但是我在生活中並不是這樣做的。每當父母叫我做事情的時候,我總是懶懶散散,有時候還當作耳旁風。現在想想,父母生養我們,不是讓我們對他們頤指氣使,也不是專門伺候我們的。我們應該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父母分擔。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當哥哥姐姐的要友愛弟弟妹妹,作弟弟妹妹的要恭敬哥哥姐姐。兄弟姐妹和睦相處,一家人才能和樂融融,父母自然喜歡,孝道就在其中。可是我和妹妹經常吵吵鬧鬧,爸爸媽媽都説我是姐姐要讓着妹妹,可是每次只要我讓她一點點,她就以為我是怕她,總愛得寸進尺,所以我和妹妹總愛為了一點點小事吵架。然而爸爸媽媽為了我們姐妹之間的事很傷腦筋,雖然每次我和妹妹吵後很快就和好了。自從讀了《弟子規》後,我決定以後無論怎樣要讓着妹妹。

《弟子規》讓我懂得了很多為人之道。

《弟子規》讀後感2

我看了《弟子規》裏面的“護生愛物篇”裏面有一句話叫:“放生不殺生,愛護小生命。生態保平衡,美化好環境。”給我感觸很深。下頭我就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故事。

記得有一次,我去郊外的爺爺家做客,正在外邊玩的時候,我忽然看見有個爺爺在拉網,我跑過去問爺爺:“這是什麼啊”那個爺爺得意地説:“不懂了吧,這是粘網,是專門粘小鳥用的,一天能逮十多隻呢!”這時,我看見粘網上已經有三隻小鳥了,他們在痛苦的掙扎着,卻一動也不能動。那幾只小鳥好像在無助的看着我,乞求我的幫忙,我真想立刻就把它們放了,可這事還得經過爺爺的同意,我忽然想起了《弟子規》所講的“愛護生物篇”,便委婉的對爺爺説:“爺爺,您明白弟子規這本書嗎那裏呀,都是你們這些老一輩對我們的教育和忠告,裏面有告訴我們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有培養我們國小生優良品質的,還有一篇講:‘人若愛惜生命,也是替天行道的善事呢。’你看,讓我們也來做一回善事吧!”他聽完以後,半天沒有吱聲,他不情願的把小鳥一個一個的從網上摘了下來,放飛了。做完這些事後,他説:“我還有事,我先走了。”説完,他便急匆匆地離開了。

過了幾天,聽爺爺説,他的粘網已經被車=撤走了,我心中的一塊石頭最終落了地。

同學們,那個爺爺有實際行動改正了他的過錯,成了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我們是不是也有破壞環境和生態平衡的行為呢讓我們共同從自我做起,做保護動物,愛護大自然的小衞士吧!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我讀了《弟子規》之後想要向同學們推薦這本書。

《弟子規》是由《三字經》編寫的,看了這本書後,我覺得禮儀規範是做人最基本的道理,還有我覺得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一個人只有擁有了謙虛和寬容的心,才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被人尊敬。學習弟子規將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中有很大的幫助,並且會提高青少年的全面素質,對我們國小生來説,這是有必要的。這本書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和關心兄弟姐妹,如何禮貌待人和為人處事……

這本書還講了我們要講究儀表,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和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對我們今後的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讀了這本書以後,我覺得在今後的學習上和個人生活習慣上要做的事還很多,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尊敬師長,孝敬父母,跟同學友好相處,我們人人都要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世界才會越來越美好,越來越和諧。

讀了《弟子規》真是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後感4

暑假裏與孩子讀了《弟子規》這本書,它讓我和孩子明白和學會做人的許多道理,如何去學習,如何講究文明和禮貌。字裏行間那小小的三個字,卻藴含了許多大道理,讓我深有體會,告訴我們做人首先要孝順,要孝敬父母,尊敬長輩,要與德行好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品行差的人。父母生病時,要日夜守在身邊照顧,湯藥要自己先嚐,然後讓父母喝。如果自己外出工作,一定要稟告父母,回來時也要和父母打聲招呼,以免父母牽掛,要體諒父母的不容易。《弟子規》是中國傳統聖賢教育的書籍,它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優秀的思想道德理念傳承給我們,使我們懂得了什麼叫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勤儉節約,寬容大量,什麼是親情,友情等等。通過讀《弟子規》希望孩子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品悟出學習和做人的道理,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改掉自己的壞習慣。

《弟子規》是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應發揚自己的優點,改正自己的缺點,這雖然是一本並不起眼的小書,但是它卻包含了許多做人的道理。我們應該好好讀讀這本書,懂得如何做一個好人,不要辜負作者的一片苦心。

《弟子規》讀後感5

在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經濟社會,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都不在自己的父母身邊,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養家餬口,背井離鄉,遠離自己的父母,父母的這種親情正在慢慢淡化!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都在。聽到你在外面過得很好的時侯,他們很高興,逢人都説。要是遇到什麼麻煩時,父母都會擔心的不得了,睡不着覺!為了讓我們娶上媳份兒,操心至極!所以,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但是,現在我們很多人,卻忽略了父母的愛,認為父母總是杞人憂天,嘮嘮叨叨,總會跟父母產生不一致的看法,甚至認為父母不愛我們了,這個時侯,我們還會如何去孝敬父母呢?弟子規告訴了我們答案。不管怎麼樣,我們聽從父母的意願是對他們的尊敬,我們應該更加寬容,體諒得照顧父母。對他們要有耐心,父母健康的時侯,我們會很自然的孝順父母,父母真正生病了,需要我們照顧的時侯,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做到耐心,孝心呢?

父母也有犯錯的時侯,我們做子女的要幫助他們改正,對他們的不良嗜好,我們有責任去幫助他們,這也是一種孝心。但是一定得講究方法。

父母漸漸老去,我們也有自己的壓力,不管怎麼,珍惜現在,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刻。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6

暑假,我閲讀了一本書名叫《弟子規》,它描述的是一本聖人對晚生的教導,是學生學習的準則。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得,“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應勿懶。”這句話講道:爸爸媽媽叫你時,你要立刻答應一聲,讓你做事情時,你的行動不能懶惰。記得週末的一個早上,媽媽吩咐我起牀後疊被子,我假裝沒聽見,一聲不吭地繼續做我的事情,結果媽媽狠狠地將我批評了一番,從此後我長了記性。“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它告訴我們:吃飯時不應該挑三揀四,不要飢一頓飽一頓。我呀從小都不喜歡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飯的時候,爸爸給我碗裏夾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將其夾給了奶奶,生氣的爸爸吹鬍子瞪眼睛,又給我碗裏夾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將其吃光光才罷休。“過能改,歸於無;倘掩飾,增一辜。”這句話的意思是:犯了錯誤,能夠及時改正,就等於沒有犯錯誤,如果犯了又沒有意識到,並且還給自己找藉口,那就是錯上加錯。記得5歲那年冬季,我將媽媽的手錶不小心掉到了水盆裏,媽媽問是不是我乾的,我害怕的搖了搖頭,撒謊道:“不知道,不是我!”後來還是被媽媽知道是我幹得,於是我被“雙打”啦!(我的家規:如果撒謊,爸爸媽媽同時會揍我的)

《弟子規》這本書值得我學習一輩子,它時刻教導我要努力成為一位品學兼優的好少年。

《弟子規》讀後感7

媽媽讓我讀《弟子規》,我心裏鬱悶:這麼枯燥的東西,好煩人啊!

一年過去了,我驚喜地發現:《弟子規》奧妙無窮!

你們知道其中的《出則悌》嗎?“悌”可是我平時很少見的字,我查過字典,“悌”的意思是指弟弟敬愛哥哥。《出則悌》的主要內容是:在外邊要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並要有禮、學禮。我平時對人很有禮貌,老師啊,家裏的'長輩啊,都誇獎我懂得尊敬老人,可是,我有些時候和同學相處可不太好,會耍脾氣和好朋友鬧矛盾,離“兄弟睦”的要求可太遠了,讀了《出則悌》,想想自己,我覺得心裏感到慚愧,和古人相比,太不好意思了。

今天,我讀到了《信》,裏面第一句是“凡出言信為先”,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一個人説話要算數,要講誠信!媽媽説,講誠信是一個人人品好不好的很重要的評價標準。我想起來,自己有時候和同學約好的時間不夠準時,拖拖拉拉,有時候向老師保證做到的沒有嚴格做到,唉,我得時時刻刻按照古人提出的要求,做最好的自己。

現在,《弟子規》就像我生活中的一面鏡子,讓我看見不美的自己,我每天都要照照這面鏡子,改變自己,把自己變得更加帥氣更加優秀!同學們,一起來讀《弟子規吧》!

《弟子規》讀後感8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這本書教了我許多做人的道理,裏面使我最感動的就是這一句: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意思是: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快不能慢。父母叫我們做什麼事情,不能偷懶。父母教導我們的時候,我們也要仔細地聽。父母批評我們的時候,我們要順從。我想:做人不正要這樣嗎?

想到這裏,我就回憶起那件事。在童年時期,我是一個很愛哭的孩子。有一次,我想用舌頭在冷冷的鐵桿上舔舔,那滋味很不錯,爸爸看見我在弄,馬上抱起我,叫我不要,會把舌頭弄流血的。我不聽,趁爸爸媽媽午休的時候又那麼做,我把舌頭的前半部分舔在鐵欄杆上,剎時覺得舌頭萬般疼痛,心想不好!我剛想縮回舌頭,可辦不到了,舌頭被凍在鐵欄杆上了,這時我急了,在那裏大哭,爸爸聽見了,拿起一杯熱水“噗”的一聲,澆在我舌頭附近的鐵欄杆上,冒出了一股熱氣。我把舌頭“摘”下來,弄得滿嘴是血,媽媽説:“小純,爸爸媽媽説過的話以後就要謹記在心了。”這件事都怪我不聽爸爸的話。

做人就是得這樣,聽父母的話,正所謂“不聽父母言,吃虧在眼前。”由此,我們也得孝敬父母,因為父母是我們的老師,教了我們許多道理,關心,照顧了我們一輩子。讓我們也關心他們一點,尊敬他們一點,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回報父母的這份情。

《弟子規》讀後感9

在二年級時,老師發給我們一本《弟子規》,我愛不釋手。

我有時愛發脾氣,雖然平時不愛生氣,但不代表我不會生氣,性情十分暴躁,想快一點寫好,但又快不了。下載,我想到了《弟子規》裏的“事雖小,勿擅為”。腦中就幻想除了我當時發脾氣時的情景,如果我當時冷靜一點,就不會為這些小事情來生氣了。

在我周圍的一些同伴,經常會做出一些不文明的舉動,或是出口粗話,這是壞的一面,好的一面是可以讓我不孤單,我又想到了《弟子規》中這樣的一句話“同是人,類不齊,流俗眾,仁者希。”意思是:我們都是人,但是素質不同,經常大人,罵人的很多,但是懂得謙讓的人卻很少。

讀《弟子規》時,我最忘記不了的就是“父母乎,應勿緩,行勿懶”,意思是:父母呼求時要趕快做,父母命令時不能懶。我還記牢一句“親有疾,藥先嚐,晝夜待,不離牀。”意思是:父母有疾病了,應該趕緊給他們吃藥,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要不停地服侍,不離開他們半步。

還有很多如“物雖小,勿私藏,苟私藏,親心傷。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等等,詞和句我都牢牢記在心裏,從而每時每刻告誡和提醒自己,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要聽從他們的話。

在世界上,父母吧我們養大,那麼疼愛我們,我們一定要孝敬他們,聽從他們,服侍他們。

《弟子規》讀後感10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讀了以後,我深受啟發,決定做一個孝敬長輩的好孩子。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它告訴我們:兄弟朋友要相互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會為我們當心。和睦就可以為父母減去一些擔憂。所以,我要和妹妹和睦相處,不吵架,不讓爸爸媽媽操心。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它的意思是:父母在叫我們,我們應該馬上過去,不能拖拖拉拉的,父母讓我們去做什麼,我們不能找藉口,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要認真聽講,父母批評我們,要虛心接受。

以前爸爸媽媽批評我的時候,我總是嘟着嘴巴,愛生氣。有一次,我吃飯不認真,爸爸批評了我,我卻跟爸爸頂嘴,還大聲哭了起來。讀了《弟子規》後,我知道我這樣做是不對的,以後我要努力去改正錯誤,保證下次做好。上個星期天,媽媽突然肚子疼,我馬上拿來開水和藥給媽媽服下,叫媽媽躺在牀上休息。爸爸回來後表揚了我,説我變得懂事又孝順了。通過誦讀《弟子規》,我變得聽話又乖巧,爸爸媽媽喜歡我,爺爺奶奶更疼我了。

在以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會時時刻刻用《弟子規》來提醒我該怎樣做人。

《弟子規》讀後感11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這本書,此書原名《訓蒙文》,作者李淑秀是清朝康欣年間的秀才。這本書分為五個部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遵守的守則規範。

本書分為總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學文、總則六個小標題,每一個都講述一個道理,每一句都描繪一篇孝敬故事。這些故事都很令人感動。

有一天,老媽喊我叫我幫她收衣服,我卻沒有回答。因為我正在玩一個遊戲的後一關,如果放棄了,前面的二十九關都白打了。但當老媽喊到第二遍:“王昕,來幫媽媽收衣服!”時,我突然想到前幾天剛剛讀的《弟子規》小標題“入則孝出則悌”中的一句話“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想到這,我才二話沒説,“嗖”的一下來到老媽面前,把老媽手中的衣架和鈎子搶到手中,收起衣服來。看到老媽一臉開心又無奈的表情,我心中也漸漸笑了起來。

我告訴你們,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不僅父母開心,我們自己也會感到快樂。所以,大家也一起孝敬自己的父母吧!

《弟子規》讀後感12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弟子規》被稱為我國的國學,是我國清代十分流行的一種啟蒙課本,用三字[篇1]句的方式進行倫理道德的教育,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父母教、需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的教誨要恭敬認真地聽個明白;父母的責備、批評,應當虛心、順從地理解。此刻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同齡孩子學習不肯用功,十分貪玩,教師佈置的作業不及時完成,甚至不聽教師和父母的話,學習成績就不能提高。

“奸巧語、穢污詞、市井氣、切戒之。”這句話的意思是:尖酸刻薄的話,下流不乾淨的話,千萬不要説。粗俗無賴的不良習氣,要堅決戒除掉。經常有許多小朋友喜歡説髒話,既不禮貌也不禮貌,俗話説:習慣成自然。要是老説髒話,長大了就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凡是人、皆須愛、天同覆、地同載。”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什麼人都必須互相關心愛護,因為我們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我們國小生不管成績好壞、家庭條件如何,從小就要養成謙虛謹慎、互相關心、互相愛護的優秀品格,團結一致,長大了才能為國家做貢獻。

《弟子規》這本書上的好句很多,意義也十分深刻,值得我學習一輩子。

《弟子規》讀後感13

弟子規是國學啟蒙經典,也是對國小生啟蒙教育中養成良好習慣的薰陶,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不光是刻苦勤奮的付出,還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而閲讀弟子規,從中獲取國學素養和思想,大有裨益。

一直想閲讀弟子規,但總是不得空閒,今天我閲讀了《弟子規》中的“謹而信,泛愛眾”這一句,特別有感觸,謹而信告訴我們不僅在做事的時候要謹慎一些,不能麻痺大意,讓我們學會從細節着手,把事情做得更加完美,而且還要懂得誠信,誠信的意義是十分重大的,我們從小就要學會做一個誠信的人,這是優秀的傳統美德。

平時,我們也常説中國人缺乏信仰,也成為了一個社會話題,的確,我們對國學和傳統文化的不重視導致了這個結果,因此復興國學是多麼重要。而“泛愛眾”就是告訴我們要有博愛之心,可見,缺失信仰只是我們沒有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罷了,並不是自古至今就如此。因此,我們要學會關愛同學,推己及人,讓自己具有博愛之心,愛自己,也愛他人,做一個有愛心的學生。

讀弟子規,就是要傳承和學習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汲取精華,剔除糟粕,讓我們的國家變得更加富強,社會更加和諧美好,因為:少年強,則國強。可見,閲讀弟子規不僅是為了學習,更是對國家的復興有積極的意義。

在這裏,我推薦每個人都閲讀弟子規,尤其是處於啟蒙階段的國小生,領悟國學的奧義,為復興國學文化做出一份貢獻!

《弟子規》讀後感14

最近,我們老師教育我們去讀了一本書叫《弟子規》的書。

《弟子規》它是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相傳是清朝李毓秀所着。它主要記載了聖人對學生的訓示。讓我們體會先人智慧的同時,不僅可以瞭解古文化知識,還教育我們如何孝敬父母、如何禮貌待人、如何為人處事。

這本書我聽過很多次了,裏面有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許多至理名言。在《弟子規》中寫到對父母要:冬則温,夏則;晨則省,昏則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意思是:照顧父母時要冬天問一下是否住的温暖,夏天問是否涼爽,早上要向父母問好,晚上也要向父母問好,出門要告訴父母,回家要面見父母。讓父母明白你的習慣,做事不要了變化,要讓父母明白你幹什麼。

如果你連上頭的事情都做不好的話,你就不算是一個好兒女,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母親十月懷胎生出來了你,父親在外面打拼掙錢養活一家,母親在家中給你餵飯,侍候你。父親每一天在外面上班後累的精疲力盡,而你長大了卻煩你的父母,你想過你的父母多悲痛嗎?

假如有一天你老了,你生病了。而你的兒女像這樣對待你,你難道不悲痛嗎?所以我奉勸天下兒女善待父母,多關心父母,也不往父母養你一場。

最終我祝天下父母一生平安!

《弟子規》讀後感15

《弟子規》人人都熟悉,人人都熟知。一開始,當我知道要學習《弟子規》的時候,我覺得,這是幼兒園小朋友的內容,覺得很枯燥。可當我學習過《弟子規》之後,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不孝。

以前我跋扈,任性,叛逆,愛發脾氣,常常惹父母生氣,常常與老師頂嘴。總覺得父母為我做事是理所當然,總是向他們索取,卻從沒有説過謝謝。爸媽,你們辛苦了!錢從來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卻好像是大風颳走的。以前我經常大手大腳的花錢,現在我才知道掙錢不容易,全是父母的辛苦錢。爸媽,你們牽掛的孩子長大了!

學習《弟子規》,雖然我不一定能成聖成賢,但我可以成人,成為一個謙虛,低調,寬容的人,成為一個為社會做貢獻的人,成為一個“善人”。

《弟子規》教會了我很多,幫我改變了很多。我改掉了出口成“髒”的毛病,改掉了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改掉了任性叛逆的壞脾氣。教會了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待人和善,學以致用,用心專一。教會了我心懷感恩,以德報怨,與智者同行,與高人為伍。

《弟子規》不僅是一本書,更是我生活的指標。它指明瞭我學習的方向,規範了我生活標準,確立了我個人的原則,雖然很枯燥,但是很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