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實用工具 > 蒙學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15篇

欄目: 蒙學 / 發佈於: / 人氣:4.47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弟子規》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推薦】《弟子規》讀後感15篇

《弟子規》讀後感1

今天我們學了《弟子規》——長者立……卻非宜,我想到了平時上課時回答老師的問題總是聲音低的聽不清楚;在家拿個東西都要大叫奶奶;媽媽還沒坐下就躺到了她腿上……這些都是不對的。

以後我要做到尊敬長輩,不能和長輩頂嘴,爺爺奶奶為自己做事情要懂得感謝,長輩們説話也要注意聽。

我還和媽媽約定,要讓她來做我的監督人。

《弟子規》讀後感2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弟子規,這弟子規關於到我們的成長。

比如兄道友,弟道恭這一句,我知道兄弟姐妹要和睦相處,以前我總和妹妹打架,現在學習了弟子規,我和妹妹如果要打架,我總會讓着她。

再比如衣貴潔,不貴華。我知道衣服不再於華麗不華麗,而再於乾淨不乾淨,我以前老是穿漂亮的衣服,沒過幾天衣服就髒了,現在我穿上乾淨整潔的校服,也很漂亮。

弟子規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弟子規伴我成長。

《弟子規》讀後感3

弟子規是一本很有名的書,主要講了孝敬父母,關心兄弟姐妹…………其中最讓我感歎的是孝敬父母的句子

親友疾、藥先嚐的意思是:父母親得病的時候,要先幫父母嘗一下藥。

父母呼、應勿緩的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時候,不可待慢,得馬上去父母身邊。

父母命、行勿懶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幹什麼的時候,不能偷懶不做。

父母教、須敬聽的意思是:父母給你講道理的時候,得認真聽。

這些道理只要明白了,所有人就都會孝敬父母!

《弟子規》讀後感4

自從孩子開始學習《弟子規》,我就和孩子一起學習,這本書中每個精簡的字句都概括出一個人生道理,對於初入學校的孩子來説,是一本很有教育意義的書。

讓他們從中學習待人接物的禮節,尊重師長的禮貌及言行,從小養成良好的品格,不但要認真學,還要實踐,這樣才能讀好書,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這本書可以使孩子的一生受益匪淺,這本書也可以説是他們人生起步的風向標!

《弟子規》讀後感5

我讀了三十五課紙上談兵,讓我知道什麼事情都是説起容易做起難,趙括認為自己飽讀兵書,説起來頭頭是道,等實際做起來因為自己沒有實戰經驗而全軍覆沒。

我明白了空有一肚子學問是遠遠不夠的,什麼事情都要親身去做,日積月累的經驗是可貴的。

《弟子規》讀後感6

我今天再讀《弟子規》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句話:“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告訴我們: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端正;作揖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彎下,跪拜時要畢恭畢敬。

《弟子規》是我們身邊的學問,是學習古聖先賢和為人處世的基本讀物。經過精心挑選,他們編輯了這本《弟子規》,作為優秀讀物送給了我們。

《弟子規》讀後感7

今天我讀了弟子規中的一個典型守則是:'事雖小,勿擅為;物雖小,勿私藏。‘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雖小,但也不能善意妄為;物品雖小,但也不能私拿私藏。

這句話讓我聯想到另一句話——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這兩句話都告訴我一個同樣的道理:千萬不能以為事情很小,而可以隨意妄為,積少成多,事情越做越大,終有一天,會變成無惡不作的壞人。

《弟子規》讀後感8

今年寒假,因為弟子規的陪伴,讓我度過了一個特別有意義的年。

從開始我自己吟讀,到媽媽解釋意思後和我一起朗讀,到我自己能流利背誦,再到我能在生活中隨處冒出一句弟子規來……媽媽説我成長了,是個懂規矩,有孝心,懂禮儀,講誠信,知仁愛,愛學習的孩子,媽媽説希望我能在生活中慢慢的去體會弟子規的道理,我想我一定能做到的。

今天開學第一天,老師表揚我能在寒假認真學習國學經典,並評我為“寒假好少年”,我真的好開心哦!

《弟子規》讀後感9

今天,我聽了錢老師講弟子規裏的入則孝——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我覺得我自己做的不太好,應該改正。媽媽喜歡把家裏弄得很整齊,可是我喜歡做手工,總是把家裏弄得亂七八糟,我以後一定記得自己收拾,不再讓媽媽生氣了。

爸爸最討厭我把鞋子亂扔,我以後一定記得回家就在門口換好鞋。我經常貪玩,忘了喝水,就生病了,讓爸爸、媽媽替我擔心,往後我肯定記得喝水。

《弟子規》讀後感10

讀了弟子規這本書以後,讓我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友愛兄弟姐妹,還要講信用、不撒謊。弟子規是一本很好的書,它還告訴了我們不能嫌貧愛富。

弟子規裏有這樣一句話,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這幾句話的意思是,讚美別人的美德,這也是一種美德,因為對方聽到你的讚揚後,就會更加努力行善。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有道理嗎?

《弟子規》讀後感11

假期裏,我又讀了一遍《弟子規》,它教育我們: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悦復諫,號泣隨,撻無怨。”這段話的意思是:親人有過錯,我們就要去勸説,表情要和顏悦色,聲音要温和。如果,親人仍然不聽勸,也不要生氣,依然繼續。親人仍然不聽時,就哭着求他。即使捱打,也不後悔。這段話讓我知道了親人有錯時要如何勸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每次讀《弟子規》我都有新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弟子規》讀後感12

蔡老師講到了,作為老師和父母我們要學一句做一句,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把好學的精神演給孩子們看。我們班的禮貌這段時間做的不好,作為帶班老師我要懺悔,沒有做好身教。學為人師,行為世範以後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老師對生命的認知和高度,決定了孩子的人生格局。

師哉,師哉,童子之命也。作為老師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絲毫不敢懈怠。

《弟子規》讀後感13

我們常常喜歡自出自入,“敲門”這個動作,我們根本大多數都不會用到。其實,別人的房間並不是可以讓你隨便進出的,有些人或許無所謂,但有些人卻很在意別人進入他的放假的。然而進別人房間前,不敲門是一種壞習慣。我們尊重別人就該“將入門,問孰存”,即在入門之前,應該先敲門問一下:“有人在嗎,我可以進來嗎?”不要貿貿然就跑進去。

《弟子規》裏的`行為作則,就是作為學生,晚輩應該具有的規矩。我們要把《弟子規》中所賦予我們優秀品質的導向,跟着書內的作則好好學習,繼承我國傳統的美德。道德於現在社會是不可缺的,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所以我們必須學習《弟子規》內存在的良好品質,從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規》讀後感14

我讀了弟子規的一篇文章,感覺郯子很愛幫助父母,父母得了病都那麼擔心,需要的很難得到。為了要給父母治病,要是有人有治病的藥,他都可以做到,説的是也要,全不完成。

可是誰有呢,郯子想為何不把自己化粧成一隻鹿,於是他找來了一直鹿皮,給自己化上粧帶上鹿角,學者鹿的走路方式,來到了森林,趴到地上等待鹿羣的出現,突然,郯子感覺一支箭瞄準了他,回頭一開一個獵人在他身後不遠處,郯子急忙站起來大聲説我是人。

獵人這才發現,自己的目標是郯子。獵人告訴郯子他家有頭母鹿,郯子高興謝謝你。獵人説不用謝,只要把國家保護好就行了。

《弟子規》讀後感15

這幾天,老師和我們一起品讀了《弟子規》的第二章,我深有體會。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它是學童們生活的規範。它的內容很多,很容易懂。我感覺背起來琅琅上口,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兄道友,弟道恭”讓我明白了兄弟姐妹要互相尊敬,“尊長前,聲要低”讓我懂得了在尊長面前説話的時候要輕聲。“財物輕,怨何生”讓我知道了別太看重財物才不會產生怨恨。

通過學習《弟子規》,我看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比如,做家務還太少,沒有替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分擔家務。以後我要改正這些不足的地方,成為一個勤勞有禮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