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5篇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7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是思考過去的事情,從中總結經驗教訓。那要怎麼寫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歡迎閲讀與收藏。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5篇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

《巖石書》教學反思

文章以人物對話為主要敍説方式,告訴我們: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在地質勘探隊員眼裏,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歷史的變遷、大陸的沉浮都寫在這本最大的“書”裏。本課的訓練重點是認讀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弄清巖石書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觀察自然、探究自然的興趣。

一、在交流中導入新課

教學開始,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一方面是無聲的組織教學,讓孩子們自然而然地興奮起來;另一方面拉近了師生距離,找到適當的楔入點。然後,以情為先,用最能發送教學信息的導語: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本很特別很特別的書來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慾和好奇心,以營造最佳的課堂氛圍,同時,自然地融入教學的下一個環節。

二、在情趣中識字學詞

從某種意義上説:起步階段的課文閲讀,只是為識字提供更為廣闊的語言環境,以便隨語境的變化進行獨立識字。在集中識字這一環節裏,我首先鼓勵孩子們通讀課文,想怎樣讀就怎樣讀,然後請學生默讀課文,幫找不着家的生字寶寶圈出小房子,以便達到在語言環境裏自主識字的預期效果。我認為,二年級下學期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讀書能力,這樣的訓練能為學生升入中高年級獨立識字學詞作出較好的鋪墊。事實上,教學中,學生們的學習熱情和表現欲已促使他們圓滿地完成了這項任務。接着,師生在遊戲中鞏固字詞:如對照實物找字卡“印”、 “痕”,觀看課件讀準會意字“冊”,猜字謎記憶“刨”……當孩子們思維被激活時,不失時機地放開手給足時間,讓孩子們自由地做識字遊戲。最後,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刨根問底,通過反覆讀句自主發現“藏”的不同讀音。

當然,識字教學應貫穿低年級閲讀教學的始終,因此,初步掌握了生字詞的音形義之後,我又把生字詞重新送回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讀文中領略語言文字

的魅力。

 三、在自讀中感悟“書”的內涵

低年級閲讀教學應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承認學生在閲讀中佔主體,讓學生進行自讀嘗試,教師的主導也不可忽視,應在自讀嘗試前給學生營造一個入境悟情的氛圍。在這一環節裏,我安排了兩次自讀嘗試活動。分別這樣營造氛圍:①從題入手,自讀解疑,讓學生根據題目提出問題,為什麼叫巖石書?巖石書裏面都有哪些內容?等等,激起學生的閲讀興趣,帶着這些問題請大家再讀課文,②角色變換,合作探究。在師生分角色感情朗讀1~4自然段後,我作為文中川川問:這本巖石書有字嗎?有圖嗎?有用嗎?如果你是地質勘探隊員,該怎樣告訴我?請拿起書,在小組裏和同學商量商量吧!在這種生生互動的氛圍裏,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引導孩子們讀句悟情,如:“巖石就是書哇!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一句的朗讀,我從標點!與?入手,告訴同學們!和?提醒大家讀時注意他倆呢!讓抽象的符號也擁有了活力與感情。我採取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鼓勵學生反覆地讀書。在學生明瞭書是巖石時,隨機指導書寫生字“巖”。課文中的“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是一片長滿樹木的陸地。後來,陸地沉下去了,這裏就變成了大海。又過了很多很多萬年,海底慢慢上升,這裏又變成了高山,就是我們腳下的這座山。”在這種情況下,我設計導語:放聲讀吧,想着看到的,讀出看到的!在指名讀後,我引導學生抓“很久很久”、“很多很多”進行感情朗讀。至此,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再讀,領悟文情已是水到渠成了。對於生詞“寶藏”的'理解,則是請學生把它放進句子裏,結合上下文在讀中想:這寶藏指什麼?之後,請學生幫省略號説“讀懂了這本巖石書,還會找到什麼寶藏?”從而潤物無聲地教給學生讀文解詞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書”的內涵,思維也得到發散。再以石油開採的熱烈現場這一段錄像掀起課堂高潮。讓學生帶着隨之而發的自豪、興奮、激動之情自讀自悟最

後一自然段。

 四、在活動中放飛思維

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此時的學生正處於較疲乏狀態,因此,我設計了輕鬆的課內活動。即:各抒己見談理想,分角色放聲讀課文,自由讀課後小知識,持放大鏡研究石頭,聽音樂觀看網上資料。還鼓勵學生課外活動——到大自然裏去讀最大的書,讓學生思維在無拘無束的空間裏放飛,把語文學習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去。

總之,本課教學,我追求一個“實”,即實在、實際、落實。本課的實,一是讀文字內容,使之流暢;二是讀文字含義,使之理解。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單元訓練重點融進了課堂教學,而且把讀課文、品詞句、悟感情的學習方法春風化雨般地教給學生,激發了學生閲讀的興趣,為培養低年級學生獨立識字學詞、獨立閲讀能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2

(一)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教學《村居》一課時,我先把學生帶入一個青草萋萋、百花盛開、花香四溢的教學情景中。在這美麗的春天裏,採用了各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小組讀、集體讀、比賽讀等),讓學生讀出古詩的韻味來。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詩的基礎上,老師與學生配上音樂吟誦古詩,在肢體語言的幫助下,學生進一步理解了古詩的意思,並在自己的頭腦中模模糊糊地創造出古詩所特有的意境。在整堂課的教學中,老師沒有讓學生來説一説古詩的意思,沒有一句一句地講解古詩文,而是讓學生在吟誦古詩中感悟語言,在歌聲中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創造圖畫。學生們學習的興致盎然,這節課結束了,但古詩的韻味永存。語文新課標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節古詩教學課,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具體體現。“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創設情境,搭建平台,讓學生通過理解字詞的'意思,通過一遍一遍地誦讀,進一步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詠柳》整堂課的教學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對柳樹的觀察到充滿奇妙的想象所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的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髮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如果在課中先讓學生畫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樹,並寫上一兩句讚美柳樹的話,讓學生能提前從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粧成般的柳樹,也能從形態方面感知何為萬條綠絲絛。這樣一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理解就會更加容易一些。

(二)《古詩二首》是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村居》是清朝文人高鼎寫的一首詩。早春二月,綠草茂盛,黃鶯飛舞,輕拂堤岸的楊柳沉醉在煙霧之中,鄉間的孩子們放學回來的很早,一個個藉着東風愉快地放起了風箏。全詩展現了春天生機盎然、兒童活潑可愛的特點,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詠柳》是首詠物詩。這首詩前三句描寫了柳樹之碧綠、柳枝之柔長、柳葉之細巧,而最後一句巧妙地從描寫柳樹轉移到讚美春風,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課文重點是學會生字,朗讀並背誦課文,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中描述的場景。

一、教學效果

1、創設情境。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律,我採用遊戲導入,音樂渲染,語言描述等教學策略,從多方面,多角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識字寫字是低年級階段學習的重點。識字教學我堅持的是“多次復現”原則,主要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地讀生字,讀後讓學生自主選擇地識記字形,充分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寫字環節中,我將教師示範指導放在學生試寫感悟之後,實現了教師由“主宰者”向“服務者”的角色轉變,使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3、我為學生搭建自由的舞台,引導學生分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理解古詩意思。這無疑給課堂帶來一泓活水,學生們個個興致勃勃,他們在交流中發揮了自己的才能,在相互配合中培養了合作精神。

二、成功之處

1、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及習慣。讓學生耳、腦、口、眼,協調活動,注意詩的停頓和節奏,讀出感情,使學生感受到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漸入古詩意境。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進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在學生個別朗讀談想法的時候,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與感悟,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表現。使學生通過反覆品讀感受到詩歌的語言美,音韻美,意境美。

三、不足之處

我也感覺有些欠缺: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我覺得應該保持學生學習的熱情,使之積極、主動地學習;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多給學生創設質疑問難的環境和條件,鼓勵學生勤思、多問。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創設情境,從遊戲導入新課,然後自主探究,抓識字教學和詩意理解,接着學生朗讀課文、感知詩詞的內容。

(三)《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後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當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露新的嫩芽,呈現出春天的勃勃生機。《村居》這首詩以極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深受學生的喜愛。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3

《小馬過河》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童話故事。故事講述的是小馬要幫媽媽把半口袋麥子馱到對岸磨坊去,兩次來到河邊的不同表現及不同結果,使學生懂得遇到問題要勤思考,多腦筋,多分析,敢於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教學中我儘量創設和諧的氛圍,充分利用課件讓學生全面自由地發展,在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勇於創新。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説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閲讀的興趣。

老馬説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説水很深。他們誰説得對?為什麼?

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説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閲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閲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閲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教學要注意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本課時我重點從以下幾方面訓練:

1.從説到寫

從説到寫,主要包括以下的“文”與“道”:

(1)説一説“醜小鴨”的名字是怎樣來的。(2)以貌取人對不對?(3)醜小鴨為什麼要離家出走?這樣做對嗎?(4)我會用“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詞語説一説,寫一寫。説話寫話時,可以用一個詞語,也可以用多個詞語;可以説一句話,也可以説幾句話,但必須與別人的.不一樣。

2.連詞成句

如果説這節課前25分鐘閲讀教學的點撥引導,是一種教學手段,那麼後面的15分鐘時間的“連詞成句”小練筆活動,就是教學的目的所在——用活用實教材,開展“連詞成句,提升技能”讀寫結合教學研討,更好地解決國小低年級學生寫話“言之無物、言之無序”的瓶頸問題,激發他們寫話的興趣,拓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更好地為中高年級習作學習打下基礎。這個教學環節,主要體現在以下的一些過程:

(1)齊讀語句:a.他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大家都叫他“醜小鴨”。b.他撲撲翅膀,向湖邊飛去,忽然看見鏡子似的湖面上,映出了一個漂亮的影子,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美麗極了。

(2)學生獨立地用“雪白的羽毛、漂亮的影子”與“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等短語寫話。(也可以寫一寫醜小鴨離家出走前後的心理活動。)

(3)把自己的小練筆讀給同學聽,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最好把自己的小練筆交給聽課的老師看,認真傾聽老師的評價。)

3.作業展示

這個環節,主要是隨堂反饋“連詞成句”小練筆的情況,讓學生學有身邊的榜樣。本課我有兩點提醒孩子:

1、醜小鴨為何會變天鵝?

醜小鴨為何會變天鵝?他是有前提條件的——這本來就是一隻天鵝蛋。受童話故事《醜小鴨》的影響,人們或多或少會浮想聯翩:什麼時候,自己也會變成美麗的天鵝呢?作為教師,我們是很有必要向學生們作出正確指引的。

2、離家出走是不對的。

他為什麼要離家出走?這樣做對嗎?

提醒:我們不要盲目向醜小鴨學——中國小生離家出走是絕對不行的。

(醜小鴨離開家後的生活好嗎?)

(也可以寫一寫醜小鴨離家出走前後的心理活動。)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5

教學目標:1、認識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檢查課前準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認識。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範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奏。

2、再讀詩歌,瞭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討論後彙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很頑強

小草很有生命力

燒不死

看到這樣的小草,大家喜歡麼?該用什麼口氣讀?(讚美、喜愛)齊讀第3、4行詩。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説説怎樣記住它。

3、師範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

背誦古詩《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複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後認識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範寫、生書寫。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6

《最大的書》這篇課文是以人物的對話為主要敍述方式,記敍了爸爸與川川在爬山途中與地質勘探隊員交流的所見所聞,間接地揭示了神氣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的故事。本篇課文語言簡潔,以對話貫穿全文,將地質知識融於課文之中,字裏行間充滿着兒童對大自然的好奇與熱愛。通過課文的學習以此培養學生從小關注科學、探索自然的意識。因此我在教學中着力加強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指導,特別要指導學生讀好人物的對話。通過抓標點符號(!、?、??)、語氣詞、重點詞朗讀,讓學生感受到人物的

心情,能讀出人物的語氣。讓學生對自然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產生研究、探索的願望。教過之後反思如下:

 一、以“刨根問底”展開有序教學。

在這一課時中我把教學目標定位成: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2、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在教學中我抓住“刨根問底”展開教學,全文始終圍繞“川川是怎樣刨根問底的?”這個主問題展開教學,第一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瞭解巖石就是一本書;第二大塊川川刨根問底中知道巖石書上有字有畫,巖石書能説明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第三大塊川川繼續刨根問底,瞭解“書”的作用,在回味整課對話中,讓學生再次感受“刨根問底”的意思。每一大塊的內容都是以對話展開,讓同學們通過對話體會其中情感。

二、讓課堂教學始終充滿語文味。

這是一篇帶有科普味道的課文,怎樣讓這樣的課文充滿語文味?在這堂課裏我採用圖片展示的方法,讓學生探究巖石“書”的內容時,想象雨痕、波痕的樣子,通過一番想象,學生區分“雨痕、波痕、礦物”就水到渠成。然後運用書上的語言介紹這些“字”,讓教學始終圍繞語言文字展開教學,又如讓學生欣賞巖石“書”上還有哪些畫,在孩子們的好奇的猜測中,進而讓學生圍繞這些圖片進行拓展説話“你看,這兒有( ),有( ),還有( )哩!整堂課氣氛還是比較好的。

 三、唯材“適”用,讓課堂更加充實。

在這堂課裏,我選擇了適合課文內容的相關資料進行拓展,有對巖石“書”中還有哪些畫進行拓展,有對大自然中還有哪些書進行拓展,特別是對大自然中的書進行拓展,我選擇了“動植物化石、巖石”等圖片,從不同層次進行拓展,在欣賞中學生充滿了驚訝,輕輕地低呼着“這也是書呀?”在我的徐徐地敍述中,孩子們的視野更開闊,他們明白了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書,都需要孩子們細細去讀,從而激發他們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這堂課裏,我們班的學生學得比較投入,對課文比較感興趣。儘管整堂課也是落實了重難點,但是我發現自己在教學中的教學機智還有待於提高,對於學生隨機生成的問題沒有及時的引導,錯過了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機會,老師們給我提出建議:讓學生閲讀文本後自己找出問題,同學之間相互解答,最 後老師點明重點。我覺得這點子非常好,唉,怪就怪自己對學生這頭把握不夠多,缺乏相應的針對措施,我想這就是我對文本的研讀還不夠,課堂的機智還不夠,這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努力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7

小朋友在一起畫畫,突然想到要在畫面上表現出平時看不見摸不着的“風”來。於是他們開動腦筋想出了一些辦法從另一個角度表現風的方法:比如畫一面飄舞的旗子;畫一棵翩翩起舞的小樹;畫一些斜斜的雨絲。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每當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自己的生活實際有密切聯繫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的規律之一。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盡其所能地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啟發、調動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創設某種情境引導學生去體驗。

對二年級孩子來説,如果對他們説,“有些客觀事物看不見摸不着,但確實存在着”——這樣一種抽象概念,還不大能明確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謎語的方式,讓學生去體驗、感受風的存在和特點: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你們猜猜看,它是什麼?(課件出示)雲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

師:對!這就是我們一年級學過的謎語。(板書:風)你知道風什麼樣嗎?什麼顏色?什麼形狀?有多大?有多高?你見過嗎?這樣一個看不見摸不着的東西,能畫嗎?可這三個小朋友就畫出來了。

通過揭開謎底,調動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了興趣。在這樣的基礎上引入新課的學習,學生對課文中的幾位小朋友能設法在畫面上表現出風的存在,是會感到佩服的。這既具有啟發性,又從某種程度上落實了有關情感態度方面的教學目標。

二、自主學習,以讀代講

由於低年級孩子自己學習的能力和習慣都還沒有很好地形成,怎樣在國小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孩子進行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合作學習?本課我在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嘗試性探索,比如自己讀通課文,小夥伴互相檢查互相幫助,同桌讀的對的鼓勵他,讀的不對的就糾正他,教師巡迴督促、鼓勵、指導。又如,在練習朗讀時,引導孩子自己探究怎樣讀能表現出課文中孩子的“聰明勁兒”,在引導孩子在學習小組裏互相揣摩,進行合作學習的培養。

教材是新知識的載體,我摒棄課文“逐段講解”的傳統做法,截取課文中最能展現三個小夥伴“畫風”的思維過程的三個自然段,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讀,感悟三個小夥伴畫出“風”後的不同心態,體驗成功的樂趣。然後,不失時機進行板畫,並創設探究點“為什麼説三個小夥伴畫出了風?”

趙小藝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1:“飄”。

師板書:旗子飄

師:我這有一幅趙小藝的畫你們想不想看?從這幅圖上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生1:有樹,有房子,還有飄着的旗子,我感受到有風了。

陳丹的畫:

師:哪個詞讓你感受到“風”?

生:“彎彎”

師:想不想看看陳丹的畫。

生:想

師:你覺得陳丹的畫怎麼樣?

生:很美

師:他的畫中有風嗎?

生:有風,小樹已經彎了

宋濤的.畫:

宋濤畫了幾條斜斜的雨絲,我通過“斜斜的”的這個詞感受到宋濤畫出了風。(師板書雨絲斜)

師:我這還有宋濤的畫,你覺得宋濤的畫怎麼樣?

生1:宋濤的畫有茂盛的樹,有斜斜的雨絲,讓我感受到了風。

三、激發興趣,誘發體驗

就情感態度而言,首先強調養成閲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的教學中這一點尤其重要。學生知識經驗相異,興趣愛好有別,內心需求也不盡。在本課中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找到你喜歡的小朋友到底是怎麼畫風的?他們説了些什麼?請你從課文中找出描寫他們畫風的句子,用波浪線把它劃出來。找出他們的話用橫線劃出來。再在小組裏交流。”讓學生選擇自已喜歡的內容重點精讀,只有學生能自由地把學習的精力放在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上,時間充裕,挖掘也就比較深入,再通過小組交流,對文章的理解就加深了。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8

今天下午,我在班裏試講了二年級語文下冊第15課《畫風》的第一課時。整體進行得還算順利,學生的反應基本在預料之中,當然也偶有驚喜。但因為想多給學生一些表達的機會,讓他們的思想得以碰撞,相互啟發,有所創新,以致最後超時了5分鐘。

事實上,這也暴露出許多不足。雖然我覺得自己對學生的瞭解和教學預設做得還算充分,但每個環節在時間的把控上卻做得不夠(如寫字時間不足十分鐘,每個環節所用的`時間沒有大致的估算等),對教學流程的熟練程度還需進一步加強,每一處過渡語也需要再精簡提煉。而“讀”的體現,更顯現出一種“弱化”,即讀得不夠,缺少朗讀的指導。可見在這份教學設計中,過於重視對課文內容及人物的分析,過於重視啟發想象、開闊思維,而“讀”的地位卻沒有得到明確的展現。這絕對是備課時的重大疏忽。因為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理解只是一方面,識字寫字及朗讀都不啻是教學中的重點,必須在教學設計中加以體現。然而,我卻忽略了,或者應該説模糊了“讀”,僅僅只是關注瞭如何啟發學生去想象,去創新,激活他們的思維。雖然一節課容量有限,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然而學段目標卻是需要在備課時深入研究,並要在課中明確體現的。

因此,在下階段的備課過程中,我一定會認真研讀學段目標,緊密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不斷修改完善自己的教學設計,不但要把識字寫字落到實處,還要領着孩子們把書讀好,大膽想象、創意無限。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9

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重視學生的閲讀能力、情感體驗的培養。二年級《筍芽兒》是一篇科學童話,講的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筍芽兒以頑強的意志,由竹筍生長為強壯的竹子的經過。作者通過這個故事,啟迪學生要趁大好時光,好好學習,勇於進取。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以下兩個方面。

一、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並努力做到評價準確到位。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一直是新課改所提倡的。在本課教學過程中,我仍然採用配樂朗讀、自由讀、齊讀,默讀、範讀,分角色朗讀課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如:為了讓學生領會課文中各種"人物"的感情和心理變化過程。課前讓學生聽課文配樂朗讀錄音,讓學生熟悉課文,並在富有感情色彩的課文朗讀聲中對課文出現的各種人物(春雨姑姑、筍芽兒、竹媽媽、雷公公、小草弟弟)在情感上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和把握。同時,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我及時激勵,且努力做到評價語言到位,具有針對性。如:"讀的很有感情,讀出了可愛的語氣,讀的很認真,聲音很輕柔,讀出了雷公公的氣勢……"。這些話語有利的激發了學生積極朗讀的願望。

二、有效藉助電教手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啟迪學生的情感。

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採用電教手段,讓學生觀看錄像,投影片,並運用所學的觀察方法,欣賞細雨濛濛,春雷轟轟,萬物復甦的春景,觀察筍芽兒破土而出,最後長成蒼翠青竹的生動景象。使學生在瞭解筍芽兒的生長過程中,訓練了觀察能力,受到美的教育。在學文的過程中,體會和理解筍芽兒奮發進取的精神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通過電教媒體的直觀、形象的畫面,配以優美的課件音樂,學生在筍芽兒前後的語言變化過程中,體會筍芽兒積極向上、努力進取的願望。例如:"瑟縮着身子"與"一個勁兒地往上鑽","央求"與"自豪","不住嘴地説"與"急得大叫"等。

總的來説,在教學過程中,本節課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着力於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0

捧讀《醜小鴨》一文,我浮想翩翩。面對艱難曲折的生活環境和前程,醜小鴨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雖然遭遇淒涼,但它仍然沒有忘記對美麗的深情嚮往,誰能想到,原來它不是醜小鴨,竟是一隻美麗的白天鵝呢!

在設計本課時,我將重點放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上,當他們純真的心靈與“醜小鴨”的美好心靈產生共鳴的時候,自然能領悟到文章的真諦,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其次是將情景表演融入教學中,在教學“僵”字時,我讓學生模仿僵硬的體態,學生興致很高,在遊戲中理解了這個字的`含義。

在指導三、四自然段朗讀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醜小鴨的可憐與悲慘,我請了幾個學生上台扮演醜小鴨、哥哥、姐姐、公雞、小姑娘、小鳥和獵狗。通過這幾個學生的表演,讓學生理解醜小鴨的悲慘境遇,以求更好地感悟課文。從課堂學生朗讀情況來看,這個表演十分成功。

學生在朗讀二、三自然段時,讀“咬、啄”的口氣要狠,讀“孤單”處要傷心,學生通過朗讀與“醜小鴨”產生共鳴,感悟課文,這個表演功不可沒。

當然,作為一堂觀摩課,它在實現良好的師生互動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問題。

在設計課時時,我採用的朗讀是自由讀、小組讀、男女生比賽讀和齊讀。從整堂課的角度看,單單缺乏了學生個人讀的形式,沒有突出單個學生的表現,只着眼於整體,這不能説不是一個失誤,使得整個朗讀顯得單調。

結構清晰,框架合理,雙邊活動熱烈是這節課的優點,朗讀形式的單一是最大的缺點,今後在教學中我一定會揚長避短,着眼全局。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1

《雷雨》是國小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後”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並説説通過朗讀知道了什麼,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後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麼?”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説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説:“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美麗極了。”還有的説:“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着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閒、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後文對照着説,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後的不同,不用老師説,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為今後的寫作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 越 越 ”、“ 漸漸地 ”説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裏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複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後景象後,讓學生説説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説些什麼呢?學生通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説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閲讀文本與説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垂”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譁、譁、譁,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如:有的學生用拍手打節奏或小手輕拍桌子等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都説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説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説的範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脱節。在請同學們與老師看板書複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2

首先,在學習“玲”字的時候,考慮到“玲”字組詞對孩子來説有點難度,就出示“小巧玲瓏”一詞讓學生認識,但我只舉了一個例句,孩子可能還沒完全明白什麼是“小巧玲瓏”;“端詳”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確實有難度,所以我找了另外兩個對比較鮮明的詞“張望”和“注視”讓學生作比較,講到端詳一詞時,我並沒有做到引導孩子理解這個詞,而是通過做動作、舉例句讓孩子理解,這個過程並沒有實現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

其次,在引導孩子體會人物心情變化,有感情朗讀課文時收效不大,我沒有更好地讓孩子體會到爸爸和玲玲的心情。

最後,孩子在回答什麼是“好事”和“壞事”時,我沒有一步步地引導孩子説出答案,而是急於讓孩子説出正確答案,導致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很好地理解。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3

《最後的玉米》講述的是最後的玉米在經歷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這樣的心路歷程後,最終明白了成功有時候需要等待,任何時候都要相信自己的道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理解能力增強了,生活認知仍然很有限,對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歷程很難有深入的感受。於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重點詞句,通過不着痕跡的引導,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中的心理體驗來體會,或通過與老師、夥伴的交流來感受。這時,學生不僅走進了玉米心裏,大膽説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也順勢引導學生帶着問題來讀文,他們也能更進一步地體會到了玉米的心情。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們充分讀文的時間,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這三個要求一以貫之,讓他們讀深入、讀紮實。自由練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和個性;男女生賽讀:讀出玉米過去樣子和現在樣子的.鮮明對比;變成玉米説説抱怨的心裏話,扮演老婆婆誇誇很棒的玉米:入情入境地體會心情,表達感受;還有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等等,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全方位的接觸文本。並讓學生學會評讀,在評的過程中學會傾聽、欣賞、改進!給他們充分的信任,讓他們在讀中不斷思考,加強感悟,讓他們讀有興趣,讀有收穫。為什麼老婆婆一直不摘走最棒的玉米?為什麼説最後的玉米獲得了最高的榮譽?不需要老師步步緊逼地設問,枯燥乏味的講解,通過朗讀,通過在朗讀中思考交流,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了。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4

新課標“倡議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尊重同學的多元化理解”“倡議同學的感悟體驗。”因此案例中,教師讓同學潛心會文,充沛與文本對話後,談談對春天的感受。其實也是把文本的語言轉化成自身個性化的語言。同學有了文本的憑藉,談感受自然是水到渠成。而值得一提的是,當同學在談感受時,教師千萬不能冷眼旁觀,以防同學漫無目的.地無端發散,過度進行個性化解讀。外表看上去熱熱鬧鬧,同學海闊天空,説短道長,氣氛似乎很熱烈,但實際是彩色泡沫,“繁花滿園未必是春。”因此,當一個同學從文本的字裏行間感受到“春天是活潑的”,教師並未急着去談其它的感受,而是在肯定其會讀書,會考慮後,便鎖定“活潑”這一感受,讓同學繼續深入考慮,激發想象。這一引一撥,小朋友所展示的思維空間竟是如此的廣闊。想象是如此的豐富,假如沒有這一環節的停留、挖掘,同學只是膚淺、走馬觀花似的多元解讀,那麼課堂上詩情迸發的鏡頭也就不復存在了!

同學在課堂上的靈性飛揚,還有賴於教師所營造的一種自由寬鬆的氛圍。新課標所倡議的民主平等的對話,讓同學從各種束縛、禁錮、定勢和依和中逾越出來,在師生、生生互動的對話過程中,同學充沛展開了思與思的碰撞,心與心的接納,情與情的接觸。基於此同學才會在課堂發生“改改課文,做回詩人”的大膽想法。當同學發生這些想法,教師除了大加鼓勵,還可幫其“扶上馬,送一程”,讓同學享受勝利的愉悦。

新課標強調要努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充沛利用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語文教育資源,豐富同學的語文實踐,拓展同學的語文空間。《找春天》一文語言優美,充溢詩意。同學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把課文改成詩歌,不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充沛利用文原本拓寬同學寫話的空間。由此可見,教材不應是碼頭,而應是航船。

語文二年級下冊及反思15

沒有圖片,沒有書,我只好在黑板上書寫了《黃山奇石》一課。一想到這麼美的景色學生沒有辦法看到,我心中總是不能平衡。學校有這個課件,我記得還應該不錯的,可是找不到了,多媒體教室這幾天練節目也造得不成樣子,所以只能讓學生在枯燥的文字中感覺了,我想他們感覺不到什麼了。在幾個怪石的'樣子講解時,我讓學生做出動作,或讓一個學生在前面做動作,其他學生讀文,只能這樣的了。我看過的怪石其實各種名字只是神似,這一點如果不親眼看到怎麼能體會得到呢?所以我決定在過幾天找個時間讓學生欣賞一下課件來彌補一下。這件事其實應該是我準備不夠充分。如果提前打掃一下多媒體教室,找一下課件,就不會這樣被動了。我原諒自己這幾天是因為開學和弄課的事,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不能準備好課堂教學,那麼出課是為了什麼呢?所以以後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