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1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 由於所有學生已經有了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經驗,因此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想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學習。

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如在把梯形轉化成各種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方法很多,學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預設,問題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種方案中,在原先的設計中,是將重點放在“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案上,並讓學生多多互動交流;然而,從教學的實際效果上看,學生最喜歡的並不是這種方案。那麼,到底將學生全員參與的活動安排在哪裏呢?

我想還是得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合理安排,及時調整課堂設計,多考慮學生的思維特點,這樣效果肯定會更好。多邊形面積教學反思圓的面積教學反思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2

教學內容:

教科書88頁和89頁

教學目標:

(1)探究梯形面積計算,理解公式的推 導過程,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

(3)進一步滲透旋轉、平移的數學思想。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教師用多媒體課出示:王大爺家有一塊果園地(梯形地上底300米,下底200米,高100米),如果每棵桃樹佔地10平方米,那麼王大爺家這塊果園地裏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問:同學們這塊地是什麼圖形啊?

生1:這是一個梯形。

問:要想求果園地裏一共有多少棵桃樹,必須先知道什麼呢?

生2:必須先知道梯形的面積。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來研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板書)。

二、探究新知。

(1)、鋪墊孕伏。

組織學生回憶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的方法及過程,

重點突出旋轉、平移、割補的數學思想。

(2)、協作研討,探求方法

1、教師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個小組4至6名學生,每個小組發給若干張梯形紙(上底3釐米,下底5釐米,高4釐米)。

師:誰能介紹一下這個梯形?

生3:這個梯形的上底是3釐米,下底是5釐米,高是4釐米。

師:下面我們各小組利用手中的工具來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看哪個小組的方法最多!哪個小組協作能力最強!

2、教師用課件出示探究要注意的事項,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動手操作,探究梯形面積的計算。(教師注意合作方法的指導,要求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合作,把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小組彙報給同學聽,把計算過程寫在本子上,最後推薦代表進行彙報。每一次彙報,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小結。)

生4: (3+5)42=16(平方釐米)

生5: 542+342=16(平方釐米)

生6: (5+3)42=16(平方釐米)

生7: (5-3)42+34=16(平方釐米)

生8: (5+3)(42)=16(平方釐米)

生9: (3+5)24=16(平方釐米)

生10: 34+(5-3)42=16(平方釐米)

師生交流、點評……

3、總結規律,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師:這些方法有什麼共同的地方嗎?

生11:結果都是16平方釐米。

生12:每種方法的計算過程中都用到3、4、5、2這幾個數字。

師:這幾個數字和梯形有什麼關係嗎?

生13:梯形的上底是3釐米,下底是5釐米,高是4釐米。

師:現在誰能猜一猜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生14:梯形的面積=(上底+下底)高2

師:如果用字母S表示梯形的面積,a表示梯形的上底,b表示梯形的下底,h表示梯形的高,那麼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用字母怎樣表示?

生15:S=(a+b)h2

三、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回到課堂初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幫王大爺計算果園地裏一共有多少棵桃樹。

生16:(300+200)100210=2500(棵)

2、學生完成基礎變式練習:“做一做”和練習十八的1~3題。

3、提高能力練習:共同探討練習十八的第四題。

四、知識小結,體驗學習的快樂!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這節課上完以後我覺得有成功,也有一些不足:

一、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説説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散驗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説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反思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還是存在着一些問題。首先缺少學生之間的互動。數學課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個活動不僅僅表現在學生的動手操作上,更重要的還應該表現在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上。反思本課的教學,在學生向全班彙報了轉化過程及計算方法後,急於展示自己學習成果的同學與老師展開了一對一的交流,老師忽視了對其他學生的關注。這樣不利於培養了學生與學生之間提問題的能力與意識,不利於形成了生生交流的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再有這節課在把梯形轉化成各種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方法很多,學生的很多想法出乎我的預設,問題就是在黑板上展示多種方案中,從原先的設計中,是將重點放在“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案上,並讓學生多多互動交流;然而,從試教的實際效果上看,學生還是最喜歡的並不是這種方案。那麼,到底將學生全員參與的活動安排在哪裏呢?

我覺得課堂中反問和追問的藝術很值得研究,從教學語言可以窺出一個教師調控課堂有效展開的功力,然而,我卻發現現在的我卻在教學語言上顯得貧瘠繁瑣,尤其是這些空間圖形的課堂。教學活動是否有效展開往往會成為評定一堂課是否精彩的重要籌碼。縱觀整堂課,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活動探究得更加有效?活動的時間如何控制?這些還是我要亟待改造的地方。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3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現就以五年級第九冊教材中的《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公式》的教學為例,談談自己的幾點淺見。

[片斷]

師: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並推導出面積的計算公式嗎?

生1:可以轉化成長方形吧。

生2:也可能轉化成平行四邊形。

生3:也許三角形呢?

……

師:那好,就請你們利用準備好的學具,小組內先議一議,然後剪一剪、拼一拼,看看有什麼發現?

(學生合作討論,然後動手操作)

師:通過剛才的動手操作,大家有什麼發現嗎?

生1:我們組發現用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S=(a+b)·h÷2

生2:我們組還發現用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S=(a+b)·h÷2

生3:我們是沿着一條對角線剪開,分割成兩個三角形。

S=a·b÷2+b·h÷2=(a+b)·h÷2

生4:如果是等腰梯形,沿上下底的中點的連線剪開,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S=(a+b)·h÷2

……

(學生想出了很多方法)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想出了這麼多的好辦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繼續發揚這種精神。

[反思]

一、還學習的主動權於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在熱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而兒童的這種需要更為強烈。學生一旦在自己的活動中無意間發現了新的知識,就觸動了他的這種需要。他就會有一種探究的慾望,此時的教師應適時地創設一定的問題情景,給學生一個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教師真正做一個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者。有時教師要捨得“放”,説不定學生會給你更多的驚喜。

二、讓學生親歷知識的獲取過程

新課程的理念,要求教師把自主探索的'機會、時空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到問題的存在,從而引發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慾望。不是説教者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嗎?這個案例中正是注重了這一點。在教學中,教師以一句“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那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平面圖形來推導面積的計算公式嗎?”把學生的思維拉到“轉化”的思想上來,又給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可以議一議、剪一剪、拼一拼),讓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多的活動空間與形式,從而生成了更多的新知識,這才是真正的“授之以漁”啊!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4

本節教學內容是梯形的面積,是在學過的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目標有兩個:

一、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經歷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掌握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二、能利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實際問題問題。其中,目標一的達成度挺好的。目標一的達成之所以很理想,是因為本節課中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兩點。

一、大膽嘗試,自主探究,親歷知識的獲取過程。“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師把自主探索的機會、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問題的存在,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案例2的教學正注重了這一點教師給予了開闊的目標(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推倒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給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請你們利用準備好的學具,小組合作學習,議一議,剪一剪,拼一拼,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學習。

二、強化實踐,為學生搭建創新的舞台。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説過:“孩子的智慧生長在手指尖上。”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主動探索和發現圖形的內在聯繫,為學生搭建一個創新的舞台。案例2的教學中,教師讓每一個學生動手操作,把梯形剪拼成已學過的各種平面圖形,教會學生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逐步形成這種思考問題的習慣,學生親歷了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獲取了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靈活的多向創新能力。這節課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學生在與老師的配合上還有待改進,其中部分學生的討論不夠積極,有個別學生不會參與討論,不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氣氛也有待改提高,不過學生對動手操作、推導公式倒是很感興趣。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5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學這部分內容對於培養學生識別圖形,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都有重要意義,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知識的基礎。

這節課我圍繞着“通過學生髮現梯形與已知圖形的聯繫,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體驗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這個教學重點展開的。並注意從每一個細微之處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孩子,比如揭示課題後,先了解哪些同學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哪些同學不但知道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而且還知道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學生的知識基礎,從而幫助他更好地完成學習的過程,並鼓勵每一個孩子要通過這節課的學習都能有新的收穫。

不足之處:

1、學生活動不多,講的有點多

2、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沒有真正提高,還處於理想階段

3、總感覺有點費力,駕馭課堂能力不夠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知識是將來進一步學習組合圖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學生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初步理解了平移、旋轉的思想,具備了初步的歸納、對比和推理的數學活動經驗,對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有一定的啟發。本節課內容共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二是應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計算梯形面積,解決實際問題。通過觀察新舊圖形的內在聯繫得出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教學目標:

1、探索並掌握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

2、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並運用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教學難點: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關鍵:怎樣把梯形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找到轉化後圖形與梯形各要素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複習

同學們,前幾天我們學習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回憶一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是怎樣推導出來的?三角形的呢?

(這樣是為學習梯形的面積計算做好了鋪墊。因為三角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與梯形有許多相似之處,有了前幾節課的基礎,學生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就並不困難。)

請同學們看這幅圖片,汽車玻璃是什麼形狀的 (課件出示課本88頁汽車圖) ?你會計算這塊玻璃形的面積嗎?(大多數學生會否定)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梯形的面積,相信學習完這節課你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在實際情景中,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這樣導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恰到好處地激發學生求知的慾望,使學生產生一種探求知識的動力。)

二、探索轉化:

1、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方向:

我們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時,採用了割補的方法、拼擺的方法,把要研究的新圖形轉化為已經會計算面積的圖形,再利用已學過的圖形推導出新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現在我們又要計算梯形面積,怎麼辦呢?(轉化)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把梯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圖形?

(運用遷移規律,注意從舊到新、引導學生在整理舊知的基礎上學習新知,體現温故知新的教學思想。)

2、動手轉化:

(老師為每組同學都準備好一些梯形,其中有一組是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

小組活動一:

(1)梯形可以合理轉化為什麼圖形?怎樣轉化?(2)轉化後的圖形與梯形有什麼聯繫?

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巡視指導。

全班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學習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我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小組合作,鼓勵做法多樣。)

3、公式推導:

同學可真聰明,想出了這麼多的轉化方法,我們先根據第一種轉化方法來推導梯形的面積公式。

小組活動二: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各部分與梯形的各部分有什麼關係?它們的面積又有什麼關係?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又是怎樣的呢?

小組交流一下,把你們組的發現或結論寫下來。

全班交流自己的發現或結論。

歸納總結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梯形面積 =(上底+下底)x高2 為什麼要除以2呢?

(在操作探究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自己來總結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通過這樣的設計,體現了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滿足了學生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進一步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把他想到的推導方法展示出來,既達到突出重點,又化解難點的目的。)

4、用字母表示梯形面積公式

同學們,如用a表示梯形上底,b表示下底, h表示高,s表示面積, 誰能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積公式?指名説,老師板書。

其實利用這幾種轉化方法(指前面畫的圖)也可以推出梯形的面積公式,小組合作推導一下。然後全班交流推導過程。

(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推理,讓學生各抒已見,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

三、應用公式解決問題

1、我們已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公式,那麼我們就用梯形的面積公式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吧!

您現在正在閲讀的《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梯形的面積》教學設計及反思課件出示例3主題圖

同學們知道這是哪兒嗎?(三峽水電站)三峽水電站是我國最大的水電站,

它的的橫截面的一部分是梯形,現在我們要求這個橫截面的面積。誰知道橫截面是什麼意思?

同學們請看圖,你能求出這個梯形的面積嗎?學生試做,二生板書。

訂正時,讓學生評價,重在理順學生的解題思路。

(通過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學生獲得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出示了課本的例題,求梯形大壩的橫截面面積。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將學生探究發現的數學知識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學以致用,來解決生活的實際問題。)

2、現在請同學們再來看這幅汽車圖片,現在你能計算這汽車的玻璃面積了嗎? 課件出示玻璃的數據,學生試做,二生板書。集體評價。

(解決了前面導課提出的的問題,迴應引入,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四、練習檢測:

1、填空:

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 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高等於( ) 、梯形的面積等於拼成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 )。梯形的面積等於( )。

(理清學生思路,規範學生的數學語言,培養學生思維的邏輯性)

2、是判斷題,判斷出對錯並且説出原因,提高學生對新課的理解。

(1)兩個面積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 )

(2)梯形的上底擴大2倍,下底也擴大2倍,面積擴大4倍。( )

(3)梯形的面積等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4)兩個梯形面積相等,但形狀不一定相同。( )

五、反思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談收穫,談學習方法。

2、組內互評:這節課你最想表揚誰,為什麼?

【教學反思】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教材的教育價值和智力價值能否得到充分發揮,關鍵在與教師對教材的把握。《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猜想、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一、動手操作,培養探索能力

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安排學生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再通過拼、剪、割的動手操作活動,看一看能轉化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

二、發散驗證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説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老師應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7

教材中對於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推導只給出了常規的推導方法。如何給學生提供具有挑戰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更深入地進行探索,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該積極思考的問題。在教學中,我充分挖掘了教材的思維因素,注意溝通梯形面積計算公式與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在推導過程上的聯繫,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給學生的`探索、思維提供了一個比較適合的台階,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會到了探索過程的艱辛。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學生在原有的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自主動手剪拼,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各種不同的平面圖形,然後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繫,從不同的角度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方法,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又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的靈魂與精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十分注重各種數學思想方法的有機滲透。在這節課中,我較多地運用了“轉化”這種數學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把新知識轉化成舊知識,利用舊知識來解決新問題,學生對這種方法也有很深刻的體驗。相信,經常這樣有機滲透、恰當孕伏,學生一定會得到更多的鍛鍊,今後的學習、工作也會受到較好的影響。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把學生的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的問題自然生成,再引導學生帶着問題從已有知識出發進行探索,當學生在操作、探索、表述等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只應加以適當指導與點撥,而不是直接給予。但對於自主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除了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之外,教師也可給予這部分學生更多的指導和幫助,使他們也能學有所得。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8

1、還給學生主動權,教師需做導航燈。

數學教學要努力創造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學習,給學生一個廣闊的活動空間,當好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與合作者。縱觀兩個案例,我們不難發現,案例1的教學仍是傳統教學,教師設定了淺顯直白的問題,學生無需經歷“頭腦風暴”,表面上都在積極參與,其實是被老師“牽着鼻子走”,沒有創造性地學習。在這樣的學習活動裏,學生難以同步形成探究能力,更別説開闊發散思維了。案例2中的老師從講台上走下來,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了學生學習的導航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思維方法、學習方式等學習要素上引領學生。

2、大膽嘗試,自主探究,親歷知識的獲取過程。

“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師把自主探索的'機會、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感受問題的存在,從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案例2的教學正注重了這一點。教師給予了開闊的目標(同學們已經掌握了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方法,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並推倒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嗎?),給予了多元的方法提示(請你們利用準備好的學具,小組合作學習,議一議,剪一剪,拼一拼,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發現!),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不僅獲取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學習。

3、強化實踐,為學生搭建創新的舞台。

著名教育家皮亞傑説過:“孩子的智慧生長在手指尖上。”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主動探索和發現圖形的內在聯繫,為學生搭建一個創新的舞台。案例2的教學中,教師讓每一個學生動手操作,把梯形剪拼成已學過的各種平面圖形,教會學生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逐步形成這種思考問題的習慣,學生親歷了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獲取了多種多樣的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靈活的多向創新能力。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9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在推導梯形面積計算公式時,我安排學生自學課本內容,合作學習,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動手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並讓學生通過找圖形之間的聯繫,自主從不同的途徑探索出梯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猜想可以把梯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什麼圖形?再通過“拼、剪、割”的動手操作活動,看一看能轉化成什麼圖形,然後學生思考討論:想想轉化的圖形與原梯形有什麼關係?

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實踐活動,學生親自參與了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真正做到“知其然,必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維能力、空間感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鍛鍊和提高。讓學生主動操作、討論,在充分感知、理解的基礎上總結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達成了教學目的。本節課最大的亮點是:有放有收,在發揮學生能動性的基礎之上,在教師有目的引導下,學生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首先,我讓學生回顧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如何推導的?然後呈現自學提綱,讓學生圍繞提綱,結合課本上的內容進行自學,自己動手操作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集體彙報時,對這幾種推導方法的處理上也不一樣,重點分析了學生髮現的第一種方法,但同時也肯定了其他的推導方法。老師一句話中總結,不管用哪種方法來推,都能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上底+下底)×高/2。

本節課也有不足之處:首先,對學生的關注不夠,學生計算體系的面積時遇到數字較大而且除以2的被除數是偶數時,應該提醒學生先除以2,再計算,減少了數字繁大所帶來的麻煩。第二,在學生想辦法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後,沒有對學生按所選方法的不同進行分組,給學生一個更清晰的思路。第三,學生的個性沒有得到張揚,受教學時間的限制,有的學生沒有完成梯形面積的推導過程。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吸取教訓,不斷進步。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0

1、通過教學,讓我更加明白:

要充分相信學生。新課程理念中,要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主動獲取知識。這節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問題出發,一開始就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很多時候要計算梯形的面積,從而引發學生探究梯形面積的學習慾望。在這種內驅動力之下,學生調動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探究出了很多種方法,培養了創新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節課就能培養起來的。

這節課學生能夠想出那麼多種方法,要以前幾節課的探究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為基礎,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經過一定量的積累,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如果長期這樣得到訓練,學生探究所需要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創新能力也會越來越強。

3、本節課的設計考慮到了一個首尾照應的藝術原則。

課的導入部分以優美的音樂伴隨引入生活中的問題,課的結尾同樣以伴樂欣賞生活中的梯形。在輕鬆的氛圍中讓知識得到延伸,又遵循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

4、這節課還經過研究提煉,讓我認識到:

在學生探究各種方法的時候,不必馬上讓學生統一到梯形的面積計算的規則公式中來。有套用模式之嫌。可以在最後讓大家一起觀察,把各種方法進行溝通,理解,在統一。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1

《梯形的面積計算》教學反思:

在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環節。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從自己的思維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討論、交流,學生充發展示自己或正確或錯誤的思維過程。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共同發展。在此過程中,我只是組織者、指導者,起到了幫助和促進的作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的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的目的。

1、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教學理念。

考慮到學生已有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的經驗,本節課在教學思路上是淡化教師教的痕跡,突出學生學的過程。為學生創設一種“猜想”的學習情景,讓學生憑藉已有經驗大膽猜想,進而是實踐檢驗猜想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使運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進行探究學習成為可能。這比起盲目的亂猜來,更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學生的思維更有深度。

2、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實現生生互動。

本節課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概括梯形的'面積公式。使學生在分析,對比中歸納選優;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通過“拼、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現,活動中體驗,活動中發散,活動中發展。同時,又由於各項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使學生的自主探索在時間上給以保證

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為了學生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的表現,發展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當學生受現有知識的制約,推導概括公式思維停滯時,教師實施點撥誘導,促其思維順暢,變通,最後使學生明確,儘管拼擺的方法不同,但都達到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將發散與收斂,直覺和邏輯這種對立統一的思維方式有機的融為主體動態式的思維結構,從而最大限度的擴展其具有張力的思維空間。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2

作為一名高中數學教師來説 , 上好每一堂課,要對教材進行加工,還要對教學過程以及教學的結果進行反思。因為數學教育不僅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 , 更為關注結果是如何發生 , 發展的 . 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從教學目標來看 , 每節課都有一個最為重要的 , 關鍵的 , 處於核心地位的目標 . 高中數學不少教學內容適合於開展研究性學習;二是從學習的角度來看 , 教學組織形式是教學設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 如果能充分挖掘支撐這一核心目標的背景知識 , 通過選擇 , 利用這些背景知識組成指向本節課知識核心的 , 極富穿透力和啟發性的學習材料 , 提煉出本節課的研究主題 , 就會達到理想的效果。這也需要自己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水平 . 以下是我對本次課教學的一些反思 . 。

一、對知識點教學的反思 —— 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説 , 學習數學的一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 , 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 . 而對於教師來説 , 他還要從 " 教 " 的角度去看數學 , 他不僅要能 " 做 ", 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 " 做 ", 因此我覺得反思應當從邏輯的 , 歷史的 , 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 : 本節課內容較為單一,目標也比較明確,就是用“以直代曲,無限逼近”的思想求曲邊梯形的面積。然而,這種思想方法給學生帶來的理解上的難度卻不小,因為要真正理解這種方法必須對極限的思想要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不過,新課程似乎為了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而不要求深入介紹極限的`概念,其旨在用最易於讓學生接受的手段,使學生獲得最有價值的數學知識。這節課亦是如此。基於以上原因,備課時我認為本節課有兩大難點:一是如何使學生獲得“無限分割,以直代曲”的思路;二是對“極限”“無限逼近”的理解,即理解為什麼將近似值取極限正好是面積的精確值。

二、對學數學的反思

對於在數學課堂上的每一位學生來説,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 —— 對數學有着自己的認識和感受。不應把他們看着 “ 空的容器 ” ,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 “ 空的容器 ” 裏 “ 灌輸數學 ” 。這樣常會進入誤區,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閲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一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應該怎樣對學生進行教學 , 常常説要因材施教 . 可實際教學中 , 又用一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 , 要求每一位學生都應該掌握所講知識 . 這也許是自己一直以來教學的困惑與障礙。讓學生多多思考 , 在本節課中未能達到預設目標 ,仍有“滿堂灌”之嫌 。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3

此次,我執教的是《梯形的面積》一課,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在實際情境中,讓學生認識計算梯形面積的必要性;在學生自主探索的活動中,經歷推導梯形面積公式的過程;能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從整個教學過程看,這一目標得到了充分的落實和體現。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推導,正確計算梯形的面積,作為教學重點、難點,也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中。

對於本節課,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繫

我在設計教學時,就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經驗。由於學生學過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而梯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與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推導方法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我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利用前面的學習經驗,推導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以學生的活動為主,實現生生互動。

本節課力求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概括梯形的面積公式,在探究的過程中發展學生思維的創造性。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我讓學生動手操作,分組合作探究,初步概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這樣,通過“剪、移、轉、拼”的活動,讓學生真正親歷知識的探究過程。同時,又由於各項活動的設計環環相扣,步步深入,不僅激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思維深度和廣度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3、學生自主探索的活動在時間上給以保證

本節課一系列活動的設計是為了學生給充足地用眼看,用手做,用耳聽,用嘴説,用腦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盡情的表現和發展自己,每一位學生都在親自實踐中認識理解了新知。充分體現了教師指導者,參與者的作用。當學生受現有知識的制約,推導概括公式思維停滯時,我進行點撥誘導,促其思維順暢,變通,最後使學生明確,儘管拼擺的方法不同,但都達到驗證了梯形的面積公式的目的。

4、貼近生活實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新課程標準提倡課堂教學要把數學知識和生活相聯繫,將數學學習置於生活的背景之中。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本節課的內容,教學本節課時,我的整個教學過程始終緊密聯繫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數學情境。如在導入新課時,我讓學生求出生活中的籃球場3秒鐘限制區的面積,練習中讓學生動手量量梯形學具的數據,再求它的面積,又求出梯形菜地的面積等等,真正做到了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是成為課堂的主人。

這節課的教學已經結束,自己感覺教學過程順暢,是一節自己比較滿意的課。但鑑於我還年輕,對於很多細節,覺得仍需要推敲,相信自己會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探索,使自己的教學日趨成熟、完善。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4

《梯形的面積》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識,探索、驗證,從而獲得新知,給每個學生提供思考、表現、創造的機會,使他們成為知識的發現者、創造者,培養學生自我探究和實踐能力。 這節課的教學,緊緊抓住“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這一教學重點,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歸納整理。通過學生的剪拼,轉化,利用等積變形把梯形面積轉化成了其他的平面圖形,進而歸納、概括出梯形的計算方法。這種多角度的思考,既溝通了新舊知識的聯繫,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這節課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演示,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是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本節課要教會學生一種學習方法,即在求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學生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動手剪拼,運用轉化的思考方法,把梯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然後研究兩者之間的聯繫,從而推導出梯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驗證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時,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以説促思,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引導學生説一説,議一議,互相交流,達成共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歸納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通過“拼、剪、説”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活動中發散,在活動中發展,學得主動、紮實,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創造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拼一拼、剪一剪以及推理歸納的學習過程中,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既理解、掌握了梯形的有關知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這節課中我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通過“猜想-驗證”來展開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促使學生主動探索,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索,通過觀察、操作、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活動,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

《梯形的面積》教學反思15

一、注重有關知識、方法的複習,為梯形面積公式的理解和運用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複習引入環節,讓學生會議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感受梯形面積與它的上底、下底和高有關係,為學生計算梯形的面積做好認知準備,有利於他們利用已有知識推動新知學習。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讓學生自主運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

在學生運用梯形面積公式的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通過學具的割補、拼擺,共同探索將梯形轉化成會計算面積的平行四邊形或三角形各種辦法。在展示彙報中,一方面讓學生進行全班**流,使學生感受到應用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不同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從各種的方法中,發現相同的'地方,從而熟練運用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三、嘗試運用與練習反饋相結合,促使學生對梯形面積計算的掌握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出示梯形面積公式後,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運用公式計算梯形的面積,培養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先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梯形面積計算在現實生活的實用性,通過情境促使他們對問題的理解,最後才讓學生獨立進行計算。在反饋練習中,把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獨立練習結合起來,既提高了練習的有效性,又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不足之處:

在計算過程中,一些學生由於粗心,出現了一些錯誤。還有個別學生出現漏算、多算的現象。今後還應重點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