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04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

一、在複習引入環節,我首先通過複習圓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為下面的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打下基礎;複習圓柱的特徵為後面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公式推導做好鋪墊。

二、在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觀察、發現,形成圓柱表面積的表象。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等於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的和。然後,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讓學生自己展開圓柱體模型,觀察到側面展開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就是圓柱的高,從而根據長方形的面積公式自然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在這一環節中,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三、在練習題的設計中,遵循了從易到難的原則,在形式、難度、靈活性上都有體現。判斷題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動手測量並計算圓柱體實物表面積的題目,鍛鍊了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四、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了學生現有的學具和準備的圓柱體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推導出了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1、實踐操作展示得不夠。在動手探索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時,大部分學生聯繫上節課的經驗説出看法,而沒有實際操作,我也沒有讓他們展示推導的過程,加深印象,只是讓他們説一説,導致一部分學困生只能聽聽而已;

2、學生對圓周長和麪積的計算不夠熟練,所以,在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時顯得費時費力;

3、部分學生對生活問題中的圓柱表面積(不是三個面的)理解上有欠缺。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讓學生明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並能夠在練習中靈用公式進行計算。針對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做到以下幾點:

1、把握重點,突破難點,合理利用教材。

對於圓柱體側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嚴格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在動於操作、觀察發現中促進知識的遷移,讓學生輕鬆地理解掌握圓柱側面面積的計算方法,以此來較好地突破難點。

2、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通過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索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獲取新知。

3、講解與練習相結合。

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先講後練的教學模式,使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讓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在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地進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使學生學習的知識是有效的、實用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2

練習課是國小數學教學中最難駕駛的課型之一。它需要教師對教材、學生的實際瞭如指掌,這樣才能恰到好處地選擇練習時機,確定練習內容,安排課堂結構。因而本節課的練習的設計圍繞如下四點進行:

1、這一節是圓柱表面積計算的練習課。學生對剛學的知識還不夠熟練,往往容易將側面積公式,表面積公式,圓周長公式,圓面積公式等混淆。針對學生的這個問題,我首先讓學生回顧圓柱表面積計算的方法,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求圓柱表面積的不同方法,再通過填表讓學生得到鞏固。

2、在實際生活中,所求的面積要根據具體問題來靈活確定,因而試設計了讓學生根據具體問題來確定所求問題是求哪些面的面積這一環節,從而使學生在具體問題中理解解答問題的方法。在這一環節中,還安排了讓學生小組討論:解答這些問題的注意點,使學生在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明白解答這些問題時要注意以下三點:

(1)要注意所求問題是求哪些面的面積;

(2)要注意統一單位;

(3)要弄清楚採取哪種方法取近似值。

3、將圓柱採取不同的分法其表面積的變化不同,因而要讓學生理解其變化規律。在這節課上,我設計了讓學生通過討論來理解變化規律的.環節,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學生解答有關表面積變化的問題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4、在練習中,除了有單純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問題外,更多的是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通過這樣的綜合練習使學生解題能力得以提高。

本節練習課,在讓學生進行基本練習的基礎上,通過小組交流、討論,使學生進一步步認識了圓柱的形體特徵,使得學生利用公式進行熟練的計算。大部分的問題都是引導學生自己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獲取知識,這種做法,對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領悟數學思想和方法,提高數學能力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3

本節課的重點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難點是靈活運用側面積、表面積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時,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圓柱體的側面展開,這個在上一課時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各種展開方式最後通過割補確定沿高剪開就可以得到一個長方形(正方形),學生已經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而且學生也探究了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圓柱體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因此本節課直接讓學生簡單回憶這部分知識,然後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確定,並板書兩者之間的關係,進而推導出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方法。

練習題的安排充分考慮到今後利用表面積的知識要解決的問題時會遇到的各種情況而設定。第一組題目的對比,最後説説求那部分的面積都在提醒學生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後面對這個表面積應用的三種情況也做了總結;第二組題目除了對錶面積應用之外還考慮到材料類題目尾數取捨需採用進一法。總之題目的選擇重在體現“生活中的數學”這個理念。

課前對這堂課充滿了憧憬,課上總有不盡人意的地方。面對六年級的學生,平時一貫把他們當成大人看待,激勵方式變得單一,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也在降低,多數學生不願意單獨回答問題,讓課堂形式有些枯燥。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還是喜歡錶揚和鼓勵的,今後要在這方面稍加重視。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4

“圓柱的表面積”一課,教材先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是什麼”,讓學生在交流中逐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然後安排了讓學生將圓柱模型展開,看一看展開的面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把它們標出來等探究活動,目的是讓學生經歷實驗研究,建立數學模型的抽象思維過程,發現圓柱的表面積與已經學過的圖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從而得到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對於圓柱表面積的知識,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有的學生可能已經從數學課本上了解了一些,加之在“圓柱的認識”中也有了一些體驗和感悟,個別學生在課外學習中已經知道一些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但是即使學生知道方法,卻不一定真正理解。所以,教學中教師注重通過出示學習材料、提問、讓學生操作和演示等活動,幫助學生獲得圓柱的表面積與圓面積、長方形面積之間的聯繫。對於圓柱體側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要遵循主體性原則,讓學生動手操作,在觀察、推理中促進知識的遷移,使學生掌握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原理和方法,即通過“等積變形”將圓柱的側面轉化為長方形。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知識基礎和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並根據課堂教學的實際調整教學思路。

我認為.數學建模活動要有利於學生的數學理解。數學教學活動要促使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數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理解數學。本節課的教學,要讓學生明確圓柱表面積的含義,知道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會用表面積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歷探究圓柱表面積計算公式的過程,遵循由“觀察物體——建立表象——抽象圖形——建立模型(空間觀念)”的.認知規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課開始,教師從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繫入手,提出兩個綜合性問題,喚醒學生對有關表面積計算的回憶,這是順利開展數學活動、理解圓柱體表面積的重要基礎。接着提出:“圓柱的表面積指的又是什麼?”為後來的操作和豐富直觀表象起到了導向作用,從而為學生經歷建模過程,達成數學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節課我安排了自己製作、剪開、展開側面、觀察圖形等活動。通過實踐操作,使學生領悟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底面的周長,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高,從而逐步歸納出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由此可見,藉助實踐操作活動建立豐富的直觀表象,可以為學生的數學理解提供支撐,更重要的是在操作過程中學生積累了數學活動經驗,奠定了良好的數學理解基礎。

我給學生留出了較為充裕的思考與實踐操作的時間,在得出結果後,教師儘可能全面把握學生的情況,及時捕捉課堂資源,提出:“説一説,在計算圓柱的表面積時,應注意些什麼?”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在交流和討論中,形成師生、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促進學生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

在練習中,我首先出示一組基本練習題,使學生熟練掌握求一般的圓柱體表面積的方法,加深對圓柱體表面積公式內涵的理解和把握。接着進一步聯繫生活實際提出問題讓學生解決,體驗運用知識成功解決問題的愉悦。最後,通過讓學生再次回想計算圓柱體表面積的公式,進而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一開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特徵,而是讓他們自己觀察,觸摸,與同學對比,拿尺子量各自手中的圓柱,在觀察,觸摸,對比,測量中得出圓柱的特徵.特別是在教學圓柱的側面積時,我沒有包辦代替,充分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自己知道了圓柱側面展開可能會出現的圖形是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而且弄明白了展開圖形與圓柱各部分之間的關係,自己推導出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思路清晰,算理透徹,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可以説,整堂課的學習過程,我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材或教師給出現成的結論,而是通過合理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由於學生經歷了不斷的'再創造',主動地從事數學思考,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建構數學知識,所以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和教學效果取得了雙豐收.教師在本節課也真正體現《圓柱體的表面積》教學反思了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對於圓柱的側面積:重點在於圓柱的側面與長方形的轉化過程。如何把底面的周長、高與長方形的`長、寬對應起來是關鍵。

在這節課中,我是用一張長方形的紙卷也一個圓柱體的管子,做演示。同學們都能理解,把側面打開就成了長方形,再換個角度,就能看到底圓周長=長方形的長,圓柱的高=長方形的寬。

對於表面積的處理,我先讓學生自己找找,什麼是圓柱體的表面積。通過學生在書本中畫,小組討論得出:

圓柱體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

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於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八寶粥罐頭”的情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邊看邊想邊説,複習了圓的面積和圓柱的特徵。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老師要製作一個圓柱形教具,請你幫助選擇合適的部件(兩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思維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促使學生思考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辯論,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體的表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習了圓柱特徵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在新課的進行中始終抓住重點難點,教學思路清晰,引導學生大膽探索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做到精講多練,講練結合。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有爭議的問題上教師能適時點撥學生自己去尋找正確的答案,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時也把數學與生活緊密的聯繫起來,從而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6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且,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他們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本節課一開始,我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圓柱的特徵,而是讓他們自己觀察、觸摸,感受什麼是圓柱的表面積。接着我和同學們一起動手實踐,操作,將自制的圓柱體模型展開,讓學生明白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通過觀察,學生明白長方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的面積。接着小組合作探討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在這裏讓我驚訝的是,有一個孩子一邊演示一邊總結,長方形的長和寬都可以做圓柱體的底面周長。這是我沒有想到的,最後孩子們通過小組合作推導出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思路清晰,算理透徹,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可以説,在這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不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教材,也不是自己推導出現成的結論讓孩子們去識記,去背誦,而是通過操作實踐等活動,讓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再創造”過程。由於學生經歷了不斷的“再創造”的過程,積極主動的從事數學思考、建構數學知識,所以整堂課的學習氣氛和教學效果取得了雙豐收,這樣,孩子們怎能對數學不動心呢?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7

1、重學生學習的過程。傳統中的教學是教師直接出示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然後套公式計算。這是隻重結果,不重過程的'現象。這節課,學生初步瞭解了圓柱的表面是由兩個相同的底面和一個側面構成的,計算圓柱底面積就是計算圓面積。我在學生初步理解圓柱表面積的含義後,重點安排學生進行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探索。學生通過剪、卷、滾等一系列活動探索出圓柱的側面是一個長方形,從而推導出圓柱側面積計算公式。

2、學生成為有效學習者。有效地複習了圓的面積計算方法,有效地掌握了圓的表面積計算方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8

1.教學要引起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才會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會有發展。所以我讓學生去發現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在課堂中和生活中的區別,使他們意識到課堂中的數學是經過提煉總結出來的。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如算出茶葉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釐米的鐵皮,由此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調整原有的認知結構,促進探究向深層次推進。

2.教學要激發學生的過程意識。

數學學習的本質是“再創造”。數學的學習過程不是讓學生被動的吸收教材和教師給出的現成結論,而是由一個學生親自參與的、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節課圍繞“製作一個圓柱”展開活動,探究的脈絡清楚。學生經歷了“實踐——失敗——總結——再實踐——成功”的探究過程。如:學生在失敗後説:“我們忽視了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計算時我們都知道圓柱的底面周長就是側面展開後長方形的長、正方形的邊長或者平行四邊形的底。但製作時就忘記了這些知識。”“學生在經歷了失敗才引起了思考,在對與錯、應該與不應該的鬥爭中撞擊智慧的火花,課堂的生命力由此顯現。在總結之後的再一次實踐中,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體現出來了,這種情不自禁的創造來源於感悟和體驗。只有經歷了這樣的感悟、體驗的過程,才能得到能力的錘鍊,智慧的昇華。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9

《圓柱的表面積》是北師大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圓柱與圓錐之圓柱表面積第一課時,這節課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以及用進一法取近似值。在此前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直觀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並初步瞭解了長方形、正方形、圓等平面圖形的性質及計算方法。通過剪一剪的活動來探索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學生自己準備的圓柱,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種特殊現象。學生自己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覺得很興奮。趁着學生髮現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還可以將圓柱的側面怎樣展開。有的説橫着從中間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對説那還是兩個圓柱。橫剪不行,豎剪過了,還能怎麼剪?同學們犯起了愁。在一陣思考之後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開之後是什麼圖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説是梯形,有人説平行四邊形,帶着種種可能同學們又開始拿出另一個準備好的圓柱,然後沿着斜線剪開,平行四邊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緊接着用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側面積公式,長方形的長是圓柱的底面周長 ,寬是圓柱的高。得出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周長乘高。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深入研究,同學們打開了探索、創新的思維,知道了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書面的內容,應深入探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實踐也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學生在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實際上就是一種積極有效的意義建構過程。在這個不斷的操作、觀察、體驗的過程中,學生都在思考,都在感悟。體驗的越豐富,對概念的感悟也就越深刻。圓柱側面計算方法和表面積計算方法都是學生在操作、體驗中獲得的。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0

1、直觀演示和實際操作相結合

新課開始,引導學生複習圓柱體的特徵,進而理解圓柱表面積的意義。在教學側面積的計算時,精心設疑:圓柱的側面是個曲面,怎樣計算它的面積呢?想一想,能否將這個曲面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從中思考和發現它的'側面積該怎樣計算呢?在老師的啟發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柱形紙筒進行實際操作,最後探究出側面積的計算方法。

2、講練結合。

教學這節課,是以講練結合貫穿教學的始終。而且使練習隨着講解由易到難,層層深入,一環緊扣一環。每一步練習都是下一步練習的基礎。生理解了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即:表面積=底面積×2+側面積)以後,作為檢查複習,我首先按從左到右的順序依次出示三個圓柱體,並分別告訴條件:(單位:釐米)r=3 d=4 c=6.28,然後讓學生練習求它們的底面積,並做好記錄;在學生髮現了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後,仍以上面三個圓柱為主,從右向左依次給出三個圓柱的高:(單位:釐米)h=7 h=6 h=3,要求計算出這三個圓柱的側面積,同樣做好記錄;在學生學會計算圓柱的底面積和側面積以後,設疑:你會計算這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嗎?學生在充分練習鋪墊的基礎上,利用計算所得數據,合理自然地就計算出了三個圓柱的表面積。再練習表面積的實際應用時,又很自然進行了“進一法”的教學。使講練真正做到了有機結合,學生學得輕鬆,練得有趣。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1

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關鍵在於通過圓柱的側面展開圖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公式。教材中只介紹了把圓柱沿着高將側面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通過長方形的面積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但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興趣,我將圓柱側面積的教學大膽改革,讓學生試先準備好各種圓柱形的紙盒,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探索圓柱體的側面展開情況及側面積的計算方法。整節課,學生學習積極性非常高,收到了好的教學效果,也使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小組合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反思如下:

一、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除了長方形,還可能是什麼圖形?發現、創新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在基本知識理解掌握之後,他們對於書本上沒有的方式方法有更高的.興奮點與關注點。學生自己準備的圓柱,沿高展開後還可能得到正方形,這是一種特殊現象。學生自己得出了與書上不一樣的結果,覺得很興奮。趁着學生髮現探索的積極性,讓學生思考還可以將圓柱的側面怎樣展開。有的説橫着從中間剪一刀,立刻有人反對説那還是兩個圓柱。橫剪不行,豎剪過了,還能怎麼剪?同學們犯起了愁。在一陣思考之後有人冒出一句:“斜剪!”“展開之後是什麼圖形?”有人猜是三角形,有人説是梯形,有人説平行四邊形,帶着種種可能同學們又開始給圓柱穿上一層衣服,然後沿着斜線剪開,結論不用説,平行四邊形展現在同學們面前。繼續用平行四邊形推導側面積公式,平行四邊形的底是圓柱的底面周長,高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的斜邊?經過一番爭論之後,得出高需要重新做垂線。

二、展開之後的圖形可以怎樣還原成圓柱?數學課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如果會展開那只是順向思維,展開後會還原才能培養他們的逆向思維。“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兩種還原方法,那平行四邊形是否也有兩種還原方法?”問題拋出又產生了分歧,很多同學只會按剪開之後的形狀還原,再換個方向豎起來就不行了,總是上下各有兩個尖角,其實這是學生拿平行四邊形的方式有問題,讓他們把平行四邊形的斜邊貼到桌子上再還原,這樣就有很多人展開了笑臉。“找竅門,怎樣不貼到桌子上也能正確還原?”細心的同學發現只要捏住相鄰的兩個角就能輕鬆還原了,一句話——角對角。得到結論:只要是平行四邊形一定可以圍成圓柱。

通過圓柱側面展開圖的深入研究,同學們打開了探索、創新的思維,知道了學習不能只停留在書面的內容,應深入探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實踐也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2

一、創設情境,懸念導入。

上課鈴響了,教師戴着廚師帽進教室,並設下懸念:做這樣一頂廚師帽需要準備多少面料?

板書課題:圓柱的表面積

二、合作探究,發現方法。

1、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些面的面積?

2、研究圓柱的側面積。

(1)大家猜測一下,圓柱的側面展開來可能會是什麼樣的?

(2)學生想辦法親自驗證。

(學生通過動手剪、拆課前準備的圓柱體,發現側面展開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文形、有的是平行四邊形,還有的可能是不規則圖形。)

師問:①剪、拆的過程中你有什麼發現?

②長方形的長當於什麼,寬相當於什麼?

③你能把展開的平行四邊形想辦法變成長方形嗎?不規則圖形呢?

(3)推導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公式:

通過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得出,因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所以: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3、明確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師生共同展示圓柱的表面積展開圖,問:現在你會求圓柱的表面積嗎?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三、實際應用

現在你能求出做這樣一頂廚師帽需要多少面料嗎?

出示例4:一頂圓柱形的廚師帽,高28cm,帽頂直徑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釐米)

1、引導:①求需要用多少面料,實際是求什麼?

②這個帽子的表面積 的是什麼?

2、學生同桌討論,列式計算,師巡視指導。

3、彙報計算情況。

板書:帽子的側面積: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積: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xx.4≈20xx(cm2)

答:需用20xxcm2的面料。

四、鞏固練習:課本第14頁“做一做”。

五、暢談收穫,總結昇華: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説説自己的表現。

六、作業:課內:練習二第5、7題;課外:練習二第6、8題。

附:板書設計

圓柱的表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 長 × 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 × 高

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兩個底面的面積

例4:一頂圓柱形的廚師帽,高28cm,冒頂直徑20cm,做這樣一頂帽子需要用多少面料?(得數保留整十平方釐米)

帽子的側面積:3.14×20×28=1758.4cm2)

帽子的底面積:3.14×(20÷2)2=314(cm2)

需要用面料: 1758.4+314=20xx.4

≈20xx(cm2)答:需用20xxcm2的面料。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3

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是一個難點。本堂課中學生雖然很明確的知道求圓柱體的表面積是求兩個底面積和一個側面積的面積和。但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有寫同學是因為對其中的公式或意義沒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側面積先求什麼,求了圓底面周長又和圓的面積混淆,列式計算時漏洞百出,甚至還有一部分同學因為計算又導致前功盡棄。

接觸到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都比較淺薄,從而對一物體的認識不夠,不能完全準確的來判斷求的物體是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還有實際中求表面積時採用的近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過反覆練習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沿着圓柱的一條母線把圓柱剪開後展開,圓柱的側面就由曲面轉化為平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矩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c,矩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h.這個矩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由此可知,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以高,即

S圓柱側=ch=2rh(r為圓柱底面的半徑)

圓柱的側面積與兩個底面圓面積的和,就是圓柱的表面積(也叫全面積).即

S圓柱表=S圓柱側+2S底=2r2

教學時,要把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區別開來.可用紙板做成圓柱模型,然後將側面展開,導出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並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過渡到字母公式.

學生計算煙囱、水管、無蓋桶、封閉桶罐等用料面積時,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積,靈活運用公式比較困難.可以多觀察實物、模型,增加感性認識.也可以給出一些計算式子,要學生説明是求圓柱體的哪幾個面的面積.例如:S=2rh,是求( );S= 2r2,是求( ); S=2r2,是求( ).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片段

在以往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常常為學生在學習表面積後的變式練習中,怎麼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個面而頭疼。

我想,關於圓柱的表面積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吧。為了防患於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課的教學中就為這些情況作了一些鋪墊呢?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複習了圓柱體的特徵,然後設計瞭如下問題:

求鉛筆塗漆部分的面積是求( )的面積;

壓路機滾動一週壓過多大路面是求( )的面積;

求一個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 )的面積;

求汽油桶用多少鐵皮是求( )的面積。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十二冊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應的練一練和練習六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進一步增強數學在生活中的體驗,培養熱愛數學、學好學生的興趣。

教具準備:

圓柱形的物體,圓柱側面的展開圖

教學重點:

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來計算圓柱的表面積。

教學過程:

一、複習

下面()圖形旋轉會形成圓柱。

二、認識側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一個圓柱形的罐頭,罐頭的側面貼了一張商標紙。

問:你能想辦法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

⑴拿出圓柱形的罐頭,量出相關數據,在小組中討論。

⑵交流:你們是怎麼算的?

沿高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商標紙,量出它的長和寬,再算出它的面積。

⑶討論:商標紙的面積就是圓柱中哪個面的面積?

觀察一下,展開後的長方形商標紙的長與寬,與圓柱中的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

使學生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底面周長,寬就是圓柱的高。

2、出示例1中的罐頭。

⑴師:這個罐頭的側面也有一張商標紙,如果不展開,能算出這張商標紙的面積嗎?測量什麼數據較方便?

⑵出示數據:底面直徑11釐米高:15釐米

⑶學生算出商標紙的面積。

⑷交流:你是怎麼算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小結:算商標紙的面積,實際上就是算圓柱的側面積。

追問:怎麼算圓柱的側面積?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4.發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情況是求圓柱的側面積?

5.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三、認識表面積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1、出示例3中的圓柱。

⑴問:如果將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得到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釐米?

⑵讓學生算一算後交流。師板書:

長:3.14×2=6.28(釐米)寬:2釐米

⑶圓柱的兩個底面的直徑和半徑分別是多少釐米?

板書:直徑2釐米半徑1釐米

2、引導畫出圓柱的展開圖。

⑴這個圓柱有幾個面?分別是什麼?

⑵如果要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要畫哪幾個圖形?分別畫多大?

⑶在書上方格紙上畫出這個圓柱的展開圖。

⑷交流:你是怎麼畫的?

3、認識圓柱的表面積。

⑴討論:什麼是圓柱的表面?怎麼算圓柱的表面積?

板書:圓柱的表面積=底面圓的面積×2+圓柱側面積

⑵算出這個圓柱的表面積。算後交流,提醒學生分步計算。

4、練習:完成“練一練”第2題。

⑴各自練習,並指名板演。

⑵對照板演,討論:

這兩題有什麼不一樣?知道底面圓的直徑怎麼求圓柱的底面積和圓柱的側面積?知道圓的半徑呢?

想一想:如果知道的是圓的周長呢?

四.總結反思

1.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不清楚的問題?

2.生活中的圓柱體表面都是一個側面加兩個底面嗎?哪些不是?又該怎樣計算它們的表面積呢?

暢談體會。

五、鞏固應用

1.完成練習六第1題。

注意指導學生思考問題要求的是圓柱的哪個面。

2.完成練習六第2題。

先讓學生説説用鐵皮做油桶時,需要做圓柱的哪幾個面?

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於發現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悦,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展。

1.重視學習內容的生活性。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數學問題,這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興趣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有效方法。在教學的環節中,我創設了“八寶粥罐頭”的情景,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出發,讓學生邊看邊想邊説,複習了圓的面積和圓柱的特徵。在突破側面積的計算方法這個難點時,精心設疑:老師要製作一個圓柱形教具,請你幫助選擇合適的部件(兩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和一些大小不同的長方形)。問題的提出使學生思維進入了積極的狀態: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促使學生思考圓柱的側面與底面的關係。讓學生融入到學習氛圍中來。第二環節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造性。著名數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現或創造的過程。本節課中,首先以現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選擇哪一個長方形才會與兩個圓圍成圓柱呢”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辯論,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創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同時,情感上得到滿足。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創建“生活課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幫助他們架設並構建新的平台,讓學生髮現數學問題,並激勵學生在實踐中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個性得以發展。

“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15

圓柱體的表面積計算是一個難點。本堂課中學生雖然很明確的知道求圓柱體的表面積是求兩個底面積和一個側面積的面積和。但在實施過程中有一定的困難,有寫同學是因為對其中的公式或意義沒有真正理解。不知道要求側面積先求什麼,求了圓底面周長又和圓的面積混淆,列式計算時漏洞百出,甚至還有一部分同學因為計算又導致前功盡棄。

接觸到一些實際問題的時候,由於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經驗都比較淺薄,從而對一物體的認識不夠,不能完全準確的來判斷求的物體是幾個面,分別是哪幾個面,還有實際中求表面積時採用的近似法椰油一定的不理解,需要通過反覆練習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沿着圓柱的一條母線把圓柱剪開後展開,圓柱的側面就由曲面轉化為平面,展開圖是一個矩形,矩形的長等於圓柱底面的周長c,矩形的寬等於圓柱的高h。這個矩形的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由此可知,圓柱的側面積等於底面的周長乘以高,即

S圓柱側=ch=2πrh(r為圓柱底面的半徑),圓柱的側面積與兩個底面圓面積的和,就是圓柱的表面積(也叫全面積)。即S圓柱表=S圓柱側+2S底=2πrh+2πr2。

教學時,要把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區別開來。可用紙板做成圓柱模型,然後將側面展開,導出計算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方法,並先概括成文字公式,再過渡到字母公式。

學生計算煙囱、水管、無蓋桶、封閉桶罐等用料面積時,容易多算或少算底面積,靈活運用公式比較困難。可以多觀察實物、模型,增加感性認識。也可以給出一些計算式子,要學生説明是求圓柱體的.哪幾個面的面積。例如:S=2πrh,是求( );S= 2πrh+πr2,是求( ); S=2πrh+2πr2,是求( )。

《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教學片段:

在以往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時,常常為學生在學習表面積後的變式練習中,怎麼都弄不清油桶、游泳池、粉刷教室到底缺哪個面而頭疼。

我想,關於圓柱的表面積也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吧。為了防患於未然,我想,是不是在新課的教學中就為這些情況作了一些鋪墊呢?因此,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引導學生複習了圓柱體的特徵,然後設計瞭如下問題:

1、求鉛筆塗漆部分的面積是求( )的面積。

2、壓路機滾動一週壓過多大路面是求( )的面積。

3、求一個水桶用多少材料是求( )的面積。

4、求汽油桶用多少鐵皮是求( )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