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5W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

“9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口訣的基本結構和規律,學生對於在情境中發現獲得口訣已經不再期待。所以,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定位於,熟練的進行9的乘法計算以及熟練的運用。

首先,我由“剪燈籠”活動引入了今天的情景主題圖,並且根據主題圖讓學生逐個的引出9×1,9×2,9×3的算式與乘法口訣,並且與孩子們一起分析乘法每個部分表示的意義,總結出表格的規律。

接着,我讓孩子們自己小組合作,探索接下來的幾句9的乘法口訣,並在書上填寫完整。然後請孩子們對於他們的合作成果進行彙報和總結。當9的所有口訣都已彙報出來後,為了加深孩子們的記憶,我採用了多種形式讓孩子們進行朗讀,加深他們的記憶。

最後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加深孩子對乘法口訣的記憶,並且在練習中,培養他們分析題意的能力。

這節課的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課始重激趣。

通過讓學生觀察教材上的情景圖,激發孩子們對於本節課,本例題情景圖的興趣。

2、課中重引導。

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體驗中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新知識,注重規律方法的概括總結。引導孩子們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對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義的認識。引導孩子們學會讀題,理解題目的意思,並且正確的.運用乘法和口訣。教師不僅要善於對所教內容進行點撥,更要在學習方式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導和影響,使學生提高進一步學習的本領。

3、課間重交流。

教師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學生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品嚐到合作創新的樂趣。由此產生的互動效應,能夠激發學生繼續參與合作的動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

4、課尾重拓展。

課尾通過“對口令”遊戲,並領讀口訣的小活動,加深孩子們對於9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此活動在原有的計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難度,也變換了一下練習的形式,使得孩子們頗感興趣。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2

學生自學9的乘法口訣能夠準確地填寫算式和口訣,掌握了初步的編制口訣的方法,可見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一樣可以對其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但這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所講內容適合自學的情況下。

這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遺憾:學生介紹口訣時個別後進生的表達力較差,對教師的要求聽不明白(課上提問較多得是中下等生),讓其回答問題時浪費的時間較多。教學之後感到有得有失,正是由於讓學生自學及回答問題時佔用時間較多,所以課尾安排的只是拓展環節沒有時間了(與語文教學結合介紹“數九歌”,讓學生感受9的口訣在生活中的應用。即一九、二九不出手……中的一九就是從冬至後開始得9天,二九就是十八天),只有忍痛割愛,沒有向學生介紹只有放到自習課上了,象我意料的一樣,學生對這樣的知識很感興趣。另外,在介紹課後練習中的一道瞭解規律的題目時,由於時間關係,學生觀察的並不是很細緻,如果有時間,聰明的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到規律,其實這樣的`規律並不是要求學生掌握運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瞭解,將數學的方法進行滲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進而想學習數學。課後我想如果課堂上學生自學的能力再強些,回答問題在順利些,或許這節課上的會比這精彩,但是課堂上發生的情況有時是不在我們的預設範圍之內的,所以,只有利用好課堂中隨時出現的問題,把教學效果爭取做到最好,這也是我的教學中一直追求的目的,一直想達到的最佳境界,我會一直努力下去!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3

9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1~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多次經歷編寫乘法口訣的過程,初步掌握了總結乘法口訣的方法,基本具備了自己總結9的乘法口訣的能力。

《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也曾説過:“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先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性,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總結1—8的乘法口訣的方法,自己編寫總結9的乘法口訣,發現口訣中積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有利於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然後採取生動、活潑、有趣的形式引導學生熟記9的乘法口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後利用對比法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課堂的`主要部分:編寫乘法口訣和尋找乘法口訣表格中的規律,都是通過學生小組學習進行的。一方面發掘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從學生彙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很好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於每句口訣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我想是因為我留給了他們的足夠時間去思考,又給予了他們充分展示發言的機會。學生在自主探究、彙報交流中學到了新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通過自己編口訣,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新方法,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我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悦。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變重知識傳授為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死記硬背為靈活記憶。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4

學生自學9的乘法口訣能夠準確地填寫算式和口訣,掌握了初步的編制口訣的方法,可見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一樣可以對其進行自學能力的培養,但這必須有一個先決條件,即所講內容適合自學的情況下。

這節課的教學也存在一些遺憾:學生介紹口訣時個別後進生的表達力較差,對教師的要求聽不明白,讓其回答問題時浪費的時間較多。教學之後感到有得有失,正是由於讓學生自學及回答問題時佔用時間較多,所以課尾安排的只是拓展環節沒有時間了,只有忍痛割愛 ,沒有向學生介紹只有放到自習課上了,象我意料的一樣,學生對這樣的知識很感興趣。

另外,在介紹課後練習中的一道瞭解規律的題目時,由於時間關係,學生觀察的並不是很細緻,如果有時間,聰明的'學生會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找到規律,其實這樣的規律並不是要求學生掌握運用,而是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有一個瞭解,將數學的方法進行滲透,培養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能力,從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有趣,進而想學習數學。

課後我想如果課堂上學生自學的能力再強些,回答問題在順利些,或許這節課上的會比這精彩,但是課堂上發生的情況有時是不在我們的預設範圍之內的,所以,只有利用好課堂中隨時出現的問題,把教學效果爭取做到最好,這也是我的教學中一直追求的目的,一直想達到的最佳境界,我會一直努力下去!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5

本節課我是在充分了解學生知識起點的基礎上,緊緊圍繞傳統的教學要點,大膽地進行創新,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紮實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

一、變情境創設為直奔主題。

9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階段,學生已有了1-8的口訣的理解和編制經驗,許多學生對9的乘法口訣也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因此這節課我先和學生對口令檢查1-8的口訣。接着通過情景的創設讓大家猜猜我們今天要學習什麼呢?這樣課一開始就讓學生明白本節課的教學任務,讓學生自己來探索9的口訣是哪幾句,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變教師的講解為學生探索和交流。

只有真正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的意義,背口訣,記口訣才會有方法。雖然在沒有教之前學生都知道9的'乘法口訣是哪幾句,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真正明白每句口訣所表示的意義,因此我着重引導學生説説口訣的意義,放手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達口訣的意義。當學生把口訣編完以後,就提出如下要求:這句口訣表示什麼意思?你能説一説嗎?學生討論交流。學生通過動腦、動口等多種感觀參與學習活動,不但掌握學習數學的方法,而且能加深理解,學以致用。

三、變機械記憶為有意義學習。

如何指導學生記住9的口訣呢?本節課在讓學生理解了9的乘法口訣每一句的意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去尋找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欣喜的是我的學生都能發現各條規律,如相鄰的每兩個積都相差9;幾個9就比幾十少幾:積的個位上的數字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為9;除第一句外,其他上下兩句十位上的數字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反,學生説了很多規律,他們比我預想中好很多。在學生們找到這些規律後,我讓他們小組兩個對口令,當我走到他們中間去看他們記的如何時卻發現,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學生會找規律,但是用上規律記口訣卻還是有些反應慢。我告訴他們老師還有一個記住9的口訣的好方法,你們想不想學呢?學生們很好奇我還能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呢?我給他們演示了手指記憶口訣。指導學生如何用手指來記9的口訣,學生們都很喜歡這種方法。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6

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這一課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創設。展示西遊記的圖片,西遊記中唐僧師徒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取得真經。其中一句乘法口訣九九八十一是9的乘法口訣直接引入課題。在結合龍舟情境圖的展示,找數學信息,寫乘法算式,編寫乘法口訣,引領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探究發現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本節課我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如在教學環節找一找乘法算式的積有什麼規律和特點,積的十位數和個位數加起來都是9,口訣的.積十位和個位上的數有交換的現象,如18和81,27和72,36和63,45和54,還有積是9,比10少1,積是18,比20少2……這些特點都是不同於其他乘法口訣的地方。這些積的特點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快記憶乘法口訣。之後介紹其實還藉助雙手幫助記憶口訣,聯想法,如七七四十九天,不管三七二十一,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孫悟空有七十二變。這些記憶方法的介紹重在讓學生能夠快速記住這些乘法口訣。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設計了一系列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在數數、算算、編編、理理、説説的過程中,發現編制口訣的方法,記憶口訣的方法,經歷了有條理的數學思考的過程。

教學中雖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習慣的培養,可是仍顯得不夠,尤其是在教學語言表達、環節過渡銜接方面等等,都還存在很多欠缺的地方,仍需思考提高。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7

“9的乘法口訣”,這一課時主要使學生知道9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和意義。熟記9的乘法口訣,並能運用口訣比較熟練地求積。教學的重點是編制並熟記9的乘法口訣。本節課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學生對於口訣學習已有了一定的經驗,並且有了一定的推導口訣的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我在教學設計中注意了以下幾點:

(1)小組合作,推導口訣。

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就要為他們的學習創造條件,教學中,我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了讓學生自編口訣這一教學環節。我提供了一些小木塊,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操作後自編口訣.同時,又不侷限一種推導方法,允許學可以想其他更多的方法來編口訣。為學生開闢了更廣闊的思考空間.通過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合作與交流中,使他們提高學習的主體意識,學會學習的方法.為了便於學生自編口訣,在推導口訣之前,我設計了“如何記起四()二十八這句口訣”和“在自制卡片上9個9個地加,從1加到81”兩個環節,為學生推導口訣作好鋪墊。

(2)尋找規律,記憶口訣。

由於9的乘法口訣有其特殊規律,因此,創設情景,放手讓學生找規律,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熟記9的乘法口訣,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規律的教學思考方法,有利於提高數學能力。從這個教學案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在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教師要從以前教師教,學生學的觀念中解放出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引導者,也是學生的合作者。

教學中,要讓學生通過自主討論、交流,來探索自己提出的問題,教師從中點撥、引導,並和他們一起學習、探討,不要急於事成,把現成的結論事先告訴學生,要在自己發現學習中所得到的結論記起來也更加容易。所以教師在上課前必須吃透教材,在新課程的理念下,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策略,不斷給自己充點電,使自己不至於被高度發展的社會所淘汰.跟上時代的步伐,使學生覺得教師是他們真正的合作者和朋友。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8

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説乘法口訣已經很熟悉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已經遠遠沒有那麼濃厚;而有的孩子沒有提前學習,關於9的乘法口訣,數比較大,所以教學難度增大了,這就要求老師,特別要注意課堂的趣味性,同時還有注意知識點的落實。

為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我用了孩子們熟悉的民間歌謠《數九歌》作為導入,引出課題——9的乘法口訣。知識點的講解,用的也是“數九歌”,具有趣味性,吸引了他們的眼球。採用自主探究的方法,讓孩子們自己仿照之前學的8的乘法口訣自己編制9的乘法口訣,並且探索口訣的規律,交流記憶口訣的方法,然後背誦口訣。練習採用了一些遊戲,孩子們大都很積極。關於9的乘法口訣口訣的背誦,引導學生找到用手指幫助記憶的訣竅。

這堂課下來我發現自己還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首先,知識點不夠突出。其次,對於口訣的背誦方面做的不夠紮實,課堂上應該讓更多的小朋友背誦,尤其是平時不太自覺的小朋友,這樣就可以減少課後補差的負擔。再者,就算是數學,也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第四,在學生易出錯的地方,應該適當的'在黑板上板書,比如學生總是把四九三十六寫成四九三十二,跟8的口訣發生混淆。最後,作為一名老師,對課堂的駕馭能力是一門很深的學問,需要多多的學習、思考。

我的課堂還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改進,我相信只要肯鍥而不捨的努力探索,每堂課都給自己找缺點和優點,優點保持,缺點改進,久而久之,一定可以有新的突破。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9

9的乘法口訣是在學習1—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上課前瞭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情況,可以知道,學生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1—8的乘法口訣,多次經歷編寫乘法口訣的過程,初步掌握了總結乘法口訣的方法,基本具備了自己總結9的乘法口訣的能力。

《課程標準》中提出:有效的數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英國教育家斯賓塞也曾説過:“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些。”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先利用知識的遷移類推性,讓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總結1—8的乘法口訣的方法,自己編寫總結9的乘法口訣,發現口訣中積的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有利於理解和掌握9的乘法口訣,同時發展了學生的思維,然後採取生動、活潑、有趣的形式引導學生熟記9的乘法口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課堂的主要部分:編寫乘法口訣和尋找乘法口訣表格中的規律,都是通過學生自己學習得來的。從學生彙報交流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來看,學生不僅很好地歸納出9的乘法口訣,而且對於每句口訣的意義表述也非常清楚。學生在自主探究、彙報交流中學到了新知識,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通過自己編口訣,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新方法,同時他們在編口訣過程中,也會產生了一種成就感。學生真正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則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9的乘法口訣有其獨特的特點和規律,編出後該怎樣記住呢?我沒有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發現隱藏的規律,尋找記憶口訣的途徑。讓學生找一找乘法算式積的規律時,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在找到規律後體會到成功的喜悦,並通過手指記憶法幫助記憶乘法口訣的得數。目的在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探索數學的奧祕。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課堂教學,變重知識傳授為主動探索,變重結果為重過程,變重死記硬背為靈活記憶。在課堂上,真正做到了“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另外設計了開放性的練習。讓學生體會到口訣在生活中的運用。既可以吸引低年級學生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又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0

“9的乘法口訣”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乘法口訣的基本結構和規律,學生對於在情境中發現獲得口訣已經不再期待。所以,我將本節課的重點定位於,熟練的進行9的乘法計算以及熟練的運用。

1、 課前激趣。

通過向學生引入課本教材上的情景圖,激發孩子們對於本節課,本例題情景圖的興趣。

2、課中引導。

引導學生在觀察、討論、體驗中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學習新知識,注重規律方法的概括總結。引導孩子們對乘法意義的理解,對乘法各部分表示的含義的認識。引導孩子們學會讀題,理解題目的意思,並且正確的運用乘法和口訣。我不僅要善於對所教內容進行點撥,更要在學習方式上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指導和影響,使學生提高進一步學習的本領。

3、課間交流。

我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不失時機地組織學生合作交流。讓學生展開小組討論,小組成員各抒己見,實現信息在羣體間的多向交流。學生在合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品嚐到合作創新的樂趣。由此產生的互動效應,能夠激發學生繼續參與合作的動機,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和教學效率。

4、課尾拓展。

課尾通過抽取卡片將乘法口訣補充完整,並領讀口訣的小活動,加深孩子們對於9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此活動在原有的計算上加大了一定的難度,也變換了一下練習的形式,使得孩子們頗感興趣。

不足之處:

首先從教學設計來説,我總是更關注課堂的整體設計,而對於一些細節問題,卻沒有很好的把握,在教學規律中,也沒有突出重點,難點,使本節課的教學沒有一個確切的重心。

其次對於9的乘法口訣的記憶,我沒有讓學生去找9的'乘法口訣的規律。規律可以幫助孩子們記憶口訣,極大激發他們記憶口訣的興趣,而在教學設計的過程當中,我沒有將這一環節加入其中,使得孩子們的記憶有些機械式,對於一些基礎較差的孩子,可能記憶有一定難度。

最後我仍然深深的感受到,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語言一定要精煉利落,並且提問要有針對性,這需要我反覆琢磨反覆打磨自己的教態教語,這也將是一個長期並且不斷努力的過程。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1

教學片段一:

師:“當出現四張卡片是,我們應該怎麼算?”

生:“四乘九等於三十六。”

師:“好的,請坐。”(這個時候我繼續把做好的幻燈往下按,看到我的幻燈上寫的是32)

師:“恩?是36嗎?”(學生的臉上馬上也沒了自信)

這樣過了一會,下面聽課的老師在小聲議論了,這時我也發現原來是我的失誤,而那個學生説的正確的。

這是我在上9的乘法口訣中出現的一個失誤,就是這個失誤使那個本來回答問題時很有自信的學生一下子就覺得不知所措了。雖然後來還是我主動改過來,可是還是對他和其他同學造成了不必要的“干擾”。看來以後上課之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充分做充足。這時我又想到,老師都會有馬虎的時候,更何況是還在讀二年級的學生呢。所以當他們變成“小馬虎”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更多的站在他們的位置多想想。

教學片段二:

師:“小朋友再仔細看一下每個乘法算式的積,你們還能發現什麼?”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都踴躍發言,説了各種不同的發現。可是沒有一個學生回答出我想要的答案。這時我急了,決定再叫最後一個學生來回答,要是再回答不出來我只好自己説了。結果最後一個學生還是沒有説出我想要的答案。可是下面還是有很多學生高高舉着他們的手,還想説他們的發現。可是再讓們説下去一來時間要不夠了,二來我想即使再讓他們説他們可能還是説不出我要的答案。於是就打斷了他們的發言。課後很多老師的建議裏面都有提到這一點,確實這是這節課中出現的一個錯誤,新課標提倡的就是以學生為主,就像其中一個老師説的`,你聽學生説,説不定就能發現另一個設計思路。還有一個問題是學生為什麼發現不了這其中的規律和特點,我想這跟我出示乘法算式的樣式也有很大的關係,要是把每句口訣都依次排下來,學生們也許就能發現了。所以還是一句話,老師在上課的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做充分,不是花的時間長就一定是做充分了。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2

9的乘法口訣是新教材二上內容。由於接觸國小生的時間太短,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不斷地向丁主任和其他同事請教,對學生的情況進行了簡單的預設。瞭解到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已經學過了加法與乘法的轉換,明白了乘法的意義。而且本節課之前學習的其他的乘法口訣為9的乘法口訣學習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上完課後發現了課上的很多問題,結合教學設計進行了簡單的總結:

由於一年級留有口頭暑假作業,一部分學生在暑假已經將乘法口訣記得比較熟練,在學習乘法口訣填表格的環節中,本來設計意圖是兩個9相加得18,學生直接喊出二九十八,忽略了乘法與加法的關係。並且表格結果處理的過於匆忙,沒有將表格進行拓展滲透,更沒有達到於老師所説的,瞭解全部學生的情況,教師放手的過程就是讓學生變齊的`過程。

另外,選擇最後一個習題數量過大,小部分同學畫出8行9列的圓圈代替向日葵的時間太長,如果換成2行或者3行更容易接受。

以後在執教本課內容時,我認為還應該在下列方面做努力:

一是要採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髮現乘法口訣的規律,尋找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對口訣的記憶,還要在運用口訣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二是要運用好教材中提供的信息,發展初步的應用意識,逐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3

《9的乘法口訣和用口訣求商》是二年級數學下冊49頁的內容,是乘法口訣教學的最後一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1—8的乘法口訣,已多次經歷了編寫口訣的過程,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所以在教學時我注意激活學生的知識能力儲備,誘發學生思維的火花,給學生創設了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的學習活動在老師的引領下自主完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找準認知起點

學生的經驗,是學習的寶貴財富,如何利用好學生的'已有經驗,是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那如何找準把握學生的已有經驗,利用這些經驗實行認知的“正遷移”,是整節課的重要環節。考慮到學生已經學過通過1-8的乘法口訣,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而對於9的乘法口訣,雖然是教學的新內容,但在學生與學生的交往中,或者學生與家長的交流中,或多或少會“知道”“瞭解”有關9的乘法口訣。根據這一學情,我在引導學生根據給出的已知條件,大膽放手讓學生自主編問題。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很快編出了比較有教學價值的問題,而且解答正確率非常高。同樣的,在後面讓學生説説若突然忘記了其中一句九的乘法口訣的得數,如何來回憶時,學生想出了許多好方法,如利用前一句口訣和後一句口訣相差9這個規律來算得數;利用加法來算得數等等。學生説的頭頭是道,這都得益於前面1-8的乘法口訣的基礎。這裏老師並沒有花多大的力氣,學生通過平時積累的經驗能自主完成學習的任務。

二、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

因為9的乘法口訣比較特殊,有着許多規律,所以在記憶口訣時,允許學生運用適合自己的或者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記憶口訣,照顧學生的不同差異。特別是,老師後來介紹的“手指記憶法”,學生很感興趣。我先請一位同學上台邊背9的乘法口訣邊演示過程,其他學生仔細觀看,然後帶領學生一起伸出10個手指頭,自己邊動邊記憶,學生既動手又動腦,效果很好。提供多種巧記口訣的方法,可以讓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利用抽象的規律來記憶口訣,讓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用手指記憶口訣,讓不同層次的學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

三、需要改進和商榷的地方

1、時間處理不夠合理。

我在如何巧計9的乘法口訣和探索特殊規律“幾個九比幾十少幾”這兩個環節花費大量的時間,所以導致後來的練習做得比較倉促,不夠到位。特別是“9元超市”買東西這道練習題,本應該讓每個學生和同桌説一説自己想買哪幾件物品,要付多少錢,可是由於時間原因,我只是讓個別學生回答,就匆匆進入下一個環節。實在是可惜。我發現自己平時上課也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要麼來時間不夠,要麼課上好了還沒下課。看來如何合理分配時間也是個大學問啊。日後需多學習,多研究。

2、學生參與面不廣。

本課的練習相對來説少了點,而且形式比較單一,學生參與面不廣。第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根據一句乘法口訣説出兩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我只是指幾名學生回答,並沒有給與每個學生説的機會。我想這裏改成同桌互相説一説比較好,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説的機會了。第二個搶答題更是聰明學生的天下了,一些後進生根本沒有回答的機會。這裏若改成學生獨立完成口算,再校對答案,實效性更高。第三個“9元超市”買東西也只是“點到為止”,沒有很好地將這

道題目與生活聯繫起來,沒有將這道題應有的價值體現出來。看來,以後設計練習題一定要多考慮全體學生,尤其是後進生,要做到讓每個學生都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有開口説話的機會。

當然,我的課堂還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對教材的處理設計,對學生的引導等方面還存在着許多缺陷。在以後的教學之路上我一定會多思考,多研究,使自己的課堂逐漸走向有效!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4

這一節課的內容由於有了原來的教學做鋪墊所以在知識目標上難度不算太高,本課設計讓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生自己去尋找信息,提出問題,列出除法算式並説出求出商所用的口訣。利用生活資源,對其中有效信息的選擇和提取,以解決生活中問題來繼續探索新的知識,避免了知識的重複枯燥,讓孩子們學得有興趣,同時發展了自己學習的能力。本課利用生活情境教學,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支的教學理念。

教學情境的創設符合童心,給不同的孩子創造了不同層次的學習,有獨立思考,有同桌交流,讓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掌握很快算出除法的方法:商想乘算除,鍛鍊了能力,學會了學習。

整節課的教學都圍繞着歡樂節日來展開教學活動的,在學生熟悉和喜歡的情境中更容易開展我們的教學.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出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經歷求商的過程。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解決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自主探索出7、8、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5

1、創設情景與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

據低年級的學生的年齡特點:好奇心強,易衝動,因此在學習新課前先進行開火車背乘法口訣的練習,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激起學習的慾望。將學生自然的引入了新課的學習。

2、問題來自於學生,變接受式學習為自主探索式學習。

本課的教學,我創設了“六一”節為老師佈置教室這樣一們數學的問題情境,通過引導學生提煉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再次感受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經歷了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能力。通過討論交流,引

導學生概括計算方法,不但有利於學生將新知同化到原有的知識結構之中,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對於書上提出的三個除法問題,我這節課不是由教師直接提出、羅列出來,而是由學生自己根據故事情境的信息提出來的,問題來自於學生,這樣就變接受式學習為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自主探究式學習。

3、精心設計活動,符合學生年齡特點。

愛玩愛聽故事是國小生的天性,是他們的興趣所在。練習中,我沒有直接將課後練習題呆板、枯燥地羅列出來,而是將課後練習十一的三道題聯繫起來,設計成一個個小故事。如小猴子要上樹摘桃子,必須把梯子上的題算出來,才能上樹,讓學生幫一幫小猴子。這時學生學習的積極很高,都積極主動地去幫助小猴子。並教育學生幫助別人是一種快樂。然後幫助小鳥找家,因為它們去找東西吃時,迷路了,找不到家,它們身上都有一道算式,算式的`得數和它們家的門牌號碼是一樣的。你們能幫它們找到家嗎?通過一個有連貫性的故事情節來激發孩子們的興趣和敢於向苦難挑戰的勇氣,並且培養了學生樂於幫助別人的精神,讓他們在快樂中完成了課後習題。

存在的不足:

在課堂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對待學生的生成問題,當學生把圖中的問題都提出來後我沒有一一解答。在爬梯子算題時,一名同學算的太慢,我讓女同學為她加油,這樣有可能分影響她的思維。在算題時,我總愛催學生快做。這些問題,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

總之,教學情境的創設,教學過程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體驗,都是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這樣的教學理念是新課標所倡導的,也是我們在教學中要努力遵循的原則。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6

乘法口訣這一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學習了乘法含義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乘法的意義,並形成乘法基本計算能力的基礎上教學的。

乘法口訣這一教學內容學生是第一次遇到,因此在設計時大體分了三個環節:第一,激趣導入,孕育口訣。從學生喜歡的故事入手,調動學習興趣,調節課堂氣氛。第二,自主探索,創編口訣。從學生熟悉的手出發,通過小組合作,使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發揮,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做到在觀察中思維,在思維中操作,使口訣的形成由具體到抽象,符合學習的認知規律。第三,快樂練習,深化鞏固。通過老師的引導,學生在自編口訣的基礎上彙報口訣,達到合作交流的目的,又通過分析口訣來記憶口訣。在鞏固練習中,習題的設計有層次、有坡度,使乘法口訣得到進一步的鞏固和深化。

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這一課中,我首先注重了情境的創設。引導學生在“小小慶祝會”的故事情境中,體驗“北京申奧成功”的喜悦,引領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探究發現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

第二,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引導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如在教學環節二“自主探究,合作求知”中,不是直接呈現“9的乘法口訣”,而是創設了問題情境“一共有多少面會徽”,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並主動地尋求有效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在實施解決問題策略中,體會編制口訣的重要性。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實出發,使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設計了一系列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性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在數數、算算、編編、理理、説説的過程中,發現編制口訣的方法,經歷了有條理的數學思考的過程。

第三,注重情感的交流和體驗。時時以欣賞者的眼光看待學生,借師生間的愉悦合作、情感交流來調動學生的內在動機,學生在課堂上活起來了,動起來了,自己去回顧、體驗、發現、構建,在有效的研究中激起興趣,從發現中尋找快樂,體會到合作探究、構建新知的樂趣。此過程中,我注重了學生的個人探究、小組研討、合作交流,力求學生的數學學習和數學應用意識與能力,以及問題意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第四,注重多樣練習的設計。為了鞏固新知,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驗口訣的優越性,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設計了兩個層面的練習。在基礎性練習中設計了“填口訣”“計算”等練習;生活性練習中設計了“算衣服釦子”“算礦泉水”等練習。幫助學生理解乘法的含義,在學生獨立完成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合作交流,體驗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的優越性,同時培養與提高了學生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中雖然注重了情感的陶冶和習慣的培養,可是仍顯得不夠,尤其是在有效地組織小組合作學習,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效能方面有所欠缺。今後,在諸多不足之處還需下大力氣,不斷研究實踐,更好地實現個性化教學、創新性教學。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7

今天我們學習了9的乘法口訣,通過情景圖、提出問題、推算得出9的乘法口訣後,我讓學生觀察、討論9的乘法算式和口訣,

你有什麼記憶妙招?經過一番的脣槍舌戰後,孩子發現了很多“祕密”。

生1:我發現9的口訣中,一九得九積是一位數,其餘積都是兩位數。

生2:老師口訣是字不容易發現,還是看乘法算式吧.我發現。9的乘法算式積的個位加十位都得9。

話音剛落,下面已有人開始計算了。“老師還真是耶!陳錦珂‘陳老師’真厲害!”在這個聲音的啟示下,很多孩子都對‘陳老師’的發現予以了地毯是全面驗證。不由嘖嘖讚歎。我又問孩子:“這種方法有利於你記口訣嗎?”發現者‘陳老師’搶着答:“當然啦!只要我能記住其中一位,就可以推算出整個積。”

生3:老師下一句比上一句多9上一句比下一句少9。我可以利用上一句的積加9得出下一句的積,也可以利用下一句的積減9得出積。

“不錯這是我們一貫應用的方法。”我對該方法給予了肯定。

生4:老師我們幾個發現,上面和下面的積正好相反,比如:2×9=18,

9×9=81,18和81的十位和個位正好相反;3×9=27,

8×9=72,27和72的十位和個位正好相反;4×9=36,

7×9=63,36和63的十位和個位正好相反;5×9=45,

6×9=54,45和54的十位和個位也正好相反。我從中間往裏記,45和54;36和63……就這樣好記。

生5:我發現9的乘法算式,積的個位依次少一,十位依次增加一。這樣用前一句的積來推算下一句的積。

“還有其他方法嗎?”我問。

班裏頓時很安靜,意思是沒有。我問這些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真是,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每一種方法都有粉絲。

我立刻給孩子出了對口令練習,進行驗證,看誰的方法快。幾個回合下來,凡大數值的口訣都有部分孩子出錯。於是,我選擇了雪中送炭,現在宗老師找一位小老師她能給大家推薦一種不用背的手指記憶法。“管老師,快來告訴大家吧!”我極力示意她走到前邊(由於,這個孩子課前跟我交流了媽媽教她的手指記憶法。由於她平時成績不太出色,感覺她對自己不那麼自信,我就極力給這個孩子創造了展示的`機會。)。

這個小老師有模有樣的給夥伴們介紹起了她的手指記憶法。“伸出兩手,手心對着自己,從左邊數依次為1、2、3、4、5、6、7、8、9、10,握住第一個手指,剩餘9個,就是一九得九;握住第二個手指,這時左邊是1,右邊是8,就是二九十八,……連續兩遍下來,孩子們高興得不亦樂乎,個個手舞足蹈的邊比劃邊記憶。這時我再問:“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手指記憶法。”孩子們異口同聲的答道。接下來趁着這股熱乎勁,我讓孩子們自由邊比劃邊説,然後同桌互説。這時再和孩子們對口令,幾乎沒有出錯的。這讓我深深體會到:直觀教學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它能夠讓孩子真切、形象的看到、感受到數值的大小,比起死記硬背、甚至是根據算式意義進行推算都更容易走進孩子的心理,被孩子接受。

9的乘法口訣教學反思18

全課流程:

複習-背口訣-簡單運用(各種形式的練習)-較複雜應用(應用題編題、分析、畫圖、解答)

本課的計劃展示亮點:

常規做法,不是一節課可以生成的。

1、常規聽算,這是最近一個月每節課必進行的常規,聽算結束會將全對的名單反饋給家長,昨天到場39人,全對的32人,完全準確率82%;

2、學生背口訣的各種形式,這是在學習1-8的口訣的過程中形成的,還學習了鄰班的一些做法;

3、學生的編題訓練雖然不是二年級教材要求的,線段圖也只是教材規定要學生認識而非要求學生掌握的,這個可以説是我從嘗試讓學生編題開始,自己想出來的訓練方式,它是指向更高年級的學習的,而不是為二年級的應試而設的,這是一種新的嘗試,我最想探討的是這個問題,也是我上這節課的目的。我假借了9的口訣的名義,讓學生展示他們的編題和分析能力,籍以研討。編題作業,即堂完成並給老師批改的有29人,24人全對,後補的8本全部正確,1人當天病假,2人未交,實到39人,上交37本,暫時32人全對,準確率82%。

第一個想順道探討的問題是常規作業。近來一直堅持每天10道題的堂聽,即時改,每天發全對名單給家長表揚,現在基本保持每次2933人全對;背口訣的形式,從一年級的學加減法開始,很多讀背的形式就在使用,學生比較習慣用不同的方式來強記或巧記;學生平常除了完成優化作業,還設有堂上練習本和1號練習本、2號練習本。1、2號練習本是必改的練習,它們是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格式的,讓孩子們不僅僅知道作業要準確,完成起來還要有規範,堂上練習本是聽算或做嘗試性的練習(比如練習格式)用的,也常常批改。此前,我們班就用堂練本練習過筆頭編題,然後,用一號本編題,我每題必細批。學畫線段圖,也經歷了三階段要求,9次練習,到這回在堂上編題,孩子們已經是第10次編倍數應用題了。以前教高年級的數學,也沒讓學生練這麼多,常常放過了每天的口算練習,這種專題的訓練也幾乎沒有過,後來,自己的孩子讀書了,並且我教的比她低一個年級,很多教過的感悟和女兒身上的失誤結合起來,不斷地驅使我去思慮一種細密的教法。或許我的做法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説過於苛刻,但是,我認為,對他們終是有用的,於是實踐之。做我們班的家長不容易,因為我總是每天羣發全對的表揚名單1-3次(每本作業本一次),家長是壓力不小的;做我們班的學生不容易,小小的年紀,總是不斷地編題,寫字,我發現,他們極少用拼音代替,二十來字的`應用題,總是一個個字寫出來的,作業的書寫也越來越好,因為我除了表揚作業全對外,還不時表揚又對又工整的。

這個魔鬼老師的魔爪,不知道家長和孩子是否渴望早日脱離?好讓大家都透口氣?吳詠是開放式的學習,回家基本不用做作業的,而我,每天都有常規作業,基礎訓練必不可少。或者我應該尋求一條中間的線路,也解放我的孩子和家長們,但是,我認為,學習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不用功,怎麼會有好成績?要讓孩子們學會用苦功,至少在一二年級,一二年級的計算基礎打好了,才有資格談中高年級的更高級思維的發展。這是我拋出來的第二個順道探討的問題低年級學生應該輕鬆還是要學會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