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讀後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集錦15篇

欄目: 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4.59K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後感,把你的收穫和感想記錄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傅雷家書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傅雷家書有感集錦15篇

讀傅雷家書有感1

在異地的父子倆,給對方寫信,兩人的交往在藝術上,思想上,文化上產生了靚麗的火花。這本書最亮眼的地方就是父子倆之間的深情,但讓我格外關注的就是他們身上具有的自我批判的精神。自我批判的精神,難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嗎?

傅雷,脾氣暴躁,常常因為兩個兄弟的頑皮而動手。但在第一封信中,他強烈反思並批判了自己青壯年時代的教育方法。最終迎來了,父子倆之間的諒解。傅聰,因為具有自我批判的精神,不但努力改掉了演奏時身體抖動的壞毛病,而且迎來了父親的讚賞。

這種自我批判的精神,是一個人立身處世的前提。“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便是曾子的自我批判。大家都在各自的路上行走,這一條路是不是彎的?是不是通向自己想要的方向?在忙碌當中,沒辦法知道。只有停下來,對自己進行自我審查,批判,才可以及時調整,糾正自己以往的錯誤。反之,如果一個人不具有這種精神,那麼,他將會一錯再錯,而這種人,恰恰也正是自滿驕傲的人。

自我批判不但要在個人上有所體現,而且要在一個集體,國家當中有所體現。在面對大革命的失敗,中共中央進行了強烈的自我批判。召開了八七會議,確定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從此以後,把軍隊的'掌管權,死死的握在了自己手上。文革以後,中共中央承認了文革的失敗,不在於階級為綱,將重心轉移到抓生產,促改革身上,大膽的平反冤假錯案,使人民團結一心,才有了今天中國繁榮昌盛的模樣。

批判與自我批判,所以能成為有力的武器,也就在於它能培養冷靜的科學頭腦,對己,對人,對事都一視同仁,做不偏不倚的檢討。而在當今社會,這種批判的精神,似乎也普遍缺乏。人們在被責怪的時候,第一時間並沒有想到自己錯了,而是大聲喊着某某人怎麼樣?承認自己錯了,就這麼難嗎?我們應該勇於自我批判,善於自我批判,讓自我批判成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讀傅雷家書有感2

父母的心始終念着孩子,孩子從小的一顰一笑一直印在他們的腦海裏。他們渴望孩子能時刻相伴左右,但又希望孩子能在國外得到更好的教育,更大的發展。面對這樣的矛盾,他們的內心是複雜的。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可謂嘔心瀝血,讓我佩服。有人説,傅雷對兒子是“大到事業人生藝術,小到吃飯穿衣花錢,事無鉅細,無不關懷備至。”看了一封又一封書信,確實如此。這樣用心,讓人潸然淚下。

書信裏字裏行間流露出的這種感情,撥動着我心中的漣漪,讓我不時想起爸媽對我的愛。

《傅雷家書》是一本很特殊的書,他不是跟市面上的大多數書籍一樣,《傅雷家書》收錄的是一位父親對於教育子女的語言,總的來説,就是一封封的'信構建自己對於子女的諄諄教誨,體現了作為爸爸的他對兒子苦心孤詣。

《傅雷家書》中傅雷沒有用華麗的語言來傳達自己的人生經歷,自己的總告。他用最樸實無華的語言和真誠的心來和自己的兒子進行心靈的交流。

每一位父親對於教育自己的子女都會很用心,而傅雷更是對於兒子在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健康等等全方位教育,從中,我們能夠體會到傅雷對於孩子的教育的重視程度,同時也看出了傅雷與兒子之間的友好關係。

讀傅雷家書有感3

“若是澄心淨耳聽,萬籟俱靜也是韻。”一沓沓書信帶着牽掛與希望遠飄洋外,將思念娓娓道來。身處異國他鄉,傅聰對父親的教誨,對母親的掛念也是格外的感激,那時的他已從少年走向青年,何嘗不知道父母的愛之深切呢?

手捧一封書信,他彷彿看到了父親寫信的樣子。頭髮恍白,長時間因寫文章而身體虛弱,但一拿起筆和信紙,他就精神抖擻,彷彿煥發了光彩。剛勁有力的筆跡為他所熟悉,他不禁潸然淚下,淚水暈染了字跡。

信中,父親常以商量的口吻來向他指正音樂上的不足,告訴他接人待物的方法,教導他做人的道理。詞藻並非華麗,都是面對面的'家常話,可他深知這些話猶如明燈一樣,為他點亮了前途之光。

而母親的文筆確實更加細膩柔和,字裏行間中將對兒子的愛流露出來,如清泉一般沁人心脾。是温柔的語句讓他回憶起兒時的温暖,是深刻的教導讓他終生受益。愛,有時並不是溢於言表,卻如同一個無形的盾牌,堅守着內心。

一封家書,串通了異鄉兩國的心,連接了濃濃的親情。家書內容多以諄諄教導為主,教導孩子以做人為主,以做藝術家為次。談文學,談音樂,談做人成了他們一家無形的家風。家風雖為嚴厲,可這促使傅聰的茁壯成長。

以情思拖於紙墨,以書信落款,偉大的愛飄洋渡海,終以無限感慨與思念畫上句號哦,讓遊子不生孤獨與寂寞之感。

讀傅雷家書有感4

《傅雷家書》是翻譯家傅雷和妻子寫給兒子傅聰的信集。每一封家信都彙集了父母的心血和對兒子深切的關愛。作為鋼琴家,傅聰不得不在世界各地奔波,傅雷夫婦的信時時提醒着傅聰如何聰明地做人處世,引領孩子不斷前行。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家書》是將傅雷寫給他兒子的書信匯編成的一本集子,摘編了傅雷先生從9年至9年月的8封信件。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親情溢於字裏行間。

傅聰至海外留學,與家裏唯一的聯繫就是書信。《傅雷家書》中寫過郵局將傅聰比賽後的長信遺失,傅雷半個多月的心神不寧。因為兒子遲遲沒有來信,傅雷甚至疑心:兒子又不信任爸爸了嗎?由此可以看出來,傅雷將對兒子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家書中。我終於有點明白“家書抵萬金”的意思了。傅雷曾在給傅聰的信中這樣説;“藝術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還有一個‘愛’字”。他要求兒子做一個“德藝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曾在家書中寫過這些家書的目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做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播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做面‘忠實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方面,在藝術修養方面,在演奏姿態方面。”

傅雷對兒子的教導不僅僅在藝術上,他曾勸傅聰改掉懶惰的習慣;“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與偏向不能受道德的約束,又怎麼能夠實現我們教育你的信條;“先為人,次為藝術家,再者為音樂家,終為鋼琴家?”

《傅雷家書》是一位父親為兒子苦心孤詣的證明,傅雷對傅聰、傅敏的愛不是普通的噓寒問暖,而是暗藏在他對兒子們的諄諄教導中,暗藏在他對兒子們道德和藝術的嚴格要求中。

靜靜翻開《傅雷家書》,如深沉父愛一樣,有許多足以令我感動的細節。譬如,身為父親的傅雷為了彌補愛子因遠離故土而產生的諸多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日漸陌生的因素,不顧重重的困難,堅持給孩子郵寄有關的書籍,從《詩經》、《楚辭》到宋詞、明曲,還有自己的譯作。在信箋中他闡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學思想,不止一次給兒子糾正用錯了的字詞,為的`是讓兒子明白:作為一名炎黃子孫,他是足以驕傲的,因為祖國有着無盡的文化財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國人的血脈裏傳承着!

“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殖。”這是傅雷在啟發他的孩子,報效國家是每個人的權利和義務,即便自己是普通人,也可以為國家、社會作貢獻。每個人都是社會前進的車輪,我們的所作所為、點點滴滴,都與國家息息相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地為祖國作貢獻,創造美好的明天。

當傅聰忙於演出、練習而時常熬夜,以致精神疲憊,傅雷勸告傅聰勞逸結合,多到郊外或博物館。“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着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傅雷用形象的比喻,勸誡傅聰愛惜自己的生命。

傅雷還告誡傅聰,“永遠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會落伍,永遠能夠與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相契相抱”。只要我們心繫祖國,不斷適應社會發展,就一定能為自己和國家造福。

傅雷還常勸誡傅聰不要放棄,多虛心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成功時保持虛心,這些都造就了傅聰的成功。文革之後,傅聰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千里趕來,這是赤子之心的最好體現。一個人一生要面對許許多多難題。傅聰身上具備的優良品質,是在傅雷的教導中獲得的。作為新一代青年,我們要在生活中時時刻刻警醒自己,為創造美好的將來而努力。

讀傅雷家書有感5

在寒假裏,我讀了《傅雷家書》這本書,古句説的好“家書抵萬金”,《傅雷家書》則是傅雷及他的夫人寫給他們兒子傅聰和傅敏的家信,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使他們分別成為了著名鋼琴大師和英語特級教師,教育他們先做人,後成“家”。

其中在1954年一月三十日晚的`信中“孩子,這些我都很懂得,媽媽也懂得。只是你的一切終身會印在我們腦海中,隨時隨地會浮起來,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句話使我感觸非常深刻,父母總會知道你的想法,就像我一樣,我在想什麼,媽媽總會知道,什麼也瞞不過去。

父母是我們的第一任教師,他們説的每一句話都是對我們的教導,為我們起着領導、典範的作用。讀了《傅雷家書》你會發現,母愛如海父愛如山,愛的表達方式都是不一樣的,但我們卻不懂得如何理解父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6

儘管今日的互聯網高度發達,書信往來已不是重要的通訊方式,但書信的內容深度、情感表達,遠不是其他通訊方式所能企及的。從古至今,書信所言皆出自肺腑之言,動人深切,諸如諸葛亮的《出師表》、曾國藩的《曾國藩家書》,無不是如此。而我所讀的《傅雷家書》,字裏行間洋溢着一位充滿家國情懷的父親,對遠洋之外的兒子的思念與教誨。

《傅雷家書》比起《出師表》《曾國藩家書》等,稱不上晦澀難懂,相比之下顯得簡單樸素,但是,字字句句都鏗鏘有力、斬釘截鐵,包含着傅雷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對理想的追求、對愛國情懷的深切感悟,可以説,這是一位父親集畢生智慧所參透的哲理。

“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着你。”傅雷先生的書信中,不乏有這樣簡單而充滿愛意的字句,對兒子的思念之情無不充盈着他的每一寸心肝,愛子情深實屬讓人動容,更讓人察覺,傅雷先生在兒子傅聰身上也投入了不少精力,直抒胸臆的情感讓人讀起來十分温暖,彷彿父親就站在面前,孜孜不倦地傾訴着思念。

當然,如若是單純表達思念之情,傅雷先生的家書就談不上深度。我欽佩的是,傅雷先生能夠在書信中暢談人生與理想,思念之餘不忘鼓勵兒子要做個有擔當、有理想、有膽識的人。

傅雷先生是個藝術家,兒子同樣繼承了他的衣缽,所以,我們在書中所能讀到的是一位老藝術家在向他的兒子灌輸正確的思想和價值觀,從人格的尊嚴到國家的榮辱,傅雷先生的見解獨到且深刻。我相信,這也讓傅聰先生明白做一個德藝兼備的藝術家有多麼重要,有多麼可貴。

他教導兒子,待人處事保持謙虛謹慎,理想要選大而實際,在順境中不驕傲,在逆境中不氣餒。我想,這大概就是一位老藝術家經歷人生百般折磨而屹立不倒所領悟出來的深刻思想,同樣也是一位父親對兒子最誠摯的教誨與勸誡。

最讓我動容的`是傅雷先生的愛國情懷。他經歷過動盪的戰爭年代,親眼見到過國家在近代史上的衰落,更能體會到建國的不易與艱辛,也更能理解一個人具備愛國的赤子之心是多麼重要。儘管我沒有這些經歷,但從傅雷先生所寫的書信中,我能夠深刻理解到他的愛國情懷—祖國的利益高於個人的利益,要將個人的價值奉獻給國家與社會,傳播真善美。

很少會讀到這種感人深切的書信,但讀完之後,我的心中也儼然有了一股正氣,要有理想,有膽識,也要學會奉獻與熱愛。

讀傅雷家書有感7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為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

《傅雷家書》中傅雷就曾這般告誡過傅聰,這句話引起了我的深思與啟迪。或許,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許多幻想難以抵達,真的有許多期盼望不可及,可能真的如傅雷所説,所謂的理想,所謂的完美,很多事我們難以實現的夢罷了。

但是,我相信傅雷的本意絕不是這樣,只不過是希望自己的兒子多休息一點罷了。我也不願如此輕易的放棄,我也並我也並不認為我們無法啟迪那夢想的彼岸。不然自古以來,有為何有那麼多文人墨客、沙場名將,奮不顧身地追求理想、追求完美呢?

自然主義創始人左拉曾説過:“生命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的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理想,這一飄渺卻又崇高的道路,沒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阻止。它是人類最原始的'情緒,是人類最根本的動力源泉。我們不應放棄,也不能放棄。

理想的道路需要我們完成。當然,卻非必須做到完美。然而,這努力的過程中至少可以讓我們看到一片更廣闊的風景以及未來那段更加輝煌的道路。

所以説,那些沒有追求理想幻想的人才是最不幸得把。僅僅因為對自己能力的懷疑而放棄了所有,放棄堅持。最後,堅持放棄。

我堅信,曾經望不可及的東西,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遲早會碰到。而到那時,或許又會有新的“夢”在等着我們了。

理想的道路就是這樣,永無止境,永無彼岸。但,只要我們堅持的走下去,途中的風景,卻是擁有比彼岸更加靚麗的風景。

讀傅雷家書有感8

市場麥曾經評價過傅雷的《家書》:是藝術學徒的好讀物,也是一篇充滿父愛的苦心造紙、苦心教學的文章。

《傅雷家書》中最讓我感動的是,傅雷以朋友的身份真誠地與兒子交流。我清楚地記得,是傅雷指出他的兒子傅聰説話太直白,在他的生活中不夠成熟。他説我自己也經常製造這些矛盾,希望大家分享一下。傅雷和兒子平等地交流和交談,沒有居高臨下的語氣。從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傅雷結合自己的感受,分析問題,讓兒子更好的接受建議。由此可見,傅雷對教育有着獨特的見解。

另外,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傅雷,他在孩子抑鬱的時候給了建議。他建議兒子因為抑鬱症要冷靜,保持心理平衡。他要時刻保持冷靜,客觀分析,競爭。雖然我們的父親在我們抑鬱的時候會給我們同樣的建議,但大多數父親都是從長輩的角度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像傅雷那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果真的能夠心平氣和,站在平等的角度與孩子溝通,有多少父親能夠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待問題,思考問題?

所以我覺得傅雷作為一個父親,不僅可以用獨特的方式教育孩子,更可以讓人們虛心接受。

傅雷在與孩子的通信中並沒有直接説明他有多愛孩子,但從他對孩子的'勸誡,以及對孩子的忠告中可以看出,他對孩子的愛從未減少。我覺得傅雷是羣眾心中的陰影。他們對孩子的愛不會被直接暴露,反而會被刺耳的話語和嚴格的要求所取代。他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寄託在孩子身上,難道不是父愛嗎?

父愛偉大無私。

父愛温暖而深沉。

父愛是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傅雷家書有感9

據説傅聰小時候,傅雷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訂日課,一一以身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應該怎樣説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進餐,他就注意孩子坐的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邊的姿勢是否妨礙了同席的人,飯菜咀嚼,是否發出喪失禮貌的咀嚼聲,甚至因傅聰不愛吃青菜,專揀肉食,又不聽父親的警告,就罰他只吃白飯,不許吃菜。在酷暑的.時候,傅聰由於練琴,經常衣褲全濕。這些事情,在書信裏也可見一斑,傅雷在其中的一封信裏這樣教導兒子:你素來有兩個習慣:一是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卻留着絲圍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裏,或是褲袋裏。這兩件都不和西洋的禮貌。後面還詳細地講解在飯桌上應該怎麼做,出台行禮或謝幕應該怎麼做。

光這一嚴一細,能見父親對孩子那殷殷切切的愛意和期望。

我們作為學生的話,他這裏也有許多能借鑑的;他説一切學問沒有速成的,尤其是語言。在語言的學習上,他有四五次提到,學習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新來過,犯不上。擔心到國外,由於語言障礙,樂理跟不上,在國內要多學樂理。這都是在四五封信裏提到的。其中樂器的技巧也是如此,幾次三番,一點都不膩煩。對傅聰的感情,他叮囑前途為重,健康為重;對友情,他説:待朋友不能馬虎,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身體,要有空去休息,真是一切零星小事都幫孩子想得周到,一些事情都要做的妥帖。

書中處處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時時給人深刻的開導。其中貫穿始終,我以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關於做人、修養以及學問的關係實為一體的思想。這就是重視和強調“一般修養”的重要。在其他信中,這種思想都有出現,比如關於去博物館、去森林等建議,便是希望通過這些方式提高一般修養,而不是一味練琴、搞音樂。

讀傅雷家書有感10

風,輕搖着柳枝;天,灑下一抹殘霞的殷紅;雲,領着餘温悄悄離去,只剩下一片朦朧的夜幕。

月光灑在《傅雷家書》的蔚藍色封皮上,傅雷用他那真摯的父愛,傾聽着萬里之外兒子的每一次心跳。一張張信紙,傳遞出一份份動人的舐犢之情。當我從書中感受着父愛的力量,即使身陷痛苦之中,因虛無的名利而苦不堪言之時,我也能感受得到那多麼温暖,多麼神聖,我逐漸明白了,“那是愛的力量。”

羨慕着傅聰得到的愛,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人。

四年前,媽媽的離開並未帶走我一滴眼淚。是絕情?不,是幼稚。懵懂的只被我棄之於野。漸漸的,外婆逐漸佔據了媽媽在我心目中的位置。關心、疼愛、信任只是冰山一角,我曾無比幸運地度過我的童年,充滿了歡聲笑語,也曾一度認為,我是多麼重要。我漸漸地明白了“被愛的感覺像棉花糖,柔軟而又甜蜜。”噢,這不是《傅雷家書》中傅聰被愛的感覺嗎?

時至今日,媽媽拋棄了事業,沒有一句怨言。當我叫出“媽媽”兩個莊嚴而神聖的字時,我分明看到了她臉上洋溢着幸福和快樂,當她用那黝黃粗糙、苟勻無力的雙手整理行裝時,我分明看見了幾件穿來穿去,洗了快發白的T-恤衫和外套。我在心底吶喊:“媽媽!”長大了,也明白了:“愛,其實無須證明,真情其實就在我的身邊,經過時間的沉澱,早已變成了獨一無二的'無價之寶。”

愛的感覺,是一種享受,享受浴火涅槃的重生愉悦;

愛的感覺,是一種誡勉,鞭策靈魂深處的懶散傲慢;

愛的感覺,是一種震撼,震撼精神境界的酣暢淋漓。

讀傅雷家書有感11

寒假時,我隨手翻了一下《傅雷家書》,感覺應該是本比較純樸、體貼、有家常味的書。

確實,傅雷在整本書和兒子的對話中,有時表達一下目送兒子遠走他鄉的不捨;有時給陷入愛河的兒子提一點建議和提醒;有時和兒子談談藝術及中國音樂的發展;有時期望兒子的凱旋歸來……傅雷的信中無不體現着“對兒子的關心”和“教子有方”。他不光是父親,他還是兒子親密的朋友,嚴格的導師。

但在班級研討大會之後,我又讀了一遍這本書,卻明顯感到了這本書的細思極恐之處。一個故事在我腦海裏一閃而過——《狼王夢》!完全是相同的“作案方式”啊!

想想傅雷希望的是什麼?是他的兒子成為頂級的鋼琴家?恐怕不止,他希望的是讓他的兒子開闢中國音樂的新紀元。雖然初衷是好的,但對於兒子來説,這不就相當於強迫嗎?傅雷眼中的音樂家彷彿有兩個極端:要麼是大師,要麼就是放棄去教書吧。他的兩個兒子就説明了這個觀點,傅聰從小就被當成音樂家調養,傅敏想學小提琴都不行,兩人的結果顯而易見:傅聰成了大師,傅敏成了英語老師……(傅雷還批討一個蘇聯鋼琴家説不如去教書)還有傅雷愛的方式,他家暴過兒時的傅聰,卻給長大後的傅聰無微不至的關愛,這可能是他彌補的方式,但為時已晚。他經常隔了七八天,又開始思念兒子,又開始靈魂拷問兒子為什麼不寫信——我已經想得頭皮發麻了,有這樣的`父母我可會原地爆炸——這世界上有那麼放不開子女的人嗎?這怕不是溺愛吧,反正,我只能説這愛,令人窒息。

《狼王夢》就相對悲慘了。母狼紫嵐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把狼王夢都寄託在子女身上。她盡力地培養每一隻狼仔,但是都失敗了——大狼仔死於鷹爪下,二狼仔死於獵人的陷阱,小狼仔死於長期的懦弱。最後她的女兒給她生了兩隻狼孫,故事結束了,誰知道會不會重蹈覆轍……這個故事,既有淒涼,也有掩藏不了的殘酷。

我不禁思索,狼王是可以培養出來的嗎?

我想這不光和父母的哺育有關。它要感受,它要學習,生活將教會它更加萬變的道理和經驗,它才能成為與眾不同的——狼王。

讀傅雷家書有感12

《傅雷家書》這本書凝聚了傅雷對祖國對兒子的愛。

傅雷寫給兒子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對傅聰的愛,整整一本書信寫下了多少個春夏秋冬對兒子的期盼與思念。

傅雷呢,可以説是一位嚴父,傅聰從小就被傅雷嚴格的管教着,但是從出發點來説,他只是希望子女成才。事實上父親的嚴厲對傅聰今後的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傅聰在出國學習的那段日子裏,傅雷以寫信的方式與傅聰交流,讓他有一種父母與他天涯若比鄰之感。傅雷説他和兒子是最親密的朋友,父子之間的關係能好成這樣實在是不可多得的。信中的內容除了生活瑣事之外,更多的是談論藝術與人生,灌輸一個藝術家應有的高尚情操。傅雷在兒子的教育上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將大兒子傅聰培養成為了一個世界級的鋼琴家,在傅聰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後毫不吝嗇自己的誇獎,在生活中也時常給兒子談心,為他排憂解難,教給他寶貴的人生,這足以證明他是一個合格,優秀,成功的`父母。

金庸也曾這樣評價過這本書:“這是一本中國君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成為中國君子的一本書。”我想這也就是這本書為何到現在還如此暢銷的原因吧!

他告誡兒子:到別人家裏進了屋子脱了大衣越留着絲圍巾,把手常常插在口袋或衣褲袋這都是不禮貌的行為。他教育兒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注意個人禮儀,由此可見傅雷先生是一個謹慎、注意細節的人,令人肅然起敬。

傅雷是一位好的翻譯家,但他更是一位好的父親,他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也在不斷提高。高尚的父親培養出成功的兒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愛。

濃濃的舔犢之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13

唐代大詩人杜甫在與家人失散分離之際,發出了“家書抵萬金”的感慨,在我看來,父母對孩子的那種深情更是比什麼都要珍貴!《傅雷家書》就是一本包含父母對孩子厚重情感的書。

傅雷是一個十分精益求精的人,他對兒子的教育非常嚴格,從傅聰的行為舉止、禮貌規範到學習方法、計劃等都有要求和教導,還告訴兒子一些為人處事的道理。

起先,我讀到這些,心裏不免有些厭煩:怎麼這個都要管?這個還用説嗎?怎麼這麼囉嗦……後來,我才驚覺,傅雷在家書裏寫的這些瑣碎的小事,不就是平時父母教導我的嗎?哦,因為我平時對我父母就是一副不耐煩的樣子,所以才會讀《傅雷家書》感到厭煩的。從前,我以為就我的父母管得寬,哪想到名人的父母也是如此。“可憐天下父母心”,雖然我的父母沒有傅雷那樣偉大,但他們對我的那顆心一點也沒有少。我不應該埋怨父母,為什麼沒有把我培養成一個像傅聰那樣優秀的人,而是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平時,我沒有端正我的態度,我沒有認真聽他們的教導,我不贊同他們的意見,甚至覺得他們就是不夠愛我!這樣的我,怎麼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呢?

在很多時候,傅雷和傅聰就像一對認識了很多年的摯友,他們一起談天説地,比如關於藝術方面;傅聰可以大膽告訴父親自己感情的事,傅聰也會給他許多建議和勸導……這樣的相處模式讓我十分羨慕,也不禁思考為什麼我和我的父母做不到這樣呢?印象中,我的父親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人,特別是小時候,那種如冬天裏的寒冰一般的感覺令我害怕,所以,那時候我就沒有跟父親有多親密。可是現在,不知是父親年紀越來越大了,他飽經風霜的臉上多了些慈祥,他會跟我多説説話,會對我多笑笑,有時也會誇讚我。但在學習緊張的我看來,他只是換種方式督促我,他對我的`好,反而讓我倍感壓力。但這就是我跟父親做不了朋友的理由嗎?我好像也沒有多關心他,也沒有多理解他,我從沒嘗試過跟他吐露心聲……我沒有邁出這第一步,怎麼就好像知道了結局呢?為什麼我自己把所有的可能斬斷了,還要指責父親不好相處呢?我應該反思,我應該行動!

“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是傅雷對兒子的深切期盼。我剛看到的時候,心裏自嘲道:我孤獨了,最多隻能欣賞一下赤子創造的世界。所以,我與赤子的差距到底在哪呢?他們説,赤子指剛出生的嬰兒,後比喻熱愛祖國的人。赤子之心呢?以下是傅雷的見解“所謂赤子之心,不但指純潔無邪,指清新,而且還指愛!”而赤子孤獨了,指心裏平靜下來了,可以清楚認識自己了,就可以取得偉大成就了。在這個浮躁的世界裏,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誘惑。若要剔除雜念,保持自我,不輕易受外界因素影響,實在不是一件易事。但我想,我們可以盡全力去努力,去堅持,去奮鬥……

讀傅雷家書有感14

一本書,可以慰藉人的心靈,寄託人的情感,指引人的前行。

讀好一本書,我們的思想會更加成熟,能從中悟出許多人生哲理,走上正軌,改變一生。

《傅雷家書》是傅雷夫婦寫給遠在國外的兒子傅聰的家書。整本書充滿了濃厚的感情,僅僅是簡樸的文字,字裏行間都充滿了愛,無一表現出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關懷。

《傅雷家書》也是充滿愛國情懷的書籍。傅雷每次給兒子傅聰寫信總不會忘記介紹國內的情況,讓遠在國外的兒子傅聰時時刻刻知道祖國的情況,不會忘記自己祖國,更在提醒傅聰在國外代表着祖國的形象,需要謹言慎行。

《傅雷家書》也是一本哲理性書籍,裏面有很多傅雷的肺腑之言。教導傅聰如何為人處世,如何在藝術的道路上堅持,如何處理感情問題,如何面對困難

不得不説,傅雷對傅聰的影響特別大,傅雷就是傅聰的人生導師。

傅雷與兒子的相處模式是多變的。有時是嚴厲的父親與受教的兒子;有時是互相討教的朋友;有時是對弈的對手。

讀完《傅雷家書》,我發現自己以前犯過很多錯誤:對學習的散漫、對人的不友善、對父母的不尊敬我意識到自己之失敗,我希望時間還來得及,讓我改正。

讀完《傅雷家書》,我認識到從容的面對成功的意義。

傅聰在音樂的道路上不畏艱辛,堅持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傅雷對此,的確很高興,但高興歸高興,還是不忘作為一個過來人提醒傅聰——切莫因為一時的成功而得意忘形,毀了自己的一輩子。傅聰也能受傅雷的影響,並不為這短暫的成功所迷惑,繼續保持着自己的`初衷,保持着自己一顆純淨的心。

毛澤東説: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這是一句現實生活的寫照,傅雷、傅聰傳承着這種精神。

我們生在這漫漫人生路更應該如此。

這條路有太多的誘惑,容易使我們忘記自己的初衷,迷失自我。我們要從容不迫的面對成功,不讓自己止步於眼前的苟且,不讓成功的光芒遮住我們的雙眼,迷惑我的心智。

讀傅雷家書有感15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父愛如路,伴你走完人生。經常聽到有人將父親比作“大山”,可以依靠,屹立不倒。傅雷也是一個慈祥的父親。

傅雷家書收集了傅雷和朱梅馥從1954年至1966年間寫給兒子傅聰及傅敏的186篇家信,家信中汲及到的方面極廣,不僅有藝術、思想、音樂、美術、哲學、歷史、文學,乃至全方面的教育。傅雷作為一個父親,對兒子的關心及照顧是他人不可比擬人的。

每一封家書都體現了傅雷夫婦對兒子傅聰的教育及引導,都值得我去細細回味,體會其中在信中那絲捉摸不透的父愛以及傅雷那其中的文學感悟。“真的,巴爾扎克説得好: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在傅聰走後的第二天,傅雷就對自己以前對自己兒子所做的行為而感到懺悔了,傅雷從小就受到嚴苛教育,長大後也同樣地用他以前的教育方法去教育傅聰。兒子走後,傅雷才深感自己教育的`不足,虐待了兒子。他在信中誠懇地對兒子誠摯的道歉,這對於一個受中國文化薰陶下的父親是很難得的。

傅雷曾告誡傅聰,“太陽太強烈,會把五穀曬焦;雨水太猛,也會淹死莊稼”,他告訴兒子,人生是充滿曲折的,有成功也會有失敗,在成功時,我們不能太過得意;在失敗時,我們也不能太過失落,要把持好一個度。以達觀的心態坦然地面對人生中的起起伏伏,不被成功所迷惑,不被失敗所打倒。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親,他也如同傅雷一般,總是扮演着嚴厲的角色,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當我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發現父親並不是我想象中,對我動不動就是非打即罵,父親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自有他的道理。他的愛不像是母親那般洶湧,而是如同小溪般涓涓細流。在這一刻,我讀懂了父親。

父親的愛是世上最偉大的愛,只有我們認真體會才能知曉其中的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