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精華】説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3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藉助説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説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説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華】説課稿範文錦集八篇

説課稿 篇1

尊敬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今天我要説的課是《金孔雀輕輕跳》,這是人音版國小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歌曲為2/4拍。曲調清新、優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一、説教材

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音樂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指出音樂教學要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音樂對人情感的陶冶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滲透過程,它比其他藝術更直接訴於人的感情,它的效果是深刻而久遠的。但長久以來音樂教學中存在着只重視技能訓練、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心靈感悟、情感體驗的生成與發展,音樂課缺乏美感的問題。因此,我嘗試在教學中充分重視審美體驗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積極挖掘教材中的“情”字,貫穿課堂的始終。

教材分析:

《金孔雀輕輕跳》一課是人音版國小音樂教材第三冊第九課的教材,這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數民族風格的創作歌曲,2/4拍。曲調清新、優美,整首歌曲如同描繪了一幅秀麗的圖畫,給人留下美好的遐想與回味。

教材內容:

1、課內內容:學習歌曲《金孔雀輕輕跳》。

根據教學內容結合音樂課程標準和二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我開始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感受傣族風情,對當地民俗活動有一個初步印象。

2、學會用自然的聲音、準確的節奏和音調富有有感情地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3、能選用幾個簡單的傣族舞蹈動作,跟音樂的節奏表演。

一節課能否成功,我覺得重點的突破,難點的把握非常的重要。我這節課的重難點是:感受傣族風情,以自然、優美的歌聲演唱《金孔雀輕輕跳》。

教具準備:錄音機、電子琴。

二、説教法、學法

古人云:“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又曰:“教必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法運用得當,可以保證學生正確地領會和系統的掌握教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技能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陶冶美的情操。在教學中,創造一個寬鬆的教學氣氛,營造師生平等交流的`民主環境,以情境創設為第一主題。以實踐活動為第二主題,本節課沒有節奏練習、發聲練習、視唱練習等機械枯燥的技能訓練。但這並不意味着摒棄它們,而是把這些分散滲透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創設多種體驗、感受,表現的形式和通道,如通過師生聊天、表演、遊戲、創作等途徑,使學生能夠在更寬廣的領域中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獲得音樂美的體驗。使學生能在“玩中學、學中玩”,並且充分發揮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説教學過程

人們説“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本課教學中,我通過課前準備等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其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寓教於樂。

1、課前準備、説傣寨

情緒理論家希爾曼認為刺激是引起情緒的有效原因,積極的情緒則會產生良好的能動效應。在組織教學中,學生往往因由課間活動轉入新的課堂教學,情緒不穩定。所以我先和學生聊天,和學生聊聊傣族,説説傣族人的生活習慣和一些特產等,然後老師和學生一起聊聊旅遊的話題,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以一種平等互動的氛圍進入課堂,非常自然的過渡引入到介紹傣族。喚起學生的參與意識,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整了情緒又活躍氣氛,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學習興趣。

2、遊傣寨

師:好聽嗎?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參觀傣族人居住的這個美麗的地方。我們閉上眼睛聽着音樂出發了,音樂停下再睜開眼睛。(欣賞《金孔雀輕輕跳》)

1)、獨樹一格的傣族民俗

潑水節、孔雀——傣族吉祥物等

潑水節是傣族特有的節日,潑水節一般在公曆四月中旬,傣歷六月,為期三至五天。每逢節日,都要進行潑水、丟包、划龍舟、放高升、拜佛、趕擺等活動。

傣族的特產是竹子

(老師演唱“金孔雀輕輕跳,雪白的羽毛金光照”並表演)學生跟老師做一做。模仿幾次後讓學生邊唱邊做。這樣從有趣的民俗介紹自然的談到孔雀是傣族的吉

祥物,並講一講孔雀的姿態老師以演唱的形式表現,模仿中使學生學會歌曲的第一句。

2)、絢麗多彩的傣族服飾

師:你們動作做的挺漂亮,如果穿上的傣族的衣服就更漂亮了。傣族特有的服裝是色彩鮮豔的那一種,而女孩子叫小卜少,小夥子叫小卜冒。我們班是小卜少的舉手,是小卜冒的舉手。我呼喚小卜少女孩子應一聲“哎”,老師呼喚小卜冒男孩子應一聲“哎”。

老師以唱歌的形式呼喚學生,唱“小卜少”女孩子答應,唱“小卜冒”男孩子男孩子答應,然後男女生互相呼喚。以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輕鬆而愉快。

3)、渾然天成的傣族建築

[通過傣族建築的介紹説到傣族的竹樓,再説到雨後傣族竹樓現彩虹的美麗景色,引出歌詞“傣家的竹樓彩虹繞”,分析學唱後解決歌曲的難點]

師:有沒有同學會跳傣族舞蹈的?試着和老師學一學。蹲一蹲,點一點,(重複多編)加上手上的動作。誰能把手的第二個動作變一變(創編動作)跟音樂跳。

[感受傣族特有的舞蹈,通過老師的表演激發學生興趣,從而積極去學幾個傣族舞蹈動作並創編幾個簡單的手位動作,對學生的即興創作要多肯定和鼓勵,給學生愛的期待,激勵學生進步。學生完成了創作展示自己,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創作的自豪感、滿足感為以後的再學習創作注入活力和激情,並培養了學生的創作意識和創作能力。而且第二次感受了歌曲《金孔雀輕輕跳》的旋律,為學歌打下基礎。]

4)、自然古樸的傣族音樂

然後揭示歌名,聽音樂範唱《金孔雀輕輕跳》[完整的感受歌曲,直接揭示歌名再一次為學唱歌曲鋪砌一塊基石。]

3、唱傣寨

在之前遊傣寨的鋪墊下學生已經完整感受了歌曲四遍並學會了歌曲1、2、4、5四個樂句,只剩第三樂句不會,在這個基礎上學歌就水道渠成的事情了,學生演唱幾遍就學會了歌曲,學歌的輕鬆也使學生對唱歌有了興趣,不會有往常反覆練唱的厭煩感,以最佳的狀態最佳的情感演唱歌曲,美的歌聲給予大家的是美的享受,對音樂的陶醉。

4、愛傣寨

1、在學生陶醉在優美的歌聲中時我説:真美啊,老師好象又到了孔雀的故鄉西雙版納看到了美麗的孔雀,那真是一個美麗的地方。然後學生齊唱歌曲《金孔雀輕輕跳》並進行編創歌曲的律動,讓學生髮揮想象力。學生可能編創的不夠完整,教師就教給學生完整的歌曲律動。

2、學再次完整的演唱歌曲並做律動。

3、接龍遊戲

遊戲規則:男、女生各為一組,男生唱第一句,女生接第二句,以此類推。(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讓學生不再覺得學習是一件枯燥而乏味的事情,並能自主的去學習。)

最後在聆聽歌曲《金孔雀輕輕跳》中結束課堂,讓學生感覺意猶未盡,對音樂課的興趣會日益高漲,讓孩子們的心時時牽掛的音樂課,期待着下一節課。

“書山有路趣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出發點,這一“趣”一“樂”突出了趣味教學,快樂教學,把學習變得輕鬆愉快,突出體現了新課標“以興趣愛好為動力”的理念,“同主題,多角度”是這節課的中心,這種方法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拓展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更好的啟發聯想想象,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分析:

《楓樹上的喜鵲》是一篇童話故事,這篇課文敍述的線條簡潔、明快,情節簡單、乾淨,語調較為活潑,符合兒童的心理特 點和閲讀接受能力。但是這篇童話又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一般 的童話大都採用第三人稱敍述,講述者是置身事外的。而這篇童 話採用的是第三人稱和第一人稱穿插敍述的方式,把一個帶着童 真、童趣的眼睛去看待周圍事物的孩童展現在我們的面前。這個童話故事告訴我們:童話就在我們身邊,人人都可以創造童話。

二、説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已經對童話故事有濃厚的興趣,好奇心強,但缺乏一定的鑑別能力。大多數學生活潑、好動、大膽且獨立,他們已經掌握了識字的方法,喜歡讀書,但語言的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時間還比較短。

三、説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 “渡、蔽、拼”等 7 個生字,會寫“傘、 抬、姨”等 8 個生字,會寫“喜歡、好像、抬頭、説話、童話、 阿姨、對岸、遊戲、發明、字母、上升”等詞語

2、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讀,體會“?” 、 “! ” 、 “??” 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淨透明的`語言。

3、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並藉助“?” 、 “! ” 、 “??”來表達。

4、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話故事的真諦。

四、説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交流積累識記生字的方法,培養識字、寫字能力。

2、在自主讀文的基礎上,通過語言對話,能用不同的語氣表 現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省略號、破折號等,瞭解標點的作用。

五、説教學課時: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認識 “渡、蔽、拼”等 7 個生字,會寫“傘、 抬、姨”等 8 個生字,會寫“喜歡、好像、抬頭、説話、童話、 阿姨、對岸、遊戲、發明、字母、上升”等詞語。

2、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朗讀, 初步體會 “?” 、 “! ” 、 “??” 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淨透明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1、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的教室裏來了很多老師。你看, 連森林裏的小楓樹也趕來了。誰願意和它打個招呼?她看到小朋 友這麼熱情,還帶來了它的朋友——喜鵲。對喜鵲瞭解多少,學 學叫聲等。

2、教學“鵲”字。

3、齊讀課題

4、過渡:楓樹上的喜鵲發生了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流利。朗讀要求:

(1)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通過拼音認識文中的生字。

(3)圈出文中你還不認識的生字。

(4)如果有不理解的詞語,試試聯繫上下文理解,也可以與 同桌討論。

(5)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再讀課文,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1)同桌互讀生字,檢查同學的預習情況,如果有不會的, 同桌教一教。

(2)教學生字,可以用加一加或減一減的方法來識字。 渡-氵=度 岡+刂=剛 懂-忄=董(班上有這個姓就更好) 母+扌=拇

(3)去掉拼音寶寶再讀一讀。

(4)把生字帶到詞語中讀一讀。

(5)把詞語帶入課文再讀一讀,看看還有不認識的生字嗎?

3、再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1)學生齊讀課文。

(2)説説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3)學生彙報。

(4)師小結。 我們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楓樹,楓樹上有一隻喜鵲阿姨,喜鵲 阿姨生了六隻喜鵲弟弟,他們一起在樹上學習、遊戲。我非常喜 歡他們。

三、生字書寫。

1、觀察生字,看看有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

2、重點指導左右結構的“姨和教”的筆順。

3、練寫,點評。

4、同桌相互交流,左中右結構的“遊”字各部分所佔的位置。

5、學生練習,老師巡視指導。

6、再評議。

四、作業。

1、書寫生字和新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細讀課文, 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體會 “?” 、 “! ” 、 “??” 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淨透明的語言。

2、照樣子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孩子大膽想象,並藉助“?” 、 “! ” 、 “??”來表達。

3、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話故事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中都有些什麼?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認識楓樹。

(1)找出描寫楓樹的句子讀一讀。

(2)讀一讀描寫楓樹的句子,這裏把楓樹比喻成什麼?

生:很大又很高的綠色太陽傘。

(3)師:楓樹和太陽傘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能遮蔭,楓樹遮蔽了村裏的渡口。

2、認識喜鵲。

(1)認識喜鵲阿姨,我像童話書裏一樣稱呼她為喜鵲阿姨。這裏體現 了我的什麼特點?

(2)我也像童話書裏一樣稱呼六隻小喜鵲為喜鵲弟弟。多麼天真活潑 的孩子。

3、在介紹楓樹和喜鵲的時候,我用了兩個“我喜歡極了” ,從這裏可 以看出我對楓樹、對喜鵲怎樣的感情呢?

三、品讀領悟,體悟情感。

1、現在請孩子們仔細地讀一讀 4-12 自然段。

(1)找出寫喜鵲語言的句子。

(2)喜鵲在忙些什麼呢?

2、彙報交流展示喜鵲在忙些什麼。

(1)喜鵲在忙些什麼呢? 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 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做遊戲 ,一會兒教他們學 喜鵲阿姨自己發明的拼音字母?

(2)仿寫拓展 。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

(3)體會這裏的“?”的作用。

説明喜鵲忙的事情遠不止這些,其實還有很多,還沒有列舉出來。那 同學們來幫他列舉一些吧。

(4)學生彙報。 如:一會兒教他們捉蟲子,一會兒教他們飛翔?

3、交流喜鵲語言的句子。

(1)找出句子。

A “鵲!鵲!鵲! ”喜鵲阿姨教到。

B 喜鵲弟弟也跟着學“鵲,鵲,鵲??”

C 問喜鵲弟弟: “鵲!鵲鵲鵲?”

D 喜鵲弟弟一起快樂地回答: “鵲!鵲鵲!鵲鵲鵲! ”

(2)體會每一句的意思,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

(3)體會句中的“?” “! ” “??”的作用。

4、身臨其境,分角色模仿喜鵲的叫聲,上台展示。“鵲!鵲!鵲!” “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

四、拓展延伸。

1、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喜鵲還會説什麼……

(1) 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創作童話。

A 我看見喜鵲阿姨找了一條蟲子回來,站在窩邊。喜鵲弟弟一齊叫道:“鵲!鵲!鵲鵲鵲!”

我懂得,他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B 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喜鵲弟弟嘴裏,叫起來:“鵲,鵲,鵲……”

我知道,她是在説:“ ____________ ”

(2) 課堂交流,師給予評價

2、口語交際情景中延伸省略號的作用與用法。

(1)舉例造句。

(2)指導朗誦。

五、主題昇華。

這是一羣跟我們一樣有着童真童趣的小喜鵲,熱愛自然,享受生活。他們的世界同樣也充滿了童話的純真,你們喜歡麼?好,相信我們的孩子更是活潑有趣的“小喜鵲”,我們也能創作出美麗的童話。

六、作業。

1、找像這樣有趣的童話書讀一讀。

2、再讀課文,體會“?”“!”“……”的用法。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本課題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因數、倍數,這為過渡到本節課的學習做好了鋪墊。根據上述對教材內容和結構的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心理髮展規律,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説教學目標

1、掌握 2倍數的特徵

2、理解並掌握奇數和偶數的概念。

3、能運用這些特徵進行判斷。

4、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定為:

教學重點:

掌握2 的倍數的特徵,能快速準確地判斷一個數是否是2的倍數.

教學難點:

理解奇數和偶數的概念,能判斷一個數是否是奇數或偶數.

説教法學法

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五年級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和觀察能力,並有十分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由此我採用了學生參與程度較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放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流程:

説教學流程

由於學生前面已經學習因數、倍數。所以我採用了複習舊知導入的方法。通過複習因數、最大及最小因數直接導入本課的教學,讓學生説説50以內2的倍數,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50以內2的倍數的特點,小組討論交流,逐漸形成對2的倍數的數的特徵的表象,然後我讓小組彙報交流成果,加深對2的倍數的數的理解,並對學生的結論進行概括小結:個位上是 0,2,4,6,8的數,都是2的倍數。在學生掌握了2的倍數的數的特徵的基礎上。

我以“同學們,我們已經知道了2的倍數的數的'特徵,那你能舉出幾個2的倍數嗎”“同學們剛才舉的數都是2的倍數,我們通常有將2的倍數的數稱為偶數,在生活中又稱為雙數”來引入下一個環節“偶數與奇數的認識”,在這一環節我通過讓學生舉數、説數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根據教學建議指出,教師要充分挖掘文本,以教材的資源進行課堂的教學,由此在學生認識了什麼是偶數與奇數的前提下,我充分利用教材去電影院看電影這一生活情景,讓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最後我對本堂課進行小結,理清本節課的知識點,並問學生在這節課你學了什麼,你是怎麼學習的,重映知識的形成過程。

説板書設計

對於本節課的板書設計我力求做到簡潔大方,突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綜上所述,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了啟發式教學法,本着“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讓學生真正成為本節課的學習的主人。

説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數學書P53-54及做一做,練習十一1-3題。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2、會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係。

3、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會用方程的意義去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具準備:天平、空水杯、水(可根據實際變換為其它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今天我們上課要用到一種重要的稱量工具,它是什麼呢?對,它是天平。同學們對天平有哪些瞭解呢?天平由天平稱與砝碼組成,當放在兩端托盤的物體的質量相等時,天平就會平衡,根據這個原理,從而稱出物體的質量。

二、新知學習

1、實物演示,引出方程。

操作天平:第一步,稱出一隻空杯子重100克,板書:1只空杯子=100克;

第二步,往往空杯子裏倒入約150毫升水(可在水中滴幾滴紅墨水),問:發現了什麼?天平出現了傾斜,因為杯子和水的.質量加起來比100克重,現在還需要增加砝碼的質量。

第三步,增加100克砝碼,發現了什麼?杯子和水比200克重。現在,水有多重,知道嗎?如果將水設為x克,那麼用一個式子該怎麼表示杯子和水比200克重這個關係呢?100+x200。

第四步,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問: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300.

第五步,把一個100克的砝碼換成50克,天平出現平衡。現在兩邊的質量怎樣?用式子怎樣表示?讓學生得出:100+x=250。

像這樣含有求知數的等式,人們給它起了個名字,你們知道叫什麼嗎?對,叫方程。請大家試着寫出一個方程。

1、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學生試着寫出各種各樣的方程,再在全班展示,當然也有可能會出現一些不是方程的式子,教師應引導學生説出它不是方程的原因。

看書第54頁,看書上列出的一些方程,讓學生讀一讀。然後小結:一個式子要是方程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兩個條件,一要是等式,二要含有求知數(即字母),這也是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的依據。

1、反饋練習。

完成做一做,在是方程的式子後面打上。 對於不是方程的幾個式子要説明其理由。

2、小結:這節課學習了什麼?怎麼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提問:方程是不是等式?等式一定是方程嗎?

看課外閲讀,瞭解有關方程產生的數學史。

四:練習

1、完成練習十一第2題,先讓學生説出圖意,再根據圖意再列出相應的方程。

2、獨立完成第3題,評講時,介紹什麼叫數量關係要,然後讓學生先説出各幅圖中的數量關係,再説出相應的方程,同一幅圖由於數量關係有不同的形式,因此方程形式也可能不同。

五、作業:練習十一第1題。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和諧的大自然》是五年級人文與的社會第一單元第三課的內容。“和諧的大自然”是在學生平時的生活、學習中,己經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並攝取了一些自然知識和通過前三個主題活動的學習的前提下,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人、動物、植物共同構成了一個美麗、和諧和生態平衡的大自然,從而形成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的意識。

二、説教學目標

1、學會運用觀察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2、讓學生親近大自然,喜歡大自然中活動,感受大自然的美

3、懂得大自然與人類的和諧關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進一步明白人、動物、植物共同構成了一個美麗、和諧和生態平衡的大自然。

難點:為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説教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在討論、想象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情境,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同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注重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

五、説學法

情境教學是一種為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通過創設多種教育情境及和諧的教學氣氛,給學生提供觀察、思考和分析的空間,幫助他們提高認識。組織學生開展討論,在學生初步明理的基礎上,再進行討論,以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要讓學生在討論、想象等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充分發揮主體性,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在學生討論、交流,談感悟等自主合作探究的環節,給每個學生創設充分參與的機會,讓其在實踐體驗中,情感得以激發。

六、説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和諧的大自然》多媒體課件、紙板

學生準備:彩筆

七、説教學流程

(一)情景導入,播放下雨的聲音。學生閉眼聆聽,説説在這源於大自然的美妙聲音裏他們想到了什麼,從而初步感知和諧的大自然,教者以此為切入點導入本課,人與動物、植物一起構成了“和諧的大自然”。也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和熱情。

(二):説一説,議一議——“植物、動物的'作用”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在生活裏、以往的學習中,瞭解了一些有關植物、動物的知識,只是不夠全面,不夠具體,所以,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各抒已見,説説自己喜歡的植物和動物,它們有什麼作用,這樣不但使每個學生在組內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且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並在實際中瞭解了動植物在大自然中是不可或缺的。

(三):情感體驗——“沒有了它們,世界將會怎樣”

這一活動在悲壯的音樂背景襯托下,為學生呈現不保護動植物,不愛護環境所造成的嚴重後果的一幅幅觸目驚心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在面對“沒有了它們,世界將會怎樣”殘酷事實的同時,感知生活在“和諧的大自然”中是多麼的美好。並讓學生結合自身説説作為五年級的國小生,我們能為環保做些什麼。因此教學設計緊扣“生活”二字,讓學生從展示事例上到自己真實的生活中來,啟發學生為保護環境、愛護動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節:寫寫、畫畫——我為環保做警示標

這一環節是在學生充分認識和諧大自然的重要性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制作環保警示標,並派代表上台進行全班交流。本環節以學生為主體,在合作、交流、探討中,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有利於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目的是引導學生不但自己行動起來,還要影響周圍的人也行動起來,共同加入到環保的行列中來,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五):“將來……”——總結昇華

在這項活動中,教師首先肯定學生們動手做的警示標幫助了我們的“朋友”,以此激發學生行為動機,促使正確的道德信念的形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來也要繼續為大自然的和諧做出自己的貢獻,使學生的環保意識的進一步深化。

在板書中將本課的內容進行了概括,突出本課教學目標。以學生填寫、勾畫的警示標作為襯托,既可以使板書生動起來,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為大自然和諧做出自己貢獻的榮譽感。

板書和諧的大自然

為人類提供生活的條件

熱愛大自然,護大自然

説課稿 篇6

活動目標:

1 、情感目標:欣賞散文詩,體驗和爸爸在一起的愉快、安全、甜蜜的感覺。

2 、能力目標:願意用簡單的語言介紹自己的爸爸。

3 、認知目標:理解爸爸的辛苦,樂意大膽表達對爸爸的愛。

活動準備:

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遊戲的圖片、《好爸爸壞爸爸》 flash 、錄音機、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出散文詩。

1 、談話:剛剛我們已經認識了,我可都記住你們了,你們還記得我是誰嗎?(湯老師)以後我們就都是朋友了啦!今天這裏有很多客人,我們跟他們打個招呼吧!

2 、出示圖片,引出散文詩。

教師:我還有兩位朋友想介紹給你們認識,現在來把他們請出來吧!(出示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的圖片)。

提問:

⑴你們認識他們嗎?

⑵你們知道他們是什麼關係嗎?

⑶你們猜他們是在幹什麼?(玩遊戲)

教師小結:你們一定也和爸爸玩過很多好玩的遊戲,那你們都玩過哪些遊戲呢?

(可用自己和爸爸玩的遊戲來引導,你們玩過這樣的遊戲嗎?你們還怎樣玩過?鼓勵幼兒大膽説)

總結過渡:我們都喜歡和爸爸玩遊戲,我們玩的遊戲各種各樣。今天,湯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我爸爸》。散文詩裏説的是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在一起開心地玩各種有趣的遊戲,他們玩的是什麼遊戲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幼兒完整欣賞散文詩《我的爸爸》。

1 、教師配樂朗誦散文詩《我爸爸》。

2 、教師提問並根據幼兒回答表演。

問題:

⑴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玩過的遊戲,你記住了那一個?

――爸爸舉起我,像什麼?

――坐在爸爸翹起的二郎腿上,就像坐什麼?

――爬到爸爸的大腿上再滑到腳上,像玩什麼?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什麼?騎上爸爸的脖子,就像到了什麼地方?現在誰最高?

過渡:你們想玩這些遊戲嗎?那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把散文詩裏的遊戲記住了,回家和爸爸一起玩。聽的時候可以和老師一起做遊戲的動作。

再次完整欣賞散文詩,可引導幼兒在欣賞的同時根據散文詩的內容做動作,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三、通過提問,激發幼兒愛爸爸的情感。

1 、 小頭爸爸能把小偷兒子舉的高高的,力氣真大,真了不起!你們的爸爸也都很了不起。現在,湯老師想請你們來説説自己的爸爸。告訴大家,你的爸爸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他都會做哪些事情?什麼事情做的最棒?爸爸為什麼要這麼做(辛苦)?你的爸爸這麼辛苦,你想你想為爸爸做些什麼事情讓他高興?想對他説什麼?

2 、教師説自己的爸爸,引起共鳴。

我的爸爸也是一位老師,我的爸爸每天晚上都看書、改作業,他的字寫的很漂亮。他喜歡釣魚,也會説很多有趣的故事,我們經常一起打掃衞生。我喜歡我爸爸。

四、欣賞《好爸爸壞爸爸》,昇華愛爸爸的情感。

你們喜歡自己的爸爸嗎?看得出來你們都是懂事的乖孩子,老師很高興,送你們一首好聽的歌曲《好爸爸壞爸爸》,這到底是一個好爸爸還是壞爸爸呢?我們來聽聽!

欣賞歌曲第一段:你聽到這個爸爸做了哪些事情?他是個怎樣的爸爸?

教師小結:

爸爸有時候也會打我們,那是因為我們做了錯事,爸爸想幫我們改正過來,讓我們變得越來越棒!其實爸爸還是愛我們的。

欣賞歌曲第二段:現在我們接着往下聽,也可以學學爸爸在做事情的樣子。

教師小結:

爸爸不管是在什麼時候都是一直愛着我們的,你們一定也都愛自己的爸爸,把你們今天説的想為爸爸做的事情,回家真的為爸爸做一做,想對爸爸説的話也對爸爸説一説,爸爸一定會非常高興。回家別忘了和爸爸一起玩玩我們今天玩的遊戲哦!

附:散文詩《我爸爸》

我喜歡爸爸的大手,喜歡把小手放在他手心上。

我喜歡爸爸舉起我,像小飛機一樣飛來飛去。

我喜歡坐在爸爸的二郎腿上,就像坐在翹翹板上。“忽悠忽悠”,一上一下。

我喜歡爬到爸爸的大腿上,再滑到腳上,“哧溜哧溜”,就像滑滑梯一樣。

我往爸爸背上爬,就像爬山一樣。騎上他的脖子,就像到了山頂上,哈哈!最高、最高的高個子,現在就是我啦。

我喜歡我爸爸。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的教學內容是選自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制的中班數學活動《春天多美麗》,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數數非常感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心,而且,數的概念是抽象的,對於幼兒來説,數的認識應強調多感官參與。因此我選擇了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幼兒能通過觀察、數數、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積極思考,以及靈活運用周圍環境讓幼兒在完中學、動中學,促進他們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根據幼兒的認知理解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應歸結為:在活動中認識數字“10”,理解數字的意義,且不受物體的大小和擺放形式的干擾會用數字“10”表示物體的數量。因此,本課的教學目標有:1、提高幼兒對認數的興趣。2、認識數字“10”,理解其實際意義。

二、教學方法:

根據《新綱要》的要求,要讓孩子在情景中學習,在探索發現中學習。圍繞教學目標,本次活動採用了情景學習法、觀察法、操作法、遊戲法等。

1、情景學習法:為了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在開始部分我設置了“去公園”參觀,出示電腦課件,利用畫面,讓幼兒彷彿身臨其境,使孩子們興趣盎然。

2、觀察法:讓孩子先自由觀察,再由教師帶領逐一觀察,充分調動幼兒的感官,發現周圍環境與數的關係。讓幼兒在觀察過程中,積極思考、發現問題。

3、操作法: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幼兒印象,在第四環節,我讓幼兒分組操作,讓每個幼兒都參與其中,自己動手,並且體驗到合作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快樂。

4、遊戲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遊戲化教學也必不可少。在本次活動中,我用了“看數

字取物”和“看數字作動作”的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輕鬆愉快的學習。

三、學法指導:

在本次活動中,主要的學習方法是讓幼兒在遊戲和實際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

感知數量(包括視覺感知、聽覺感知、觸覺感知、運動覺感知等)。本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處於活躍、積極的學習態度之中,通過遊戲和動手操作,使幼兒正確地認識數字“10”並理解其實際意義,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四、教學流程:

1、首先,設置“去公園”參觀的情景,帶幼兒到“公園”,讓幼兒自由觀看,這樣即符合了中班孩子活潑好動的年齡特點,又激發了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把幼兒的情緒調動了起來。

2、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教師有目的的提出問題後,幼兒通過觀察發現問題,即數量都是“10”的蝴蝶、荷葉、小魚等,同時發現周圍環境中數量是“10”的物體。

3、遊戲“看數字取物”和“看數字做動作”,請幼兒根據教師出示的數字卡取出相應的實物以及做出相應數量的動作。以此來理解數字“10”的實際意義。

4、動手操作、大膽創造。我們不光要讓幼兒牢固的掌握所學知識,而且還要培養幼兒對認數活動的興趣,所以我設計了三組小組活動,第一組:誰的氣球:第二組:春天真美麗;第三組:數字圈圈圈。

5、作品展示,交流感受,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孩子自由交談,這一部分讓孩子情緒回到一個寬鬆的環境中,孩子暢所欲言,即鞏固複習本節課的知識,又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説課稿 篇8

(一)活動目的:

1、組織幼兒玩物體沉浮的遊戲,培養幼兒觀察物體沉浮現象。

2、通過參與物體沉浮的小實驗,培養幼兒探索能力和參與意識。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水缸、面巾紙、木塊、金屬、石頭、海綿、塑料瓶、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三)活動過程:

1、利用豐富的活動材料引起幼兒興趣並進行探索,請幼兒觀察哪些物體浮在水面,哪些物體下沉。

2、通過遊戲請幼兒説出哪些物體下沉,哪些物體浮在水面。教師總結:小朋友説的很好,面積大而且輕的物體容易浮在水面,體積小而且實心的物體沉的快。

3、利用記錄材料進行紀錄

(四)引伸活動:請幼兒在活動區想一想,利用各種材料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浮在水面的東西沉到水底,沉在水底的東西浮到水面

説課稿

一、説教材:

設計意圖: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我們每天都離不開它,每個人離不開它,正因為水與我們生活的密切性,小朋友很早就接觸並認識了它,可以説,幼兒天生就愛玩水,在玩水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有趣的而又新奇的現象。《水的沉浮》這個活動選擇與幼兒息息相關的物質為實驗材料,增強幼兒的活動興趣,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了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會了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

二、説活動目標:

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因此,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自由發現,尋找答案。

(2)、初步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並學習記錄實驗結果。

(3)、培養幼兒應用已有獲得的經驗,進一步進行探索。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瞭解物體的沉浮現象,記錄實驗結果。

(2)、教學難點;進一步對水的沉浮進行探索。

四、説活動準備:

根據《綱要》中指出的“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我做了如下準備:

(1)、各種操作材料:水缸、面巾紙、木塊、金屬、石頭、海綿、塑料瓶、乒乓球、樹葉、羽毛等日常生活中可收集的東西。

(2)、記錄材料:標有上下標記的記錄卡、記號筆。

五、

(一)説教法:

在科學活動中,教師的用色定位應該集觀察者、合作者、引導者為一體,在這個活動中,我採用了以下教法:

1、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以及幼兒的自主建構過程,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合適的,教師通過敏鋭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把握時機,及時給予適當指導。

2、演示法:對於此活動中使用的記錄卡,幼兒並未見過,通過教師的講解演示,可以讓幼兒直接瞭解記錄卡的使用方法,減少了幼兒盲目探索的可能性。

(二)説學法:

《綱要》中指出,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此次活動中,幼兒的具體學法有:

1、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準備了各種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物體沉浮的祕密。

2、記錄法:讓幼兒將探索結果記錄下來,為幼兒的討論、交流活動提供依據。

3、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交流,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於幼兒概念的明確,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

六、活動流程:

1、猜測活動(指導語:猜一猜,這些東西哪些會沉,哪些會浮?)

剛開始,教師為幼兒設置了一個懸念,通過猜測活動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為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基礎。

2、操作活動(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想的是否一樣?)

教師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能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在此環節中,教師更多的是採用了間接指導和個別引導的辦法。

3、記錄活動(指導語:哪些東西會下沉,哪些東西會上浮,請你用沉與浮的標記記錄下來,並出示記錄表。)

通過記錄,使幼兒對各種物體在水中是沉還是浮一目瞭然,還為後面的總結交流活動提供了依據。

4、交流總結活動(指導語:説説記錄表,自己是如何操作的,發現了什麼。)

讓幼兒自己記錄結果,幼兒可以盡情表達,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友語言,還拓寬了幼兒思維。

七、延伸活動:(請幼兒在活動區想一想,利用各種材料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浮在水面的東西沉到水底,沉在水底的東西浮到水面)

在這裏,我使活動得到延伸,讓幼兒帶着問題繼續探索,使幼兒的興趣持續下去,並尋找更深一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