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7.13K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説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

各位評委: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數學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下面我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對教材的解讀、對目標的預設以及教學流程和板書設計向大家作簡要的闡述。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節概念課,但我並不是對知識簡單的複述,而是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展現學生“活生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從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義和性質,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概括知識的能力。

[説教材]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説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

2、教學思考與解決問題目標: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他們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參與知識探究全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説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難點: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意義,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説教法、學法]

説教法

我採用”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貫徹自主性原則,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過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組織,指導並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允許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不同的理解和體驗,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和技能素質。

説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通過多媒體出示有關國旗的四幅情境圖,讓學生説説圖的內容,並找找圖中共有的東西。接着出示四面國旗的長和寬的具體數據,並提示國旗的製作有特定的製作標準,然後讓學生去思考,猜測。

二、探究新知主動參與

這裏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義

1、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任意地選擇其中的兩面國旗,先寫出長和寬的比,再求出比值進行驗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2、把學生的計算結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國旗都有)接着請學生仔細觀察計算結果發現了什麼,發現他們的比值都相等。從而引出比例的意義——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揭示了比例的意義後及時進行練習(p33的做一做)。判斷幾組比能否組成比例,為什麼?讓學生説理鞏固概念。

4、回到四面國旗,讓學生找比組成比例。(可以是國旗的長與寬的比,也可以是每兩面國旗長之比,寬之比)在這裏的時候適時引導,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以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了閲讀自學法。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這裏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課本時,引導學生注意內項和外項的位置。認識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後讓學生説説比與比例的區別。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的關係,引導學生把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分別相乘,比較結果?再讓學生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然後探討寫分數形式,歸納“交叉相乘”積相等。

3、揭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後及時進行練習(p34的做一做)。應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為什麼?讓學生説理鞏固概念。

4、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也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基礎練習

1、寫兩個比值是4的比,並組成比例;寫出兩個比值是1/4的比,並組成比例;這裏先讓學生寫,然後請其他學生判斷他寫的比例對不對。(可以用比例的意義,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2、猜數遊戲,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我們下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發展練習:

1、把乘積相等的式子改寫成比例。(6×16=8×123×40=8×15)這個練習是鞏固比例的基本性質,意圖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有學生可能只能改寫一個,而有學生可能改寫4個,還有學生可能改寫8個。

2、如果5a=3b,那麼a:b=():()這個練習意圖是讓學生在有未知數的方程中學會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解決問題。

四、課堂小結迴歸目標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説板書設計]

通過簡單明瞭的數學式子反應出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今天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例4《比例的基本性質》,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教材

本節教材是在初步理解了比的意義和性質、比例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又是後面解比例的基礎。根據以上分析,我把本課教學目標設計為:

(1)知識和技能目標:使學生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2)過程和方法目標: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通過觀察、分析、推理等思維活動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和探究能力。

(3)情感和價值觀目標:使學生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不同領域數學內容知識之間的聯繫。

由此,我確定本節的教學重難點是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具準備:多媒體

二、教法、學法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了“激—導—探—放”的原則,引導學生利於已有的知識基礎,採用觀察分析、猜測驗證、運用遷移等教學方法組織教學。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引導學生通過操作、觀察、思考等方式促使學生多種感官參加,激發學生興趣。

三、教學過程

立足於學生的學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教學過程設計為四個環節: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三)鞏固練習,拓展應用。

(四)總結反思,提升認識。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第三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多媒體出示有關國旗的四幅情境圖,讓學生説説圖的內容,並找找圖中共有的東西。接着出示四面國旗的長和寬的具體數據,並提示國旗的指定有着特定的製作標準,然後讓學生去思考,猜測。

二、探究新知主動參與

這裏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義

1、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任意地選擇其中的兩面國旗,先寫出長和寬的比,再求出比值進行驗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2、把學生的計算結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國旗都有)接着請學生仔細觀察計算結果發現了什麼,發現他們的比值都相等。從而引出比例的意義。

3、揭示了比例的意義後及時進行練習。判斷幾組比能否組成比例,為什麼?讓學生説理鞏固概念。

4、回到四面國旗,讓學生找比組成比例。(可以是國旗的長與寬的比,每兩面國旗長之比,寬之比)這裏教師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以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了閲讀自學法。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這裏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課本時,老師寫出比例的兩種形式,引導學生注意內項和外項的位置。認識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後讓學生説説比與比例的區別。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的關係,引導學生把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分別相乘,比較結果,然後引導他們回答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有什麼關係?再讓學生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探討寫分數形式,歸納“交叉相乘”積相等。

3、練習,p34的做一做

4、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也可以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基礎練習

1、寫兩個比值是0.4的比,並組成比例。這裏先讓學生寫,然後請其他學生判斷他寫的比例對不對。(可以用比例的意義,也可以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2、猜數遊戲,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我們下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發展練習:

1、把乘積相等的式子改寫成比例。這個練習是鞏固比例的基本性質,意圖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為有學生可能只能改寫一個,而有學生可能改寫4個,還有學生可能改寫8個。

2、如果5a=3b,那麼a:b=():()

四、課堂小結,迴歸目標

這堂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4

一、教材分析

1、説教材《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比的有關知識並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前面“比的知識”的深化,也是後面學習解比例知識的基礎,併為學習比例的應用,特別是為正、反比例及其應用打好基礎。比例的知識在生活和生產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所以本節課的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2.教學目標我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國小數學教材編排的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擬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並掌握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知道比和比例的區別。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和主動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情感與態度目標:在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樂於探究的學習習慣。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與探究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二、説教法、説學法

1、説教法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比的知識,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觀察、探索、歸納的能力。因此,我採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學模式,教學中貫徹自主性原則,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過程,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組織、並參與學生的探究活動。

2、説學法在強調教法的同時更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主要指導學生運用以下學習方法:自學法。引導發現發。教具和學具是學生探索知識的工具和橋樑,課前準備合適的教學具也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敗。因此,這節課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三、説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流程:複習舊知,做好鋪墊——教學比例的意義——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反饋與鞏固——質疑反思,總結評價。

(一)複習舊知,做好鋪墊

1、概念複習:回憶什麼是比?比的各部分名稱是什麼?比的基本型性質是什麼?什麼是比值?怎樣求比值?然後出示4個比讓學生求比值。

2、求出下面每個比的比值12:163/4:1/85、4:2、710:6(設計意圖:通過對比的知識的複習,喚起了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加深學生對舊知的印象;通過求比值的練習,使學生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教學比例的意義作了巧妙的鋪墊。)談話:我們已經認識了比,知道怎樣求比值。今天我們就根據這些知識來學習新的內容。板書課題(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二)教學新課分成兩部分:

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

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

1、(多媒體課件出示)第40頁的三幅圖:天安門升國旗儀式;校園升旗儀式;教室場景。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這三副圖,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生:都有國旗,是國家的象徵,我們必須尊重它)。(設計意圖:教師利用多媒體手段播放課件,創設大小不同的國旗引入比例的意義,主要體現知識由實際問題產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師:利用多媒體把圖變換成三面國旗的畫面,並表上長和寬的尺寸,請同學們寫出他們長與寬的比。(比可以用兩種形式表示出來,為後面的學習比例用分數形式表示做好鋪墊)。接着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2、動手計算,探究比例的意義師:接下來選取其中的兩個比,求出它們的比值,你發現了什麼?“那你能不能從中任選兩個相同的比把它組成等式呢?”然後學生彙報。最後師生總結比例的意義: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並板書)(設計意圖:教學中通過觀察、求比值等方式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説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幫助學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內涵。)

3.辨析比和比例師:1:2是比例嗎?為什麼?你能把它組成一個比例嗎?還可以寫成什麼樣的形式?(辨析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對新知進一步理解的過程,通過1:2是比例嗎?這一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自主去辨析新知與舊知的區別,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比例的意義,並通過“你能把它組成一個比例嗎?”問題的啟動,使學生展開了更豐富的比例應用的想象空間,拓展了學生的思維。)

4.利用新知,學以致用師: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這一環節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1、組織看書,認識名稱我們已經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稱,那麼組成比例的四個數也都有自己的名稱,你們知道它們叫什麼嗎?自學課本41頁,並彙報交流説出黑板上組成比例的四個數中各部分的名稱,並板書。(設計意圖:學生自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他們,既培養了他們的自學能力,又處理好了講授與自學的關係。)

2、進行驗證,確定性質師:觀察黑板上的比例式,你能發現比例的外項之積和內項之積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可以動手計算。彙報交流:兩個外項的積是2、4×40=96、兩個內項的積是1、6×60=96。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師:是不是每一個比例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都具有這種規律,請另選幾個比例驗證一下。(學生驗證自己的發現)師:如果把比例寫成分數形式,等號兩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別交叉相乘的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將比例寫成分數形式,把內項與內項、外項與外項分別用箭頭連接,使學生形象的看到用分數形式表示的比例式中,如何計算兩個內項及兩個外項的積。)

3.指導學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師:通過以上研究,你發現了什麼?經過驗證得出,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質。(板書)(設計意圖:比例的基本性質是本節課的重點之一,如何突出重點是教學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我把知識的探究過程留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自己算一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測,合情推理,並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規律性的結論,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將學習內容“大板塊”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有利於探究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4、鞏固練習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第1題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下面的比能否組成比例,並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第2題是寫出比值是5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第3題是用四個數組比例,這題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把題做對,而且指導自己更好解決問題。(設計意圖: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地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師:學到這裏,你已經學習了幾種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

四、質疑反思,總結評價

1、同學們,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2.你能比較一下“比”和“比例”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嗎?(使學生暢談收穫,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培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説出比和比例的區別,有助於幫助學生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繫和區別,更進一步理解新知。)

五、説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簡潔、大方,體現了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重點,展示了知識的形成的過程,使學生學到的知識更加系統化、完整化。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浙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讓學生根據所給信息寫出四個比。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學生後面區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

先出示幾個比,讓學生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着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説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然後列舉一個反例,讓學生對比觀察,引導學生髮現他們之間的共同特點,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説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4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

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自學,然後讓他們自己説説比例裏各部分的名稱。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第1題是三個判斷題,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

第2題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從學生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

第3題是用四個數組比例,這題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把題做對,而且指導自己更好解決問題。

第4題是拓展題,讓學生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三、説教後反思。

這節課是概念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且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自主觀察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其實這一環節,我在四班試教時已經發現,在本班的上課中,我在板書中已有強調,也許還是強調的不夠到位。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堂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通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裏,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6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人教版教材數學六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在第41頁例2及課堂活動,第51頁練習六中的第1、2、3題。

2、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3、教學目標的確定

《新課程標準》明確了義務教學階段數學課程的總目標應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和態度三方面來闡述,使學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諧、全面地發展。因此,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國小數學教材編排的意圖,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比例的意義,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

②能運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成比例,並會組比例。

③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計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體驗發現數學規律的樂趣,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運用比例的意義或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比例。

5、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説程序設計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學習基礎是“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學生在單純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上沒有多少困難,但是比和比例的意義容易混淆,基於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在引入上我直接提示課題,引起生對學過的比的知識的回憶。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學習基礎是“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我注重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讓學生複習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識,比的基本性質,讓生在複習舊知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新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初步感到新舊知識的聯繫,在這種情景下,用出示例1進入對新知識的學習。

(二)教學新課

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比例的祕密,整個環節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學完比例的基本性質後,告訴學生,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除了根據比例的意義,也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來判斷,為鞏固練習一作一個鋪墊提示。

(三)課堂活動

書上第50頁,要求小組合作完成,改變了書中“任意抽出4張”的要求為“任意選出4個數字組成比例”,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寫比例,交流寫法。

設計意圖:鞏固運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讓學生在玩中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

(四)鞏固練習,形成技能

1、基本訓練

(1)練習中的第1題,可用不同的方法來判斷,先讓學生獨立判斷,再全班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

(2)練習中的第3題,這兒的設計意圖應該是:讓學生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為下節課 “解比例”作準備。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地位與作用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節的內容,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本節課主要介紹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比和比例的意義,掌握了一些常見的數量關係的基礎上來學習的,為學生接下來學習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應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稱,並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參與、體驗意識,發展學生的運算能力及數感;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讀書熱情,並且喜歡學習數學。

(3)重點、難點

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根據乘法算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二、説學情

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比和比例的意義,具備一定的數感和運算能力。六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三、説教法和學法

在教學中我將採用實踐探究法為主,提問法和講授法為輔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組合作。

四、説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引入新課(5分鐘)

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長寬比的故事書、科學書,請學生根據書本下方的長寬比數據寫出比例,順勢揭題。

(二)交流討論,探求新知(20分鐘)

1.教師講授,認識比例各部分名稱

多媒體課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後向學生講解: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向。

2.小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先獨立思考,再小組合作,探究問題“你能發現內項和外項之間的關係嗎?”,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進一步幫助學生明確:這就是比例的性質。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的字母表示形式

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個項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質可以表示成什麼?

(三)鞏固提升,深化知識(7分鐘)

基礎題:判斷課件顯現的數據中哪組可以組成比例。

提高題:根據乘法算式:2x4=1x8寫出儘可能多的比例。

(四)課堂小結,體驗收穫(5分鐘)

師生互動共同總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3分鐘)

為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密切課程內容與日常生活的聯繫,我將佈置以下兩項作業:

1.分層作業

2.實踐作業

五、説板書設計

比例的基本性質

2.4 : 1.6 = 60 : 40

外項 內項 內項 外項

寫成分數形式:2.4/1.6=60/40

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

ad=cd或cd=ad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8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好!(鞠躬)我是國小數學組幾號考生,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比例的基本性質》,下面開始我的説課。

依據數學課程標準,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以及為什麼這樣教的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等方面展開我的`説課。

一、説教材

《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是學生在掌握了比和比例的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本節課的知識對今後進一步學習解比例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説學情

一節成功的課,不僅在於對教材的把握,還有對學生的研究。六年級的學生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導的階段,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節課將注重引導學生動腦思考,動手實踐,打破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數學課堂模式,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牢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中。

三、説教學目標

結合教材內容和本階段學生年齡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探索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正確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能根據乘法等式寫出正確的比例。

2.能力目標:通過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四、説重難點

根據新課程標準,結合以上教學目標。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難點是:探索發現並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五、説教法、學法

新課標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有效的學習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根據六年級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我採用了自主探究適時引導以及合作交流等教學方法。我們常説:“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法指導。本節課主要採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知識遷移法等學習方法。

六、説教學過程

為了順利完成教學目標,更好地突出重點,化解難點,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求知慾不會自然湧現、它取決於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課的一開始,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情境:

以舊知識導入,創設簡單的情境、簡單的問答,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願望,也準確地定位了教學的起點,順利地導入了新課。這樣設計從學生的基礎出發,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去學習。從而也自然的引入第二環節:合作探究,獲取新知本環節我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設計了以下幾個活動。

活動一:自主學習獨立反饋

自學課本第41頁,認識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因為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比較簡單,讓學生自學掌握,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

活動二:合作交流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觀察2.4:1.6=60:40,你能發現比例的內項與外項之間有什麼關係嗎?引導學生把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分別相乘,比較結果,根據學生的回答得出:兩外項的積等於兩內項的積。探討比例式寫成分數的形式,歸納“交叉相乘”積相等。再選幾個比例式驗證一下。引導學生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在比例裏,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並引導學生用字母表示出來。

(設計意圖:這樣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比例的基本性質,整個環節通過猜想、驗證、歸納、完善;力求體現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第三環節:多層練習,強化感知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我設計了兩類練習題。

第一類基礎練習題,目的是鞏固比例的基本性質。也是為學習解比例打下基礎。

第二類是拓展題這是比例基本性質逆向思維的訓練,是培養學生有序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也結合了我的市級課題《課堂多元化反思的實踐與研究》的理念。

第四個環節:質疑總結,體驗成功

我會問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發表觀點,在學生交流結束後,我引導學生根據板書所呈現的知識點共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網絡。以此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培養學生敢於質疑,勇於創新的精神。

第五個環節:佈置作業

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我會讓學生在課下和家長交流今天的收穫和感受,從而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並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

七、説板書設計

一個好的板書應該是簡潔明瞭整潔美觀,重難點突出,能夠對學生理解本節知識有一定的強化作用,因此我的板書是這樣設計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説課,感謝各位老師的聆聽!(鞠躬)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9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是一節概念課,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本節課內容是第二單元的第三課時,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是利用比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先決條件。

教學目標:

1、體會國旗中隱含的數學規律,豐富學生關於國旗的知識,培養學生愛國旗,愛祖國的情感;

2、結合不同規格的國旗的典型事例,經歷認識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的過程;

3、認識比例,知道比例的內項和外項。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會判斷兩個比是否成比例。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會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應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能正確地組成比例。

教學理念: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概念;

2、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自主構建數學知識;

3、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三、鞏固練習,加強應用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構

(重點)

教學設計三環節

二、合作交流,自主建構

活動一,教學比例的意義;

活動二,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兔博士網站中提供的關於國旗通用的五種規格:

(1)長288cm,寬192cm;

(2)長240cm,寬160cm;

(3)長192cm,寬128cm;

(4)長144cm,寬96cm;

(5)長9 6cm,寬6 4cm;

請你任選兩種規格的國旗,計算一下它們長和寬或寬和長的比值,小組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初步感知比例的意義:

把比值相等的兩個比寫成一個等式,像這樣

240:160=144:96

240/160=144/96

像這樣,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

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

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

總結歸納比例的概念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

合作交流:

試着把上面比例中的兩個外項,兩個內項分別相乘,你發現了什麼?

在比例裏,兩個內項的積等於兩個外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內項積=外項積

師生共同總結:

基礎練習一:

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

組成比例。

(1)7:3和21:9

(2)0.5:24和1.5:3.6

(3)8:6和1/6:3/4

(4)3/10:1/4和6/25:1/5

基礎練習二:

上午10時整,在空地上直立了6根不同長度的竹竿。測得這些竹竿的高度和影子的長度如下表:

竹竿高度與影長的比

3

2.5

2

1.5

1

0.5

影子長度(米)

6

5

4

3

2

1

竹竿高度(米)

(1)寫出竹竿高度以與影子長度的比,填在上表中。

(2)根據上面的結果寫出三個比例。

拓展練習:

試着利用8的四個因數組成四個比例。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填空:

3:2=( ): 6

( ):12=2:6

課後反思,教學相長:

今後教學中,我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注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完整性。

二、是對學生要及時給予評價,全面瞭解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要關注他們在數學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讓學生建立數學學習的信心。

三、是靈活駕馭課堂的即時生成,要善於捕捉學生們的閃光點。

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40:160=144:96

160X144

240 X 96

比例的基本性質:內項積=外項積

板書:

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不妥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謝謝!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0

一、講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類教育版第十二冊第三單位第一、二課時的內容。比例知識廣泛應用於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比例知識、除法和分數的基礎上教授的。本課程的內容是本單位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準備解決未來的比例,解釋正反比例。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想法,還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體問題。

2、教學目標:

以下教學目標可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

(1)通過計算、觀察和比較,讓學生總結和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瞭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基本性質來判斷兩個比例是否能形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教學重、難:

要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我們將判斷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否可以形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四、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的內容和安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和難點,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培訓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總結、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數學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了以下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讓學生根據給出的信息寫兩個比例。目的是為新教學鋪平道路,搭建腳手架,為學生區分比例和比例奠定基礎。

(二)教新課

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首先顯示幾個比例,讓學生計算他們的比例,然後通過觀察和比較對這些比例進行分類。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和發現,根據比例是否相等進行分類。然後問:兩個比例的比例是相等的,那麼它們之間可以連接到什麼符號呢?這是為了讓學生深刻地理解,只要兩個比例的比例相等,就可以説兩個比例相等。使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告訴學生這樣的公式被稱為比例,給學生一個直觀的印象,然後列出一個反例,讓學生比較觀察,引導學生髮現他們之間的共同特徵,抽象地總結比例的意義。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實踐。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例是否可以形成比例,並解釋原因。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例是否可以形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使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應用,以培養學生從多個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每個比例的延伸,每個練習都是為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當我知道比例的名稱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自學,然後讓他們談談比例的名稱。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和發現規則,進一步驗證規則,最後總結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實踐過程中,第一個問題是三個判斷問題,即鞏固基本概念。第二個問題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從學生逆向思維的角度來解決問題。第三個問題是使用四個數組的比例。學生在小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在溝通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找到方法,總結規則,使學生不僅能正確地解決問題,還能引導自己更好地解決問題。第四個問題是擴展問題,讓學生根據當前的知識猜測,一方面鞏固知識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另一方面,為下一節課解決比例鋪平道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你知道任何三個比例,你可以找到另一個,這是下一節課要研究的解決比例。

教學反思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以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為基礎。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僅僅依賴於模仿和記憶。實踐、獨立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我有效地處理了教科書,讓學生理解比例的意義,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瞭解生活的比例,進一步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緒。

一、創設探究空間,經歷探索過程

我大膽地組織學生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質,沒有根據教科書中提供的現成問題你發現了什麼分別計算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比例?機械地實施,但大膽地放手,用四個數組成等式的開放實踐產生新鮮有用的教學資源。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有效的探索,我經歷了探索的成功。

二、找到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學以致用

為了充分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我在課堂結束時安排了與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讓學生測量我們學校旗杆的高度,將數學與現實緊密聯繫起來,這不僅滲透了學習數學的教學理念,而且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樹立學習文化知識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意識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1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浙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最後一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培養學生自主參與意識、自主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3、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2)教學難點:應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二、説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先複習比的一些知識,什麼叫比?什麼叫比值?然後出示四個比讓學求比值。揭示課題。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讓學生寫出比,再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觀察、比較,發現比值相等,問:“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説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説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0。4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從比較比和比例有什麼區別引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稱。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接着就做些練習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及應用。特別強調了已知兩個外項的積等於兩個內項的積,利用這個式子改寫成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2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第十二冊第三單元第一二課時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4、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説程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導入

讓學生根據所給信息寫出兩個比。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學生後面區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二)教學新課

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先出示幾個比,讓學生計算它們的比值,然後通過觀察、比較,給這些比分類。通過學生自己的觀察、發現,根據比值是否相等來分類。接着追問:“兩個比的比值相等,那他們之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接呢?”是讓學生深刻地瞭解到,只要兩個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説兩個比相等。運用黑板上的幾個比例式,告訴學生象這樣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然後列舉一個反例,讓學生對比觀察,引導學生髮現他們之間的共同特點,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第一個是判斷導入部分的四個比能否組成比例,並説明理由。第二個練習是,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以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練習是寫出比值是4的兩個比,並組成比例。三個練習,每一個都在逐步的延伸,意在達到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在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時,我讓學生看課件自學,然後讓他們自己説説比例裏各部分的名稱。

在揭示比例的基本性質時,我先讓學生計算,然後觀察發現規律,進一步驗證規律,最後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練習

在鞏固練習環節中,第1題是三個判斷題,是對基本概念的鞏固。第2題是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這裏需要從學生逆向思維的角度去解決問題。第3題是用四個數組比例,這題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把題做對,而且指導自己更好解決問題。第4題是拓展題,讓學生根據當前所學的知識猜數,一方面鞏固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的知識,另一方面,為下節課“解比例”做鋪墊: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項,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項,這是下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解比例”。

教學反思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讓學生在算一算、想一想、説一説中理解了比例的意義,探究出了比例的基本性質,知道了比例從生活中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

一、創設探究空間,經歷探索過程

我大膽地組織學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沒有根據教材上所提供的現成問題“分別算一算比例的兩個外項和兩個內項的積,你發現了什麼?”機械地執行,而是大膽放手,用四個數組成等式這一開放練習產生新鮮有用的教學資源,我通過引導讓學生展開討論,進行有效的探究,體驗了探究的成功。

二、找準知識與生活的契合點,學以致用

為了充分體現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課的最後我安排了與生活聯繫的數學問題,讓學生來測測我們學校的旗杆的高度,把數學和實際緊密地聯繫起來,這樣既滲透了學數學用數學的教學思想,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了學好文化知識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意識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3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是人教版數學第十二冊的內容。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教學內容的第三個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第一節課,主要屬於概念教學,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觀察、比較,讓學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

(2)認識比例的各部分名稱。

(3)學會用比例的意義或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3、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不能組成比例,並寫出比例。

二、説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計算——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三、説教學過程:

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途經,因此我進行了如下設計:複習了什麼叫做比?什麼叫做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目的就是為新授進行鋪墊,搭建腳手架,同時也為學生後面區分比例和比打下基礎。

在新授這個環節裏我設計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教學比例的意義,運用比例的意義進行的練習;第二部分是學習比例的基本性質,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的練習;第三部分運用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進行的練習;第四部分給出四個數讓學生寫出比例、和給一個乘法等式寫出比例。

在第一部分裏,我先讓學生把相等的比寫成等式的形式,為揭示比例的意義做鋪墊。隨着學生的彙報,教師有意識的將比值相等的比寫在一行上,引導學生觀察每兩個比之間的關係,告訴學生像這樣的式子叫做比例,給學生直觀的印象。讓學生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義,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比例的意義後,及時組織練習。判斷兩個比是否能組成比例,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運用了比例的意義,而且對比的性質也有一定的運用,培養了學生從多中角度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熟練運用比例的意義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六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自學探究的能力,教師給了學生一個自學提示,使學生在自學過程中,有順序,有目的。在彙報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和基本性質時都讓學生舉例説明,達到全體學生都能理解的目的。比例和比的區別是小組內研究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學生能從意義、性質、名稱上去區分,從而使學生正確的區分比和比例。

第三部分:根據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判斷下面哪組中的兩個比可以組成比例.這樣的題最能提高學生運用知識的靈活性。

第四部分:用四個數組比例,學生在組的過程中沒有方法和順序,那麼,在交流過程中教師去引導學生髮現方法,總結規律,使學生不僅要把題做對,而且要善於總結方法,指導自己更好的去做題。有了這道題,在下一題中,讓學生通過一個乘法算式改寫成比例式,就稍微容易些了,讓小組內交流方法,培養學生善於總結的能力。

在課堂小結中讓學生説出本節課印象最深的是什麼,目的是讓學生對本節課的重點有一個回顧過程,加深學生的印象。

課後練習中出了一個比靈活的開放題,目的是提高他們的綜合用能力。讓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思維的空間。

《比例的基本性質》説課稿14

各位評委: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國小數學第32—34頁的《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下面我將自己的設計理念、對教材的解讀、對目標的預設以及教學流程和設計意圖向大家作簡要的闡述。

[設計理念]:

這是一節概念課,但我並不是對知識簡單的複述,而是通過學生的探究活動,展現學生“活生生”的思維過程。數學課堂教學,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現實生活中也藴涵着大量的數學信息,因此在本節課中,我不僅注重讓學生體驗比例在生活中的應用,更注重“數學化”和“生活化”的結合。並根據學法指導自主性和差異性原則,讓學生在觀察—討論—歸納—猜想的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現、發展、形成的過程,使教法與學法融為一體。心理學家皮亞傑曾説過:“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去發現,而不是草率的傳遞給學生”。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發現規律,從特殊到一般抽象概括出意義和性質,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概括知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例的知識在工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比的知識和除法、分數等得基礎上教學的,主要屬於概念教學。因為這節課是在整個比例單元教學中的第一節,是為以後解比例,講解正、反比例做準備的。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不僅可以初步接觸函數的思想,而且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1、理解比例的意義,掌握比例的各部分名稱、能正確地讀寫比例,能根據比例的意義正確地寫出比例,會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2、理解並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能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寫出比例。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主動探究的精神,激發學生的審美愉悦。培養學生進行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判斷、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重點:

理解比例的意義,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和應用意義,判斷倆個比能否組成比例。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多媒體出示有關國旗的四幅情境圖,讓學生説説圖的內容,並找找圖中共有的東西。接着出示四面國旗的長和寬的具體數據,並提示國旗的指定有着特定的製作標準,然後讓學生去思考,猜測。

二、探究新知主動參與

這裏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教學比例的意義;第二部分,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

第一部分:比例的意義

1、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任意地選擇其中的兩面國旗,先寫出長和寬的比,再求出比值進行驗證自己的猜測對不對。

2、把學生的計算結果出示在黑板上(四面國旗都有)接着請學生仔細觀察計算結果發現了什麼,發現他們的比值都相等。從而引出比例的意義。

3、揭示了比例的意義後及時進行練習。判斷幾組比能否組成比例,為什麼?讓學生説理鞏固概念。

4、回到四面國旗,讓學生找比組成比例。(可以是國旗的長與寬的比,每兩面國旗長之比,寬之比)這裏教師要適時引導,鼓勵學生打開思路,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以加深對比例意義的認識。

5、練習,p33的做一做

第二部分:比例的基本性質

1、教學比例的各部分名稱。這部分的教學,我採用了閲讀自學法。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由“學會”變“會學”,這裏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課本時,老師寫出比例的兩種形式,引導學生注意內項和外項的位置。認識了比例的各部分名稱後讓學生説説比與比例的區別。

2、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觀察黑板上的比例中的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的關係,引導學生把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分別相乘,比較結果,然後引導他們回答兩個內項的積與兩個外項的積有什麼關係?再讓學生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探討寫分數形式,歸納“交叉相乘”積相等。

3、練習,p34的做一做

4、小結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可以根據比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