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的體積》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2.82K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的體積》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的體積》教學反思

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的體積》教學反思1

 一、導入時,要突破教材,有所創新圓柱的體積的導入,課本是先讓學生回憶“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都可以用它們的底面積乘高來計算”,再接着馬上提問:“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呢?”讓學生們猜一猜。猜想計算方法固然有好處,但要讓學生馬上做實驗理解圓柱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我覺得這樣教學引入,學生的思維跳躍得太快,銜接性不強,不利於學生理解和掌握實驗的用意,課堂效果就會明顯不佳。我認為,不妨在回憶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計算方法之後,接着複習一下圓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這樣有助於學生猜想,並能更好地聯繫舊知,思維過度自然、流暢,便於學生的思維走向正確的方向,這時教師的引導才是行之有效的。

二、新課時,要實現人人蔘與,主動學習學生進行數學探究時,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思考空間,創設實踐操作的條件,營造出思考的環境氛圍。教學“圓柱的體積”時,由於學校教學條件差,沒有更多的學具提供給學生,只是由教師示範演示推導過程:把圓柱的底面分成若干份(例如,分成16等份),然後把圓柱切開,照課本上的圖拼起來,圓柱體就轉化成一個近似的長方體;接着教師指導學生悟出這個長方體的長相當於圓柱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寬是圓柱哪一部分的長度,高是圓柱的哪一部分的長度,圓柱的體積怎樣計算的'道理,從而推導出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學生沒有親身參與操作,就缺乏情感空間感覺的體驗,而且這部分又是國小階段立體圖形的教學難點,學生得不到充分的思考空間,也不利於教師營造思考的環境,不便於學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知圖形體積和教學思想去解決這一問題。學生缺乏行為、認知的投入和積極的情感投入,所以,課堂效果差就可想而知了。

三、練習時,要形式多樣,層層遞進

例題“練一練”中的題目都比較淺顯,學生還能容易掌握,但遇到多轉幾個彎的題目就束手無策了。所以,為了讓學生能熟練地掌握計算圓柱的體積,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多動腦,花心思去考慮怎樣才能讓學生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不同類型的題目。

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的體積》教學反思2

一、讓操作更詳實,留下思考的痕跡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組織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探究發現規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從感性到理性,從實踐到認識,從具體到抽象,引導學生積極動手動腦、概括分析、抽象推理等,這不僅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而且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尤其是對於幾何知識的學習,課堂教學中的動手操作就顯得更加重要。

在探索圓柱體積計算方法的時候,教師試圖讓學生結合圓面積計算的探索方法,能聯想到可以把,圓柱的體積轉化成已知的立體圖形的體積。但這種方法似乎在學生的印象中並不深刻,因此學生在探索的一開始,學生就遇到了思考的困惑,對他後面的探索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在教師的印象中圓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應該是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讓學生操作的,但是操作的效果卻如此之差。我們不妨反問自己一下,究竟自己在教學的時候是否用好了學生的操作,讓學生對操作的過程有深刻的體會與認識,在操作中是否激起了學生的思考。

當學生想到了探索方法後,卻因為一些客觀的原因,沒有能夠讓學生親自去套作一番,光是看課件、看其他同學的操作,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説,印象是不夠深刻的,體會也是不到位的。畢竟這部分內容的學習對與學生來説也是有一定困難的,雖然是六年級的同學,但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還是不夠的,需要實打實的操作,讓他們有個直觀的認識。

所以我認為我們的課堂上應放手讓學生去操作,用直觀的操作,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為進一步探索知識做好準備。

二、讓觀察更細緻,尋找知識的聯繫

數學觀察力,是新課標中對提出學生應必備的一種重要數學能力。學生在操作的基礎上要學會觀察,挖掘知識之間的聯繫,真正體現操作的價值。

在圓柱的體積的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去發現圓柱體與通過切割後形成的長方體之間的聯繫時,不少學生都一時摸不着頭腦。這時,教師不妨給孩子一些觀察的提示,如:“拼成的長方體的底面積與原來圓柱的底面積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是相等的?”“拼成的長方體的高與原來圓柱的高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是相等的?”通過學生直觀的觀察,讓學生去挖掘數學本質上的一些聯繫,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有一個完成的體驗過程,也對所學的知識有一個更好的理解。

觀察是智慧的源泉,讓學生學會從變化的.角度去觀察,發現知識之間的聯繫,這也是一種令學生終身受益的學習方法。

三、讓探索更深入,渴求方法的掌握

通過操作與觀察,可以説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認知經驗,這種經驗我想不應該只停留在一節課、一個內容的學習中,可以延伸到很多知識的學習中去,從而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就如在圓柱的體積的學習中,圓柱體轉化成已經學過的長方體的體積來探究的這種方法在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如:圓面積的計算方法、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我們都是通過將未知的圖形轉化成已知圖形來探索麪積計算的方法。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重視學生的操作經驗積累,並形成一定的方法,相信學生在溝通新知和舊知之間的聯繫時會更加的自然而然,也能順利的實現知識的正遷移。

因此,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應該讓學生的探索過程更加的深入,形成一定的學習方法,為今後的學習積累知識經驗的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