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説課稿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欄目: 説課稿 / 發佈於: / 人氣:1.68W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説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説課稿8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説課稿模板彙總8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圍繞“青青的山”這一主題,編排了兩篇主體課文,一篇自讀課文和一首古詩。本單元從詩歌、散文、古詩不同的形式來描繪山中美麗的景色。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親近大自然的情感。

《山寨》是本單元第一篇主體課文,這是一首充滿情趣的小詩,通過描繪山寨路上的景色,真實地再現炊煙裊裊,綠樹掩映,小路蜿蜒綿長的山寨風光。這首詩的語言頗具特色。每一段都是一正一反、一揚一抑地表達上山人急切和欣喜的心情。

二、學情分析:

這首詩描寫的是山寨風光,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來説,沒有這樣的經歷,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可以通過查閲資料,觀看有關“山寨”的圖片及電腦等,細細品讀,產生美麗的遐想,在通過討論理解詩的意境。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二年級學生的要求及本課特點,制定目標如下:

認識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獨立識字。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讀懂詩歌內容,理解詩歌所表達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四、重點與難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有感情朗讀。

五、設計理念:

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收到情感訊號,獲得思想啟迪。這首詩比較短小,語言生動有趣,所以,要讓學生反覆朗讀,邊讀邊思考,放手讓學生的感官在文字中停留,讓優美而富有情趣的文字觸及孩子的心靈,從而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發展思維。

六、教學準備:

收集山寨的有關資料,關於山寨風光的多媒體或圖片。

七、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切入課文

同學們,貴州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山區,一些少數民族喜歡十幾家、幾十家、幾百家聚集在一起住。他們這種住的地方就是山寨。你們收集到了和山寨有關的資料嗎?

學生交流收集道德與山寨有關的圖片、資料。

是啊,山間村舍零零落落,掩映在樹林裏,與高樓林立的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風貌,充滿了別樣的情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山寨,遊覽一番。輕聲讀課題,看看自己想從詩歌中瞭解些什麼?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識生字。

2、同桌合用一本書,相互檢查正音。

3、通過指名讀、開火車、擂台賽等方式檢查識字情況。

4、指名分節讀課文,這首小詩主要描繪了什麼樣的景色?。

(三)品讀感悟,體會意境。積累詞彙

1、這首小詩主要描繪了上山寨的路上的美麗景色和作者急切與欣喜的心情,請同學們選擇你最喜歡的地方反覆朗讀,體會一下該怎樣讀。再按自己的理解配上圖畫。

2、引導學生理解山路遠、彎,七拐八拐,左轉右轉,林遮樹掩,青藤垂掛等詞,體會作者由高興到失望再到驚喜的變化歷程。

學生彙報一小節,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到黑板畫出詩中所描寫的景色,並適機指導朗讀。

山寨之行給你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學生自由發表看法,體會作者的心情和上山的情趣。)

請畫出你認為最美的詞,小組內讀詞,互相品評,欣賞。

(四)配樂朗讀,昇華感情。

是啊,山寨太美了,真是鳥語花香,空氣清新,那就讓我們有感情地讀一讀,會背的同學背一背,再一次感受它的美。

(五)聯繫實際,拓展延伸

請你當小導遊,結合收集到地資料,用自己的語言給我們介紹一下風景如畫的山寨吧。

説課稿 篇2

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是《鋭角三角函數》(第一課時),所選用的教材為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為什麼這樣教為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方法和學法分析,教學過程分析四個方面加以説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是人教版國中數學新教材九年級下第28章第一節內容,是國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一方面,這是在學習了直角三角形兩鋭角關係、勾股定理等知識的基礎上,對直角三角形邊角關係的進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識奠定了基礎,也是高中進一步研究三角函數、反三角函數、三角方程的工具性內容。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為,本節課不僅有着廣泛的實際應用,而且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徵來看:

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活躍,接受能力較強,具備了一定的數學探究活動經歷和應用數學的意識。

從學生已具備的知識和技能來看:

九年級學生已經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邊和各角的關係,能靈活運用相似圖形的性質及判定方法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推理證明能力,這為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

從心理特徵來看:九年級學生邏輯思維從經驗型逐步向理論型發展,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隨着迅速發展。

從學生有待於提高的知識和技能來看:

學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邊與角之間的關係,需要觀察、思考、交流,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感受數形結合的思想,體會鋭角三角函數的意義,提高應用數學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予以簡單明瞭,深入淺出的剖析。

3、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學情分析,結合新課標對本節課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重點確定為:理解正弦函數意義,並會求鋭角的正弦值。

難點確定為:根據鋭角的正弦值及一邊,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

二、教學目標分析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從知識技能、數學思考、問題解決、情感態度等四個方面闡述,而這四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繫的一個完整的整體,學生學知識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這告訴我們,在教學中應以知識技能為主線,滲透情感態度,並把前面兩者通過數學思考充分體現在問題解決中。藉此結合以上教材分析,我將四個目標進行整合,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 理解鋭角正弦的意義,並會求鋭角的正弦值;

2. 初步瞭解鋭角正弦取值範圍及增減性;

3. 掌握根據鋭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邊,求直角三角形的其他邊長的方法;

4. 經歷鋭角正弦的意義探索的過程,培養學生 觀察分析、類比歸納的探究問題的能力;

5. 通過主動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的合理性和嚴謹性,使學生養成積極思考,獨立思考的好習慣,並且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分析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教學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學情情況,本節課我採用“三動五自主”的教學模式,以問題的提出、問題的解決為主線,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設置問題,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實踐活動,以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教師的指道下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引導分析時,給學生流出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聯想、探索,從真正意義上完成對知識的自我建構。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以直觀呈現教學素材,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率。

本節課的教法採用的是情境引導和探究發現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宜的問題情境引發新的認知衝突;建立知識間的聯繫。教師通過引導、指導、反饋、評價,不斷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心,使其在積極的自主活動中主動參與概念的建構過程,並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享受數學學習帶來的樂趣。

本節課的學習方法採用自主探究法與合作交流法相結合。本節課數學活動貫穿始終,既有學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組合作交流的,旨在讓學生從自主探究中發展,從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為有序、有效地進行教學,本節課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學環節:

(一) 自主探究

1、 複習舊知,温故知新

1、 已知:在Rt△ABC中,∠C=900,∠A=350,則∠B= 0

2、已知:在Rt△ABC中,∠C=900,AB=5,AC=3,則BC=

設計意圖:建構注意主張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出發,相似的三角形性質是本節課深入研究鋭角正弦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

2、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利用多媒體播放意大利比薩斜塔圖片,然後老師問:比薩斜塔中條件和要探究的問題:“你能根據問題背景畫出直角三角形並且利用邊求出斜塔的傾斜角嗎?”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鋭角三角函數(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以問題串的形式創設情境,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使學生對舊知識產生設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通過情境創設,學生已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慾望,產生了強勁的學習動力,此時我把學生帶入下一環節———

(二)自主合作

1、 發現問題,探求新知(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內合作探究)

1、(播放綠化荒山的視頻)課本P74問題與思考,求的值

2、課本P75思考:求的值

設計意圖:現代數學教學論指出,數學知識的教學必須在學生自主探索,經驗歸納的基礎上獲得,教學中必須展現思維的過程性,在這裏,通過觀察分析、獨立思考、小組交流 等活動,引導學生歸納 。

2、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1、課本P75探索 ,

問:與有什麼關係?你能解釋嗎?

2、正弦函數定義:在Rt△ABC中,∠C=900,,把鋭角A的對邊與斜邊的比叫做∠A的正弦,記作sinA,即sinA=

對定義的幾點説明:

1、sinA是一個完整的符號,表示∠A的正切習慣上省略“∠”的符號.

2、本章我們只研究鋭角∠A的正弦.

3、sinA的範圍:0

設計意圖:數學教學論指出, 數學概念要明確其內涵和外延(條件、結論、應用範圍等) ,通過對鋭角正弦定義闡述,使學生的認知結構得到優化,知識體系得到完善,使學生的數學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維的難點。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基本把握了本節課所要學習的內容,此時,他們急於尋找一塊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體驗成功,於是我把學生引入到下一環節。

(三)自主展示(強化訓練,鞏固雙基)

1、(例1課本P76)已知:在Rt△ABC中,∠C=900,根據圖中數據

求sinA和sinB

2、判斷對錯(學生口答)

(1)若鋭角∠A=∠B,則sinA=sinB ( )

(2)sin600=sin300+sin300 ( )

3、如圖,將Rt△ABC各邊擴大100倍,則tanA的值( )

A.擴大100倍 B.縮小100倍 C.不變 D.不確定

4、如圖,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點P(3,- 4),OP與x軸的夾角為∠1,求sin∠1的值。

設計意圖:幾道例題及練習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各有側重,其中例1……例2……,體現新課標提出的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發展的教學理念。這一環節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內化知識。

(四)自主拓展(提高升華)

1、課本習題28.1第1、2、題;

2、選做題:已知:在Rt△ABC中,∠C=900,sinA=,周長為60,求:斜邊AB的長?

以作業的鞏固性和發展性為出發點,我設計了必做題和選做題,必做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一個反饋,選做題是對本節課知識的一個延伸。總的設計意圖是反饋教學,鞏固提高。

(五)自主評價(小結歸納,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結歸納不應該僅僅是知識的簡單羅列,而應該是優化認知結構,完善知識體系的一種有效手段,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從學習的知識、方法、體驗是那個方面進行歸納,我設計了這麼三個問題:

①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②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最大的體驗是什麼;

③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掌握了哪些學習數學的方法?

以上幾個環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並充分體現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互動,在教師的整體調控下,學生通過動腦思考、層層遞進,對知識的理解逐步深入,為了使課堂效益達到最佳狀態,我設計以下問題加以追問:

1、sinA能為負嗎?

2、比較sin450和sin300的大小?

設計要求:(1)先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內探究

(2)各組交流展示探究結果,並且組內或各組之間自主評價.

設計意圖:

(1)有一定難度需要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有利於培養學生善於反思的好習慣.

(2)學生通過互評自評,可以使學生全面瞭解自己的學習過程,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同時促進學生對學習及時進行反思,為教師全面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改進教學,實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據。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教學反思

1.本教學設計以直角三角形為主線,力求體現生活化課堂的理念,讓學生在經歷“問題情境——形成概念——應用拓展——反思提高”的基本過程中,體驗知識間的內在聯繫,讓學生感受探究的樂趣,使學生在學中思,在思中學。

2.在教學過程中,重視過程,深化理解,通過學生的主動探究來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教師是通過對學生參與學習的啟發、調整、激勵來體現自己的引導作用,對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合作交流的能力起着積極作用。

3.正弦是生活中應用較廣泛的三角函數。因而在本節課的設計中力求貼近生活。又從意大利比薩斜塔提煉出了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説學情

(一)説教材

《百分數的一般應用題》是在學生學過用分數解決問題和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求常見的百分率,也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實際問題,這種問題與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問題相同。所以求常見的百分率的思路和方法與分數解決問題大致相同。通過這部分教學,既加深了學生對百分數的認識,又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繫。

這部分教材在安排上有以下一些特點:

1、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幫助學生理解數學。

2、設置數學活動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

(二)説學生

對學生來説,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依據數量關係列式解答並不困難,但要求學生找準誰和誰比,很重要。

二、説教學目標與重難點

根據以上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使學生加深對百分數的認識,理解生活中的百分率的含義,掌握求百分率的方法。

2、依據分數與百分數應用題的內在聯繫,培養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和數學的應用意識

3、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中感受百分數來源於生活實際,在應用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重點:解答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應用題。

難點:正確理解達標率、發芽率等這些百分率的意義

三、説學法、説設計

(一)説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着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計算方法,發現共同點,通過思考,提出問題,通過探究,解決問題。

(二)説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依據知識的遷移規律,進行了必要的鋪墊。根據新課“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的需要,複習了百分數的意義,以及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重點突出了準備題,為講授新課做了鋪墊。

2、引導學生找出新舊知識的異同點,進一步強化了教學的重點。

3、精心設計習題,使知識引向深入。

四、説過程

(一)以舊引新

首先複習分數除法應用題,通過不斷改變複習題中的問題而引到百分數應用題,讓學生知道以舊引新,有個逐漸遞進的過程。通過這樣的複習,讓學生回顧分數中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用除法計算,從而遷移出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也應用除法計算,即解決百分數的問題可以依照解決分數問題的方法來解答。

(二)、引導探究,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嘗試解決百分率問題。求六年級學生的達標率是多少?點撥學生明白:其實就是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應該可以想到:先算出120除以160,然後教師説出達標率的計算方法。同時,課件出示達標率的定義及方法,我提問為什麼要乘100%,學生試説,同時教師向學生解釋清楚。

2、通過發芽率的應用題,引導學生理解發芽率,並依照達標率總結出發芽率的計算方法。獨立解答發芽率的問題

3、對比兩率,得出規律。

學生通過達標率和發芽率得出結論:總數放在分母上,發芽率就是發芽的種子數放在分子上。會總結出其它率的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練習中出現了出油率,出勤率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百分率,對於學生解決實際問題具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尤其是判斷題的出現,對於關於百分率應用題中百分率的最大值是百分百,有理解和促進作用。

説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自然界中充滿着神奇有趣的科學現象,就拿“風”這一自然現象來説,一年四季天天都和我們會面,是孩子們從能來到户外的那一刻起就能感受到的現象。現在正值春天,是孩子們探索風的好季節。我們江南春天的天氣,就如娃娃的臉説變就變。白天的氣温很高,到了晚上卻會突然颳起大風來,氣温也驟降。在幼兒園,會聽到大班孩子們在議論:我看見迎春花的花瓣被風吹到了地上;大風把垃圾吹得到處都是,清潔工人又要重新打掃了;今天有點冷,媽媽又給我多穿了衣服……從孩子的話中,發現“風”是孩子需要的、感興趣的內容。追隨孩子的經驗和生活,就讓大班孩子圍繞“風”自主生成一系列的探索“風的奧祕”的活動。

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有些幼兒能初步運用感官動手動腦,探索問題。但孩子有時會對事物現象憑主觀臆斷,缺乏科學性。希望幼兒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大膽探索,培養幼兒對現象能進行客觀描述,以事實為依據得出推理,懂得科學存在於客觀事實,而不是教師的頭腦之中。

説目標:考慮幼兒對風的已有經驗水平和潛在的發展水平之間的距離,制訂了以下幼兒最近發展區的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發現風的大小、探究和判斷風的方向,並嘗試製造風。

2、初步瞭解風的利與弊,引導幼兒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3、在活動中能和同伴能協調配合,會在合作中互相學習。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1)幼兒每日記錄天氣預報,並着重關注風的內容;

(2)根據風力的不同,讓幼兒將自己的發現和體驗用圖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3)請家長予以配合,和孩子事先一起收集一些關於“風”的資料和知識,。

2、物質材料的準備:

(1)每組一塊分類板

(2)吹風機、扇子、墊板、打氣筒、紙板、書、氣球、風車、雞毛、棉花、小紙船等

(3)“笑”與“生氣”的臉譜圖各一張。

3、環境資源的準備:選擇有微風的天氣。

設計思路:

教師在幼兒探索活動中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個明確的方向”。關於風,幼兒無法真正瞭解它的形成,但是他們可以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來證明風的存在,通過實驗來證明風的大小、判斷風的方向,甚至可以嘗試着用常見的工具製造風,使孩子真正接觸自然,發現自然界的奇妙。在這個活動中,遵循幼兒自主探索的原則,設置開放性的問題,通過幼兒自主地收集信息(書、網絡、實驗或詢問家長),讓幼兒在動眼看、動嘴説、、動耳聽、動手做、動腦想的過程中不斷豐富、擴展有關“風”的經驗,並自己想辦法來解決一些問題,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獲得知識,習得方法。

活動過程:

一、自然導入,激發興趣(5分鐘)

師:過幾天我們就要去出遊了,我知道大家都和關心天氣情況。那麼,誰來向大家來介紹一下這兩天的天氣情況呢?

師:“偏北風2―3級”,我們從哪兒可以看出?你怎麼知道有風?(帶領幼兒到户外觀察、感受)

我的提問可能會使孩子回憶以往的經驗會説“國旗、樹葉……”這時孩子的討論中對風的感受肯定還不充分,適時地帶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風的存在,讓他們自己去發現風來的時候自然界有着各種奇妙的變化:花瓣迎風飛舞,池中的水會泛起波紋,彩旗會迎風招展。

二、感受發現風力(6分鐘)

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感覺到了什麼?(讓幼兒用圖畫形式記錄下來,並向大家説説)

(出示分類板)請幼兒將自己的圖畫記錄進行歸類,要求幼兒之間互相討論後再分類。幼兒歸類、集體檢查。

在對微風進行探索的基礎上,激發了孩子關注風力變化的積極性。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後的探索活動,在中級風、大風到來時,讓他們自發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後將自己的體驗與發現用圖畫、表格的形式記錄並分類。

師:風有風級,不同的風級表示風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斷風向(10分鐘)

師:天氣預報説今天是北風,這是什麼意思?(北風就是從北邊來)(是風向)

“用什麼方法判斷?”用這樣的話題引發孩子的小組討論,然後到户外活動,引導孩子用他們的方法證明風來的方向。如:觀察旗杆上的國旗飄動;讓孩子將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場中間,讓它們隨風滾動……讓孩子通過活動,真正明白“風真的從北邊來”。瞭解風是有方向的這一特徵後,鼓勵孩子想辦法把“風向”記錄下來。就方法讓孩子展開討論:可以標漢字,也可以標箭頭,記錄不求精確,只要初步學習使用科學的記錄方式。

四、嘗試製造風的方法(10分鐘)

師:(拿出風車)這些風車在活動室能玩嗎?

孩子們肯定會疑惑地説“怎麼玩,沒有風!”我就一句話燃燒孩子製造風的熱情:“沒有風不可以製造點兒風啊?”怎樣製造風呢?帶着這個問題,讓孩子自己尋找材料,如吹風機、電風扇、扇子、氣球打氣筒……孩子們可以用紙板、扇子扇,把氣球吹鼓後撒氣……鼓勵孩子用各種方式嘗試製造風。雖然他們沒有真正看到風的形成過程,但是我想這些生動有趣的探索活動對他們今後的成長將具有深遠意義。

活動延伸:(3分鐘)

師:小朋友想了很多辦法制造了風,那你們喜歡風嗎?為什麼?(幼兒討論)

課後通過孩子自己不斷地收集信息與資料,讓孩子逐步發現風能幫人類做許多事情,利用風可以發電、傳播種子等等,但也會給人類帶來危害。我想,瞭解風的利與弊有助於孩子辨證地看待事物,從小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式的性質》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小節的內容,本節是這一內容的第二課時。旨在為後繼學習解方程提供理論依據,也為以後在代數幾何中進行量與量之間的轉換,代數式的恆等變形提供依據,更為以後學習不等式打下基礎,同時也是對前一小節估算方法求方程的解一次推進,更是對國小學習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一次變革。實現由具體的數向抽象的字母過渡,從而讓學生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基於教材的安排及七年級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特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等式的性質及運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難點:等式性質的導出過程。

二、目標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數學課堂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猜測的探索過程,考慮到七年級學生對這一內容並不陌生,難在從實驗中總結出一般性規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等式的性質,會運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綜合、抽象能力,獲取學習數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羣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積極愉悦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意識和情感,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分析:

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自主歸納法:

2、自主探究,討論交流法:

3、自主學習,與講授相結合法;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圍繞三個什麼來教學,即為什麼學習等式的性質?等式的性質是什麼?怎麼運用等式的性質?。

(一)關於為什麼學習等式的性質?主要是在引入時以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墓誌銘上的名題作為情境導入,當學生列出方程後,提出問題: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嗎?你要試驗多少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當學生感到用估算的方法難於求解時,引出學習等式的性質的必要性。 2、能力目標:通對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應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

這樣設計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出發,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動機。

(二)關於等式的性質是什麼?是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在多媒體上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交流歸納出等式中滿足的規律,進而把規律用式子表示出來。

實驗按以下過程進行:

1、實驗前提出問題

等式像平衡的天平,能否通過加減天平兩邊的重量,使天平繼續保持平 衡?

2、實驗步驟如下:

實驗一:

①出示天平,讓學生第一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放上兩個同重量但不同種類的物體,讓學生第二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平衡——這時説明左邊物體為a千克,右邊物體重量為bkg,那麼,兩邊物質重量相等,可用什麼式子表示? a=b

③在天平左邊加一個3kg物體,讓學生第三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該怎麼變化?

④在天平右邊加一個物體,但與第三次重量不同,讓學生第四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怎麼變化?

⑤在天平右邊換上一個3kg的物體,讓學生第5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兩邊同時加上同重量的物體,天平仍然平衡?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相當於在等式兩邊做什麼變化?你能用式子表示嗎?

實驗二:

①出示天平,兩邊各放同重量不同種類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拿走天平左邊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③拿走天平右邊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④換回“□”、放上“△”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⑤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重量物體時,天平仍然平衡?

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形的重量為2kg,相當於等式兩邊做了什麼變化?

⑥天平兩邊放上一物體xkg,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⑦天平兩邊放上一物體,(x+y)kg,觀察天平是否平平衡?這裏x、x+y都是些式子,説明等式還滿足什麼規律,你能把規律用式子表示嗎?

實驗三:

①出示天平

②天平的左邊由○○→○○○○,天平不平衡,右邊怎麼變化?

③天平左邊由○○→○○○○○○,天平不平衡,右邊怎麼變化?

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説明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天平仍平衡,擴大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麼運算?相當於在等式a=b的兩邊做了一個什麼變化呢?

④天平左邊○○○○○○→○○○,天平平衡嗎?右邊怎麼變化?

⑤天平○○○○○○→○○,天平平衡嗎?右邊怎麼變化?

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左右兩邊重量同時縮小相同倍數時,天平仍平衡?縮小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麼運算?相當於在等式a=b的兩邊做了一個什麼變化?

引導學生説明等式性質2,並用式子表示?

這樣設計讓學生通過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探索發現等式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經歷產生知識的過程。

(三)關於怎麼應用性質,對書中例題只點撥,不講解。特別是例題中的(3)強調一題多解。並在後面安排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先簡單應用,再逆用性質,最後解決數學家的歲數問題。

這樣設計,一方面是鞏固本節的重點知識和易錯點;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關於小結:

主要是讓學生辨析兩個性質的相同和不同點。

五、幾點思考:

1、演示實驗能否達到效果。會不會有同學在已知結論的情況下,直接用結論,而不是通過實驗發現結論。

2、等式是生活中的平衡狀態,除了相等還有不相等,如果有學生問,就給學生作進一步的解釋,為後面學習不等式的性質打下基礎。

3、習題中有ax=-3x,推出a=-3,可能有學生忽視x不等於零。

4、實驗後,學生可能無法用語言描述等式滿足的規律。

5、求數學家的年齡時,可能有同學不會合並,這時降低要求,能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放到下節課再解決。

説課稿 篇6

設計意圖: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説:“任何科學知識都可以選用理解的方式,教給任何年齡階段的兒童,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就是兒童參與科學活動的重要前提”。本着這一原則並以生活常識為基礎,教師設計了這一活動。通過讓幼兒看看、説説、跳跳、做做等多種形式,在遊戲中感知一分鐘的祕密,活動中利用各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輕鬆、愉快的氛圍內掌握所學知識,另外,心理研究表明:5、6歲是幼兒的認知情感、技能協調發展的最佳時期,遵循這一目標,特設計本活動。

一方面,時間滴答滴,意義大無窮,雖然每個人都知道“時間”的存在,但是“時間”看不見,摸不着,通過活動使孩子們有個相對的時間概念,也明白了短短的60秒卻可以做許多有意義的事,可以帶來無窮的快樂。

另一方面,現在的孩子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不懂得如何關心別人,如何去幫助別人,和周圍的人羣、同伴建立一種非常友好的關係,而幼兒園是幼兒體驗羣體生活的第一站,我們要抓住契機,多方面着手讓幼兒在羣體生活中獲得關愛的體驗,感受關愛他人的情感,萌發關愛他人的意識,讓幼兒在關愛中體驗生活的樂趣!明白“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道理。

一、説教材

幼兒園科學領域是一門系統性、邏輯性很強的學科,有着自身的.特點和規律,要從幼兒的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科學的有趣。在這次活動中,充分激發幼兒的表現慾望,這也非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新《綱要》也指出:教學活動的組織要注重幼兒的過程體驗,這是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的核心,是引導幼兒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學會學習的關鍵。而時間對幼兒來説比較抽象,他們腦海中時間的概念是模糊的,他們不知道一分鐘到底有多長,能做多少事?做事磨蹭、浪費時間的現象隨處可見。因此這次科學活動《一分鐘》應從幼兒的“體驗”為主,讓他們通過親自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和感知一分鐘的時長,知道抓緊時間就能做很多事情,從而珍惜一分一秒,形成初步的時間概念,為即將到來的國小生活打好基礎。

二、説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導向作用,根據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設計了三個目標:

1、知道一分鐘的長短和價值,初步樹立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2、嘗試在一分鐘裏做一件能讓別人快樂的小事。

3、學習制定時間計劃,並能按計劃執行。

目標重點:準確把握一分鐘的概念和時長。

目標難點:知道抓緊時間,初步瞭解應合理的利用時間。

為了有效的突破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一定的方法,如:讓幼兒觀察、體驗、比較等探索,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教師不光要與孩子平等的參與,更應具備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的觀察、研究和指導的技能,同時順應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性,採取相應的適宜的教法和學法。

三、説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和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如下準備:

1、實物大鐘:讓幼兒直觀認識一分鐘的時間概念。

2、幼兒處於運動的高峯時期,好動是他們這一年齡段的突出特點,因此,我設計了遊戲“秒針蹦蹦蹦”,遊戲的引出,為幼兒掌握一分鐘的長短做了良好鋪墊,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學習更主動更積極。

3、多媒體課件的播放,為本活動掌握的目標起到了一個重要的作用。

4、橡皮泥、水彩筆、球、圖書的提供,為幼兒打開了又一知識的通道,通過這些材料的操作,讓幼兒更清楚的體驗到一分鐘的意義。

5、錄音機的使用為幼兒的自主學習打開了一扇窗户,孩子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做着自己認為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既獲得了關愛的體驗,又體會到給人帶來快樂的同時,自己也會得到快樂。

四、説教法

《綱要》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採用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取以下教法:

1、問題設置法:在活動中適當的提出問題,有助於兒童的思維,啟發學習、不斷思考、不斷進取。

2、多媒體演示法:在活動中運用多媒體教學,符合幼兒的特點,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和熱情。

3、遊戲參與法: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參與性。

五、説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性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和鍛鍊了能力,更加升華了孩子的情感。

1、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當中目標明確提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看、説説、蹦蹦、做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此次的活動產生了興趣。

2、直觀法:讓幼兒通過多媒體課件直接獲得生活經驗。

3、談話法:讓幼兒在交流中説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同時幼兒的口語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六、説活動過程

《綱要》提出:“在教學活動中要充分體驗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為主導作用,要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表現方式,分享他們的快樂。”為了體現《綱要》精神,這次活動以“一分鐘”為線索,引導幼兒多方參與,從而培養幼兒的表現力。整個活動程序共分4個環節來進行。

1、感受一分鐘的時間

為了準確感受一分鐘的時間概念,在這一環節中設計了3個小環節。

首先出示一個實物大鐘,教師指導認識鐘面上的三位針寶寶,對於大班的孩子來説對分針、時針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重點直接放在秒針上,教師拿鍾比劃告訴幼兒秒針的祕密,秒針走一週就是一分鐘。然後教師和幼兒一起和秒針走一圈,秒針走一下師幼數一下,這時教師進行小結:秒針走60下,也就是走一圈回到原來的位置就是一分鐘;其次引導幼兒看秒針的方法,不管秒針從哪個數字開始走,只要轉一圈後回到原來的地方就是一分鐘;最後師幼同做“秒針蹦蹦蹦”的遊戲,室內地面上提前佈置好大鐘,幼兒來當小秒針,幼兒不僅積極參與遊戲,同時鞏固了一分鐘的時長。

2、體驗一分鐘

教師拿出準備好的適合幼兒但不關乎技能的各種操作材料,比如:橡皮泥、水彩筆、紙、球、圖書,讓幼兒自由選擇喜愛的一樣,教師計時一分鐘,之後記錄操作結果,交流彙報。這個環節的體驗,幼兒不但對一分鐘有不同的體會,同時也知道了短短的一分鐘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3、重要的一分鐘

播放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元元由於早上貪睡一分鐘,上學卻遲到了20分鐘,中間遇到了紅燈,沒有趕上公交車,元元兩次歎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課件的動畫效果不僅吸引了幼兒的眼球,也使幼兒認識到了一分鐘的重要。這時教師和幼兒討論制訂時間計劃,抓住重要的每一分鐘。分發時間計劃表,內容包括:早上起牀、穿衣、疊被子、刷牙、洗臉、梳頭、吃飯、上學路上各用多長時間,回家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做好計劃表,貼在家裏最顯眼的地方,讓爸爸媽媽監督,按計劃執行,這個環節幼兒體會到了一分鐘的重要,並懂得珍惜時間,做事不磨蹭。

4、快樂一分鐘

教師提出問題:一分鐘,你準備做一件什麼事讓別人能感到快樂?幼兒各抒己見,最後一分鐘幼兒嘗試用各自的方式讓同伴和教師在短短的時間裏快樂起來。幼兒嘗試時教師播放歡快的音樂。

活動反思:

通過在本園的試課和二幼的上課,我對此項活動有了一些反思,反思如下:

目標達成分析

1、《一分鐘》活動目標,主要來源於生活,在幼兒已有的一些相關經驗的基礎上,知道一分鐘很短,但可做很多有意義的事,目標達成較好。

2、活動中的材料與環境的投放,為本次活動目標的達成創設了一定的條件。如孩子在看大鐘體驗一分鐘中,瞭解到了一分鐘就是60秒,在嘗試做一件事體驗一分鐘時,孩子通過自己做事,體驗到了短短的一分鐘,卻可以做許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在活動中我又為孩子創設了許多體驗後的交流時間,讓孩子們毫不拘泥的大膽講述,擴展了已有目標的涵義。

不足之處與改進思路:

1、孩子在體驗時,自由操作各種材料玩一分鐘,原意是想讓孩子通過玩某種東西或畫一幅畫,還沒畫完,一分鐘就到了,從而體驗到一分鐘的長短,但在實施過程中,孩子們純粹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機械地去操作,讓我意識到了準備上的不足,由此我想到了改進的策略,就是以後應該準備孩子們較感興趣的事情,再加上導語的渲染,相信效果會不一樣。

2、最後一個環節,是想讓孩子通過大秒針的滴答聲和歡快的音樂聲,邀請客人老師跳舞,使本活動達到一個高潮,但由於孩子膽小,只有個別幼兒敢,大部分幼兒都放不開,這説明孩子們缺乏自信和表現慾望。因此,需要改進的是,在以後的活動中,應積極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們敢玩,敢説,收放自如,充分發揮各方面的能力,以得到全面發展。

説課稿 篇7

各位評委老師好!

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北師大版國小語文第十二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詹天佑》。

站在那巍巍的八達嶺上,看着縱橫的鐵路,我們會不由自主想起詹天佑,這位中國的鐵路之父。正是他,這個傑出的工程師,主持修築了第一條完全由我國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京張鐵路。

根據素質教育的新思想,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充分考慮到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維度的要求,我採用“激趣促讀,直撲重點”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用“自學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來閲讀這篇課文。以此在學生了解詹天佑事蹟的基礎上,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自學能力;動手實踐操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在讀中感悟詹天佑傑出才幹和愛國熱情。

教學難點:瞭解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本課為2課時,第一課時讓學生在讀中初步感知內容,瞭解詹天佑的事蹟。第二課時直撲重點,分組合作,在讀中領悟詹天佑的傑出才幹和愛國熱情。

一、交流信息,激發興趣

讓學生交流詹天佑所處的時代背景、生平、求學事蹟等方面的資料,初步瞭解詹天佑。激起學生對了解詹天佑一生偉大業績的興趣。學生的注意力自然就引向了全文的重點部分,即介紹詹天佑是如何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內容。

二、小組合作學習,體會施工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難,感悟詹天佑的傑出才幹。

葉老曾説:“教是為了不教。”而傳統教學的弊端就在於教師繁瑣的講解分析,佔據了學生讀書的時間,從而使學生失去了練筆的機會。事實上,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當學生迫切想學習第三段,感悟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和傑出才幹時,我因勢利導讓學生採取小組合作探討的方式來學習,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學習夥伴,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從而使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情感和興趣交流呈現出雙向和多向互動的局面,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自覺主動熱情的學習狀態,投入到讀、思、議、畫、寫等語文活動中去。

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彙報學習成果。如:勘測線路部分,學生們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詞句,結合生活實際和課前收集到的資料,感受詹天佑嚴肅認真、吃苦耐勞、身先士卒的工作態度和作風。並體會到他能完成任務的思想動力源於他深深的愛國熱情。

開鑿隧道部分,學生通過畫示意圖,體會詹天佑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地勢採用不同工作方法,從而感悟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幹,這體現了學科的綜合,有效利用美術教學來解決語文學習中的問題。

設計人字形線路部分,學生除了畫示意圖,還演示火車走人字形線路的原理,充分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

語文教學要注意開挖學生的創造潛能,關注學生的持續發展。因此,我又讓學生分析有沒有別的辦法能代替人字形線路,給學生創設了一個想象的空間,學生可能會設計出:之字形線路,螺旋形線路,折回線路等。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和詹天佑的人字形線路做比較,結果發現學生的方案可行性不足。然後再觀察動畫,通過直觀的手段讓學生感悟詹天佑的傑出才幹。

三、 結合自身感悟,體會詹天佑的愛國精神。

語文學習是個性化很強的活動,教師要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學生已經感受的詹天佑的傑出才幹,為了強化學生感受,引導學生研讀第二段,觀看懸崖峭壁圖片,瞭解施工難度,這樣,學生對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感情朗讀也就水到渠成。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詹天佑頂着帝國主義的阻撓、要挾、嘲笑。克服重重困難,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終於成功地修築了京張鐵路,顯示了中國人的智慧和才幹,國人為之振奮驕傲。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我順勢安排了一個口語表達訓練,讓學生誇誇詹天佑。給學生留出情感發揮的空間。

五、作業練習,課內外結合。

我設計了讀一讀、寫一寫、畫一畫等自由選擇的作業內容。體現了訓練的層次性。一課的結束並不意味着學習活動的完結,而應該以此為一個新的起點,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熱情。

詹天佑生前説過這樣一句話:“人活着,總要為後代留下點什麼。我詹天佑只想為後代留下幾條鐵路。”是啊,我們的教育應該給孩子留下點什麼呢?構建主義的精髓是以學生為中心,我們的教育應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定的基礎,培養他們全面的人文素養。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8

各位老師,上午好,我是08師美班的王文靜。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繪畫中的節日》,我將從教材、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等幾方面來介紹這堂課。

一、 教材分析 (首先,教材方面)

《繪畫中的節日》是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的重要內容。本課為兩頁。第一頁主要展示了不同民族慶祝節日的照片,及繪畫作品《棗園來了秧歌隊》。第二頁則為表現不同節日的兒童畫。本課主要是通過欣賞繪畫中的節日場面,使學生初步瞭解到我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不同地區有着不同的文化、習俗。在不同的節日中,人們有着獨特的慶祝方式,而在節日中更多的是體現出快樂、祥和的氣氛。在繪畫中,如何表現這種氣氛是本節課與同學們共同探討的問題。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應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從造型上(人物姿態、表情等)、內容上(節日的喜慶或傳統色彩)、內容上(節日的活動)讓學生主動探究其作品中的繪畫語言,並加以內化。

二、 教學對象(接着我們再來談談教學對象)

由於本課是“知識學習”“作品欣賞”與“創新應用”的綜合型美術課,而教學對象又是國小低年級的同學,因而在備課上我充分考慮了教學內容多與學生好動的實際情況,並結合二期課改提出的“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關注學生的合作參與意識”的要求以“快樂求知”為目標,打破原有的單純的講畫教學模式,力求為學生構建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競爭”的課堂教學體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獲取知識,真正體驗到求知的快樂。

三、 教學目標 (也就是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對教材理解的具體要求,我制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瞭解不同地域、民族有豐富多彩的節日,有不同的慶祝方式,這些都是繪畫中很好的題材。

2技能目標,學習欣賞畫面,提高通過畫面獲取信息的能力,會從造型、色彩方面對作品作簡單的描述,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學生自主觀察,研究,交流的能

力。並把自己熟悉的節日情節用兒童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培養學生尊重、發揚各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傳承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重點難點 (明白了教學目標,本節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

重點:瞭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有着多樣的節日慶典,豐富學生文化知識;學習觀察畫面、分析作品,從畫面獲得信息的方法,談出自己的感受;瞭解畫家(學生)表現節日題材作品的不同特點。

難點:學生細緻觀察畫面,從細節中獲取信息;針對不同作品大膽談出自己的感受。讓學生把自己熟悉的節日用兒童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四、説教法與學法

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作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基於以上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節課的基本設計思路就是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探究知識能力的培養,讓學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嘗試欲,並通過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更多地體驗一種成就感,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創造慾望。本課的基本教學程序如下圖:

生 初步感知——樂中體驗——討論探究——知識擴展——情感昇華

師 引導觀察——情景創設——啟發點撥——彙總歸納

説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選擇方法是很重要的。人文主義心理學家羅傑斯的人性觀認為:在優化的人文環境、心理環境中人會全面發展自己的潛能。因此我採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導,在為學生創設尊重,情性,理解的人文環境的基礎上,通過啟發教給學生聽、説、做、玩、畫、演的學習方法,學生在思維真正獲得解放的狀態下自然會展開想象進入美術創作的境界。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設臵、激發興趣

1、課前把教師布臵成過年的樣子——門旁貼上對聯,門上貼上掛箋,窗上貼上窗花等。並提前在教室裏播放《過年回家》的節目視頻。

(組織學生有序地走進教室。學生走進教室後,觀察與平時不一樣的地方)

2、以聽錄音的方式導入本節課,帶着問題,學生們將視覺與聽覺高度集中。 (你聽到了什麼聲音?這樣的布臵你們什麼時候見過?有什麼特點?)

3、播放過年小動畫與此同時學生暢所欲言。

(在民間,過年還有哪些傳統的活動?你是怎樣度過的?你的心情如何?學生討論、交流、表演。)

二、學習交流、知識拓展

4、課件展示民族節日——元宵節、潑水節、端午節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幅員遼闊。除了春節以外,我們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今天老師就帶領大家走進不同的節日,體驗不同的風情。

5、通過念童謠、講故事、看視頻的方式引導大家學習民族節日——元宵節、潑水節、端午節

(共同學習教材中的傳統節日,並讓大家談談你所喜愛的節日。讓大家在潛移默化中學到教材中的相關知識 )

三、作品欣賞,提高審美

6、如何用繪畫的方式表現我們的節日呢?

欣賞畫家的畫《棗園來了秧歌隊》

(問:作品表現了一個什麼節日和什麼內容?誰是畫面上的主要人物?你是怎麼看出來的?這是在什麼地方發生的故事?哪裏的農民頭上愛扎包毛巾?針對教材中的問題分組進行討論。問題拓展:在畫面中你聽到了什麼?你聞到了什麼?你的心情如何?。)

7、欣賞教材中小朋友的畫。

猜一猜,這幾幅學生作品分別表現了哪些節日?這些表現節日的學生作品在內容和色彩上都有什麼特點?請你分析一下。

欣賞:(1)《過大年》小朋友除了用鮮豔的顏色表現氣氛外,最引人注意的是採用了放射性的構圖方法,把欣賞者的目光一下吸引到圓圓的桌子上。

(2)《舞龍燈》彎曲的彩龍把畫面連接在一起。

(3)《看燈會》各式各樣的花燈吸引着小朋友們,看他們的眼睛睜得多大呀。

(4)《賽龍舟》河與岸巧妙地把畫面分成兩半,上面是喜氣洋洋助威的人羣,下面是熱火朝天的參賽隊員。上下兩部分形成鮮明對比。上面,活潑熱烈;下面,緊張嚴肅。

四、大膽創作,點撥引導

8、學生作畫。(教師播放歡快的伴奏音樂並巡視指導)

五、展示評價,交流經驗

1)自評:讓學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説説自己的畫面內容,覺得自己的畫畫的好不好?什麼地方畫得棒?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

2)互評:學生之間互相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在共同的參與過程中產生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提高審美能力。文學與藝術相結合。並請學生把作品貼於“小畫家”展示欄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注意給能力較弱、性格內向的學生展示機會,找出其優點,甚至擴大其優點,併發自內心讚揚他們,使他們擺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這樣,讓全體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

3)教師評價:根據激勵性的原則,結合學生作品的不同特點,肯定孩子們的一切努力,保護和激勵他們所有的創新意識。

這節課採取了學生自評,互評和師生評相結合方式,使學生在橫向聯繫中拓展思路,體會了成功的喜悦,從而達到情感目標。

六、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繪畫是一個窗口,通過窗口我們可以瞭解各民族的生活以及各民族不同的風俗習慣。每幅作品又可以傳遞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因此説,繪畫是看得見的形象,是記錄歷史、傳遞歷史的橋樑。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的説話內容,不足之處請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