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國學 語言 詩詞 名言警句 對聯 雜談
當前位置:學問齋 > 範文 > 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

欄目: 教學反思 / 發佈於: / 人氣:1.57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

對於周長,孩子們並不陌生為此,我在目標展示環節創設了這樣的教學情境:你會量圓的周長嗎?用你手邊的工具,想辦法量出圓的周長,孩子們躍躍欲試:有的用自帶的軟尺饒着圓周量、有的用繩子饒着圓周量了,展開再用米尺量繩子的長、有的拿圓在直尺上滾動一週、還有的量出圓周的一半來乘2。看到孩子們有這麼多的量圓的經驗,感到很欣慰。隨即提問:要想量得準確些,操作中應該注意什麼?有的説用繩子量的時候要記好起點和終點的位置、滾動時也要記好記號......

在第二環節自主嘗試中,讓孩子們以小組為單位,根據剛才的`經驗和方法,測量指定大小的圓的周長,並猜想圓的周長和什麼有關,小組長做好記錄,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國小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反思》。

第三環節,交流彙報:小組代表發言,其他組的代表做好補充和評價。得到的結論是: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有關,有的小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結果。

第四環節,啟發點撥:圓的直徑越大,這個圓的周長越長,圓的直徑越小,這個圓的周長也越短。那麼他們的關係有怎樣的規律呢?比較得出結論: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我們的這個結論和專家的結論一樣,同學們打開書看看書上的説法。

一節課就在孩子們的探究和經歷中進行着,雖然坎坎坷坷,但畢竟經歷了、感受了、體驗了。我想孩子們對於圓周率的認識就不僅僅是停留在結論之上了。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2

在設計圓的周長這節課時,我的思路是讓學生閲讀學習目標產生疑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通過自學解決自己的疑惑。

自學後,從課本中學生了解到測量圓周長的方法,但遇到大圓時,該怎麼辦?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小組合作,大膽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麼有關?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測量、觀察、計算幾個大小不等的圓形物體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使學生明確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再讓學生在討論中經歷探索圓的周長公式的全過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下面,我就從以下兩點反思本節課的教學。

1、愉快教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我在教學圓周長這課時,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習的內容成為學生自身的需要。

先讓學生閲讀學習目標產生疑惑,激發他們的求知慾,通過自學解決自己的疑惑,一種能力的'體現。

在測量大的圓形花壇時,使有些學生明白圓的周長沒辦法用繞線和滾動的方法測量出來,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的探究慾望,再去探索新的方法,這使得下面的學習有了驅動力。

2、自主探索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國小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而“猜想—驗證”又是學生探索中常用的方法。

這節課在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直徑或半徑有關的時候,讓學生通過繩繞法測量出不同圓的周長和直徑及比值來驗證猜想。通過小組間的交流得到周長與直徑比值的規律,再嘗試寫出公式。為了防止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避免學生在活動時沒有目的性,根本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在小組合作前,我明確的提出了提出活動要求:小組合作,測量圓形紙片的周長和直徑,把數據填在圓的周長記錄單上,讓組長分工。

本節課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這些收穫,還有關於教學不足的思考,比如教學語言不夠精煉,小組間的互幫互助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練習的設計上考慮的還是有些不到位,這也是我在今後教學中,應該注意的。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3

經過全組教師的共同努力,終於完成了一次較為滿意的的教學設計,並在萊州教研室組織的數學優質課評選中進行執教。課堂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異常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看着學生們那學習幹勁,我深深的感覺到數學課堂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是多麼的重要。現結合這節課的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

在新課導入環節,我採用了學生喜歡的跑步比賽的遊戲活動導入新課,由於比賽規則中,跑的圈不同,引起了學生的不滿,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明白“圈是有長有短的`”,為後面理解周長的含義做好了鋪墊。這一比賽活動,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他們的學習興趣被調動了起來,課堂氣氛很是活躍,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二、教學過程循序漸進,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

本節課,我遵循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一點點的進行學習,首先讓學生在跑步比賽的過程中理解:“一圈”必須要“首尾相接”,在充分的感性認識以後,告訴學生“一圈”就是“一週”,之後,又讓學生用手指跑桌面、書封面的一週,並且在跑的過程中告訴學生,必須要沿着邊線才行,在學生大量的練習之後,教師引出“圖形的周長”的含義。最後又通過練習讓學生來鞏固理解圖形的周長。思路清晰,通過這20分鐘的學習,學生建立了清楚的周長模型。深刻的理解周長就是一個曲線的長度,為以後相關知識的學習打好了紮實的基礎。

三、學生在體驗活動的過程中快樂學習

從這節課的開始到結束,學生一直處於一種興奮狀態,相對於聽別人的説教,親身參與活動而形成的體驗是刻骨銘心的,終身難忘的。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上,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體驗學習,感受圖形的周長就是沿着邊線一週的長度,進而讓學生明白周長是一個長度,而不是別的。這節課上,學生的參與度是極高的,我也真正做到了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教學的目標。

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相信這節課一定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學習着知識,這是我們最大的欣慰。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4

本週五上了一節公開課,課體是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重、難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主要是圓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導。這節課學生主要採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學習方法的養成,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分工,學會分享。

本節課我儘量採取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易學、好學的課堂氛圍;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其中,自主學習,作為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主人;儘量授之於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變的會寫、會做、會思考;正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調動學生於一個較高的學習狀態中;採用猜測、合作探究、觀察發現,總結公式,鞏固應用等基本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的相關知識,以達到預期的課堂目標;進行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及學習熱情。

課後我感覺不夠理想:

1、動手操作,學生準備的學具不夠實物化,對探究的.興趣不夠高。

2、語速過快,聽課者很難聽明白。

3、不能很好的設計最細化的問題,問題較為粗略,不夠清晰明白,學生答題有理解上的困難。

4、提出猜想不夠全面,設計的內容有點過多

5、沒有更多的流暢的教學語言,不夠簡潔。我會盡可能的克服這些缺點,不斷充實自己,精心設計每一個教案,努力上好每一節課。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5

新課標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探索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授予的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主動研究的構建活動。也就是説,學生學習數學並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數學學習過程的實質上是學生主體富有思考性的探索過程。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作為一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學習能力我一直“不放心”。如在教學《圓的周長》的教學時,學生的精彩的課堂表現才讓我覺得我對學生的擔心是多餘的。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的是讓學生動動手探索新知識;在實驗中去發現規律、驗證規律,找到求圓的周長的方法。我覺的目標實現了。

教學片斷如下:

測量圓的周長。師:同學們請用直尺量出圓的周長。

生:(動手量,發現)不能量。

師:為什麼?説出你的理由。

生:直尺是直的,而圓是曲線的。

師:那就沒辦法知道圓的周長了嗎?現在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拿出你們準備好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一下如何求圓的周長。

(每個小組分別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學具開始了積極地小組活動,對於學生的問題給予指導)

小組彙報:

組1:我們組測量的是膠帶的周長,我們用繩子繞膠帶圓一週,剪去多餘的部分,測出繩子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組2:我們將圓放在直尺的零刻度上滾動一週記下最後的刻度就算出了圓的周長。

組3:我們組測的是圓形紙片的周長,用這根線繞它一週,然後展開測量線的長度即可。

組4:拿的.圓形鐵絲的周長,只要把它展開就能測出周長。

師:同學們通過合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同學們在聽小組彙報的時候有沒有發現大家的辦法中是否有相似之處?

生1:大家在測量的時候都沒有直接測量圓的周長,都是把圓轉化成了線段來量。

生2:老師我發現都是把圓這個曲線圖形變成直線圖形來求。

生3:我把他的這種方法叫“變曲線為直線”!

師:同意嗎?

師:那我們就把這種方法叫“化曲為直”,可以嗎?

生:(同意)

(我拿一根繩子拴着一枝粉筆在講桌上,將它旋轉幾周,指出物體旋轉的軌跡是一個圓,)

師:你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出圓的周長嗎?

生:(不能)(我用圓規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圓,)

師:你還能用“化曲為直”的方法,測量它的周長嗎?

生:(不能)

我指出:化曲為直在測量圓的周長時存在一定侷限性,(即:繩測法和滾圓法)。必須要尋找一種普遍的方法來計算圓周長的方法。應該用什麼方法呢?正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邊長有關,猜一猜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請同學們帶着這個問題一起來與小組的同學進行再次的研究。通過實驗驗證得到了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三倍多一些。找到原的周長和直徑是一個固定不變的數,這個固定不變的數就是圓周率。所以圓的周長應當怎麼計算呢?學生很快就知道如何計算圓的周長了。

荷蘭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反覆強調:“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如果學習者不進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的理解,更談不上靈活應用了”。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本節知識的特點和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這樣教師要在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去引導和幫助,在知識點的關鍵處時應不斷設置思維障礙,不斷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在學生現有的知識範圍內,讓學生去跳起來摘果子,去進行這種“再創造”,在這個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悦。同時教師還要信任學生,要相信學生能行,鼓勵學生相信自己行,使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成為最活躍的、最出色的一員。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6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周長"這個詞語,所以只有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親身體驗等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在課堂上,首先,我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讓學生初步感知"一週"和"周長"這兩個詞語;再讓學生用彩筆描出自己喜歡的樹葉及課本上習題上的圖形,進一步直觀地感知周長,從而使學生得到圖形的周長就是一週的長度;接着讓學生找身邊的例子來説一説什麼是它的周長,並且用手摸一摸它的周長,拓展學生對周長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周長的意義;最後讓學生通過量一量、算一算,讓學生運用周長的知識,計算規則圖形的周長及知識的拓展延伸。再讓學生走出教室分組測量實際圖形,計算圖形的周長。

周長的概念描述為“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它的周長”。但我從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的整體目標出發,從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出發,加強了“周長”與日常生活聯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周長”的理解,並一一進行充分肯定,這樣教學,充分反映了我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識。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發揚教學民主,以學生為探究主體,儘可能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自我感悟,老師成了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共同參與者。在策略的比較中,促進了學生認知能力和圖形周長推理能力的發展,體現了“跳出數學教數學”的教學思想,充分地讓學生經歷了“數學化”和“再創造”的學習探究過程,為學生個性的發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對初次接觸的國小生來説,是把重點放在周長公式的結果上,還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測量具體圖形中探索周長的過程,則是兩種不同教育觀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採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

這節課不能僅限於書上或教師給出圖形和實物,完全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摸、畫、量、算身邊熟悉的物體或圖形,通過大量例子感知各種物體的周長。還有,在推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中,我急於歸納公式,而忽略了過程。在今後的教學中,既要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但又不應該追求任何強制的統一。在類似的“計算周長”教學中,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算法,對他們的.不同算法,教師不要急於歸納到公式中去,可以讓他們説説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學生自己逐步會掌握用周長公式計算的方法。而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算法,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當然,對一些不善於用周長公式計算的學生,也不必強求統一,隨着計算周長經驗的積累,他們慢慢也能悟出周長公式的意義的。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7

一、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設問。

教學知識往往是在一個或幾個舊知識的基礎上推出新知識來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當原有知識經驗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適應時,會產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會產生一種力求統一矛盾,解決問題的強烈慾望,所以在新舊知識的聯結處設問能引起學生認知衝突,激起他們探究知識的慾望。

在這節課上,當學生説,圓形的周長可以用尺子測量出來後,我先進行了演示,後馬上拋出問題:我們有的小區裏有圓形的游泳池,我要知道它的周長,我怎麼去滾呢?並用一根拴有小球的繩子不停的甩動,形成一個虛圓,繼續問:這是一個圓嗎?要知道它的周長,我怎麼滾怎麼包呢?如此一來,學生帶着尋求新知識的強烈慾望,進入新的學習情境中。

二、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設問。

任何一節教學內容,總有一個比較重要的數學概念或知識,如何指導學生去理解、掌握這些概念和知識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認為,平時所説的教學關鍵指的就是這一點。為了使學生掌握解決問題的.關鍵,就要在教學內容的關鍵處設問。我在這節課上也體現出了這一點。在師生共同得出應該可以通過計算來解決圓形的周長後,我還進行了提問:你們估計圓形的周長跟什麼有關?學生回答出直徑後又問:那麼圓形的周長與直徑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一簡簡單單的一句提問,馬上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過來,積極投入到實驗當中去,並摸索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在探索規律中設問。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由於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侷限,他們在探究知識時是離不開老師引導的。我在新授內容的探索規律部分巧設疑問,點撥學生思路,啟發他們更快地發現規律,完整地概括出科學的結論。

為了確切地把握好每一節課的教學要求,為了使每一節課的教學更具有針對性,為了使學生思維都具有明確的目標,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應結合教學實際,恰到好處地設問,留給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促進他們積極動腦,儘量使每節課都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8

“圓的周長”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是後面學習“圓的面積”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是國小几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學與教的方式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要充分考慮計算器、計算機對數學學習內容和方式的影響,大力開發並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本節課探究的課題是“圓的周長”,學生學習圓的周長並非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加深了學生對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

這節課的重點是理解圓的周長的意義及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難點是理解掌握圓的周長公式及圓周率。首先通過多媒體展示生活中自行車問題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圓的'什麼有關?是直徑的多少倍?激起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然後利用多媒體自定義動畫形式展示“繞”、“滾”等測量圓周長的方法,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很容易掌握這些方法,為後面的動手操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接着,學生利用準備的學具,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一步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學性。並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幫助,學生把自己研究的成果進行交流,發現了規律: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倍多一些,從而引出圓周率,學生有了這一發現,建立了新的認知結構,從而使學生體驗到了新知的價值。同時,以多媒體展示我國古代數學家在圓周率研究上的成果,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課堂上,生動有趣的探索內容,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開放寬鬆的課堂環境,恰到好處的鼓舞激勵,各抒己見的思想交鋒,標準嚴密的知識表達,課堂生活的親生經歷,培養了學生觀察、推理、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精神以及團結合作精神。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我更加體會到:只要我們在課堂上能放手,學生就會有驚人的表現,相信學生,他們一定能行!

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着頂峯延伸 。把課堂還給學生已是必須,也是必然。我會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嘗試和反思,爭取更快更好地把課堂還給學生,創建高效課堂,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出發,迴歸教育本質。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9

一、 練習教學體現“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練習課教學同樣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將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引進課堂。一上課,先練習口算,然後就小明爸爸在院子裏圍圓形花池的生活實例,引入課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在練習題的設計上,充分利用和學生生活有關的例子,如操場的周長與面積,我們學校的花壇,讓他們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對數學的理解。突出了“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的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練習設計有“坡度”、有“智慧挑戰”。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這節課精心設計練習,做到由淺入深,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先讓學生畫兩個圓,找出兩個圓之間的關係,通過計算進一步驗證這個結論的正確性,然後設計了兩個圓之間的不斷移動、變化、組合的變式練習題,發揮了同一學習素材儘可能多的功能,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會用數學觀點和方法來認識周圍的事物,並能解答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從課堂上看,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圓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以及圓環的'面積,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通過努力可以完成最後一題的練習,從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達到智力的自我最佳發展區。

三、課堂檢測,提高學生做題的積極性。

一節課都是練習,學生容易疲勞,把練習題設計成測試題,有利於提高學生做題的積極性。本節課圍繞教學目標設計了一份測試題。測試題有填空、判斷、計算,用卷子的形式呈現給學生,由學生獨立完成。做完後,在課堂上進行對改,對測試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採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學生通過達標性的獨立練習,進一步強化 “雙基”,找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全對的同學體驗了學習。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0

講圓的周長時,我想放手讓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真正理解圓的周長的公式。主要基於兩點考慮:

1.前段時間遠程培訓時專家對探究教學的引領。

2.以往的教學中,周長和麪積這部分知識教的很辛苦,但學生掌握情況不理想,他們不理解公式背後的算理,導致我和學生都特別累。因為總有一種擔心,擔心課堂上時間不夠用,所以不敢大膽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探索知識,匆匆的推導出公式,然後是充分的練習。但是,幾天之後,總會發現依然有同學不會用公式。每到這時,我都覺得很無語,也總在生氣的責怪學生這麼簡單還沒學會。所以,今年在講這節課之前,我認真反思了以前自己在講課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想讓課堂真正的交給學生。

探索過程如下:

1.怎樣得到圓的周長?你有哪些好方法?

(1)用線圍圓一週,放在尺子上量一下線的.長度就是圓的周長。

(2)用捲尺圍一圈,也能得到圓的周長。

(3)在圓上做個記號,從記號開始在尺子上滾動一週。郭家樂同學這個方法很好,全班只有他一位同學這樣説。這個同學很棒啊,當時我這樣想,當然,沒忘記及時的表揚他一下。

學生説出來以上幾種方法。

2.請你用以上第一種和第三種方法量出你手中圓的周長。

3.老師演示:直徑和周長的關係。

記錄:直徑10釐米,周長31釐米。

4.同桌合作:

測量你們圓的直徑和周長。

5.告訴學生周長和直徑的比值是3倍多一些。這個地方我沒讓學生去計算,太佔用時間了。這個地方學生容易弄不清楚,所以我把它板式出來:圓的周長*直徑=3倍多一些,提醒學生注意這裏比的前項和後項。

然後我講解圓周率的有關知識。整個課堂注重讓學生探索、實踐,經歷測量得出圓的周長的方法,學生探索的過程還比較積極認真。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沒有讓學生計算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是這節課的遺憾。當時考慮時間問題,現在想應該讓學生計算一下自己的就行了,然後彙報結果,最後對接近正確結果的進行表揚,鼓勵他們操縱過程認真細緻,所以誤差小。那麼這樣,這些受表揚的同學的小臉一定會燦爛如花,教學效果也會更好。

這節課的課堂設計和自己以前相比有很大進步,學生的探究活動過程還算完整,但不“完美”。我想,好的課堂應該是高效的,那就是在課堂上儘可能的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體驗探究的樂趣和價值,好的探究活動來自於老師的智慧,這種智慧就要靠我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的進步。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1

學習內容:

本節課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基礎上,在學習了圓的初步認識,知道圓心、半徑、直徑及圓的特性的基礎上,進而學習圓的周長的。

學習重點:

本課的重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圓的周長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主要是圓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導。

學習方法:

1.本節課學生主要採取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法,在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促進他們的學習方法的養成,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其主要為合作學習,讓學生學會分析,學會分工,學會分享。

2.本節課我儘量採取情境教學,為學生創設一個樂學、易學、好學的課堂氛圍;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鼓勵他們積極的參與其中,自主學習,作為課堂上真正的學習主人;儘量授之於學習方法,讓他們在合作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不斷的滲透數學思想,讓學生變的`會寫、會做、會思考;正確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態度及學習表現,調動學生於一個較高的學習狀態中;採用小結、應用等基本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圓的周長的相關知識,以達到預期的課堂目標;進行中國古代數學文化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及學習熱情。

3.本節課靈活性較強,希望看到學生的不同閃光點,看到他們的創新火花,看到他們快樂學習的笑臉。

教學總結:

本着這樣的教學設計與意圖來完成國小高年級《圓的周長》這節課的教學工作,課後,感覺——一個字“差”,三個字“真的差”。

1.一差:不能很好的適應新的教學環境。第一次帶着話筒上課,我與它的配合太不默契了。低頭聲大,抬頭(我的博客:(月光拇指))聲小,佔據了我的一些大腦空間;我的教學設計與多媒體聯繫密切,因為鍵盤鼠標放置在一個角落,每次使用得提前佔用一些時間,教學環節不流暢;學生與聽課教師的層面不能一眼看到,使我不能及時觀察到教師的表情,不能及時的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

2.二差:不能很好的與學生進行配合。陌生的學生,儘管短暫的瞭解,但是還是知之甚少。就拿這個來説吧:看大屏幕,自讀小故事。學生卻大聲齊讀開來,一個可以由學生自己感悟的知識,自讀就可以了,聽到學生的聲音,我又不好意思打斷他們,只能任由他們讀下去。

3.三差:不能很好的設計最細化的問題。問題較為粗略,學生答題有理解上的困難。回答很是不積極。這是我這節課的失敗的關鍵所在。

4.四差:學生的活動交流自主合作學習沒有很好的體現。儘管我用了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去合作交流,最終得到本課的重點知識,但經過學生的活動,為了節省時間,我代替他們把活動的結果利用計算機這一媒體展示出來,我想,這是錯的。不過,孩子們(我的博客:(月光拇指))真的,沒有發現,我的設計只能落空。最後不得不自已代替學生得出新學的知識。

5.五差:自己多年的山村教學,已經把自己的語言,神態包裹的嚴嚴實實。沒有更多的流暢的教學語言,沒有激勵的話語。自己的言行,會犯下些許的小錯誤。

不想再多説什麼,只想默默的思考。為什麼自己的精心設計卻沒有在學生身上閃現?還是因為自己的設計根本不夠精心?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2

傳統數學教材,周長的概念描述為“圍成一個圖形的所有邊長的總和叫做它的周長”。但我從數學新課程“空間與圖形”的整體目標出發,從學生持續、和諧的發展出發,加強了“周長”與日常生活聯繫,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對“周長”的理解,並一一進行充分肯定,這樣教學,充分反映了我對新課程理念的正確認識。

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是計算圖形周長中的一種特例。它是經過人們的不斷總結而獲得的。它的特點是計算簡便、迅速。但對初次接觸的國小生來説,是把重點放在周長公式的結果上,還是注重引導學生在測量具體圖形中探索周長的過程,則是兩種不同教育觀的反映。在教學過程中,我並沒有採用傳統的“公式─例題─習題”的教學結構模式,而是採用新課程努力倡導的“問題情景─猜想─建立模型─驗證與解釋─應用與拓展”新型教學模式進行的。

新課程強調“算法的多樣化”,就必然要引導學生。但放手讓學生進行討論時,又可能出現吵吵鬧鬧、課堂氣氛嘈雜甚至失控的現象。因此,面對新課程的教學,如何讓學生充分討論,又保證學習進程的順利進行呢?對於這些情況,我認為首先能夠有一顆“平常心”,同時有一些“容忍”,即在討論與交流的過程中,有一些吵鬧是難免的,但有兩點原則必須把握好:一是吵鬧的東西必須是討論話題相關的,二是吵鬧要不影響別人和教學進程。違反了這兩個原則,教師就不能再坐視不管了。

這節課不能僅限於書上或教師給出圖形和實物,完全可以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摸、畫、量、算身邊熟悉的物體或圖形,通過大量例子感知各種物體的周長。

在推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公式中,不要急於歸納公式,而要注重過程。在教學中,既要強調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但又不應該追求任何強制的統一。在類似的“計算周長”教學中,學生會有各種不同的算法,對他們的不同算法,教師不要急於歸納到公式中去,可以讓他們説説算的道理。在多次的測量和計算的過程中,學生自己逐步會掌握用周長公式計算的方法。而是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探究與計算的過程,自己會去體會他喜歡或者能夠理解的算法,真正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和“讓不同的人學不同的數學”的新課程理念。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3

這節課在教學一開始為了使學生能利用知識遷移規律總結出圓的周長的概念,在探究新知前,我設計了複習題,利用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周長概念,歸納總結出圓的周長,接着我設計了這樣的提問:用什麼方法可以測量你手中圓的周長呢?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思考的情況下總結出圓的兩種方法(繩測法和滾動法),接着引出圓形跑道,如何測量它的周長,從而引導學生猜測圓的周長和直徑的`關係,並通過小組合作,觀察發現,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多一點,引出並介紹圓周率,及祖沖之。最後推導出圓的周長計算公式。通過練習鞏固學生的知識。整節課下來,我覺得還是比較成功的,整個教學過程流暢,師生有很好的互動,突出教學重難點,但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如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時間太少,動手操作的時間不夠,對圓周率π的介紹只停留在書本表面,沒有更深入的挖掘。今後應該注意加強這方面的訓練。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認識了圓周長的概念和圓的基本特徵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係,自學自知圓周率,從而總結探究出求圓的周長的`公式。另一方面提高學生運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圓周率的探索過程,理解圓周率的意義,掌握圓周長的公式,能運用圓周長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理解圓周率的含義,熟記圓周率的近似值,結合圓周率的教學,感受數學文化,激發愛國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數學活動推導圓的周長公式,能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教學難點:

圓的周長與直徑關係的探討。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線、尺、塑膠板上剪下的直徑大小不一的圓、實驗報告單、計算器等。

教學過程:

一、把準認知衝突,激發學習願望。

1.談話:同學們,知道大家都喜歡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動畫片,今天,老師把它倆帶到了我們的課堂。聽:(課件播放故事: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日子裏,喜羊羊和灰太狼舉行跑步比賽,喜羊羊沿正方形路線跑,灰太狼沿圓形路線跑,一圈過後,它們又同時回到了起點。此時,它倆正為誰走的路程長而爭論不休。同學們,你們認為呢?)(學生進行猜測)

2.要想確定它倆究竟誰跑的路程長,可怎麼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圓形的周長,再進行比較。)

3.指名一生説説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生:邊長4=周長)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圓的周長。(揭示課題:圓的周長)

二、經歷探究全程,驗證猜想發現。

(一)認識圓周長的含義並初步感知圓周長與直徑之間的關係。

1.談話:那什麼是圓的周長呢?(課件出示3個車輪)

2.師:上面的3個數據是表示什麼的?(生:圓的直徑)英寸是什麼意思?(學生看書回答)

《圓的周長》數學教學反思15

巧妙設計,激起學生猜想及探究慾望。

以往教學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時,學生們往往是依據教師的指令完成測量圓周長與直徑的任務,並按教材要求計算它們的比值。可為什麼要測量它們的長度並計算其比值呢?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是盲目的,操作是被動的。在學習借鑑了北師大相關教材後,發現用與圓直徑等長的正方形導入很有新意。今天的教學改用問題情境導入,有效解決了上述問題,教學效果十分理想。分析其優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問題情境激發認知衝突。“這個比賽公平嗎?”一下子就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同時快速將問題聚焦於正方形與圓周長的比較上。這樣的情境創設高質且高效。

(2)讓學生插上的猜想的翅膀。在比較兩個圖形周長大小時,學生很快又將其深化為正方形周長與邊長比值與圓形周長與直徑比值大小的比較。因為,正方形的周長是邊長的4倍。而此圖中,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圓的直徑,那麼圓的周長又會是直徑的`多少倍呢?孩子們結合圖形合理猜想——圓的周長是直徑的3倍左右。當追問為什麼時,他們答到“我們以前曾經學過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裏正方形的一個角相當於三角形的兩條邊,而圓形的那一段曲線近似於三角形的第三條邊,所以我猜想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應該比4倍小,估計在3倍左右。”當然,在校外培過優的學生則自豪地叫嚷出3.14倍。這種情況無法迴避,也無需迴避。因為,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已主動想探求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

(3)驗證培養嚴謹科學態度。實踐結果是否和大家猜想或培優中學習到的結果一致呢,這必須經過驗證。這時的動手操作,學生是懷着一顆好奇的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測量及計算之中,與以前的聽令行事是完全不同的。當有的小組同學發現測量計算結果與3.14有出入時,還舉手質疑,看來這樣的驗證活動是有效的,真實的。學生在驗證過程中,也培養起事實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